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在位于浙江龙泉兰巨乡的工作室刻泥坯,以模仿“马蝗绊”上的冲线(5月7日摄)。
浙江龙泉青年陶艺家刘杰,2019年以来潜心复刻南宋龙泉窑著名残器“马蝗绊”。借“马蝗绊”来华展出的契机,他先后前往北京故宫和浙江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向专家广泛请益,反复打磨器形和釉色,并用龙泉本地的紫金土制作“锔钉”,描摹“马蝗绊”的神韵。刘杰说:“‘马蝗绊’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我希望能重现它的风华,体会古人的匠心。”
“马蝗绊”是一件南宋时期被带至日本的龙泉窑青瓷葵口碗,在明代被带回中国由锔瓷工匠以六枚锔钉加固,再度送返日本,目前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2019年,“马蝗绊”随“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先后在北京故宫和浙江博物馆展出。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刘杰在位于浙江龙泉兰巨乡的工作室拉坯制作复刻版“马蝗绊”(5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刘杰(左)在浙江博物馆拍摄展出的南宋青瓷“马蝗绊”(2019年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刘杰(前左)在浙江省博物馆向陶瓷部主任沈琼华(前右)展示自己复刻的“马蝗绊”(5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刘杰在浙江博物馆将自己做的碗(上)和展出的南宋青瓷“马蝗绊”比较,以进行改进(2019年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刘杰复刻的南宋青瓷“马蝗绊”(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本文由会员自行上传,其发布的图片,文字等内容由会员本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也未用作任何商业用途。本站拥 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