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苴却砚史料汇编】苴却砚之消长

作者:乐石 ·10412 浏览 ·2021-08-12 16:08:09


苴却砚


(不久前,编者随本报同仁有幸参观了攀枝花市苴却砚厂,那许多造型各异,精妙绝伦的苴却砚令编辑们赞叹不已!参观归来,心潮激荡。几乎所有编辑都萌生出将苴却观介绍给读者的愿望。为此,本报特开辟苴却砚溯源栏目,旨在使读者对苴却砚这一人类艺术宝的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有较深入的了解。)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与云南省永仁县接壤处,有一个叫“苴却”的弹丸之地,它古朴的地名,扑朔迷离的历史,尤其是它富庶的珍贵石材,不断引发起愈来愈多人的浓厚兴趣。驰名中外的苴却砚就是用这里罕贵的石材所制。

 

苴却砚制作始于何时尚待考证,仅现有资料表明,早在清康熙年前苴却砚就很有名气,并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成为帝王珍爱之物。电视连续刷《康熙大帝》第十三集有这样一个细节,为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康熙选珍爱之宝砚一方赠送老师.这位满腹经伦的长者接过赠砚细细观赏,但见石砚色泽碧绿晶莹,有彩色细纹晕渗其间,如烟似雾,鬼隐神蹈,当即收呼,“此砚决非平凡之物,乃云南苴却绿玉所制,较之苴却紫石,虽不甚下墨,然价值连城.... (现在看来,当时康熙赠老师的苴却砚应是苴却砚中奇品一墨趣绿标砚。)

 

苴却砚生产在清咸丰年间已有一定规模,经同治,光绪到宣统年间进入鼎盛。在众多的制砚工匠中,寸秉信是其娇娇者,生于1854年的寸秉信12岁学制苴却砚,经数十年探索成为远近有名的制砚大师。

 

统元年,寸秉信在自己的简陋作坊里诚惶诚恐地跪接一位顶戴花翎的大官人,此时寸先生并不知道来人就是云南省苴却地方巡检朱光枢。寸先生更没有料到的是,数月后,急促的马蹄声送来了省府的一封信函,此时的寸秉信已重病在床,当他用颤抖的手捧信恭读后惊喜得几乎晕过去,由宋大人买去的三方苴却砚全部获选参加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苴却砚展惊了世界,为国人争得荣誉。信中特命寸秉信尽快起身前往云南省府传授制砚技艺,正在寸全家欢呼雀跃时,寸秉信安样地闭上了双眼,从此长眠在苴却土地下。呜呼,悲哉!

 

寸秉信不幸病故后,苴却附近虽仍有不少苴却砚生产者,:寸怀龙(寸秉信的儿子),张文怀等,但工艺远不及寸秉信,加之时事动荡,皇室内忧外患;各地战事频繁,苴却砚产地地处边陲,贫脊荒凉,交通闭塞,苴却砚生产开始日渐衰败,终至被历史风尘湮灭。

 

1953年,位叫罗敬如的美术教师在紧靠云南的四川会理县偶然收购到两方紫黑石砚。这位酷爱石雕艺术的中年人对这两方似端非端的石砚的优质石材和罕奇石限甚为惊奇,从此开始了对石源的探访,历时三十余年矢志不渝。此事被台湾《大陆之旅》杂志称之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苦苦追寻

 

在此期间,伴随三线建设的隆隆炮响,攀枝花市(原渡口市)在金沙江畔拔地而起。

 

1984年,时任市委书记的李原先生到云南开会期间得到消息:有一位新加坡客人曾向云南省有关人士多次打听苴却砚的生产近况,当获知此砚生产早已停止时非常遗憾。喜爱艺术的李原先生及时将这信息带回攀枝花市,在李原的直接领导、支持下,已退休的罗敬如先生被聘为顾问,调来了俞文香、罗伟先、姚贵昌等人成立了攀枝花市工艺美术公司,手开发攀西珍贵的工艺石材,经多方打听,在市文管所有关人士的帮助下,确认苴却石产于攀枝花境内金沙江畔陡岩中,在与学生的进步在访中 ,经钱必生先生具体指点,终于找到了石源,余文香取回了样晶并在罗老师指导下制出了第一方仿古苴却砚。

 

至此,苴却石重见天日,此时历史已走到了一千九百八十四年。

 

(《攀枝花广播电视报》1995113)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网用户,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的后台上传发布的资料网将根据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