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中国绘画源流(五)

作者:刘治贵 来源:中国美网 ·19 浏览 ·2020-07-17 10:39:29

 中国绘画


  二祖调心图(局部)北宋·石恪


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载,张图尝与跋异竞画二壁,洛中谣曰:“张氏出头,跋异无价。”《图绘宝鉴》云:“尤长于大像。其画用浓墨粗笔,如草书战掣飞动,势甚豪放。至于手面及服饰仪物,则用细笔轻色,详缓端慎,无一欹矣,怪怪奇奇,自成一家法。”阮郜,《宣和画谱》云:“善画,工写人物,特于士女得意,凡纤秾淑婉之态,萃于毫端,率到阃域。作《女仙图》,有瑶池阆苑风景之趣。”此图今存,名为《闻苑女仙图》,画中土女,确乎纤秾淑婉之态,设色艳丽,精巧工致,可见出此期人物画风格。

  当时山水画家李升、杜措,花鸟画家黄笙、钟隐,台阁画家卫贤,鞍马画家胡壞、李赞华等,亦都善画人物,画史有名。传世画迹,卫贤有《高士图》(一名《梁伯鸾图》);胡壞有《卓歇图》,此图为长卷,写荒原沙漠景色,明都穆到过边地,看了胡壞之作,叹曰:“非后之目击,则亦莫能知其妙。”李赞华有《射骑图》,元朱德润题云:“笔法圆细,人马劲健,真有盛唐风韵。”又有《射鹿图》;此外,尚有邱文播《文会图》,佚名《大阿罗汉像》等。

   宋代人物画,延续前代传统,并有所发展。而从绘画各科之大势而言,人物画则逐渐退出主位,故《图画见闻志》云:“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四友斋丛说》云:“宋初承五代之后,工画人物者甚多,此后则渐工山水,而工画人物者渐少矣。”绘画题材,士女、故实、道释之外,画田家、市井风俗者甚多,如邓椿《画继》所云:“近世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人规鉴之意。”绘画理趣与技巧,则较前更为成熟。

   北宋时期,道释、故实画家较多,这大约与画院制度有关、如《画继》所云:“凡取画院人,不专以笔法,往往以人物为先。”《图画见闻志》“人物门”载画家五十三人,另附“独工传写者”七人;《宣和画谱》载“道释门”十三人,“人物门”十人;《画继》卷六载“仙佛鬼神”十二人,“人物传写”七人。除重出外,有数十人之多。未列入以上诸门的人物画家,三书所载者亦不少。众多画家中,前期人物画坛以宫廷画家为盛,后期则文人士夫画家为主流。据画史所载,著名画家有高文进、石格、王霭、高益、王瓘、孙梦卿、赵光辅、孙知微、勾龙爽、王道真、侯翼、孟显、王兼济、武宗元、牟谷、井质、释元霭、徽宗赵佶、李公麟、邓隐、张敦礼、颜博文、乔仲常、刘宗道、杜孩儿等人,或以道释、故实擅长,或以写黄、风俗专门,驰誉于北宋人物画坛。其中,前期之高文进、石恪、武宗元,后期之乔仲常、赵佶、李公麟,均有画迹传世,可为此中之杰出代表。高文进,《图绘宝鉴》云:“工画佛道,师效曹、吴,笔力快健,施色鲜润。”据《图画见闻志》载,大宗重修大相国寺,“命文进效高益旧本画行廊变相,及太一宫寿宁院、启圣院,暨开宝塔下诸功德墙壁,率皆称旨。”高益是中原画家,时称“大高待诏”,高文进则称“小高待诏”。近世在日本发现之高文进画《弥勒苦萨图》,太宗雍熙元年雕印,乃当年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持归,造型谨严,线条流畅,为晚唐人物画风。

   石恪,《图画见闻志》云:“工画佛道人物。始师张南本,后笔墨纵逸,不专规矩。蜀平至阙下,尝被旨画相国寺壁,授以画院之职,不就,坚请还蜀,诏许之。”《宣和画谱》云:“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圣朝名画评》云:“石恪亦攻画鬼神,出意为诡怪之状,不犯古今,颇有笔力。”《画鉴》云:“石恪画戏笔人物,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乃粗笔成之。”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云:“宋石恪写意人物,头面手足衣纹,捉笔随手成之。”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绘画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