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彭长征|一路豪歌向天涯-邹建红演艺人生扫描

来源:中国美网 ·2024-09-05 09:46:16

 2024年春天,广东省委宣传部召开文艺创作推进会“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创新团队,引入邹建红等多位名家大咖扎根广东创作”。会议聚焦重点文艺项目创作生产,共同谋划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以总经理邹建红领军的珠海演艺集团,闻风而动,启动舞剧《奔跑的解放鞋》,歌剧《谁拨动了琴弦》,舞剧《水上新娘》和话剧《苏蔓殊》四部立足本土,紧扣时代,名家坐镇的剧目创排工作,反映大湾区文化,展示珠海这座城市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

一、脱颖而出的越剧团长

邹建红出生在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年少时考入艺术院校攻读,后进入慈溪市越剧团工作。而立之年,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艺术成绩,人才引进到宁波市,担任乐团指挥。

90年代初,当时的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拥有高质量越剧艺术作品,却徘徊在市场大门外。邹建红临危受命,担任主管营销的副团长,他带领60多号演员的剧团,用《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出出经典剧目,从哈尔滨、长春到北京,从成都到武汉,从深圳、广州到香港……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当时我到北京、天津、上海都去建立了宁波小百花的戏迷协会,把越剧爱好者们联系在一起,当时在全国加起来几万人的“粉丝群”,解决了剧团的售票难题。”邹建红回忆说。

一次在苏州演出时。按行程安排,4场演出结束后,接着第5天要赶赴无锡演出。没料到无锡剧场临时违约,单方面取消了演出。邹建红连忙调整到宜兴寻求机会。可5天组织4场演出的高难度运营,让宜兴剧场望而却步。困在无锡的邹建红,在夜排档无意听到邻桌的人在议论当天大会堂的演出。第二天一大早,苦等了3个小时的他,见到了大会堂经理后,单刀直入的提议,临时在大会堂的演出如果票房收入不好,演出费分文不要。演出确定以后,建红一方面邀请当地文化领导出面宣传,另一方面发动大会堂员工都加入到推广营销中,并将票务收入的30%的酬劳作为回报,结果4场演出场场爆满,大获成功。在演艺营销的启蒙年代,邹建红就在江南以“豁出去”的危机公关举措在演艺市场脱颖而出。



在天津的一次演出中,邹建红发现一位双腿残疾、双目失明的老太太连续两场都在同一个位置坐在轮椅上,靠在走廊边听戏。第三场,他不但送了老太太2张票,更是在演出结束后亲自将老太太推上舞台中央与演员合影谢幕。老太太面对着1000多位观众动情地说:“希望宁波小百花能年年都来,让我这个瞎老太太每天都能坐在剧场听小百花的声音。”演员们也感动不已,齐声为老太太清唱,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邹建红还将演出的票房收入捐给了收养唐山大地震孤儿的天津孤儿院。后来还通过组织演员慰问武汉抗洪一线;让“票友”和演艺“面对面”的交流见面会等,一点一滴积累了口碑,让全国戏曲观众都知道了宁波是个有温度的城市,宁波小百花是个有温情的越剧团。邹建红创立了营销+城市形象推广的组合模式,拓宽了演艺市场。

回放这些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讲,这是一位优秀文化工作者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以实际行动实践着“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

二、宁波文化的精彩《跨越》

2000年,邹建红奉命调任人心涣散的宁波市歌舞团任团长。在他的带领下,歌舞团重新凝聚成团,再创佳绩,晋为国内一流院团。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后,成员们瞒着邹建红自发组织,齐心协力凑齐了注册公司的原始资金后,诞生了股份制的宁波市歌舞集团。邹建红再一次不负众望,成为了领军人。作为全国最早的改革试点之一,宁波的演艺市场发展很快,在浙江省甚至全国的专业院团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落成。邹建红亲眼见证了大桥的孕育诞生,他被工程建设者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从大桥打下第一座桩起,邹建红就在脑海中构思创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一部歌颂大桥建成的音乐舞蹈史诗《跨越》完成,以此献给大桥的建设者们。

为了尽可能让作品达到完美,邹建红不惜重金,邀请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印青、刘青等人为音乐剧的作曲操刀,邀请宋祖英、谭晶、吕薇等众多著名歌唱家为音乐剧献唱。“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们整整几代人的梦想,它的落成是我们宁波划时代的成功,政府把落成庆典这个艰巨的担子交到了我们肩上,是给予了我们极大了信任,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份使命感,不负众望,漂亮的打赢这场仗。”重任在肩的邹建红和演职员们日夜奋战,为确保演出完美呈现和圆满成功,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当时拖着病重的身体,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大型主题文艺演出展现在杭州湾,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有观众说“每一段落,每个重要的场景,都有情感的兴奋点、召集点。用《跨越》历史的步伐,象征着时代的脚步。”仰望艺术高峰的邹建红,开始自觉的从人民的壮阔奋斗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创作力量,他的艺术理想也在这种情感的兴奋点和召集点上找到了与时代共鸣的频谱。

可以说,《跨越》也是邹建红从演艺经营到艺术创作的一次“跨越”。这次实践让他感到,来自真实生活的艺术形象,永远是最鲜活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他将《跨越》改编成音乐剧《告诉海》,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十年时间策划创作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和歌剧《红帮裁缝》《呦呦鹿鸣》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时任董事长的邹建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对宁波演艺集团的事业发展重新谋篇布局,将工作重心从原先的抓经济效益为主转向精品剧目创作与市场培育开发并举。正是有再次的“跨越”,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舞剧《花木兰》、话剧《大江东去》、甬剧《筑梦》、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等精品力作不断搬上舞台。骄人的成果不断提升演艺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十里红妆》的文化自信

我在宁波市文广新局服务专业艺术院团工作时,曾作为赴欧洲文化代表团成员,与邹建红领军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一起出访欧洲巡演。行程中,他在工作中的细致让人难忘。比如要求演出宣传册设计上,不仅外观要体现中国元素,而且内容除了剧情介绍,剧组主创情况外,还要介绍宁波这座城市。在法国鲁昂和奥地利维也纳分别使用法语和德语,他先请专家用法语和德语翻译好,然后传给这两个城市的有关联络人,请他们提建议,来回一次次修改,做到能让欧洲观众看到宣传册的先声夺人后,能对演出充满期待,在欣赏了舞剧后,对中国之美、江南之美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金一杠,银一杠,橱柜箱罐锃光亮。千工床,万工轿,一路红嫁妆。”在建立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早已作出过有益的探索,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审美”,在海外收获许多“铁粉”,欧洲之行,让我感受到了一位优秀对外文化交流使者的风采。

“红妆”的华美和“十里”的盛大相映成辉,成为一道风景线,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富庶典雅。其中安放的是江南女儿的锦瑟年华,寄托的是天下父母对于新人生活和美的殷殷期望。近年来,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频频走出国门,在美、德、法等国迄今已经演出数百场。并与一些展览、越剧、电影、纪录片等,一度在海外引发“红妆热”,可见“十里红妆”这张名片的含金量。“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被作为“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已成为邹建红的一种文化自觉。他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华文化“出海”,会给世界了解中国打开新窗口。

四、文艺院团改革的先行者

风雨兼程40多年,邹建红始终是文艺院团改革路上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和实践者。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

邹建红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时说“我衡量文艺院团改革是否成功的准则就这四项。一是职工的收入有没有每年增加,;二是作品有没有获奖,地方文艺院团就是要扎根地方,为城市文化服务,这个城市的文化质量高与不高,最先看本地文艺院团有没有获奖;三是演出场次有没有增加,艺术要服务人民,要让老百姓经常看到剧团的演出,听到剧团的声音,不是自己“闭门造车”;四是固定资产有没有增加,也就是说要给剧团增加固定资产,今年买灯光音响,明年添置演出服装,固定资产每年要增加,做好文艺院团改革就是我一辈子的工作。”

五、文化珠海异军突起

在多方推介下,邹建红受邀来到2019年才揭牌成立的珠海演艺集团出任总经理。“我其实在珠海先做了三年多的文化义工,退休后才正式返聘到珠海,能吸引我一直这么做的原因最重要就是,党和政府都很重视院团,自己心目中的院团改革还有许多事没完成。”他说。



到珠海后,集团用十个月时间筹备,快速成立了全国最年轻的文艺院团,平均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从三十个人的粤剧团,到现在成立歌舞团、话剧团、民族管弦乐团,各界注目,异军突起!

短短四年,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与民族歌剧《侨批》分别获得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与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感动,是每一位观众切身的感受。获奖,是凝结在每一个注目中的礼赞。

歌剧《侨批》集聚了编剧王勇,作曲家孟卫东,导演廖向红、邓一江,指挥朱曼、樊洁,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李步凡、董斌等一批中国优秀艺术家组成主创班底年和优秀演员。该剧以珠海唐家湾为背景,通过挖掘“侨批”这一岭南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将厚重的历史画卷在舞台上铺陈开,讲述海外华侨讲信誉、守承诺的艰难创业史与浓厚的家国情怀故事。邹建红深感,珠海侨批业的兴盛,演绎了“逐利之时不失道义,灵活变通而坚守信誉”的粤商精神,也深层次地映照了中华文明忠孝与诚信并重的价值观。

今年,“歌剧《侨批》·中国侨乡”万里行巡演活动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汕头、厦门、宁波、东莞等八个重要侨乡城市圆满收官,好评如潮。



《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称,“歌剧《侨批》以饱含深情的歌声和交响乐,让博物馆里的侨批‘穿越时空’,变得可感可亲、更具温度。侨批虽已成为历史,侨批文化却历久弥新。用心用情保护、传承侨批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华侨华人的心愿,也有助于进一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侨界力量。”珠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闵云童认为,“歌剧《侨批》给侨乡城市和华侨归侨同胞们带来了一道饱含岭南风味、珠海气质的文化大餐,切实以文化人、以艺润心、以‘侨’架‘桥’,通过侨批这一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充分展示珠海、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华侨文化、岭南文化的最新成果。”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沿着邹建红走过的艺术足迹,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他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里,创作生产,策划出品的各类舞台作品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艺创作实践,成果丰硕。

六、演艺联盟履新职

邹建红作为中宣部中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旅部“文华奖”终评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第十九届“亚运会”文化顾问等职。



日前,2024全国演艺集团合作联盟预备会议上,全国27家演艺集团以及相关演艺机构负责人齐聚北京国家体育馆新闻发布厅,本次会议旨在研究讨论联盟章程,选举产生联盟主席、执行主席、副主席、秘书处、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等。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宣布联盟组织机构成员名单,邹建红当选全国演艺集团合作联盟执行主席,再履新职。珠海演艺集团被确定为常务理事单位,正健步走入发展新阶段,阔步迈向发展新境界。

去年,雄起艺术受邀大湾区的一次创作采风活动,我们在珠海久别重逢,回顾他从2009年至今组织创作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歌剧《红帮裁缝》、音乐剧《告诉海》、歌剧《呦呦鹿鸣》、话剧《龙腾伶仃洋》,五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舞剧《花木兰》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民族歌剧《侨批》获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儿童剧《田螺姑娘》获文化部三项大奖等诸多骄人战绩,让人肃然起敬。

长期以来,邹建红用思索、行动、探索,一路豪歌向天涯,开启了从艺术“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我有感而发为他创作了一幅AI漫画像,配了一首打油诗表达敬意:

《十里红妆》宁波港,《侨批》《龙腾伶仃洋》。珠海演艺邹建红,《水上新娘》满眼春。

我想,新时代所呼唤的名家大师,所期盼的精品力作,必将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洋溢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气息,成为中国文艺天空中最闪亮的星。

选自《星辰大海-彭长征眼中的文化大家系列》书稿


本文作者简介:

彭长征,资深文化工作者,漫画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策划人,创意人物画开创者,雄起艺术创始人。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