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看到了什么?
(陈雨光美学专著作品)
陈雨光
=================================================================================================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获奖画家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陈雨光先生》65×53cm
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美学、哲学、逻辑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中国画的基本格局》;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美的选择》作者集数十年努力,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定义且回答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美学理论家和艺术策划家。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工作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师和大家己故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证明,作为国粹的“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的崇高与神圣。
=================================================================================================
《陈斌看到了什么》
目录
(陈雨光美学专著作品)
如果我的画框能悬挂精神,一定是理想与浪漫的追求。
——陈斌
陈斌《亚麻工笔设色·性-命》114+140 cm
第一章: 亵渎神明
第二章: 元始天欲
第三章: 野兽之恋
第四章: 自由浪漫
第五章: 眼球生思
第六章: 理想当歌
第七章: 龙飞凤舞
第八章: 螺旋纹案
第九章: 般若我心
第十章: 寻找陌生
第二章: 元始天欲
性——那一自我满足的欲望,是人类最根本的激情,是引导我们最根本的力量。
——休谟
性 与 欲
画室中的陈斌
我最新的研究发现:艺术的一切努力都是创意毫无使用价值的奢侈。
也许,这张照片讲的就是我的这一奇怪命题的故事。
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与陈斌聊天时,留下的一张挺有意思的照片。
35岁的画家,在一个女性人体的创意背景中,停笔,眼光凝视,努力地寻着什么。
他,一位年轻艺术家,看到了什么?
美?女人?性与命?还是欲与生?
这又要说到理解艺术。
从后来的发展轨迹看,我认为,1993年,35岁的画家,发现了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在一群野兽中间立着的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同为35岁的——马蒂斯。
我总讲,理解陈斌的创意,必须从元发范畴理解美的元义发生。
极力想冲破风格困境的陈斌,在野兽的马蒂斯身上,发现了艺术——美。
美是什么?
若用《性-命》这幅优秀作品来揭示答案,就四个字——元始天欲。
甲骨:性即为生,命根于繁衍崇拜。女性的生殖,艺术为欲、生、乳、养的神奇,在元义自觉中具有超然的象征意义。考古界没法推翻一个至今无解的困惑:为何艺术神衹会发生在女人身上?女神象会让一个超然的裸体,在父族社会发生后,仍然成为美的崇高,爱情、美丽、胜利、自由,等等,人类核心层基础性的意识范畴,都美术为女人裸露的形体,无论是远古岩洞,还是现代小屋,赤裸的占有,从未缺乏艺术的亲睐。不穿衣服的女人,成了从古至今,美术主题的基础选顶,能留下记忆的大师,在女人和裸体上所显吐的偏好,超过任何其他。定向女人,几乎占了金部美术史视域的一大半。其中,最有名的,用美术史来绘画的,非马蒂斯莫属。这位不甘寂寞的叛逆,用野兽的力量,歌颂性的伟大,成就了马蒂斯的我之独有。他用《生命的喜悦》,让艺术尽情地表现了性的舞蹈。
同观陈斌,他的《性-命》,不也是生命舞蹈,不也是欲望象征。一个原始、粗犷、扭动的表现象征,其哲学意义,若同《舞蹈》,若同用象征表现生命空间形而上的象征。
如果说,野兽是元始、粗犷、扭动,《性-命》的精神,也是哲学的深刻。
因此,我再一次强调:欣赏陈斌,从创意角度讲,是一种哲学的奢侈,因为,它触摸的是美。
美是什么?
至今,无人能用眼晴把她看透。好在,己有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哲人的眼晴,他们是:苏格拉底、黑格尔与康德。这三个用毕生精力书写美学的先贤,其实,都在探索一个问题:为什么毫无使用价值的艺术,具有奢侈的价值——美。历史上,那个断了双臂却完美无瑕的《维娜斯》,为何会引发金钱的嗅欲,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这,就是欣赏的奢侈。
优秀的艺术家,之所以被欣赏,是因为他不是在创意赏心悦目,而是在创意价值,即揭示:为什么一件艺术品,没有使用价值,却有稀缺的欣赏价值——美。
我一直坚信,这是一个启今为止的谜。还没有人能够破解。
似乎,马蒂斯用现代野兽的双眼盯着的现代,是当今?却不知,野兽的双眼是在用艺术回朔远古,他在塞纳河的历史空间中,溯望提香与安格尔;他努力地在问,美是什么:
远古洪荒的时代,
原始狂野的质朴,
篝火燃烧的祭祀,
沙达那热情欢快的氛围,
——更深远的意义,更完整的人性。
这,
就是马蒂斯眼中的美的现代。
马蒂斯《生命的喜悦》
陈斌的眼中,也有美的现代:
热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丰富的想象,执著的追求。他也在若同野兽般地回溯原始,他呼喊,他追问,他虔诚地祈求:
美啊!你在那里?
艺术家的画笔在广宇上跳跃,像彩云,像星流,像日出,像波涛。
像在回声:
美,
你在这里!
看,
画笔已告诉了:
那里有三元共生
——性与欲、巫与仪、爱与恋,
那里就有美。
从这个意义讲,陈斌创意的,是三元共生的美的范畴,是元始天欲的风雅颂。
性与欲
性与欲,是致生美的第一元。
毕加索在看到马蒂斯《生命的喜悦》时,一年多没有话语。他沉默了:不可思议,野兽竟否定了保罗·希涅克的点彩?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马蒂斯看到了什么。而主流的眼中,却是迷茫。35岁马蒂斯的沙龙境况,不用问,肯定遇到了众人的一片白眼。在骂声嚣嚣中,只有一个人的慧眼,让他从钱包里掏出钞票,取走了两幅作品。若同毕加索,幸运的购买者,发现了孕育生命的新大陆。
35岁的陈斌,也在想象野兽的力量。
那时,大陆的欣赏水平,还停留在安格尔前时代,甚至让我当时激动无比的雷诺阿,都极少被人称道。野兽被嚣嚣为怪异的叛逆。
陈斌显然是怪异的叛逆。
他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野兽身上的灵光,这灵光让他创作了我至今都为之热血的作品——《草地风·夏》。你看,虔诚与祈求的女主人公,空幻为扭曲、飞动、申展、变型的性与欲的象征,生殖的意义,被艺术为创意的赋、比、兴,她直露、粗野、白陈,可谓典型的比兴之赋。这种为说新诗溯原经的描述手法,像极了马蒂斯,用性的原始意义深刻性的现代意义,激荡创意的欲望,认知美的发生。
陈斌《草地风·夏》70+40 cm
陈斌的风、性、欲、命,发源于马蒂斯的,越原始越现代。这是年青艺术家,用美的寻觅书写艺术的价值。那激荡的欲望,飞动的情感,是在用刀笔篆刻美的元始之赋。
我在《美的选择》中指出:中国美学手法,非赋比兴,中国画的手法,也非赋比兴。陈斌《夏》的比兴之赋,意为直赋,象为比兴,高格在于一个隐字——气势铺陈、比显兴隐。不同在于神隐与逸隐。而《草地风·牛》
之隐——价值,兴大于比,起兴象征,比兴绕梁,言外、韵外、味外、弦外,兴音收处,象征哲义。这是陈斌的第一美感。笫二,是黄钟大吕。《性-命》直赋慷慨,性为兴也,命为比也,性命为慷慨赋也。这种工笔写意,重彩书运的艺术手法,若同马蒂斯,热衷于鲜艳浓重的色彩,像若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性情,大刀阔斧,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出强烈震撼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追求血脉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美于三元共生,感于三法(赋比兴)共陈。这是于诗经见文章,于神逸成笔墨的“现代/原始”论,是真学问,真性情,真求索。美哉陈斌的第三,是多彩蕴白描。赤裸的直吐,化为丰富华丽的排仗,文之精神,气之飞升,若习《落神》之曹植,似仿《秋声》之欧阳,慷慨当歌,直吐肺腑,用比兴手法蕴隐赋,大赋隐于比兴,白描藏于重彩,意笔成于工制,创意的修辞,横添了非常的艺术感动。
陈斌
在《性-命》中溯本觅元,在《夏》中刨根问底,在《牛》中探路言道,是艺术的深刻。
而更深远的意义,更完整的人性,又该怎样表现?说文表字告诉我们:性是天然萌发,本能欲生。元始天欲就是把美特征为图腾化的表现。
世界美术史揭示,性与欲的图腾化,是人类所有美感发生的基元。没有其他。
人类生产实践的最大觉醒,是性的觉醒;人类艺术发生的最大觉醒,是欲的觉醒。当“性/欲”成为欣赏的最大奢侈,性感便成了欣赏的对象范畴。而第一个把性与欲化意为美的图象,是公元前三万年的《劳塞尔的维娜斯》。
陈斌在《劳塞尔的维纳斯》前沉思。
3万年前:劳塞尔的维纳斯
这张 45 厘米高的图像,是一位会生育的女人。她拥有丰满的乳房、腹部和大腿、外露的生殖器和一个不明确或被侵蚀的头部,似乎有一头长发。她的左手放在她(可能是怀孕的)肚子上,她的右手拿着一个看起来像大角的东西——也许是古代水牛(野牛)角的核心,有时也被称为“聚宝盆”。角核上蚀刻了 13 条垂直线:虽然她的脸没有五官,但似乎指示了核的方向,也许是在看着它。线刻而成的是硕大而丰满的乳房,宽阔而结实的臀部,圆润而弹力的腹部,以及女性长长的头发。更富意味的,是维纳斯的左手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右手则高高擎着一只象征雄性的牛角,使祈求人类生命繁衍的观念意识更为直观和明确,并且也使人们窥见到人类在进行生殖崇拜仪式时的庄严与神圣。
图象前沉思的陈斌,在三十年后的某一天,终于用象征持有象征的反思,画出了本书封面《草地风·牛》,两性激烈的交碰,似极了野性的神圣。画中可透视米诺斯人对女人与性欲的崇拜。掌管生育的母神,一个女性的动物主宰,一个城市、家庭、收获、冥界的女性保护者,等等。这是同一古典女神的现代表现,艺术的激越飘扭,显现为原始的蛇、鸟、罂粟,或一个头为某种动物的图腾,亦可视为这一女神联系着的“撼地者”;而一个由牛和太阳代表的男性形象,似乎在讲述每个秋天死去,下个春天复生的故事。这些著名的牛头人身的米诺陶的联想,让现代不单体验纯粹的古希腊的男人与女人,也体验诸如小亚细亚、古埃及的鸟头或带鸟面具的男人与女人。
《性-命》与《牛》,呈相的引思入深的与众不同,是艺术家首先解说的图腾——母与性的图腾。为了表现图腾的崇拜,画面呈相为具有引力的深遂之光,牛成为性的化生,它涎育在光感的最聚处,母的张力,让性的图腾泛化为生命的火焰,它强烈地、逐层地扩展,而每一层级的奔牛、拓牛、耕牛,在生命之火的催动中永生。真正的打动,是光线到色彩的转换,火焰状构图、对比色、无限大胆的生命之白的诞生,让人仰视母的伟大,性的崇高。
多么可贵的思想,他构架了一个中心,所有的美好都围绕这一中心,中心的孕生,将生命的意义,通过火热,向广宇扩散;同时,这又是有意义图形的诞生,它用层级拼贴、几何变形、基色对比,让一切都图腾化为打动与敬畏,生命的明亮,心脉的火热,向往的美好,化汇为乐声的放颂。
浪漫丰富深刻的陈斌,让我也在《劳塞尔的维纳斯》前沉思。
肉欲占有象的考古发现,令我极为反感“美是非欲占有的欣赏”。这一概念,是对肉欲占有神象出现的无视和无知。古远的充滿肉欲的维娜斯,之所以神象化一一艺术,就因为人间的神往,想象天间的神化,无论雅典娜还是阿波罗,都是占有肉欲的力量神圣,天上的裸女是人间裸女的理想,而占有,对女人与性欲的粗暴的肉体占有,就是天上肉欲的元神欲象。最古远的理想一直成为最现实人间的神话。从古至今,女人的裸欲占有意识,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根的改变。占有肉欲,成为古文明无一例外的美的发生基因。否则,神祀现象的标志性象征,特别是权力的拥有象征,就无法解释。
也许有人说,这是不道德的,反文明的。可历史书写者,是用肉与力、血与火的笔触来记述文明的,并且,这一文明——艺术,又早于了文字几万年。我在《神圣的高贵》中,基于战争、掠夺、占有、欲望,对美的起源,有过论述。我说:血与肉才是元始的向往。千万不要把残忍和兽性排斥在美的基因进化的范畴之处,恰恰相反,它是精神起源的第一动力。英雄社会史(绝不能单单用美术史)告知我们,古希腊的人体美,不能完全用“美好”加以形容。在那个杀戮时代,在那个被称之为神祇与英雄的时代,那种给我们感受到的美,愈是野蛮、残忍、血腥,或称:野蛮美期。艺术是高贵的远古的沾满血腥的神圣。
血染的神圣,正是1991年的《草地风·夏》,是2021年的《草地风·《牛》是《性-命》。
这是三十年的历程。
三十年,陈斌干了什么?
他在求索。
他在问:高贵的美啊,你在那里?
艺术家自信地从十字路口迈出,并且这一迈跨,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的艺术,
苦苦寻觅,
什么才是原始天欲的象征?
这,
就是作为追求价值的陈斌!
还让我慨叹的,是1985年的中国美术变革。当伫立于十字路口的年青艺术家,向前探望希望的曙光时,并没有被左右美盲的噪音干扰。他慢慢地体味马蒂斯生之欢乐的意义,大胆地用色彩拼贴,张扬出一个与当时格格不入的《小屋》。这幅六年后问世的作品,绔张、变型、扭曲,巴洛克时代即视为革命的元素,被不甘心的年轻人组合成一个浪漫与理想的交响。
我特别欣赏他不入流的三十年。
因为,在我眼中,启码有一位中国的艺术探索者,用坚定的追求,认真地在书写一份不从众、不入流的中国式浪漫。她不合闺淑礼仪,却时尚理想;她不遵院规庭训,却自由浪漫。
陈斌的理想与浪漫,像极了马蒂斯。《生命的喜悦》在于生命意义的发现——本体选择了性与欲。而发端于草地风的《性-命》,也在于直书大美为性的深刻——发现本欲中的生命。
我从来不认为美是羊肥。甲骨之美,己否定了这类猜测。从发生学角度讲,美的象征必须持有美的象征。真正让美成为概念,必须有一个哲学的发生过程。我的逻辑若能成立,当美成为欣赏的范畴前,美的象征必须持有美的象征。三万年前的维娜斯就是一个艺术史语,她代表了一个艺术的发生,元艺术于对美的元欲望的发生,是欲望象征的出现,当性成为饮望象征持有的欲望象征时,欣赏就具有了元始神化的意义。无论是维娜斯手中的聚宝盆还是玫瑰花,无论是牛角与太阳,象征,都成为人类的庄严、神圣与渴望。此时,对性的占有并获取,成为美的元始天尊。最早的自觉,是对女性繁衍器官的崇拜,女性本身成为象征,且成为象征者持有的象征,基此,美才成为欲的渴求,成为艺术的元始天尊。
陈斌《风祭之三》31.5×62.5cm
能繁衍的女性,是家的起源祈求。家是什么?是性的交集空间?不完全。为什么她会早于私有制——远期于私的存在?艺术在时空发生的交汇点,似乎在揭示,性是私有化演义的前提。当然,这还是不够。如果没有对性的强烈的占有欲,人类今天所能欣赏的一切,也许就失去了基础与动力。美恐怕既发生在家欲的极为强烈的渴求之中——性的吸引、室的祈求、庭的枝繁、夙的期许。美感在人体中被艺术异化为一位书有女性符号的她。当“她”象征了直接、简单、深刻的哲义时,远古的性与欲、生与命,便升华为一类艺术的体验,人们称这个独特的哲学范畴为美。
部落经济的远古祈求,让能生的女人成为性神,是美感早于文字的文明。一旦艺术把性欲图腾化为象征特征的象征,美便成为范畴。她是一切艺术品创意的本源。
启今为至,人类所有的艺术动机,无不若此。正是这一世界美术史的发生,才让裸露的女性,成为艺术的永恒。
陈斌《小屋》版画37x37(获天漄杯国际美术作品大奖赛二等奖)(憨牛居藏珍)
1992年,陈斌让裸露的女孩成为艺术,著名的《小屋》,获国际美术作品展二等奖。这是我多次提到的一幅小小的尺寸却又大大感人的作品。欲动的,野性的,青春的,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艺术表现的,是一个小窗中裸露的姑娘,姑娘那双任性的眼晴,像极了时代的目光。这,应该是五四以来,中国姑娘第二次具有意义的精神投射,你看:那动人心魄的双眼,极富性感的双唇,充满魅力的双乳,溢欲弹性的双髋,更有时尚的发型,健美的大腿,粗狂的笔触与大胆的色块。
她是青春的,向往的,愈是时代的,开放的。作品特别注意线条和色彩的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缚,用一种富于表现力且意味深长的方式,将黑﹑白、黄、红并列融汇。
要真正理解这件优秀的艺术品,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理解艺术的发生。
在精神森林的蒙芽阶段,元始艺术早于文字,文明从岩画诞生。如果说劳塞尔洞是文明的元生期,一个有趣的史学现象,吸引着后来者:无论非洲、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元期文明的早发阶段,多与猎人、牧人、记亊人、社会人有关。人类童稚期的精神,发芽于光明、温暖、润泽和生机。在部落经济时代,这种精神萌芽,一个重要标志,是屋居文化取代了洞居文化,屋居的神明,无疑是能生育的女人。河姆渡的干栏式小屋,半坡的人字型草屋,是先古的标配,而象征是,屋室是作为艺术的建筑文明的萌芽。而艺术的远古神明,无疑是屋室女主,因为,她是能生育的神奇,在部落繁衍的意义上,性欲/生育,艺术为神圣。
这是《小屋》的意义。
在这么深远的背景中,陈斌尝试着对性与欲的裸义触摸。艺术在艺术家耳畔轻轻地说,记住,要把画笔学习的心运自如,你不仅要面对一部厚重的历史,更要面对创意路程的艰辛。
那时,一个事件,深化了陈斌创作《小屋》时的信念。这个亊件是,毕加索来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谁来了,很难引起舆论批判。但当时,主流媒体认为妓女不应该成为艺术的引入。话要回到1907年,在马蒂斯面前,沉默了许久的毕加索,身心受到了强烈刺激,他意识到,应有艺术的责任,需要创意,得认认真真地去重新书写那个古老的范畴 — 性与欲。
有一天,毕大叔终于找回了自信。强烈的占有欲,让同时代的他,对马蒂斯大为嫉妒,发表了著名的《亚维侬少女》,立体主义,从此诞生。这一刻,美术史的赛道,来了一个大的转弯。但在当时,这福画,除了毕加索的几个老朋友,公众都不喜欢,直到到十几年以后,才被人认知。又过了几十年,它才来了,来到了饱受批判,至今仍没有几人能真正看懂它的大陆。
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或寓意,都被删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毕加索《亚维侬少女》
陈斌在画前,沉默,点头,赞许,激动。他非常欣赏一位评论家的眼光:这力量,“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画前,陈斌理解了毕加索的破坏力。可是,这个破坏过程,让年轻艺术家又获得了什么呢?他,并没把注意力放在性的道德一-妓女上,而是看到了绘画语言的力量。陈斌,大胆地用《小屋》,来破坏主流的时尚。人们从第一眼的粗犷震惊中醒悟,并细细地发现,这一破坏,相当地有理有据: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拼贴为性的几何块面。而且,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但,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拼贴平面。创意并不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在形态的交叠中,双眼只能看到浅层的空间:没有焦点,没有大小,没有消点,突出颜色的对比与变化,轮廓线在此的作用,不是让绘画内容的层次比平面本身更深,而是更浅。
野兽与立体,共同成就了《小屋》。
新的一页就这样翻开。
它要讲述的故事,同样是那个对性与裸强烈的占有欲?同时,也想问::她为什么引发了一个被称作私与欲的“制度”?
在回答这一问题以前,有必要先从发生史的角度探讨人体的艺术异化过程。
在原古,两性的强烈吸引,因生殖崇拜,生发了排他的私秘空间。文明使性的交集隐蔽化,并渐生了巫神之美。其内生的天地沟通、双人起舞的美的寓意,不单华夏有象形解说,古希腊亦有巫与性的美的人体异化。若进一步观察世界人体艺术的发生:巫、性、欲的艺术范式与变异,应为人体艺术的基本。古希腊以美为核,性与巫为体;古埃及以巫为核,性与美为体;古印度以性为核,巫与美为体。我们呢?笔者持有一观点:华夏人体异化,呈相为性、巫、美的艺术综合体验——欲之道。这种华夏人体艺术的异化,是以欲为道的更为丰富的美感发生。所以,她即不是神,亦不是巫,也不是教,而是一个欲道致生的占有空间 — 小屋。
从这个意义理解,家的欲望占有空间的床笫文化,也许更是国人对人体艺术不同与其他的理解。
《小屋》的创意,虽不像《生命的喜悦》,要与提香与安格尔对话,探寻人体为何这样美?历史为何这样演义?但它总有他的所思。还是那句设问:为什么如此小的尺幅获得如此大的奖项?也许,因为他讲了一个故事,讲了一个比私有制发生还要古远的生动——性的渴求、欲的吐放、生的味道、命的运控。
《小屋》,是年青艺术家转弯的标志。从此,陈斌的艺术,告别了传统,走上了平面与拼贴。而他要表现的,是远古能生育的女人——部落繁衍的神的图腾——性与欲。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