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张骥:以真马为师,扬民族精神

张骥 来源:中国美网 ·66973 浏览 ·2019-12-11 14:38:38

张骥

张骥作品


   初见张骥,和我想象中的样子不太一样。见他之前我一直在想,能把马画的如此精神、狂野之人,定是具有典型北方汉子的粗犷和豪迈,但张骥却并不是。他中等身材,谦逊温和,含蓄中带着些许内敛,不善言谈但却十分睿智。

    问及他为何会选择马作为主要的刻画对象,他说道,“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我小时候的一次‘意外’说起。”原来,张骥有一次骑着马去生产队割草,结果无意中摔了下来,刚好落在马的肚子下面。在这种情况下,马原本很容易踢到他的,但是等他翻过身来看,马却把蹄子抬得高高的。“我当时特别感动,如果没有它‘高抬贵脚’就没有我的今天。”张骥感慨地说道,眼里满是柔情。我想,或许正是这份来自生命之源的善良,把张骥的命运与马深深地连在了一起,注定他们此生不能分离。

     张骥,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山西侯马市的一个贫困山村。由于父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所以他从小就与马、牛、羊等各种动物为伴。他白天去放牧,晚上帮着家里做家务。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唯一的娱乐方式是拿起树枝在地上、石板上和土墙上画画,那些可爱的“小伙伴”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画笔”描绘的对象。虽然对绘画有着痴迷的热爱,但懂事的张骥深知家庭的贫困,因此从未向家里提出过购买绘画材料的要求。直到有一次,他经过废品收购站,偶然发现了堆积在房屋一角的破旧的笔记本和书籍。突然,他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现成的绘画本吗?”于是,他以低廉的价格将这些“宝贝”买回家,然后装订成册,开始了绘画之旅。

    1975年,14岁的张骥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在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的热潮让学生们无心在校学习,他们纷纷要求到农村锻炼,以表明自己的先进觉悟。于是,回到家乡的张骥,又能与那些可爱的“老朋友”们在一起了。在日常劳动中,张骥常常暗中观察身边的各种动物,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内在灵性。在他看来,这些动物都是有感情的,这也成就了张骥后来的艺术之路。

    1977年,张骥高中毕业。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后,第三次他参加了美术类考试。当时在考场上,别人拿的都是2B铅笔,只有张骥拿的是一支碳素铅笔。这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注意,加上出众的绘画天赋,他被西安美术学院录取了。进入美院后,张骥开始了系统的绘画理论学习。当时,张骥的班主任老师是著名的画马名家张义潜先生,在恩师的指导下,他画马有了很大的进步。

    美院毕业后,张骥选择了留校。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学校到山西收购栓马桩的工作,正是这一平凡的工作让那些古代文物栓马桩得以留存下来。现在,栓马桩石雕已成为西安美院的一大景观。两年后,张骥又被分配到西安阀门厂从事宣传工作,画一些大型宣传画。就这样,在平静的日子中,生活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直到2008年,张骥的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变化对他的绘画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年,张骥在全国徐悲鸿书画院比赛中获奖,他的作品受到了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这给了张骥巨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绘画上的信心。后来,张骥的绘画风格也深受徐悲鸿先生的影响。

     可以说,马不仅在生活上给了张骥陪伴和快乐,更是给了他艺术生命的新生。看张骥画马是一种视觉的享受,他画马时气定神闲,落笔凝重,匠心独运,线条富于变化,寥寥数笔间,一匹飘逸、厚重、狂野的骏马便跃然纸上。

      张骥善于从历代画马大师的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在现代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启迪下,他几经探索,悟出真谛,笔墨焕然一新。虽然张骥深受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但他却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马,或携风驰骋,或闲庭信步,或八骏齐奔,或独驹嘶风,姿态各异,充满激情和活力。张骥用笔疾风处行云流水,浓墨处厚重狂放,笔墨大胆而不失章法,严谨中透出豪迈与奔放,虚实融合,神形兼备。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随性搭配,实则是他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这便是张骥独有的绘画语言。

    他的作品《春风得意马蹄疾》展现了一匹正在奋力向前奔腾的骏马,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向左倾,马面修长,双眸明亮。这匹马后蹄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似有要冲破画面之势。在这幅作品中,张骥用浓墨表现了鬃毛的厚密,再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点线结合,虚实相生,令人观之意气风发、热血沸腾。

    作品《风雪八骏图》则勾勒了八匹风雪中齐步奔腾的骏马,张骥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马的头、颈、腹、腿等部位。他用细小有力的线条勾勒马腿,转折间有如钢刀,力透纸背;用圆滑的弧线刻画腹部和臀部,富有弹性和动感;以干笔扫出鬃尾,浓淡干湿的变化间,飘逸之感浑然天成。画面间星星点点的白色营造了雪花飞舞的冷冽,映衬了八骏齐奔的强劲力量,同时雪花的浪漫又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这种力量,使画面情感不至于过分强势。

   张骥在创作中秉持“画马要以真马为师”的艺术理念,他认为,画马要从领悟马的精神谈起,这也是画马最难的所在。《周易·乾卦》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说的正是炎黄子孙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张骥笔下的马亦是如此。“我画马不仅是因为我爱马,而是我想通过马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悠久文化。马身上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蓬勃的生命力和奋勇直前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张骥如此说道。

   在张骥的笔下,既有奔腾狂野的黑白骏马,又有壮硕丰满的黄膘神驹。在他看来,“笔墨当随时代”,黑白色的骏马能凸显中华民族奔腾不息、无所畏惧的精神,而彩色马则更能表达时代赞歌,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好祝愿。在张骥的绘画感悟中,“马”早已不是客观简单的马,而是一种饱含民族精神的时代符号,是一种美好祝愿的精神寄托。这一点,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张骥认为“绘画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情感的融入,更离不开艺术激情的助力,画家只有不断与内心对话才能使作品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骥”,本意指一种能日行千里的良马,喻贤能。《论语·宪问》有记载:“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张骥,正是这样一位在画坛上默默躬耕,等待时机蓄力长嘶的一匹“良驹”,相信终有一天,他的这声长啸定能让百花齐放的巴蜀画坛为之一振。


     艺术家个人简介


张骥

张骥




       张骥,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徐悲鸿纪念馆书画院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受到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的高度评价,并给予艺术肯定,中央电视台、南方卫视作了专题报道。受到军地领导赞誉业内行家的肯定,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在屡屡获奖的基础上,名扬海内外,作品曾被美国、法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澳门等国际友人收藏。



张骥

张骥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范杨交流


张骥

张骥与杭州美院吴山明院长交流

张骥

张骥与中国山水画画院长马骏交流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张骥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