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再现时代精神·写意生活肖像·话语现实风貌 ——王树立为时代而艺术

来源:中国美网 ·16303 浏览 ·2022-11-15 20:46:51

陈雨光


李蒸蒸《重彩工笔设色·憨牛先生》65×53cm


作者简介:陈雨光(憨牛),农历1949年生。选择美学与中国画视错觉学说创始人。先后获得过十余项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级课题)。在经济、数学、计算机、美学、哲学、逻辑等跨学科领域,出版有十数部专著,发表有数百万字论文。其主要艺术哲学类代表著有《美的选择》、《视错觉:中国画的基本格局》;书画鉴评本《唐诗三百首书画集》、《宋词三百首书画集》、《元曲三百首书画集》、《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精选》、《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策划组织了《中国画三百家》。

     作者集数十年努力,首次在国内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画学科体系的确立做出了两大基础性探索:第一,定义且回答了“何为中国画”,揭示了“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第二,创立了以视错觉动向力发生学为内核的选择美学,定义且回答了“何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时八年、约集了三百多书画名家,编写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书画鉴赏版《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美学理论家和艺术策划家。基于当代艺术家的深度交谊和研究,著作者在《元曲三百首书画集》的工作中,共获得百多位专业画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创意的绘画原作。现今,许多书画大师和大家己谢世。随日时移,这部著作中的创作真迹和笔墨文范,己成为理解艺术的无法再获的瑰宝,尤其数次展览所引起的轰动,更说明,作为国粹的“诗词曲/书画文”的超越时空的崇高与神圣。


王树立先生

艺术家简介:王树立,1 9 6 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画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 9 6 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 9 6 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泰国曼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日中艺苑艺术顾问,承德市文 联副主席,承德市文物局助理调研员,承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承德画院院长。

1 9 9 6年受聘为河北画院画师。1 9 9 5年5月曾赴泰国、新加坡、香港、澳门进行学术交流。1 9 9 5年8月随政府文化访问团赴日本考察。1 997年8月应日本现代美术协会邀请赴日本大阪、京都、奈良、鸟取等地举办画展,进行学术交流。1 9 9 5年在新加坡国家文物馆举办画展。1996年在新加坡万里艺术中心举办水墨画展。2 0 0 5年4月应意大利意中文化协会邀请赴欧洲八国考察访问,在欧洲文艺复兴之都意大利佛罗伦萨贝里尼博物馆举办画展。1 9 9 7年获河北省政府颁发文艺创作最高奖“文艺振兴奖”。1 9 9 7年出版《王树立画集》。1999年出版《怎样画写意仕女))专著。2 0 0 0年出版《王树立水墨画集))。2 0 0 2年出版《当代实力派美术家…一王树立》画集。2 0 0 4年出版《中国画坛年度精品一王树立专辑))。1 9 9 4年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1 9 9 7年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对其艺术成就专题报道。《美术》、《国画家》、《中国连环画》、《中国画》、《中国时代》、《美术大观》等国家专业刊物进行专题评价并发表作品。1 9 91年台湾光复书局为其出版二本彩色画册《伏羲取火》、《神农鞭药》1 9 9 2年和1 9 9 3年二次获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大展铜奖。1 9 8 9年《班禅东行))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美展一等奖。1 9 9 5年中国画《侠士壮行图》参加第十四回“日本国际书画展’’在东京都美术馆展出,获特别大奖。2 0 0 0年获全国文联、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金奖,被授予“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2 0 0 5年获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诗书画院举办的《国际华人诗书画大展》金奖。多件作品为日本鸟取博物馆、日本村上美术馆、日本高崎市长、柏市市长、西宫市长、新加坡神州艺术院、泰国曼谷中国画院、新加坡万里艺术中心、日中艺苑、香港百家面会、意大利贝里尼博物馆等收藏。l 9 9 6年为新加坡文华大酒店创作2×6米巨幅中国画《八仙饮宴图》,受到新加坡领导人的好评。



王树立《竹林七贤图》71×204cm(憨牛居藏珍)


己经很清楚,艺术这个东西是有历史的。可艺术史又是难以解惑的,即它总由一个与另个不同的名字来划期。有人说,艺术史是有文脉的,它历行的是线性脉动。

这道数学题肯定不对。无数艺术品证明,艺术不是与时俱进的创意,而是非线性的发现。

亚利山大推崇备至的阿佩莱斯,是我脑中一直的向往,因为,他是第一个在二度平面中,使用光与影的分布幻像,把真实,投影在不真实的变形错觉之中,伟大的肖像艺术,从此诞生。可惜,没有人见到这一伟大的真实错觉。

但阿佩莱斯的遗产一一对光与影分布的艺术,至今,仍是作为造形艺术的科学所在。古希腊的价值,是首先发现阴影或“镶嵌”的密度具有造型作用,即显示物体形状的作用。遗憾,仍没有人能亲眼这一伟大。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客观状态只依其本身位置和光源之间的关系而定。即使没有人在观看这状态,受光的那一面仍然呈白色,而背光的那一面却完全呈黑色。而烁光的面,其光泽起着一种完全不同的作用。我多次示例的女性球面体,显示高光使用的是突然由黑色向白色过渡的手法,这些高光是光源的反应,它们由灰度分布的镜像组成。就像所有的镜像一样,我们看到高光的位置不仅与光线的入射角有关,而且与我们自身的观察角度有关。严格地说,处在同一地方的高光甚至不可能为我们的两只眼睛同时看见。作为镜像,它们似乎位于反光表面的后面,这就经常使它们的光泽带有一种异样的飘忽感。阿佩莱斯眼睛中的思想,应该就是亚利山大颇感兴趣的所在。因为他把人的面部状态,整体为光与影的动向力。

前段,我在中国博务馆,欣赏了古罗马艺术展。有幸亲眼了难见的艺术真迹。其中,肖像,让我生发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从美术史角度讲,肖像的等级化艺术,发生于古罗马期。

回到艺术是非线性的创意,肖像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中的地位极其尊贵。所有的大艺术家,无一不涉足此域。

但作为肖傢的笔墨,却一直是中国画的空白。在中博,同时欣赏了中国艺术的古代历程,见识了难得的清庭皇室画。皇室写真,从明开始,功德教化的意义,远大于精神面貌的意义,程式化、威仪感丶神圣性,是第一属性,由于线勾平涂的技法局限,繁复的纹饰工艺,反为其上,以托衬与众不同的权贵。这在中国美术史中,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这类非生活与精神的廷阁体,强调的不是真于精神,而是真与等级。

因此,我不拿其与肖像相提并论。

遗憾,为什么极少有人对这种论点持赞同态度。

自从我把理论的历史逻辑假想为定向,我发现,不加解释地使用文脉,是不尊重艺术史的。

为什么?因为艺术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真实存在的是艺术品,而艺术品的范畴逻辑,虽然至今没有权威定义,但它独一无二的属性是普遍认从的。什么意思?即我一直好说的,艺术品的属性是陌生性、独立性、特异性和风格性。试想,用一个名字比较另个名字能一样吗?

原来,艺术史要靠艺术品的标签一一名字来划定。

在古罗马肖像前,我想起了以肖像艺术为笔墨的好友一一王树立先生。

我以为,“王树立”是值得记住的有份量感的名字。因为他和黄胄、叶浅予等大师私交甚笃,常亲听教益,加之鲁美传统,特别是巡迴画派的影响,渐渐地,在连环画和肖像画中,有了能书写自己姓名的机会。

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画再度变革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为,他走的不是向钱看的变革,而是向时代看的变革。

这么显著的特性,却无人留意。而艺术品的名字又是什么呢?是“不同性”。我喜欢用莱布尼兹的“树叶”说加以形容。既然没有相同的树叶,艺术史在用时间来刻划时,一个名字,就泛化为一个时期,这样,用一根线,把不同的名字穿起来,才成就了所谓的艺术史。

困惑中,清楚的事实是,这根线不断裂吗?1850年以后,投射光与反射光的不同的绘画原则,深度空间与平面拼贴不同的历史取向,安格尔与毕加索不同的裸体理解,一样吗?完金的不一样,几乎是一种突然的断裂。我对古希腊的研究发现,《维娜斯》《三女神》出现的不可思议,说明,同为人类婴儿期的艺术,为何有超出人类想象的成熟,且有至今不可超越的存在?并且,它的神秘在于,它出现了,却一下子又考古中断了。苏格拉底要问:你从那里来?人类至今只能用“外星人”来解释。

我不考古,只想藉此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得以阅读的艺术史,其实是不同名字的艺术家不同的定向史,即艺术品是不同凡响的创意定向,艺术家看的角度不同,艺术的风格就不同,创意出的艺术品也就不同。艺术史就是由一件一件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品书写的。

不同的定向创意,揭示了一个原理:艺术品是有思想的艺术家用眼晴"看″的宠物。即艺术的眼睛是有思想的,艺术家看到了什么,才是艺术品的生命所在。

我很坚持这一论点,因为,艺术品是极品奢侈,稀缺性的独一无二,使创意这件作品的艺术家,也县有了稀缺的奢侈。因为,只有这样的艺术家才能运用独特的眼光创意出奢侈稀缺的艺术品。

 

 

王树立《巴基施坦女游客》68×68cm(憨牛居藏珍)

  

王树立,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艺术家。

我和树立兄结识于1989年,在笫七届全国美展中,他的作品,吸引了我。这幅叫《班禅东行》的作品,还获河北美展一等奖。当然,不能简单从入列中理解艺术。树立的魅力,缘于鲁美。树立说,鲁美和巡迴画派对他影响最大。鲁迅美院的传统,并不是“毌校”二字这么简单,而是艺术的启蒙与深刻,悲怆美学,因巡迴画派,根植于鲁美的每一位真正想追求的人。这一点,在中国美术界很特殊。这也缘于延安精神,苦难的洗礼,需要民族的精神。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再现时代精神——写意生活肖像——话语现实风貌

这,才是树立的追求。

可以想象,当年,年青的艺术家立在伏尔加河畔,虔诚地向列宾求解,细细地揣度炎炎烈日下《伏尔加河纤夫》,憔悴的面容,褴褛的衣衫,沉重的拖船,各异的神态,不屈的生活,是怎样撞击、深创、振震了一位渴求学子的心灵。从这一天起,树立有了为生活造像,为时代话言的坐标。

鲁美启蒙,是鲁美受业的主题,从鲁美附中起,树立就承蒙延安精神。这是理解艺术家的前提。我说过,鸦片战争的奇耻大辱,五四运动的一腔热血,使人的认信由“救亡”而至“启蒙”。传统中的“义、勇、智”,智被排在了前列;而智亦超越了“计、谋、算”的范畴。“智于知识”成为认信的重要标准。因为无情的历史告知人们:知识才是力量,有力才能更勇,有勇才更伸大义。正是这样一个用耻辱与鲜血换来的认知,人们才给予科学前所未有的热情。从这个意义讲,鲁美情结,就是五四情结,就是延安情节,就是科学的启蒙情结,一部鲁美史就是一部艺术启蒙史。

这是鲁美特殊的所在,也是树立独立的所在。

语言现实,再现时代,写意肖像,之所以需要科学启蒙,因为面对血与火,高士隐君不能再成为主题语语,鲁美需耍的是《胜利万岁》,以形立神,必须有科学的时代描述力,即造型科学的肖像塑造力。所以,从小就受严格专业训练的树立,是标准的艺术院二代。近十年学院派的功力,让他有了以形写神的基础。

 

 

王树立《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周文质[叨叨令]》50×90cm(憨牛居藏珍)


翻一翻中国绘画史,自肖像游离于人物之外,中国画便有了新的画科。在以“传形写影”为传统的流变中,东坡写像的观点一直是中国肖像画的理论基石。而王绎《写像秘诀》的问世,曾鲸“波臣派”的形成,更标志了中国肖像画的集大成。可以说,随后的“折描派”与“西学派”虽见识不同,但中国肖像画“墨骨+敷色”的原则并无重大异议。肖像画面对的基本问题仍是:主体性、再现性、人格性、笔墨性。真正的挑战来自五四后油画肖像写实主义的兴起,国画肖像拉大了与油画肖像的距离,既没有出现徐悲鸿、常书鸿这样的大师,亦没有出现能与写实主义相论道的写意肖像法则,在光影、缩短、投影等等视觉科学上,一直缺少地平线原则这类科学的支撑。中国肖像画进入了“拿来”后的启蒙、消化、彷徨期,在宣纸上画水墨素描的见识,成为绝大的多数。以己之短较人之长的无奈,成为至今的苦恼。

在这样的背景中,以结构造型而非调子造型为中国画肖像画基本坚持的探索者亦有人在。王树立就是一位值得提及的艺术家。

在人物画、连环画上已颇有影响的王树立,一直没有忘却肖像画的基础作用。巡回画派的启蒙影响,波臣画派的远古情结,使艺术家直觉了“中与西”的方法。画家深思:面对造型,当光影调子与线性结构发生冲突时,作为肖像的中国画,到底该怎样坚持?墨骨的点线传统是作为陪衬,还是作为基本格局?皴擦的类素描是造型的唯一参照吗?中国画的肖像面对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

这是取向现代的中国肖像画必须回答的问题。树立的取向就从这里开始。

理论上说,肖像画不同于高士画。因为以人为主体的肖像,不能简单为形于线勾,形状的概括只是前提。鉴此,以边际线为基本特征的抽象,不能构成肖像的内核。肖像不是闭合的平面,它更关注三度空间。因为肖像再现的主体,必须是立体的、质感的、血肉的、精神的人。这是最基本的约束。美术史自肖像发生以来,造型上有两种原则:一是高光与阴影的地平线法则。这类发端于乔托的视觉革命,集成于伦勃朗光影作用的再现科学,有力推动了西方造型艺术的发展。一类是墨骨敷色的非光线作用法则。这类勾勒平涂的传统,自有宋而发扬于明清,其正面性、双勾性、平涂性一直是技法定势。可见,调子与结构,造型的关注重点极为不同,呈相的结果也不相同:前者是实空间,后者是虚空间。一个是实体,一个是形状。

五四后的“拿来”运动,走出了一条以笔墨皴擦为水墨素描的路子,素描成为造型的基础。结果是:成就了造型,弱化了笔墨,宣纸上越来越缺少中国气度。

那么,中国气度又是什么?

我在《美的选择》中,论过魏晋之变。这一时期的人物画,首推孙位,这位皇室所爱,用《高逸图》定格了千古逸品,从此,竹林七贤成为中国画神逸肖像的代表,它映衬着魏晋士者的精神,是中华为士的躯而上的主宰一一灵魂。故,从古至今,以形写神的气度,以孙位定格的神逸为千古文章。

树立的《竹林七贤图》,要自为文章,当然离不开千古定格。而晋魏谈玄的灵魂,离不开老庄为道、举止疏野、禖韵旷达、幽人物外的高逸精神。树立的深刻,不是弈局论酿,而是格局淡玄,七人的共同点,就是老子之气,庄子之玄。老庄精神,就是这些人的思想与学问,树立要表现出的状态,就是七人的共同点,就是当下的理想、学问、情趣,就是时代的士者精神。七贤竹林谈玄,呈相文人的一种傲岸,入学怀才,恃才傲物,贤者风流。时代变迁到树立,文人赋予了更多更多文人的含义,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那些,成为了集合,历代笔墨把中国画自身的理想、期待,寄放在了犹如树立这样一代一代的开拓者的身上。

树立的《竹林七贤图》,应该展现了古览士者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此时,我想起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的响逸而调远说,这是屈骚惊才风逸的传统,而时至朱景玄,“神、妙、能、逸”又成为画格标注,人们就将这一创作标准看做绘画的层级,且逸品总为终极。这是孙位的意义,也是树立的追求。

 

 

王树立《天伦嬉乐》150×80cm(憨牛居藏珍)


为高士写逸,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但五四运动与延安整风,对士者精神进行了革命。最深刻的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最大的现实,是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前进!民族的现实,华夏的命运,肯定需要的是前进的英雄战歌,而不是退隐的林泉逸士。

这就是开文所言的脉变。

我在《美的选择》中指出,传统逸格的本质,是老庄的出世清静,所谓入者为儒,出者为道,即这一背景。可帝国主义的枪炮,血与火的洗礼,让鲁迅深发呐喊,让鲁美唱响英雄。走出书斋,投向烈火,成为起来!饥寒交迫奴隶的"前进″,《胜利万岁》激励着鲁美子弟,成为握紧画笔,投入战斗的标志。

这一红色的激励,鼓荡着新中国的艺术,也鞭策着新中国培养出的学子。

树立就是这样,背负着鲁美的理想,投入到火热的社会。


王树立《一屯之长》83×83cm(憨牛居藏珍)


若同伏尔加河,有了列宾的纤夫,鲁美的学子,也有了《八女投江》。这是取向现代的中国肖像画必须回答的问题。树立的取向就从这里开始。他不仅看到了火热需要投入,也看到了,投入需要科学。

理论上说,肖像画不同于高士画。因为以人为主体的肖像,不能简单为形于线勾,形状的概括只是前提。鉴此,以边际线为基本特征的抽象,不能构成肖像的内核。肖像不是闭合的平面,它更关注三度空间。因为肖像再现的主体,必须是立体的、质感的、血肉的、精神的人。这是最基本的约束。美术史自肖像发生以来,造型上有两种原则:一是高光与阴影的地平线法则。这类发端于乔托的视觉革命,集成于伦勃朗光影作用的再现科学,有力推动了西方造型艺术的发展。一类是墨骨敷色的非光线作用法则。这类勾勒平涂的传统,自有宋而发扬于明清,其正面性、双勾性、平涂性一直是技法定势。可见,调子与结构,造型的关注重点极为不同,呈相的结果也不相同:前者是实空间,后者是虚空间。一个是实体,一个是形状。

五四后的“拿来”运动,又走出了一条以笔墨皴擦为水墨素描的路子,素描成为造型的基础。这是当今仍成为莸奖的主流技法。但后来实践的结果是:成就了造型,弱化了笔墨,详见《调子:仍未被笔墨接受的教科基础》,宣纸上越来越缺少中国气度。

树立的学师,盛烈老,开关东理法,他更吸取巡迴画派的执著,即从实际出发,基已之长,拿人之长,一切从白纸出发,不拘不泥,以中国精神为长。树立籍老师的话为笔墨,不忘“现实主义是艺术家对社会的一种真诚,是基于对真理的理解和把握的坚定性,是对人类美好愿望的自觉表露,是艺术家的良知在行为上的实践。”面对真实、真理、真诚,树立认真反思:肖像作为造型,面对的症结是什么?

2001年,艺术家创作了《一屯之长》。从中,造型发表了无言声明:肖像作为三度实体,关键是要再现精神。这不单是口号,更是方法论。作为精神的概念,是作为知觉范畴的组织,是知觉式样的精神表现。要在平面中把球状的面部情感表现出来,即再现概念,关键不是光线作用与非光线作用,而是凹凸;只有凹凸的梯度对比结构,才有可能造成平面的分裂且形成立体的深度;体量、质地、重力均是凹凸梯度的视错觉。以墨骨为传统的点线结构,只要能形成凹凸梯度,就不必走类素描的路子,反而可以高扬中国笔墨的结构气度。

 

 


艺术家认识到,中国画的传统博大精深,东方画家创造的艺术样式也令西方艺术家着迷。马蒂斯、毕加索这些艺术大师因为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启迪,才有了后来的变化。笔墨是中国画遗产中的精华。现实画家必须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认真以学习、掌握、吸收时代前沿,融会贯通,绝不能把毛笔等同于铅笔,不能把水墨等同于木炭条。尽管高士画有消极成分,但先贤创造的艺术语言和技巧是瞩目世界的。

树立追求的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屯之长》的艺术个性也是画家存在的前提。它与鲁美的诸位名家中也互不雷同,树立有自己的艺术题材、语言、样式和技巧。他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而拉开距离,前辈大师“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是他从60年代出发后,形成风格的铭记,他总是通过样式翻新而找到新的经验,从《竹林七贤图》到《巴基施坦女游客》,再到《天伦嬉乐》,他总是希望自己是青年的创意,总希望能用青年时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他说,《一屯之长》在落笔前,就是一张向往青春的白纸。所以,老屯长才有了自信,微笑和魅力。竹林逸士谈玄的道,开放姑娘异域的风,改革领头自信的笑,一像一生命,一幅一激情。

 

 


一张向往青春的白纸,没有负担,饱腹激情。鲁美弟子,没有那么多束缚,生活、生机、生命,是最好最新最美的画图。在教室里,树立接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影响,从写生入手,进行系统的人物造型训练。在创作中,他注意深入生活,重视构思、构图,画面的人物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不为笔墨而笔墨、不追求得意而忘形。他认为:笔墨是方法,是一种艺术表现,既然是“应物象形”,那就必然是“应物”而产生的一种相应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要承认笔墨的重要性,一方面又不要被笔墨困扰。承认笔墨有个性、时代性,就要承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开文所述,传形写影的高逸用笔,以旧文入画的审美趣味来衡量今天画家看到的今天事物的笔墨,其美学价值,肯定与时代格格不入。为追求形象的具体、真实生动,在借鉴光影素描时,既要考虑画面严谨,又要考虑逸笔帅气。最后还是让生活说话。

比较《巴基施坦女游客》与《一屯之长》,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生命的不同展示,同样结构,同样点线,同样笔墨,造型的原则是不同的,柔美与毅美的心境视点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拥抱开放,后者深化改革。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生活,都在认真——传时代之形,状现实之影,印千古之风,立当今之格。

这就是能用双眼去看的王树立。


 

王树立《元曲三百首书画集·商挺[潘妃曲]》68×68cm(憨牛居藏珍



图像永远是艺术家用眼睛看的产物。但我的研究告䜣知者,即使是伟大的艺术家,他再努力地用眼睛去看,其结果,也极少能成为艺术。只有用眼睛深刻思考的结果一一有思想的创意,才能产生艺术,准确地说是艺术品。一个非常无法让人理解的现实是,为什么从事美术工作的人,在口头上总反感技术。他们忘记了一个基准出发点,视觉形象的创意是依托于造型技术的。中国画讲究笔墨变式,西画讲究透视。从教课书的意义讲,我们现在能传经的造形法则仍是地平线-高光-阴影的透视法则(见《调子一仍未被笔墨接受的造型基础》),美术史的思路,以丢勒和达芬奇的努力为主线。

为什么?

因为图像与眼睛的关系一一通过视觉的艺术发现,走的是最直接的“生理”之路,即都是拟真描绘的进化过程,文艺复兴的伟大,是对摹仿技术的重视与深化,特别当你面对人性回归时,用来再现精神的错觉真实技术,是再现人类心灵的基础。无法想象一个光动嘴却无法动手的美术,能让之成为大师。古今中外的大师,都是面对真实后,心发的能将这种真实彻底还原的技法,这种技法,真实地反映了艺术家在创意时想表达又能表达的思想。

这绝不是斗嘴仗就能胜出的基础。影响鲁美的列宾-纤夫,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列宾有一种别人没有的能力一一准确地表现每一位纤夫的真实感受,命运、艰辛、拼搏、无奈,都成为图像的交响画卷,让人百味体验。

我要问,那些空喊口号而无能力的人,有资格写意吗?

这又回到我十分反感的议题,什么国人写意,西人写实?这种二百五的话语,至今还成为殿堂上一些二百五的立论!这些美盲根本无法理解,对命运、人生、历程、精神的仿真技术,才是心灵的高级,才是艺术的尊重,才是最深刻的写意。

树立就是这样追求技术深刻的艺术家。

 

 

王树立《南国情韵图》71×204cm(憨牛居藏珍)


他蔑视空头追求,坚实技术基础,用几十年时间,认认真真地走好一条路一一写意社会。

从《竹林七贤》的魏晋风貌,到巜一屯之长》的改革定力,到《巴基斯坦女游客》的开放微笑,树立都认认真真在写时代的意像。

在这条艰苦的探索中,他慢慢体验到结构造型的中国情结。

 

王树立《佛罗伦萨女艺术家》


我郑重推荐一幅颇有个性的作品。艺术家说,在佛罗伦萨,艺术家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为一位女士写像,前后不到十分钟。这是中国结构性造型的经典示例。它有速写的味道,却是中国笔墨的功底,考人的是线条准确精练,素描的轮廊+白描的线条,产生流利生动的韵感,快速、准确、精要、概括,在极短时内把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用专业素语说,简约的线条,不能失去内容的表现,越简越丰,越精越容,是难中的之难。要在简约的轮廊中达到速写轮廓、速写体面与速写明暗的效果,树立采用了黑白图底分离——层级分离的水墨拼贴,三度巧妙从二度中分离出来,一帧有血肉感、线条生动、准确,主人公气质跃然纸上的创意,便一气呵成,让人在欣赏痛快与酣畅的同时,也欣赏用润线勾勒的女性特有的柔美与肤质。

我欣赏这件不到十分钟就完成的艺术品,它是功力与中国气度的张力,是让人慨叹的写意精神。

我在《视错觉。序》中有过这样表述:

要在二度中有效表现三度,最重要的是知觉其间力的结构,魅力就蕴意在力的结构之中。无论创意或欣赏,凡被称作有美感的,即有艺术家眼力的,无一不具有非凡的知觉力。在艺术家的心理经验中,那种追求对称、和谐、秩序与统一的美感,那种在分布与排列中对组织力的渴望,那种时时与趋向死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抗争的对生命力的向往,那种对位置、距离、重力与方向的整体力的把捏,都是在用判断力对现实世界进行本质说明。其实,这就是美的选择,魅力就是在无限多种力的作用模型中,能够辨识最佳位置、特征与强度的眼力。它不是空头形容,是恰如其分。当知觉式样经组织力作用后,趋向了形态的必然与终极,美感即发生于这一趋向对称与静态的选择之中。这是各种力型结构的相互完结,这一组织式样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其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被统一在基本特征空间之中,大小、比例、方向都各得其所、不可缺少和不可改动。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简化与构图,即在倾向于整体平衡的构造力中实现。

我试图从结构与调子的造型范畴,论及图像视错觉的知觉动向力原理。因为,艺术家王树立的思考,让我发现,他努力的双眼有什么与众不同。

鉴于造型范畴本身的论域深度与广度,在理解树立时,我只能有限地提出问题,不至于让理解艺术陷于过大的篇幅,因为本文对树立的欣赏,尽管抛砖引玉,可也让读者花费了近两万字的阅量,希望能多少读懂一些树立艺术的价值所在。

有了这样的想法,取向结构造型的艺术家王树立,开始了三个范畴的深入;

 

1. 闭合层级

要让人物从二度空间中解放出来,本质上是把“形体”从白色基底中凸显出来。形为线勾的闭合面,就是要让作为形状的轮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这一要义看,轮廓——作为形状的边线,要有效再现人像的立体结构,必须解决三度的体貌问题。

在《美的选择》中,我曾提出了一个重要原理:当基于重迭进行“图——底”分离后,阴影的分布就有了可对照的递阶层级性,即深度空间是由对照层级构造的。美术史发现,阴影可以围绕物体创造三度空间:黑色的阴影会使表面看上去向轮廓线的位置内凹缩,明亮的部分看上去向外凸出;在突显一个形体时,阴影的分布律,会从轮廓线出发,渐渐向中心靠拢,而且变得越来越亮,特别是球体特征的物象。

这说明:阴影在实现二度向三度转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形状向形体的转化。

球面体的视觉分布律,是一切呈相的原理。没有任何艺术会违背人眼视觉的动力学原则。剩下的问题只能是视错觉方法。这就是作为视觉范畴的科学所在。可惜国的所谓“家”,都大谈本体论,无一人认真研究范畴论,也完全不懂作为范畴的科学,即球面体是怎样画出的?女人球面体与男人有何不同?不同的造型又怎样实现?阿恩海姆的平面分离思考,对这些“家”,完全是天书。这就是树立示范的意义,欣赏树立,就是欣赏有方法论的追求。

再分析《一屯之长》。实际上,它是利用凹凸对照的球体阴影层级分布原理,对人像的实体结构进行凹凸层级分离。解剖是“象”的前提,局部解剖结构的面的闭合,成为“象”的凹凸对照的“比例”,一个被围起的闭合面的层级,形成了“象结构”的视错觉。这时,艺术看到的形,已不是二度的边线,而是一个立体球面。

 

 


这一呈相原理,根本不同于经典的伦勃朗的光线法则,即不同于“地平线:定向、高光、阴影”的照射原理再现。树立运用的是察觉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在艺术家笔下,结构线的闭合,成为凹凸面的层级分布,形状在层级对照中转化为形体错觉,知觉力的视感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结构的线性闭合凹凸实现了凸起部与平面的分离,从而高扬了东方墨骨的黑白之道。

 

 

王树立《雪花68×68cm(憨牛居藏珍)


比较一下代表作《雪花》,体验不同质感球面体的不同表现手法。她与《巴基斯坦女游客》有何不同?光滑与细腻,粗犷与沧桑,都是时间的留痕,可笔墨让你分别看到了什么?没有调子分布,只有分层结构,同样都能幻象球体对平面的分离。

科学的视知觉说明,闭合对照层级分布,凸显了层级在深度知觉中的特殊作用。线性结构本质上也是在处理明与暗的关系,只不过与调子造型不同的是,凹凸不是灰阶连续分布,而是线性闭合面的层级对照。树立最大的意义是球面凸起部的线性闭合分离,即凹凸不是调子分离的结果,而是线性闭合的产物。结构线起到了定义形体最有价值的准则。

因此,我们说,王树立作为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优秀就在于发现:远古墨骨原则蕴义着呈相的科学,中国的笔墨是要“拿来”他长,更要恪守己长,只有自己的科学成为论道基础,东方的气度才能成就东方的艺术。这就是树立第一思考的意义。


 


2. 重迭梯度

上面这幅展示了多次的结构,说明了什么?我联想到了张萱。在《重迭透视——中国画的基本格局》中我写道:

 

《捣练图》,我们惊迓地发现,张萱在一个二度平面中,会把前部物象与后部物象产生分离,从而让我们感到一种特别的知觉:二度平面被分离成三度空间。即前部物象和后物象,在不同的平面中进行拼贴定向变形后,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梯度空间。这不同于平面,它是一种具有深度的结构空间。

 

闭合层级分布,要组织成凹凸结构——作为精神概念的知觉式样结构,就要进一步解决闭合面的层级比例问题。深度是“比例”的递阶分布。由于层级闭合结构,不能形成调子的灰阶连续分布,凹凸结构就有赖于梯度重迭,即比例结构因重选而形成梯度。

《美的选择》给出了吉布逊三度空间原理:“凡是三度空间都是由知觉到的‘梯度’创造的。”

深度是梯度的结果。目的,就是要让造型明确:比例结构的递阶分布,是一个梯度重迭组织。要真正解决球面凸起部的线性闭合分离,就必须基础于重迭。

 

  

这应该是树立的第二思考。

如果说《一屯之长》的球状层级呈相了明显的线割闭合,重迭使球状结构具有了梯度,并有了深度,从而较好解决了解剖与形体的造型关系;《雪花》则是另一范例。这幅创作于2002年的优秀作品,是一幅与阳刚相对极的阴柔题材,造型面对的概念,不是沧桑、深沉、坚毅,而是青春、憧憬、润丽。笔墨面对的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质地——结构的性质:一是粗糙面球状,一是柔滑面球状。女性的柔、润、滑、丽,使笔墨所出必须成就与男性不同的色质错觉。鉴此,线割闭合不能明显,阴柔含蓄是出笔要义。可贵的是,艺术家用粗扩与细腻的对比,首先衬托了质地错觉的反差,并用不完全隐形晕擦手法,“围”出球状层级结构。

这实际上还是在用结构定义形状,即球状的线性层级闭合重迭分布,

重迭闭合的呈相关键,是伦勃朗原则。与马蒂斯发散结构不同的是,伦勃朗是收敛结构、大师在理解作为闭合面的情境时,知觉力是内向的、封闭的,结构内敛使闭合面更为坚实,有团块感;加之伦勃朗起、承、转、收的用线形感,很似于中国点线的一波三折、抑扬顿挫,故树立深刻借鉴了西方经典在结构上的探索与发现。树立造型,除了坚持东方平面性的线律,亦汲取西方球面性的精华,用不完全形闭合面重迭梯度结构,实现了球状体的“写意”。

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

从知觉力技术层面理解,用习惯的词汇说,对于中国画,写意肖像,而不是素描肖像,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在形象之中有所蕴涵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成为中国艺术审美重心,并自觉转向主体性的标志。

有宋以来,中国美学核心范畴一一境界,即生成于粗笔为意之中。但严格地说,我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并不局于一种粗笔寥寥的方法情绪,而是主题构造,宋人初写的并非文人逸气,而是画外之诗,后成了文人性气,以玩为笔,渐失境界本题。以至弄到,粗工水火,非粗不意的胡说八道地步,让“千里之远、望于坐外”的求境之心的李、范的万古文章变为情绪宣泄,以潦潦草草为是,这实在是若再见宋人的无知与可笑。由山水而人物,道为同理。意境自是树立的第一标的。

在树立心中,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更是方法与准则。在察觉不到光线作用法则的求索中,东方的笔墨只有写,才能彻底扬弃调子造型的“描”,完全冲脱光线作用法则的束缚,获取自由,再现中国气度。树立的思考说明,中国画不应反对“拿来”,而应反对无原则,拿来的应是方法,绝不应是形式。我赞同树立,是因为他在取向时,首先考虑的是我是谁?我从那来?比起那些热衷于在宣纸上画调子的时髦与无知,树立的取向更科学、深刻。从中,艺术明确了一个道理:当传统成为词汇被滥用时,科学的方法总会从根处重释它原有的价值。就看你善不善于发现。

知觉梯度指知觉对象的“质”在时空中的逐渐增加或减少。当一个倾向脱离正常的水平与垂直轴的位置时,若其脱离呈现为阶梯渐次的匀速距离状态,这种由倾斜产生的线性知觉力就具有了位置梯度,它指向了深度空间。可见,由倾斜产生深度的概念,只有在把它看作位置或距离的梯度时才有意义。

树立的实践告知我们,中国画没有透视吗?我极力反对。看——透视,是一切艺术的前提,只是看的方法不同,透视感也就不同。树立的眼睛,是比例拼贴空间,如同《捣练图》。

 

 

 

视觉场与矢量,构成了知觉空间的特征,当前边后边,左边右边,有比例结构的重量布局时,就会产生透视一一深度的层级递度。这就是基本原理。若进一步解析,古埃及的透视法则也是不同的。但,中国画的重迭透视,特别是比例层级拼贴,具有自我独特的空间感。只是,我们的学术,对范畴论研究尚没起步,至今看不到一部有说服力的专著,自吹可无限大,论据却丝毫无。这种治学当下,我实在不能苟同。一些所谓的美评家,对呈相原理完全盲知,他们除了会用视觉科学毫无关系的高深莫测,忽悠艺术,其他,就是阿恩海姆与贡布里希鄙视之极的不要脸的空头美盲。这进一步凸显树立坚持的可贵。

艺术不是用来吹的,而是用来看的,没有视知觉的创意原理与技术,那有中国画的明天。


3. 再现精神

写意肖像的目的是再现精神。

艺术创意的精神,不是空泛,而是藉助方法塑造知觉式样。造型不过是创意式样张力以唤起作品的表现力。

视觉精神总是视觉式样表现力的再现。一幅肖像画,若不能传达出知觉力式样的基本性质,并让人体验生命的意义,就不可能说这是艺术品,更谈不上优秀的艺术品。树立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再现的是精神。

我把肖像艺术比喻为人性奢侈的艺术名片。《蒙娜丽莎》、《维娜斯》、《凡高自画》,己成为永恒经典。

无论绘画、雕塑、摄影,肖像都是艺术皇冠上的名珠。

理解树立的写意肖像,需要先理解肖像的起源。

在《静穆的永恒 —— 古希腊人体前的沉思》 中,我指出:肖像发自古希腊贵族的命运崇高与精神永恒。最早是蜡像传统。在古代,今天或许也是如此。人们会看到画自己或家人的肖像,以期待解决生命的短促,使每个人或家族的记忆得以永存,这些肖像也蕴藏着艺术的诸多价值,很多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石雕肖像就见证了这种对永恒的追求。

昨日,我有幸在中博欣赏了古罗马艺术展。我认真对比了肖像,吃惊地发现希腊化时期,罗马肖像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力。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来到了罗马,目睹了一位权贵的葬礼,对此印象深刻。葬礼上出现了一群演员,都戴着印有逝者祖先面容的蜡质面具。按照古老的习俗,只有贵族有权拥有这类祖先肖像,人们用蜡直接拓制遗容。脱模制成死亡面具,储存在住所中庭的特殊的橱柜中。肖像画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罗马艺术类别,其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希腊和希腊化世界里的统治者、哲学家、政治家的形象与罗马传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结合,但还必须应对这样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刻画出人物独特的外貌和性格。在共和国时代最后一个世纪,罗马社会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对个人肖像的需求日趋旺盛,在罗马统治下意大利的统一价值中,除了本地统治阶层,从奴隶解放而来的自由民阶层当中,部分越发富有和强大的成员,他们习惯展示自己的肖像,以强调新获得的罗马公民的身份。这种现象。在公共场所、家庭场所和坟墓中都能看到,这种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奥斯提亚、卢尼、阿尔蒂诺和罗马城本身。

既然肖像传统是要塑造精神张力,人类的内在灵魂便成为可知觉的魅力的打动,所谓:生之来谓之,两精相搏谓之,随神往来者谓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在树立的努力中凸显为可感知的心理价值,只是,它必须通过“表情”加以再现。

表情是面部肌肉的张力。古罗马蜡拓的舞台意义,就是人性表情的演义化与社会化,随之的造像美术活动,又泛化为表情的艺术化,这就是美术史的发生。

因此,欣赏树立,就是欣赏艺术家表现表情的能力,技法的深刻,是艺术家表现力的深刻。

从屯长到雪花,可看到两极的表现技法。

当精神呈相为阳刚与阴柔的两极,艺术的塑造方法也就相分为两类。同为球面体的凸显,因粗犷与细腻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光反射现象,由于两类球面体的吸收程度不同,粗与细、枯与润的用笔原则亦不相同。在用闭合层级组织重迭梯度时,色调的递阶分布方式,就必须认真区别。这应该是树立的第三思考。

 为了再现闭合情境的式样张力,树立在造型时,对于“亮、灰、暗”三个层次明显的肖像,他主要用几何闭合层级色调递阶的方式处理。这一式样可以有效再现沧桑、深沉、坚毅等精神象性。色调实质上是收敛闭合面的点染,线性闭合层级是球状凹凸的张力所在。此时,边际线的枯、重、涩、顿,闭合划割的切、裂、破、拓,有力高扬了墨骨的张力传统,点线运迹表现了人生阅历,精神在“骨”的线架中蕴生。《海歌》、《记忆中的奶奶》、《天伦嬉乐》就是范例,它们若同《一屯之长》,表现的是作为沧桑的概念。

 对于“亮、灰、暗”三个层次不明显的肖像,树立主要用色阶重迭晕染的方式处理。这一式样可以有效再现柔丽、细嫩、润泽等精神象性。《巴基斯坦女游客》、《南国情韵图》、《哈尼姑娘》都若同《雪花》,主要再现规则反射与漫反射相交状态下的“肌肤微妙”。肖像精神是微妙肌肤表现式样的张力,没有这种柔性若水的润、泽、细、丽,就没有感人的生命力。青春、纤细、柔嫩、靓丽,都是知觉式样张力的体验。再现精神,作为概念,它的全部含义就是再现形式概念,通过形式概念,知觉对象的结构可以在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媒介中被再现出来

树立的实践告知,再现概念的外部形式,就是依托笔、墨、纸、砚,创造知觉式样。

阿恩海姆说得好:“能否形成再现概念,是区别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标志。”

作为肖像艺术家的王树立,之所以艺术,不在于他认真发现人的情感并努力用画笔准确地记述,而在于他思考:什么才是创意的能力?一个艺术家,只有具备用笔墨形式来捕捉作为情感的本质与意义的能力,即再现精神概念的能力,艺术才能在再现中体验创意的魅力。树立作品的优秀,一方面源自对完美再现概念的无尽追求,一方面源自这一无尽之旅留给艺术的欣赏,是作为概念的精神。艺术在笔墨的慨叹中,感悟的不单单是一个形,更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作为式样表情的精神概念:阳刚与阴柔、粗矿与细腻、干枯与润泽、沧桑与稚嫩、青春与生命。

 

 

王树立《元曲三百首书画集·无名氏[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68×68cm(憨牛居藏珍)

 

我想再接着前言强调一点,目今,所谓的空头美评理论,己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这些美盲家,都想从哲学中捞一根稻草,打着“本体论”的旗号,装腔作势,对范畴论一窍不通,用还原论的辨证法解析整体论的范畴论的外行笑话比比皆是,可却不知,哲学告知我们,没有范畴论的本体论是不存在的。

现今,已经可怜到。美术是一种用造型能力来造像的活动一一这一常识一一都需要时时加以提醒的地步,在阿恩海姆面前,真的难为情。当无知的本体面对无知的范畴,作为艺术的哲学到底该苦笑什么?就像解析树立,你想再现精神,却没有肌肉知觉力的表现力——塑造灵魂的能力,你能成就为树立吗。

艺术家笫一立命,是确立知觉张力的表现力。写意精神是需要有本钱(技法)来表现灵魂的,而且,你的表现力要让人能够看得到。你看到了什么,别人才能看到什么?

那么,王树立看到了什幺?

他看到了用来表现精神的结构造型的知觉式样。

我觉得,能认识这一点的艺术家就值得对其树起大拇指指了。

因为,

还有什么比再现精神与生命更有艺术的价值!!!

这就是作为艺术家的王树立。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