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秃笔纵横苍茫境—​—试论谢定超的山水画创作

来源:谢定超 ·96739 浏览 ·2020-07-21 14:18:53

文/西沐

      在艺术上,很多人认为谢定超找到的是一种形式化的语言,并将之丰富与程式化,是一个风格型画家。其实这是一种太表面化的评论、说辞。


    谢定超的绘画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人以学术上的启发:

    一是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解构。在中国画探索过程中,语言层面出新是一条重要途径。谢定超的可贵之处就是没有走向流行与时尚,而是寂寂走了一条颇受争议的艺术之路:把传统用笔的点、线进一步符号化、纯粹化,并有机地与自己的生活生存环境结合起来,用特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一种生存景象,天然又自然,可谓是赏心阅目。语言层面的解构如何能自然、自由而又富有对现实景观的表现,从目前山水画的状况来看,无疑还是一个重大课题。从当下山水画坛的探索来看,白雪石对桂林山水的唯美化语言处理、贾又福对太行山象征化语言的使用、崔振宽对关中焦墨语言的概括、龙瑞脱出黄宾虹对巴水蜀水的描绘,无不沿着这条学术线路在前行。谢定超在新时期的学术意义正在此处。


     二是对中国山水画构图的一种新解读。虽然近期的作品谢定超更多地关注与使用传统的“三远”式构图之法,但这并不能淹没他以观念为先导的构成、平面、去型的山水构图创作方法。更多的时候人们关注他的笔墨结构,而往往忽略他在构图上的“出位”与思考。在观念化为先导的表现意识里,追求平面化的张力与空间体量感,让他在创作中宁愿以牺牲传统的造型为代价,这正是谢定超的山水画艺术充满其独特魅力的地方。艺术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对有限空间的一种无限表达,谢定超在构图层面的追求,就是对有限空间无限化的一种追求。


    三是审美取向的一种现实意义上的回归。谢定超作品中,没有让审美脱离现实的生活,反而是以生活化的平视视角,将自己的情绪与幽默,通过特定的场景嵌入到巴山蜀水之中。这种生活化的亲近式的处理,让观者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他所营造的山水境界之中。这种类似叙事化的处理,从情绪上缓解了符号化所带给人们的审美疲劳。这种看似有点小儿科的还原生活之举,在另一种山水画之中就成为一种俗不可耐的低俗,很难让人在审美的层面上拓展经验的空间。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在谢定超这里是审美的需要,而在有些人那里则是市场的需要。审美取向向生活化回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谢定超走的并不轻松。毕竟,大山大川至高、至上的绝人境界,很难将生活的辛酸与黑色的幽默融合进来,这可能也只有出鬼才的川蜀之地,才会造就出谢定超的探索神气。


     四是文化精神在绘画探索中的新觉醒。绘画的实用色彩在不断地退化后,文化传承的使命便更多地落在艺术家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了。在文化的进化之中,文化精神始终是一个民族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根基。可是人们常常会有一种误解。一讲文化,就是一种衰老的形象和千年不变的一种传统,而实质上,文化是时代最现代的一种表现,而文化精神也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鲜活的存在。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