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的选择》连载四十六: 第三章:形性:认知的范畴建构

来源:中国美网 ·47096 浏览 ·2019-09-27 14:35:26

    我一直在问,中国画最普遍的联系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难,因为书写至此,起码涉及了几十个范畴,很难说那一个不重要。即使细心的读者看出了我把意境作为主线,但还不是较为满意的概括。作为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一个较为满意的概括,应是对基元的概括,即对基础层面的概括。

    回想起十年前在主编《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时,提出的一个逻辑两难,它代表了我当时思考中国画取向现代时所面对的悖论。在书中我这样写道:“古典程式的虚拟性、平面性和以意趣为主的与现实的游离性,使其功能受到时代的制约和局限;现代程式的制作性、工艺性和以形式为主的与内容的游离性,使其在实现上以弱化传统气度为代价”。此后,这一悖论一直成为我思考的逻辑起点。

    今天,仍从两难逻辑出发,从冲突的基础层面,试探性地走入中国画的基元范畴,它们是:意境、气韵、格调、色调。

     S3.1范畴:意境

    一、精神的象性

    意境是精神的“象性”,是中国画范畴中的范畴,重点中的重点。中国画没了意境就没了图像,没了灵魂。在“以天人合一为意境的概念范畴”中,已进行了这一思想的展开,并分析了其前提、背景和基本构成,若再结合本书的系统论述,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有关意境的表述:在概念上.它系言外之言、画外之画、诗外之诗:体善美之境、神美之境、味美之境:在史脉上,它系古典的无人与感应,近代的崇高与阳刚,过渡的优雅与阴柔,现今的生命与精神:在基元上,它系整体的境象,张力的形象,人格的表象。若说以上的分析,把意境作为范畴的意境,接下的分析,便把意境作为意境的范畴,即意境的本质。

    作为范畴,意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四个字:“我见到了”。

    然而,你见到了什么?是一个二维平面的画?还是超越此岸的彼岸?是式样还是情感?是历史还是现实?是创作者的心灵还是鉴赏者的慨叹?是有言的诗还是无言的诗?作为精神的象性,到底呈相了什么?

    属于知觉心理的看,一旦进入“精神的象性”之中,进入“我”的范畴,见到的便是谜一般的结构。这就是意境的本质,它有自身谜一般的结构品质。因此,古今中外,好象谁都说“我见到了”,可又不能十分明确地说“我见到了”。它真的是在彼岸,真的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让你见到了又没完全见到。中国画的意境永远是中国画的灵魂,你只能用心灵去感知,却不能用肉眼去视知。灵魂间的交流与沟通,决定了意境在结构上的特殊性。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感知去接近灵魂,深入地体验作为意境的范畴到底具有怎样的心灵结构?

   二、四维结构

   还是着眼于“我见到了”这四个字。你见到了什么?本书以为,作为中国画的意境,如果你体验到了,在知觉心理上就应当是一个四维立体结构:

   第一维:仨人之集成(我、你、他的仨人知觉心理集合)   一个中国画意境的诞生,首要的是意境的孕生化过程,即意境的生命过程。意境的生命本质上表现为对人的吸引力,因为人是意境的本体,意境是人的艺术心灵的造就。那么,意境中的“人”又是谁呢?是“我”吗?肯定是,但不完全:概括地说。应该是“我、你、他”,即“我”的创作,“你”的鉴赏,“他”的经验、意境只要作为人的体验对象,“人”就是一个仨人集成,即“我、你、他”的仨人直觉集合。意境不是传统模式中孤独的“我”的心灵,它是“人”的心灵。意境只有打动具有集合属性的人,一个意境的生命才真正地诞生,因为它从属于具有永恒生命意义的人,它用光明照亮了人类的心灵。在人的体验积淀中,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黄钟大吕与丝竹管弦,北国风光与江南水色,一观一思一情一感,虽于性情,但大体的知觉总是有感的前提。正是基于此,才有了流派与风格,有了普遍意义的认同。



 

形性

刘伟《色釉综合装饰瓷盘·渔舟唱晚》

     当然,在仨人的集成中,“我,你、他”的知觉心理集合是有各自取向的“我”是创境的心源(顿语),“你是感境的心源(领悟),“他”是忆境的心源(体语的积淀)。意境的创立因鉴赏的批判而深化;,鉴赏的感应因有生命意义的创立而深化:意境的共性认同(历史、流派、风格)又因有批判力的创立而深化。中国画意境的美知,本质上就是仨人的历史集成。正是“我,你、他”的圆相意蕴,仨人集成的历史化孕,有生命的创立才趋于批判的意识:有批判的意识才趋于艺术的生命:有生命意义的心灵才趋于性情观照的模板。中国画的意境应该说基此而生,它是禅境的般若观照:“我”的图像审视,“你”的模板观照,“他”的性情范畴。正由于中国画意境的“我、你、他”,使得中国画的意境,由我的体验,趋向民族的文化,人类的精神。

    第二维:时间之流动(现实境界的核心存在)意境之美既然具有集合意义的我之感知,作为意境立体的“我”,便具有了现实的生命。从哲学上说,我的意境是心灵的现实写照。于是,艺术哲学中本源的冲突便出现了:时间总是生命的否定,历史就是以生命的形式而发生过的东西。只要意境的生命一经诞生,它便表现为时间的无限流动。生命不是恒定的,它总是持续不断地在“复活与死亡——死亡与复活”之间流动,一切形而上的艺术都想追求静止的永恒,但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只要意境是生命,它注定要遵从时间律,注定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永不停歇性是意境的本质特征。

    意境的过程特点,使意境具有了神秘性:任何时代的意境都是特殊的过程,特殊的存在;没有永恒的意境,没有一般的真理,除非它不是生命体。因此,我们在把握意境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个特殊存在。当我们说到某类意境时,它已是历史,流派或风格。时间总是既肯定什么;又否定什么。不能把静滞的时代描写成“自然的停顿”;不能在某个重要艺术实际上已消亡时,称它为“走下坡路”;不能再坚持这样的偏见:文艺复兴是古典时期的再生,从而结论是:人们有可能也有理由去重新捡起行将消亡或已经消亡的艺术,通过精心的重构方案,使它们再次行动起来或强迫它们“复活”。当人们真正从偏见中解脱时,“复兴时期”又被视为在另一个国度中诞生了另一种艺术去表达另一种人性。在一门伟大艺术的终结问题上,科学的眼光已非常精致,历史会毫不费力地使人相信,至今没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再生”过。比如在改造中国画时看到的,若用闲情逸致来面对血与火的考验时,传统的境界不但失去了高古玄妙,反倒不入时流,甚至滑稽。“笔墨”仅仅是一个



 形性


卢伟《色釉花鸟瓷盘·无题)

 

词,必须提防“永恒艺术法则”的抽象假设。一个重要的文化时代,总有代表这个时代的“神秘存在”。要把握这个时代的特殊本质,就必须把这个特殊的存在。

   无论时间怎样成为意境的流动,一个特定的时代总有一个最完美的存在,最绝对的状态,最高格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神秘存在——现实境界的核心存在。在已知的中国画历程中,古典的意境呈相了极其稳定的范畴:它以天人感应为内核,以富贵与野逸为脉络,以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为美知,文士的情怀整整演绎了千作以上。近代的意境则呈相了剧裂的突变,它一改士者情怀而为劳者情怀,崇高与阳刚成为革命与建设的逻辑,它以红色经典的文范改写着前人的审美趣味。过渡的意境又呈相了拨乱反正的激情,它由崇高而至优雅,由阳刚而至阴柔,人们并未退到士者情怀,而是以知者人格吸吮心灵的雨露。现今的意境,呈相了西方强势信号的引力,传统观念已不是人们真正的体验,“我的生命”、“存在意识”成了最时髦的哲学命题,外来文化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浸入人们的心灵。当然,外来的浸入也不是一尘不变的。“存在”这个神秘的符号,亦随着“拿来”的深入,改变着自身的范畴:在“拿来”的远古认知期,古希脂的古典主义,用可塑的神性这个一致性的观念作为核心的存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把上帝的概念作为全部现实的源泉和目的;进入“拿米”的启蒙期,文艺复兴的自然概念成为唯一存在的真理,逻辑的理念成为知者人格境界的终极体现:当自然法则成为唯一神明的理念被时间的钟声破碎后,“自我”、“灵魂”才作为新的核心观念出现。时间仍在向前流动,进入“拿来”的现在时,一个西方的全新观念被引了进来,这就是生命的概念。叔本华与尼采以现代哲人的方式发问: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哲学已成为艺术境界的思考背景、前提与内核。

   一当生命的意识进入境界的艺术,观照便成为时间的神秘存在。人们在时间的流动中体验生命的悲剧:它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有生命的形式;同时它又用自身的力量破碎了既有形式的生命存在。对此我们需要特别体验,一些有着哲学家称号的人,可以不加思索地把中西文化或者合二而一,或者一分为二,总好说祖先的远古圣说早已是生命的哲思。孰不知,这中间有本质区别。现代的生命意义既不是美与丑的道德永恒,亦不是崇高与优雅的精神永恒,还不是富贵与野逸的性志永恒;生命只是神秘存在的力,它造就了以时间为存在的形式,同时又造就了以形式为存在的时间。它是自信的力量,努力地把自我从古典的理想主义形式枷锁中解放出来。

它不是目标只是过程,它只想把形式依附于时间之上,并用之表现生命的意义;同时它又开始全力地反对这个形式。因此,它具有悲剧性格,它让人在生命与形式的时间冲突中体验境界的实在,它是用摧毁既有艺术形式的力达到新一层境的生命高扬,这一哲思的体验,已远非古典主义的道德目标、自然法则的纯粹理念、印象主义的形态与刺激同构等等观念所能比拟。它从生命的自我出发,归结于生命的自我意义。它只是一个运动,一个过程,一个以时间为形式的抗争、摧毁、失望与渴求。有了生命的自强之境,中国画的意境在永不停歇的节奏、升沉、生死、分化与统一中不断深化与升华。

   第三维:几何之图式(诗境的“高、深、宽”或“静、远、空”)

   一个中国画意境的诞生,实际上是诗化的几何图式。这是一个立体的多面结构,你若是“见到了”,一定是“高、深、宽”或“静、远、空”的几何图式。时间的流动,仨人的集成,可让你体验李白的高扬,杜甫的深沉,毛泽东的广阔;还可以让你体验王维的静寂、东坡的远致,庄子的空灵。从选择美学看,有了生命本质的几何构造,精神的意味将更为直达,它由生命而至精神,由精神而至“道”境的体悟,“禅”境的顿悟,并进而达到艺术境界的妙悟。意境一旦具有了立体的妙悟结构,宇宙真体的节律便呈相了一种创化的象征,让你于天地间通过意象的韵律、节奏、秩序、理念,体验高一程度的和谐、激越、组织、志趣,此时,生命正是“道”的舞蹈、“禅”的韵乐。你的静观得于生命的飞动,它是大象、大音,是杜子美追求的最高境界:“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

   第四维:内深之慨叹(权力意志与人格坚持)

   诗化的意境,使静观中的“道”具象化,使人得以体道,这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而体道的本质是用生命的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是活的实在。从本质上说,意境之道,根本上源于权力意志与人格坚持的互补性。这一冲突构成了中国意境说的基础。所谓触累生情,不外是生命的慨叹,思之愈深,叹之愈烈。为什么呢?

   还是从选择美学的心理距离谈起。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发端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它是生命,它想冲破一切束缚。但现实与自我总有距离,现实总是自我的最大束缚。为了缩短距离,自由的心灵只有屈从权力的意志,于是人格就具有了悲剧性。人格的抒发总是藉助于权力意志的抒发,人格在权力面前,天地间的本色广延,一下子变得约束,自由的心灵约束于权力的意志。哲人出于悲剧的呼喊,让人的生命成为权力意志的表象,人对美好的最为本质的心灵选择,成为权力意志约束下的选择。正由于人格的悲剧,意境才成为艺术的永恒追求,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历史感动性。

   那么,中国画的慨叹之境,在内深处又具有怎样的构造呢?概括地说就是:审视于天人之距的感应,观照于天人之间的体验,性情于天人之际的范畴。在中国传统范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取向,无论阴阳、沉浮、疏密、动静,都依天而运。所谓天,即权力意志的最高体现。中国的道德哲学,也是“天、地、人”的秩序观。一切哲思无外乎入世与出世的选择性协调。本书所列举的“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文章富贵,格调野逸”,就是讲,人在“天威”前的心态取向。这种取向,表现了人格对权力意志的一种距离感。不同的距离心态,会致生不同的心灵表象,一个中国式的意境基此而生。它或立世张扬,或立缄默,或立世糊涂。意境表象了不同体验后的心灵感应。现实地说,张扬是文章理想与政治抱负的体现,它是生命的直达进取;缄默是在权力场中因“不能说、无法说”的约束而致生的静观,是生命的不动之动:糊涂是对“真、善、美”的聪明玩弄,是人格悲剧的无奈,是生命的抗争。一部中国绘画史,可以说是张扬、缄默、糊涂的表象史。我们熟知的“吴家样”线的张扬,“土人墨”韵的含蓄,“板桥笔”意的糊涂,都是不同心理距离协调式体验后的意境相生。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把中国画的意境表述为进取意识与静观意识的互补致中、入世意识与退世意识的互补致中。人的慨叹,不过是生命意义的慨叹,不过是意志的坚持与人格玩弄的慨叹。伴随着一声慨叹,你见到了什么?见到了人性的丰富与多彩,它折射着人的心灵,体现着人的情性。在这样一个悲剧的冲突中,我们还见到了意境的三个特征:

    a.寄托性:致生中国式意境的基本根源。在人格悲剧面前,中国人的性格体验既不是悲剧,亦不是喜剧,而是移情式的中和。它在悲喜之间把人格的理想投之于天地之间,在天地的化运中感悟人间的悲喜,获取心灵的寄托。

    b.内适性:致生中国式意境的协调机制。在权力意志的选择面前,国人的态度是进可达志、退可修志,人格的坚持从属于内省的坚持。它是微言大义,是内圣外王,古往今来,真正的士者人格、知者人格都是对心灵的渴求。从这个意义说、我不认为中国哲学是缺乏进取意义的静观哲学。在静观中,中国哲学体现了自我的元善,它本质上应是自我完善的生命哲学(若脱离道德枷锁、揉入时间流动观念、进行现代科学诠释),它应是进取的,是静观中的进取、正是这一点,中国画的意境有看无穷的引力,因为它根底上象征了生命的自我完善过程。

    c.忧患性:致生中国式意境的美感本因。在人文观照面前,中国哲学的精神是最富魅力的所在。以它为基托的中国画,无处不存在一股淡淡的忧思,这是最美的所在。人格的一切都在这里汇聚闪光。他不一定是权力代表,却有匹夫责任;他不一定是意志代表,却是布衣宰相;他不一定是救世主,却有君子使命。匹夫、君子、英雄、大丈夫是发自内深的慨叹,是中国画致美的观照,中国画的意境也因此成为精神、文化、历史,成为有意义的生命。

   以上就四维结构探讨了中国画的意境构成,它是人的生命意识的集成,是生命进取的流动,是生命立体的图解,是生命内深的慨叹。这四维结构决定了中国画意境的观照模式,然而,无论怎么看,最终看到的总是中国画的本质:一个关于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一个关于境界的精神与象性。



 形性


罗其鑫《苏东坡赤壁夜游》59×96c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形性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