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 的 选 择范畴:艺术的定向第三章:性知觉(下)

来源:中国美网 ·6609 浏览 ·2023-01-16 17:59:28


美 的 选 择

范畴:艺术的定向


第三章:性知觉

(下)


陈雨光美学专著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美学、哲学、逻辑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美的致生范畴》、《艺术的定向》。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集数十年努力,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从整体论的范畴论,定义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诗评鉴赏家。
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珍藏的《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家己故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证明,作为国粹的“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的神圣的崇高。


美的选择 · 范畴:定向·性知觉
(陈雨光美学专著)

目录
第一章:眼睛中的思想
第二章:知觉动向力
第三章:性知觉
第四章:精神象性
第五章:整体的特殊


美是人类有意义的选择

《美的选择》论述:一个生动漂亮的小脸,总让人难忘,走过,老想回头看看,她,好美。
前面,也重述,性知觉,让人对漂亮的感知有了意义,并赋予概念,漂亮被诸多词义涵盖一一靓丽、温婉、窈窕、清纯......
这恐怕是,最“剪不断”的“理还乱”。
因为。意义,是只有人类才能迭择出的概念。只有人类才有情感赋予——范畴——有无。
美是什么?
是人类有目的意义的选择。既为选择,目的意义就不具有单一性。在具有祟高与优美意义的女性裸体面前,艺术的选择是多样的,《断臂维娜斯》选择的是高贵的优雅,《胜利女神》选择的是高尚的正义,《泉》选择的是高雅的自然。
然而,不同的选择亦有共性,她们都是人性的高雅,人格的高贵。所以,女人体并不是祟高的排外,男人体亦不是祟高的专利。
人类对美的选择,是性觉醒的标志。
与牵挂/抗拒相关联的元范畴,是崇高与敬畏。
元始人在天摇地动面前,充满神圣的敬畏,崇高是不可抗拒的震撼力,故而,神像期的图腾,是心灵征服的象征。
在人类尚不能欣赏优美前,崇高早己是心灵敬畏的所义。
无论劳塞尔的维娜斯,还是红山女神,生殖意义的公有神圣,都是人类向往的崇高。父权私有的杀戮与掠夺,是神像期力量的呈相。盘古与女娲的开天辟地,则是心灵崇拜的永恒。
生存,让生命图腾超凡的英雄。
英雄时期,才是人类自信文明的真正开始。
精神浩然,才是人类崇高美感的真正发生。

一、祟高

人格的浩然战胜恐怖的悲哀
                  ——陈雨光论崇高


马援《大禹治水》183×167cm(憨牛居藏珍) 

崇高性,就是超越客体限制的理念,它表现了人在看到超越客体崇高理念时的一种意象,并把这种意象定义为可明确的概念,且成为思维的一个元素。实际上,崇高性的范例说明,人在受到外力控制时所表现的认信,是更多地相信世界,还是自己。这就是我们在古典背景分析时所论及的“天、地、人 — 理、性、命”的关键问题。人在这一关系的选择时,实际上只能做出三种决断:面对世界进入自我;放弃自我逃入世界;徜徉于二者之间。人的这三种立场、行为和方式说明,早在远古的苏醒时,人已感到了对世界的畏惧。
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已故艺术家马援,用屹立的山形,表现英雄的气概,唱颂拼搏的精神,其崇高,是坚强、牺牲、科学、无畏。
崇高与畏惧的远古觉醒,使人在把握内外在的对立时,有一种对立的力量在左右自己。这种力量是神秘的,因为它不可见,但它又是存在的,因为它让你有力量与自然分离,有勇气与自然对抗。这种对立的神秘力,似乎比人类强大,比世界亦强大,它位于人类和世界之上。原始人依赖这种力量,并从中获得了自己的上帝。上帝的大慈大悲,不仅保护着人类,亦驱除着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人在上帝面前礼拜,以之作为这个对立的神秘力量的象征,让其具有了超越客体的崇高。于是,艺术便在崇高与畏惧的对立中诞生。人类第一次体验了内在精神战胜外在压力的形象感。这种精神的形象取代了视觉的形象,并通过艺术把它置于可见的平面之中,并逐渐地片面化、深刻化、非现实化、人格化。这就是艺术造就了主宰,同时主宰造就了艺术的远古逻辑。正是这一逻辑,孕生了置于平面之中的意境,让人凭藉它,去积累思考的经验。
中国山水画积淀着士者情怀,知山为仁的正气,知水为性的逸气,滋养了千百年山水的浑然之气。尤其付抱石的二万三千里写生,更开启了新中国前无古人的笔黑江山。山水大家、付抱石入室弟子暨十几年的助教——黄纯尧,籍《望岳》,表现了杜工部对崇高的慨叹,他将“会当凌絕顶,一览众山小”的高远的心胸和搏大的志向,化于黄氐著名的乱笔皴中,让人欣赏:什么是精神立天地之间,气浩贯古今之恒——雄浑、深远、博大、宏旷。


黄纯尧《杜甫·望岳》76×45cm(憨牛居藏珍) 



中国花鸟精神,是崇高的表象。自潘氏(天寿)为文风而崇高的革命情怀一成文范,中国花鸟画便有了前无古人的开拓。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高卉民工作室博导高卉民,凭《塞北清秋》,摘取了2019年第一届全国花鸟画展最高奖。此帧作品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学术价值。 当卉民创意成为艺术的欣赏,卉民艺术的无限之旅,即用生命的存在解义超越生命虚无的崇高。在花鸟画为境界而崇高的追求中,高卉民所大写的苦寒之美标识了花鸟画新的天地。他为文风而崇高的花鸟艺术,是中国当代花鸟绘画史的一次“最具影响”。五四情结与红色经典后,崇高,一方面成了为文风的向往;一方面成了为文风的凡是,在左右众议的话语前,笔墨又游离于“技术 — 程式”之间。恰在这一关键时刻,高卉民赋予笔墨本应活的精神,他恪守前师革命,冲脱定势藩篱,开始了为文风的时代诠释,第一次把花鸟视线移向了草野;草、苦草、劲草的三草精神成了文风的时代象喻。应该说,这是风格崇高的又一建树,当时空指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画坛掀起了一个告别崇高的运动,这一属性为过渡的现代取向,至今仍未终结。在这个持别时期,高卉民仍以为文风的笔墨解义崇高。以《塞北清秋》为影响的中国花鸟画,开始了从又一角度探索由近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艺术家用大写的三草精神,吐发了花鸟艺术新的向往,代表了在改革开放中,中国花鸟画不同于以往的又一取向。
 


楮滨《大船浜》53×65cm(此帧创意入列第七界全国美展)(憨牛居藏珍)


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发表了传世经典《论崇高》。他强调,人首先要有庄严伟大的思想。“崇高的思想,在恰到好处时出现,便宛如电光一闪,照彻长空,显出雄辩家的全部威力”。他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
春秋左丘明的《国语·楚语上》 :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 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安民丶听德、致远,是人君应有的崇高品格。

高卉民《塞北清秋》86×86cm(此帧创意获全国首届花鸟画展最高奖)(憨牛居藏珍) 



写像祟高,一直是中国人物画的历史责任。蒋兆和就是时代的担当者。切戈达也夫,曾对其高度评价,称其“在中国画未来的繁荣中,应占有光荣而重要的地位。”中国人物画,自蒋起,不再才子佳人和高人隐士,而是为时代造像,为苦写意。沈鹏在评价《流民图》时,这样写道:它“像一股闷雷,惊动无声的大地,像一道暖流,唤起人们在严寒中对春天的向往。它是无声大地中的痛苦的呻吟,是一个诚实的画家的血泪结晶。”高遇昕的《谭嗣同》,写状“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崇高,他笔下剑胆琴心,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是视死如归精神的唱颂,是揭示黑暗大义的榜书。


高遇昕《谭嗣同》102×101cm(憨牛居藏珍)


崇高至于孟子,中华有了骨气与脊梁。
孟子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孟子,人,有了尊严,在面对无奈时,用人格的浩然战胜恐怖的悲哀。



施胜辰《邢台大地震记事·人民总理》83×93.5cm(憨牛居藏珍)

1966年3月22日,邢台又发生了第二次强烈地震,敬爱的周总理,再一次乘直升飞机,急赴灾区。从早晨五点到晚上九点,我们的总理,一口饭没吃,一分钟没停,冒着余震连连,持续工作了十六个小时。他走了两个县四个地方,讲话累得嗓子都哑了。面对断壁残垣,皱眉深锁,二十多小时了,我们的总理仍稞粒未进,当得知受苦的百姓还没饭吃,拒絕了工作人员找来的泡饭:“我怎么能独自一人在这吃饭!”便下令把这些吃食送给那些受难的群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总理的崇高,是公仆的伟大,是无畏的尽责。施胜辰怀着极为崇敬的心情,几易其稿,画出了人民总理。艺术家和我说:他画的是一盏明灯,人民的总理正燃烧自我,以此点亮黑暗中痛苦的灾区心灵,给人民以希望和力量。
有限生命相对无限精神,祟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美于祟高,就是人格风骨的超越。在现代,最有目的意义的是共和国崇高。国旗、国歌、国徽——崇高在人民心中的神圣与伟大。而共和国英雄是崇高的模板,英雄心中,人民又是标志崇高特征的象征。伟大的邓小平有名言:我是人民的儿子。在共和国美的范畴中,再也没有比自认"人民的儿子″,并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县崇高的责任和伟大的奉献。中华民族的崇高之美,正因为有了为人民而拼搏的精神,才有了内深的格致与脊梁。

我骄傲,
中华的崇高,
有孟子浩然的正气,
有大禹治水的豪壮,
有会当凌绝的雄浑,
有苦寒之生的命运,
有颈血刷污的壮烈,
有总理鞠躬尽瘁的后已,
有小平人民儿子的心声,
有主席还看今朝的胸怀。


王小晖《美丽生活图》33×138(憨牛居藏珍)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女画家协会主席。


二、优美

有教养的自然与有尊严的典雅
                    ——陈雨光论优美

博克问:雷电交作,阴森可怕的黑夜里,诗需要什么——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反之,在宁静祥和的暖日中,诗需要什么——柔和的、沉醉的、惬意的舒适。
我在《静穆的永恒》中指出:希波战争后,古希腊开始出现艺术的世俗化——取向舒适。
战争后对和平与静逸的向往,希腊化的艺术更女性化,柔和的线条,润滑的外表,抒情的喷泉,动人的音乐,浪漫的舞台,这一切都和战争前,截然相反。
一种婉约淑柔的感受,一种宁逸愉悦的心态,一种协调静谧的形式,如若舒伯特的《小夜曲》,委婉、充溢,恰春风沉醉,似彩云追月,绮丽、典雅、含蓄、清秀、纤柔、婉约,不是《海燕》的风暴,不是《命运》雷电,而是那张不一定十分漂亮,却十分动人的、过目总想再回头看看的小脸。
这种美感,不会出现在英雄期的血与杀,也不会出现在道德期的竞与技,她,只能出现在爱琴海柔和的风韵和荡人心怀的花园与喷泉中,女人化的优美,至脱离母权后,第一次成为男人化的至上追求。

这是美学范畴演义的最大之谜。
我的研究认为,优美的和谐化泛式发生,是对本体论比例理式的升华。贵族有尊严的典雅,在希波战争后,被爱琴海的柔风细雨,逐渐平民化,其中,女人化的性感取向,更成为男人化的欣赏,性光谱,第一次用柔和色绘染了至高点,有教养的自然,成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与戏剧。
性光谱的高级,第一次用装饰来呈相高贵。女人化,用性感的奢侈,取代崇高的仰望,让人,持别是男人,可以拥抱与触摸。这时,生活的意义,有了平民色,几乎每一个自由人,都可以想向,他和她,他的家,需要什么?怎样去需要?
也许,从这一刻起,世界真的变了,变成,为了优美而纯粹的简单。


吴垒《重彩工笔·花季》128×91cm(此帧创意获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憨牛居藏珍)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公元前11世纪,中华大地便有诗经美女的风尚,优美为女,美女即风,风以当歌,歌颂诗经,《卫风·硕人》有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屈骚的香草美人——兰、芷、蕙、茝,美于优雅,成为人格品性。
崇高致因于伟大,优美致因于缠绵。其实还是源于动物的性本能一一牵挂与抗拒。用人格的浩然战胜恐怖的悲哀
艺术造型,需要火焰型的燃烧与激越,也需要曲波型的柔滑与倩丽,撼人的暴风与沉醉的春风,阴森的黑夜与惬意的阳光,呐喊的抗挣与宁静的愉悦,都是美,生活,一方面,需要用人格的浩然战胜恐怖的悲哀,一方面,需要有教养的自然与有尊严的典雅。
若从性知觉的感受讲,人,更向往的是阳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和谐,性与欲,爱与恋,血与沙,都是英雄美人的为文理想,我曾言,中华之美,自屈子悲思之爱、少游凄婉之恋,便有了理想、高度与格致。
崇高与优美,阳刚与阴柔,英雄与美女,千百年来,都是人类有眼睛的思想,都是知觉动向力有选择的目标,都是性知觉有意义的范畴。



米开朗基罗《圣殇》(现藏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
三、悲剧

正义的苦难与命运的咏叹
              ——陈雨光论悲剧


伟大的《圣殇》,是伟大的米开朗基罗,用斧与琢,在咏叹伟大的圣母: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未曾见过阳光。

米开朗基罗将圣母对献出独生子以救赎人类的伟大而复杂的情感,凝结成永恒的经典。雕像的整体结构是标准而稳定的金字塔形,圣母的身躯成为了支撑基督身体强有力的后盾。事实上,这尊造型并不严格成比例,在一位女性腿上横置一位成年男人,米开朗基罗需要将圣母的比例适度放大,方可支撑。然而宽大的衣饰如同帷幔,掩盖了人体的比例,看起来相当自然。圣母低垂双目,微微伸开手掌,将基督呈现在世人面前。她的面部表情平静、忧伤、惆怅,与基督面容所呈出死亡的宁静相呼应。
我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伫立于米开朗基罗造像前,久久静默,体验饱经阳光后的突临黑暗。
大师用圣母悲剧,主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呈相出来的救赎欲望、生命力以及最后迸发的平静到深致海底的呐喊。她,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是正义苦难的意志与命运不屈的咏叹。特别是艺术家营造的圣母青春永驻的脸孔,表示,他,坚决不再为不切实际年龄争论不休,他,用超然的平静和美丽,站在圣教会的角度解释:圣母不仅象征童贞女与圣洁;另方面,天主拣选了玛利亚为童贞女,那么让她显得永葆青春自然是天主的本能——
永恒的青春与高贵的典雅,象征着人类美好的追求与正义的理性。
这还是古希腊——用宁静克制哀伤,用神圣呈相肃穆。
这就是文艺复兴的米开朗基罗,用《圣殤》解义的悲剧。
《红楼梦》的黛玉葬花,不也是花殇,不也是用泪咏叹美好的丧失。


袁生中《黛玉葬花》98×53cm(憨牛居藏珍)


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坚定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未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楮滨《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66×64cm(憨牛居藏珍)

我最重要的研究发现,是性与欲是巫与仪的目的舞台——戏剧性——成为一切艺术的基础定向。
美,无论祟高还是优雅,都是天地和谐的信仰,是一种有意义的舞台化戏剧性的祭祀。即使现代,这,也绝不是迷信,而是天地人的信仰。国家用法定形式注立的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原始即拜的天地神灵、祖先正气。国庆节,难道不是新与旧的洗礼、崇敬与祈求的祷愿。这,是什么?这是应当永远铭刻于国人心中的大美与浩然。
祭祷仪式的舞台化,催生了艺术。古希腊的舞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悲剧舞台生诗,原始的祭祀活动,需要用诗歌引发观众对舞台人物的怜悯,对变幻无常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史诗,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我四十年的美学研究经历,至今,才发现了一个学朮之迷:为何英雄期的标志会出现女性化,如《胜利三女神》,《胜利女神》?
也许,这亦是“人/神”命运的相较观,若同中华美学的柔以克刚。
古希腊的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曾用《复仇女神》,讲述爱与恋的恢复,中华的悲剧理想屈子,亦写出《九歌》,以唱颂先民爱与恋的神祇。
悲剧是人与神,英雄与恐惧,人格与命运的抗挣,是不屈、坚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是对失却美好的慨叹。个体意志的自发作用与“天/ 命”的斗争也是造成悲剧的唯一成因。《 窦娥冤》就是用柔弱去感天的舞台。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屈原《九歌·国殇》

《九歌·国殇》,是屈子英雄的祭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当战争面对的是“ 旌蔽日兮敌若云”,便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就是屈骚大悲之恸。英雄楚魂,壮哉千古。

张鸿奎《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67×67cm(憨牛居藏珍)

四、喜剧

幽默意境讥讽丑陋现实
            ——陈雨光论喜剧



痛苦生悲哀,同情滋怀爱。这是悲剧。
幽默讥笑意,讽刺抨现实,这是喜剧。
与悲剧的哀泪不同,喜剧的嘲泪,也是反省恶劣、刺讽乖谬的美的批判。
当丑陋的现实,被幽默的讥讽,拔开面目,让真象随着戏剧从图的展开而彻底暴露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含有讽刺意味的笑。
这是有泪的嘲笑。它对人心的刺动,一点也不轻于悲剧的撼动。
我的研究认为:可笑性是性知觉对性感缺陷的最早体验。
特别是在人体理想期,奥林匹亚对人体建美的赞许,矛盾为对不健全丑陋的发笑。这种因不健全而引发的讥笑式的嘲讽,不会发生在动植物身上,也不会发生在母权期,甚至不会发生在父权的生殖崇拜期,而只会发生在性感缺陷的优美遗憾中,优美缺陷引起丑陋,难看性,引起可笑性。
艺术最早的理想,是完美比例,古希腊在完美性上登峰造极。当现实的裸体,比较于理想的维娜斯时,冷静的理性会让众人失望,完美的理想与失望的现实,生发了一种因美而丑的可笑。
艺术一旦将讥讽丑陋作为性光谱的范畴定向,舞台化的投射光就会因此而县有新的色调——幽默意境。
同理,性感的可识性,一旦成为人格的可识性,丑陋就会成为优美的对立,于是滑稽的、幽默的、讥讽的、嘲笑的,便成为为文的艺术,当艺术家借用舞台造像时,一种类型便出现了,它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性格的刻划,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可笑性喜剧由比而生。
黑格尔在《美学》第三卷下册中写道:任何一个本质与现象的对比,任何一个目的因为与手段对比,如果显出矛盾或不相符,因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我否定,或是使对立在实现之中落了空,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成为可笑的。
不浮所望的品质,是引发可笑性的致因。
角色,一旦成为造型艺术的主人公,它就处于品质可塑性的艺术状态,高级的可笑是幽默的意境,讥讽的丑陋是通过对现实幽默的嘲笑而意境的。赞扬的欢笑,讽刺的嘲笑,诙谐的谑笑,让可笑性真正成为有意境的奢侈的幽默。

在嘲笑中显示正义的力量,
在理性中达到诙谐的批判效果,
在滑稽形式中表现严肃的主题,
在可笑的喜剧中兹生幽默的意境。

这就是我至今认知的集成。

段谷风《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69×48cm(憨牛居藏珍)


古希腊伟大的阿里斯托芬,欧洲喜剧之父,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也是用喜剧在舞台上塑造幽默的意境。他让我们看到,与埃斯库罗斯命运悲剧不同,祭祀酒神时的闹剧狂欢,游行演变而来的是,  主人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怪癖,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艺术家在造像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因此,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即兴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等。但与用可笑性塑造幽默意境的目的是一致的。让人在讥讽的笑泪中感悟正义的理性,是喜剧批判的选择。
鲁迅关于“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实质是中华寓庄于谐的传统。严肃庄重的价值,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伟大的关汉聊是我们中华的骄傲,《救风尘》开古典喜剧先河。《西廂记》《李逵负荆》等十大名著,相继问世,标志中国喜剧进入范畴时期。这都是将无价值撕破给人看的艺术。
人情的美好,人性的追求,人格的崇尚,成为舞台的角色,成为性知觉定向的光谱。


苗再新《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史九敬先[老庄一枕蝴蝶梦]》68×68cm(憨牛居藏珍)


性知觉,从哲学角度实现了人类有意义的选择,祟高、优美、悲剧、喜剧——人类,用舞台化的史诗,让角色成为净化灵魂的艺朮。
性与欲,让眼睛第一次从动物的天性中生发了思想,感觉了知觉动向力的牵引,因男人与女人的本能,更早于私有制的家庭,发现了美的光谱效应,牵挂与抗拒的本能动因,因性感美的发现,杵戳与包容的交合欲求,基家庭美感的道德化,让人类貝有了交媾与繁衍 的人格底线。于是,私欲权出现后,男人化对女人化的占有意志,让美丽成为女人化的稀缺范式,私有欲,第一次用道德与法,约束有限稀缺与无限欲望的困惑。

施胜辰《柜中缘》68×68cm(憨牛居藏珍)

对女人生理与心理的渴求与掠夺意志,让男人在家庭契约前有了高于动物交合成本的价值知觉,从而,私欲不再因暴力而胡来,性交,第一次成为婚姻的奢侈。当这一天,私有制成为了家庭的普遍意识时,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便成为艺术的有目的的定向,眼睛中的思想,发现了超越人体自然美的形而上:
崇高——人格的浩然战胜恐怖的悲哀,
优美——有教养的自然与有尊严的典雅,
悲剧——正义的苦难与命运的咏叹,
喜剧——幽默的意境讥讽丑陋的现实。

私欲权出现后艺术的定向,让美的选择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目标,它不同于优美期人类对比例与曲线的理想,更不同于英雄期对赤裸杵戳的渴求,她,泛化为艺术的文化,人们用美诠释性与欲、爱与恋的图像,并有了用美标志模板的尺度,性情范畴也应美的家庭契约化而文明。
起源于性知觉的光谱效应,说白了,就是亚当与夏娃,伏羲与女娲,太阳与月亮,阳刚与阴柔,光明与神圣,命运与正义,男人与女人。
可愛的小脸,泌着娇嫩血色的肌肤,魔鬼的身材,这,已不是美的向往,美感用人格的形而上,让单纯的性交,摆脱低级,艺术的定向,用《胜利》《自由》《真理》《青春》,欣赏作为形而上的女人。


施胜辰《钟馗嫁妹》68×136cm(憨牛居藏珍)



她,男人化中的女人,不再是花瓶,不再是性感奢侈,而是
为了抗拒而撼卫正义的命运,
为了牵挂而充满柔情的婉约,
为了申张而维护尊严的悲叹,
为了心灵而讥讽丑陋的境界。
正因为有了她,男人化才有了舞台,有了诗意,有了角色,有了艺术的光谱,有了文学的女人,也许,这一刻,男人和女人才有了真正的故事。

她让
窈窕成为淑婉的诗经,
隽永成为清雅的格调,
婀娜成为舒展的舞姿,
平淡成为似水的境界。

她成为
纯粹的超越,
和谐的理性,
单纯的高贵,
优雅的天真。

她作为
艺术的舞台上,
美的呈相发生,
视域中心,
永远只能看到两种人——
男人和女人。
男性的女性化,
一下子,让
阳刚有了阴柔,
就象
太阳有了月亮,
好美呀!
性知觉将艺术定向了——
作为艺术的精神象性。

杜树森《屈原·九歌》68×52cm(憨牛居藏珍)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