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邦
位于成都平原西端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著名水利工程。俗称都安大堰、湔堰和金堤,唐时称楗尾堰,宋以后称都江堰。为川西平原自流灌溉区的渠首枢纽工程。秦昭襄王时,李冰为蜀守时建成。起到了控制岷江激流,调剂水量的作用,能起到灌溉航运之利。号称“陆海”,水旱保收,天下称之为“天府”。
有明一代,宦官专权,朝廷腐败,成都府县人人自危,疏河淘堰早已荒芜,明末兵燹之后,河道淤塞更甚。清初川西十室九空,哀鸿遍野,金堤垮,大堰倾。水旱无收,天府成地府。
时昭觉丈雪通醉禅师(1610—1693)内江李氏之子,幼依清然禅师落发,具足后,遍访川中及全国各地禅师,多有所悟。见昭觉寺荒芜,图恢复焉。见渠缺水,结茅招僧,计一百二十日,诸山及众善人五百耕牛、兵民合力恢复。淘河筑堤一百五十余里,渠有水灌溉,昭觉寺渐复旧观。(见昭觉寺志)
昭觉寺《丈雪通醉禅师语录》却如是说——丈雪通醉禅师见昭觉寺已复旧貌,便视察灌溉堵塞诸渠,立方案,禀请府尹审批派民工合同寺僧沿渠茅蓬火热朝天。因力不敷,计请将军府派兵助力。将军却找上门来:
“将军本姓铁,前来访丈雪。”铁将军是个粗人。
“正在炼丹时,乘吾炉子热!”
“铁大如泰山,怎么能炼得?”将军出言不俗,很有智慧。
“打碎铸成钟,一天敲到黑。”和尚逼迫将军驯服。
“鸡巴硬了咋个办哟?”智慧的将军逼迫出一句既难听又难答的问题抛向禅师。
“不理它自然下去!”不愧是一代宗师,答得非常圆满。是的,那是烦恼,因为你是世间人,故用不理它,如果是出家人回答定然不一样。禅宗就是用这种思想火花的碰撞,达到暴发智慧的目的。这也是被唐武宗灭佛逼迫出来的,正好禅宗有不立文字,靠心心相印传递,这种传递真乃“石火莫及,电光网通。”
故所以大地神州,每朝每代都有杰出的富人、名人研究禅宗,虽然它源自印度,中国却创造发展,独树一帜,成为人类精神文明之瑰宝。即使今天我们上下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富人和名人越来越多向禅宗靠拢。唯有禅悟的人才能轻松自如地驾御外界复杂多重矛盾的局面。
丈雪通醉禅师把府尹、将军全都动员起来参加疏通、修缮、灌溉义务,你是一个和尚,没本领谁听你的!丈雪用禅这个武器玩转了军政两个衙门。
丈雪率领军民,僧众、善人开宽府河,自郫县太和场引都江堰柏条河水流经筑断堰、两路口、洞子口至成都北门,然后绕城而东,经昇仙桥至南河口与锦江汇合。自此,滔滔岷江水,畅流不竭,成都西北良田千倾,再无旱情之虑矣。官、军、民、绅皆大欢喜,称颂丈雪之德。
在明末清初战乱不断的四川,尤其是川西坝子已成荒芜遍野、人口稀少、灌渠壅塞,水利不通的状态下,有忧国忧民的丈雪,高举禅杖,动员军民,治理府河,为民谋利,却实难能可贵。
丈雪老尤著述不断,辑《锦江禅灯》20卷,《语录》、《里中行》、《青松诗抄》、《青松诗集》等行世。世寿84,戒腊78。荼毗得舍利子无数,藏于寺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