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下) 陈雨光《一帆书情远 风正轻舟闲 》

来源:中国美网 ·11308 浏览 ·2024-09-05 13:57:24



方一帆《宋式美学·四君子-心经·五条屏》260x66x5cm



宋式美学范畴:情是景之虚

——陈雨光



方一帆《兰亭序》266x86cm


方一帆《兰亭序》(局部)



化景为情 以书入画 似水意韵——方一帆诠释宋式美学


方一帆《宋式美学·蝉音韵远》130 x 78cm


方一帆《宋式美学·竹》



美 的 选 择

一帆书情远 风正轻舟闲

陈雨光

(中)

(陈雨光美学专著)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艺术哲学家,传记作家。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数据库、量化交易、算法模型、美学、哲学、逻辑、整体论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美的致生范畴》、《艺术的定向》、《性知觉》。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从整体论的范畴论,定义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诗评鉴赏家。

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珍藏的《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家己故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证明,作为国粹“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神圣的崇高。



方一帆



一帆书情远 风正轻舟闲

——书法名家方一帆看到了什么?


当今书法名家、双流书协名誉主席 方一帆



以情入书 厚道深远 以闲求正 风味永隽

——憨牛读方一帆书法感

方一帆,1947年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双流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多次荣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展览中入选、获奖。

中国书协《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 [7]《全国新人新作展》

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现代书法展览》

中国书协《全国第五届楹联作品展览》

荣获奖项

《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

中国书协《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赛》二等奖

中国美协河南《中国画·当代风》

中国书画报社《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集》

中国美协河北 《全国水墨画名家展》

中国美协江西《全国水墨画小品展》

成都电视台《五省七方地区雄风书画艺术展》

山东美术出版社《牡丹作品选》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书画三百家》

浙江文艺出版社《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

北京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墨迹》



方一帆《宋式美学·竹》138 x 68cm




性为心之悟 有为无之相 空为实之心

中国美学范畴的甚本格局一一禅为性之空

——陈雨光



方一帆《宋式美学·禅》68 x 68cm



三、以禅入书、空灵纯粹

禅为性之空。

瞬间的永恒,与诗境之美相承的,是悟境之美。

性为心之悟,有为无之相,空为实之心。

这是中国美学自竹林后,诗境美学的再发展。

中国书法,至有宋,由三大坐标,形成了基准美感参照:清臣的儒美、张旭的道美、怀素的禅美。

光明正大的儒境美学,自然情性的道境美学,空灵顿觉的禅境美学,三大美学,终在华夏美感的大地上,孕生为互补的至极一统。

这是有宋的至上古风。

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让简约的素朴成为自然的仿生,特别是“求古”的仿生意识,美感追求,于淡泊中寻觅“高古”,这正如我研究的,在人物、山水画上,“高古派”的出现,超脱了竹林派的清玄。



方一帆《对联》138 x 68cm



似水的柔情,清润的浑厚,朴素的自然,引发的美感是:

纯粹的永恒

艺术作品《禅》,就是一帧宋式写意的打动。

清韵雅音的律动,是书道的残缺,意境的淡泊,寂静的高贵。与竹林优雅不同的淡雅,呈相为虚、空、静、无的禅境之美。

但要真正理解宋式美学,绝非一言两语可释。

有宋,以文治国,宁静淡泊,大道至远。这一权力意志格局,是从古至今的绝无仅有。



方一帆《宋式美学·兰》130 x 98cm



特别是儒理的出现,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是里程碑的一笔。其概念的发生——心性、理气、性情、和中,引申出审美范畴的深化——形上、形下、己发、未发。这些概念,蕴含的重大嬗变是“禅音心理——儒家佛化”。我重点提及的苏东坡,直言游心佛老,本心实为佛化儒家。

心即是佛的禅,在书道上表现为心即是法。但“心”系何法?

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

一帆的静理,让艺术看到了禅心寂定,在追求的知觉上,心若明照,理佛至境,般若多定。

这是书道三境,法,无法,非法非无法。

禅生,心明智慧,非法非无法,顾空为性,当为书之道,沦为顾空时,艺术的呈相,性情成佛。我想,艺术家方一帆,为求非法非无法,在书禅达性时,本身就是悟笔参禅,他若苏子,游心佛老,空寂观慧。我称许这幅作品,当尘蒙一日,小息于宅中茶壁的寂《禅》时,空清幽韵的慰藉,真的是一种悟定的亨受,这好美,一花三笑,佛悦本心。



方一帆《宋式生活美学》



仿生追古的,宋式美学,律美为性,冥想为禅,力道完全是纯粹的空灵,淡、清、简、静,艺术的感知,瞬间礼佛,无相空灵。

高格的,是宋式书法承竹林玄妙后的情妙。这一点,是门贵文豪后的再突显。心身自修,文冠千古,是苏东坡、米元章辈的“学士”风范。正因为学而优者心,见识、胸次、卷读便呈相为书法心情,苏书的“信手意成”,米书的“快刀气刷”,根子都是“性情直呼”。

重大抒情背景,是有宋依情写意的范式发生。

本文毕竟不是美术史。只能略言。写意发于有宋,是当今美术史研究的重大缺篇。以梁楷《泼墨仙人图》为代表的高古派的出现,绘画的“写意”一开先河。

与之呼应的书法,也是以写为意。



方一帆《泓然文翰》130 x 78cm


难解的是宋意为何要写?

《美的选择》曾就此做过探讨,认为,美至苏子,格律音成。

苏子所代表的宋式美学,是有格律约束的文脉之美。这与宋式美学代表者的身份符号是相称的。这些书法示范者,多为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诗人、大词家、集大成于一身的大艺术家,诸家汇聚一身,情、心、气、意,便显得既纯粹又高古,这种纯粹的“学士”范,回映“三曹七子”,让艺术知晓了什么是纯粹的高古。故尔,宋式为书,意气性情,纯粹到美于胸次,那意念心佛,看似情动,实为静穆。

我反复强调,淡泊宁远的苏子,是中国美学的集大成者。我一直认为:苏子之美,美于律范——写律。

这是何意?



方一帆《梅兰香友》88 x 88cm



是有极致格律约束的创意之美——学士之美。这种美,性情中的自然,是“自然律”,是学养、涵养、素养、修养,是纯粹的“律理”。

理性的纯粹,表现为禅心顿悟后的醒觉,只求单纯,那一目标,若有宋文思,清澈如水,美感,似芙蓉出水,清新自然。这是晋人“人贵才华”的宋人承认,是自然的人格,是有才学品味的“禅心自我——宁静幽远”。

芙蓉出水纯若玉,一片冰心为谁痴。

出水冰心的宋式美学,情韵境状,一个写字,道尽心中岁月,一声慨叹,感出瞬间永恒。这种文学的打动,只有稼轩才能描述:

众里寻它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高贵美学的竹林发生后,傅粉意象在有宋后不再成为诗境的装饰。出水冰心、阑珊灯火、静淡宁远的禅境,无相之我——有相之我的反动,成为美学主流。道极无相为禅,同为静界,与古希腊静穆永恒的道德美学,显著区别是,静淡的永恒,她呈相的不是宗教的肃穆,而是心性的宁静,高贵的静谧。

竦肃肃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閒。



方一帆《心经》128 x 98cm



我极其欣赏艺术家对《心经》的理解。佛教东渐后,经典的是释迦牟尼的心髓——摩诃波罗密多心经。自至,般若、多定、心径,便成为修思的精要。我在《美的选择》中,特指华夏美学的彼岸哲义,即“波罗密”。六祖慧能的“生清净心”,五蕴皆空,为至禅境界。书法理性,发展致此,一个写字,追求的是禅境性空:性体清静——无相为体。这对书法的要求是极高的。一幅优秀的作品,绝不见——色、受、想、行、识,空为本心。这种美感要求与体验,影响了有宋后的至今。我读一帆,得意于四个字:远寂闲空。这很可能与他的禅意花鸟画有关。有宋的禅意山水,形成了“远、枯、静、寂”的风格,对东渡的日本影响至今。而“远、枯、静、寂”的美学理念,又左右了禅意书法的发生。至此,我结合方一帆的书法体验,再次回答有宋之写的要义——写禅。若联系梁桤,马远,他们写禅,写得完全不是似与不似,实与不实,而是“禅为性之空”。

这再次突显,现今所谓造像理论:西方写实、东方写意,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

反视方一帆对《心经》的诠释,他的追求,写意心髓。在格局的处理上,用枯、残、佗、寂,托衬静与空,求极——宁远、闲谧、本色,无行笔意,无色调欲,本体性清,极好地象征了对于“波罗密”的无妄心。

这件艺术品,是达于心髓的禅格之品。



方一帆《宋式美学·梅》



理解艺术,用比较美学研究,可以得到有趣的结论。我在拙著《静穆的永恒》中,曾分析人体美对于古希腊的纯粹性。而宋式美学中,瞬间的永恒,在两类艺术品面前,美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宋式之美,没有古希腊肃穆的神圣的宗教美感,而是一种难忘的闪烁,如若夜空绽放,一瞬的美丽,恰似劳塞尔洞中的火把,一眼便闪烁出对维娜斯生殖崇拜的渴望。这不是竹林玄清中高贵的优雅,而是一笑生花的顿悟。

方一帆由玄清而至瞬顿,艺术的感动,更多的是莲池一笑。在他的笔下,梅于雪中临风,兰于幽谷吐芯,竹于逆势挺节,菊于霜月清呤,这种禅生瞬间的有感,不为之而为之,自然心生,只感动风霜挺节幽谷清新的那一刹。

宋式美学的形成,苏东坡在书法上的贡献功不可没。《美的选择》一直认为苏书为“神格”至顶。正大、磅礴、雄浑、沉厚,榜以书品人品,纯粹的永恒,成为为书者的至求。

这种约束导致美感时尚的平衡、公允与稳定。当欲望不再满足于拥有工具一一桥梁,而是目的时,时尚平衡将被打破,模仿熟悉的时尚,欲动为争取陌生的时尚,创意策动力便会压倒(强于)习惯性,从而产生分离与打破。

面对于此的禅,强调心静似水。



方一帆《双流赋》189 x 98 x 6cm



学子为书,情系《兰亭》,感叹书圣,无以自拔。

这是书法从古至今的第一行为。

我很欣喜,一帆兄在竹林求境中,籍道家飘逸,儒家文质,佛家空寂的得意忘形,自思摹本,于翰墨风流处,只求“刻石能易”,希望在这一少有的文化现象中,看到非我一思。

一帆兄面对“天下第一”的理解,我亦颇为赞賞。他深知,书表外,是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形上,若要望其项背,必须深入文门。可兰亭之门,既是右军,终身也仅开一次,这是以情入书的竹林际遇,难在有文不华,有质不野,有情不激,有正不散,而以散求正,美感中和,才是右军之知。一帆在体悟“贵越极品,古今莫二”的致因时,多多揣摸冯承素的双勾,虞世南的儒修,从中,渐思自我,他曾对言:右军离古拙而秀媚,看到的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论境界,是优美的崇高,其以散求正,际遇非凡。对于我辈,此际此遇,绝不可求强,更不可效行,而只能有距离感,于闲远中顿觉。

这正是我欣赏这帧作品的“敲门”。艺术家游目骋怀,惬情以娱,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时,闲以兴怀,远以敬致,于无心无念无法时,遥感于斯文。落毫全系偶遇,止步门前不语,顿思求远,闲散中和。这是悟秀眉而清雅,步竹林而洒脱。同为一“散”,先师以玄散达正,学子以闲散致中。我欣赏一帆,正是艺术家的眼中,写意闲散,若幽径求禅,一念非法非无法。艺术的触碰——静谧清幽,佗寂禅生。

兰亭不入门,性情何再复。欧楷浪中险,奇后稳常平。

这是一帆授书的道言。

我以为,这亦是时代的“入木”。



方一帆《醉翁亭记》189 x 98cm



从《兰亭序》到《九成宫》,从书圣到楷圣,一帆行路远,途中,可谓媚、寂、险、稳,诸般尝遍。他和我说,最难的风浪都经了,这叶顿悟轻舟,该书写千里江陵了。正是这种追求与毅力,才真正于斯文中让他认识了宋美的高贵。

很有意思,写到方一帆,总想到苏东坡。我认为,真正让一帆有了书室味,离不开东坡的宋式美学集成。苏子之功,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立柱一人。要知道,有书名法以来,书法天下三分——皇权之书,士子之书,市井之书。中华大一统问世,皇室资源,文人思想,民间趣味,三分各为——皇音大器,士声不平,俗调下里。而到有宋时,三分并存,因皇家以文治国,苏子以美集成,一统三分为文化生活,以致,宋式美学演绎为生活的高雅,这在中华生活史中是一次难见的绝无仅有。

这种因皇权意志而演化为生活意志的全民性美学取向,真的是高贵的优雅。美到无以倫比。

故此,理解一帆书法,一定要欣赏他对宋式生活的理解。文化美的生活化,使一帆书法有了别味——宋式书斋。我强调,读一帆书法,不光要去展览馆,更要去他的书斋,静静与其品茗,在琴香渺渺际,一书、一室、一杯、一毫,斋室淡淡书音,满亭滋滋情蕴,呵呵一个东坡导板:好哉呼,可思、可观、可赏、可游!生活斯文那高贵的高雅,真美兮。



方一帆《宋式生活美学》



一帆书情远,风正轻舟闲。

方一帆,完全存在于宋式生话的美感之中。他的书斋之书,让生活栖居在诗意的梁绕内,比起重金把装饰市场搬回家的“土老肥”,一帆的宋式书法生话,真真的“何陋之有”!

写意生活,情远风闲,这就是方一帆。

他用艺术的眼光,看到了写意竹林,看到了写意心经,看到了写意文华,并基儒道释,悟到了宋式美学的写意生活,让书斋书法成为谧寂的诗意栖居。

Uio-宋式美学·‘;’pp,o9=9,o9;o9761` .书法化意有境界的诗意栖居,生活便化意有格调的蕴意书法。

这就是方一帆眼中所看到的作为书法生活的存在。



方一帆《菊》128 x 98 cm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