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网推荐】吾道以贯之——读邹文正山水画作品

邹文正 ·15012 浏览 ·2018-02-13 11:27:25



邹文正 字思孟,号雪扉。1938年出生,重庆市忠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就职于成都军区《战旗报》社,1995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贾德江/文 (节选)



读邹文正先生近十年的山水画作品,没有改变我于2005年在《造化无言焕大美》一文中的基本看法:“邹文正是一位术有所本而又能自出机杼的画家,举凡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勾描圈勒,皴擦点厾以及烘托渲染等技法在他的画中都派上了用场,从而制造极为丰富的层次变化和气象万千的效果,又能将这丰满而灵动的形象结构成协调统一的节奏和韵律,呈现出有法无法”莫可楷模的艺术特色。而从整体风貌上看,又不失传统绘画所特有的笔墨品格和审美构成,并没有因笔墨的繁富而失之于板滞琐碎,也不因雄强凝重而失之于躁露霸悍,确实做到了整肃中见韶秀,峻拔中显圆润,毫无人工雕琢之感,给人以浑然天成,功夺造化,雄奇兼收的审美感受,不但继承了传统绘画之精髓,而且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毋庸置疑,邹文正走的是“借古以开今”之路,可称为维新的传统派艺术家。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邹文正已经在公务之余的绘画探索中,借径黄宾虹而上溯宋元文人山水画传统,用功于元画较多,如黄公望,倪瓒,王蒙,高克恭对他的影响尤著。此外,沈石田用笔的圆润,龚贤用墨的混沦,石谿的苍茫郁秀和石涛的奔放恣肆,都对邹文正晚年画风的形成输入了勃勃的生气和活力。可以说,是传统成就了邹文正,而邹文正山水画粗犷朴厚,酣畅凝重的鲜明个性得益于黄宾虹最多。

 



长期以来,邹文正坚持“吾道一以贯之”的信念,最直接地承继了由黄宾虹一脉相承的山水美学思想一路走来。他将目光投注到笔墨文本的自身中,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到“法古变今”的路向中去,既要入古人神髓,又要出古人头地,以构筑来自自我的心象的笔墨而显出新意。即饱游饫看,规范天下山水,从而化裁成一己胸中丘壑,汩荡而出,尽泄造化之秘。较之于宋元山水画的无我之境,邹文正山水画更多象外之旨,而使人顿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但又是意中山水之感叹。诚如元代汤采真语:“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此乃邹文正自家山水也。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墨池之功和写生之功,并非仅限于绘画笔墨的锤炼,也建勋于他书法造诣之深,更受益于他对“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吴昌硕语)至理的悟解,他自然在“以古人为师”进而“以自然为师”的过程中,循着黄宾虹的认识和追求,克服黄氏艺术“千幅一画”的不足,向着更富于现代意识的境界迈进,从而创造了不同于黄宾虹亦有别于时辈的写意山水画新风。

 

邹文正有深厚的传统书画功力,当然深知个中三昧,最终以笔墨的“学识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为体现,其笔迹愈能与墨会,与水和,又共同与丘壑相互依存,互生互动。从语言上分析,他的用笔渐变为狠辣遒劲,他的用墨渐变为厚重温润,他的构图渐变为虚实相生,丘壑益显奇变,气象益显磅礴,画面用水法已明显,题跋更为讲究,尤其是篆书的款题更增添画面的古典之气。邹文正毕生服膺黄宾虹“五笔”“七墨”之说,在他近年的作品中已达“法备气至,纯任自然”之境。他的绘画开始立体起来,深入起来,虚和起来,呈现出一种灵气往来之感。在这里笔墨之所追,乃随笔墨不断变化的丘壑,丘壑之所从,乃随丘壑不断变化的笔墨。邹文正已经把握笔墨相生相发的规律,挥毫运墨已达到笔中含墨,墨中见笔的境界。清人方薰言:“凡画之作,功夫到处,处处是法。功成之后,但觉一片化机,是为极致。”,我以为,这是对邹文正画作最恰当的注释。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