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绘画也是这样。“大写意”是一种功夫,像所有中国的功夫一样,需要长期的苦练和积累,只有倾其一生,才能达到创造新“程式”。“程式”是需要功夫的,每个人的“程式”是他全部的生命、生活的载体和信息库。
“大写意”对作者来说,就是要表现深刻的个性,要总结出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个生命。在最后表现的一刻,要有顺序,这里积聚着一种功夫。
“程式”就像写书法一样,形成一个“体”,宋徽宗写得很细的那种“体”,颜真卿写得很厚重的那种“体”,各人“体”不一样,各人的“程式”不一样。现代人讲的“程式”程序不一样,顺序不一样,对别人的感觉也不一样,颜真卿写得很宽厚,宋徽宗写得很秀逸。
书法本身有“真、草、隶、篆”,这要讲究功夫。功夫不深的人对书法辨别不出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写意是一种功夫。不重视功夫,只重视一般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功夫,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写意是一种境界
因为境界牵扯到高度,但是有高度而无个性也不行,如练名家的字,练得和他一模一样,也是没有高度,没有境界,这只是个样式,写得字很像,是有水平,但没有个性,只能算临摹。
所谓“境界”,就要形成自己的东西,但所形成的自己的东西还要比别人高,这才是境界。
境界要经过一个过程,开始这个境界是写实、画得真实,是一种比较客观自然的状态,它没有经过升华。第二步是写心,通过写心表达他的意思,他为什么选这个景,不选那个景?因为这个景更能反映他自己的心境。
通过“写实”与“写心”,虽然表达了作者本人的意思,但是这只能达到摄影一样的层次。这个人照的是一种暖调,是他的心景,那个人表现冷调,也是他的心景。
但是,在画面上只是自然表达自己的意思还不够,最后这个境界还要提升,提升到一种自己的个别样式,却同时又代表“普遍意义”的一种反映,达到这样一种层次,这才叫境界。这个境界在中国能够反映“道”—宇宙间的普通道理。
大写意最终要通向“形”、“神”、“道”、“教”、“无”,即由有极的“形”、“神”走向无极的“道”、“教”,并不断向“无”的境界超越,形成新的轮回。
所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而形有自然之形、眼中之形、心中之形、画中之形、画外之形。画外之形为之象,象大于形,“大象无形”,大象之形并非无形,而是无常形也。
二曰神:神为形所表现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形具神生。
道,玄之又玄,需要我们抛弃表象的形与神,向纵深探索,只有舍弃表象才有可能进入“众妙之门”,停留在“形神”的表象描绘是很不够的,超越“形神论”才有可能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道是中西画终极目标的初级分水岭。
四曰教:教是求道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同体验的不同总结、不同说法、不同学说耳。
道,玄之又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这是哲学的负责任的态度,而艺术家是感性的、即兴的,随时要表达主体的不同感受。个体对道的不同感受理解,诉诸艺术,即产生不同的说法;真诚的心理感受的抒发,即产生不同的学说为之教,发挥表达出来以施教于世,亦为之教也。
五曰无:无即艺无止境,艺海无涯,无法之法,大象无形,有无相生,无中生有……
无是随时发生与发展中有生命的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现象和环节,事物只有不断地进入无的境界才有可能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否则就要窒息死亡而无法循环。
无法进入无就无法进入有,有了无,艺术的发展才能推陈出新,这就是中国的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再进入无法的无法境界。无法既是突破,又是自由,又是选择的多种可能的空间地带。
我们应该超越形神论,就要有自信,有所发现,通过自己的画,宣传自己的道、教,这是艺术常青的本质。
目前,中国艺术最缺乏道、教的自觉,需要深层思考,深度挖掘。道、教是超象、超形、超色、超时代、超画种、超材料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断进入“无”的文化自觉,超越形神才有可能。
“形、神、道、教、无”五境界是作为入道的必然之路,只有进入“道”、“教”和“无”的境界,方可指向中国艺术的终极境界“大美为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容天地于我心,顺天地而行事,大写意的终极追求莫过于此。
“大写意”是经过“形、神、道、教、无”五种境界,直接“大美为真”的终极目标、终极境界,而且继之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代代承传,以至“无极”。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