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点击收藏 商品特色: 原创精品

《戏鱼图》

美网售价: 33600.00
评价:0人气: 5917

编号:GH0000174

作 者:吕应鑫

平 尺:4.2

材 质:纸本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银联
服务承诺: 正品保证 极速退款 七天无理由退换
产品参数
  • 名称:《戏鱼图》
  • 材质:纸本
  • 高度:68cm
  • 宽度:68cm
  • 编号:GH0000174
艺术品简介

画家简介


吕应鑫,别名大吕,号佛子,四川眉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画院研究员,西蜀花鸟画院副院长,西部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委会委员,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眉山国画院院长,眉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作品发表或评介于《美术》《国画家》《中国美术》《中国画》《美术界》《中国画家》《美术世界》《美术时空》等数十家国内有影响的杂志。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多部画集。


先后在天津、武汉、兰州、济南、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天津卫视”、“武汉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相继拍摄专题片介绍其艺术成就。


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和其他重大的学术展览,获“新世纪中国山水画200家”、“全国百佳书画家”、“当代最具收藏潜力花鸟画十大家”、“全国第二届徐悲鸿美术奖”、“巴蜀文艺奖”、“东坡文艺奖”、“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中国画坛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加拿大“大人物”画廊、台湾新竹爱画会、日本中日会馆、北京影视中心、深圳金泽轩艺术馆、烟台美术博物馆、济南博物馆、济南美术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20余家艺术机构收藏。




“天地相生”吕应鑫中国画展暨《中国当代名家·吕应鑫画集》首发式在蓉登场



2011年12月24日下午,由省文联指导,省美术家协会、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市文联主办的“天地相生”吕应鑫中国画展暨《中国当代名家·吕应鑫画集》首发式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隆重举行。


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启国,省政法委副书记王萍,省文化厅巡视员、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胡继先,省公安厅原厅长、省人大常委吕卓,省文联副书记、副主席陈黔鲁,省文联副主席杨时川,省美协主席阿鸽,省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梁时民,省美协副主席武海成、张国忠、黄宗贤,眉山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杨勇,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祝云,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久伦以及李吉荣、周成仕等老领导参加。开幕式由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杰主持。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北京天生之道文化艺术公司总裁、北京眉山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周天祥、著名书画家唐允明、万一宾、阿年、夏亮熹、孙林、程峰、巫成金、陈承基、周雅玲、袁生中、范澍宁等及各界人士。嘉州画院、乐山书画院、新都画院、眉山美术界的同仁,吕应鑫先生家乡的县委领导罗兴建、周吉华等也到场祝贺。


眉山籍画家吕应鑫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眉山市美协主席、眉山国画院院长、巴蜀画派代表人物,多年来,他以写意画著称于世,享誉中国画坛。此次画展共展出他的精品力作60幅,以纪念其60岁生日。与此同时,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名家·吕应鑫画集》也在现场首发,并举办了吕应鑫作品座谈研讨会。据了解,《中国当代名家·吕应鑫画集》共收录了吕应鑫作品200幅,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发展轨迹。



回报师恩——吕应鑫中国画展在津举行



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学院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四川画家吕应鑫中国画展,2002年9月10日至9月16日在天津美术展览馆举行。开幕式后并举行了《吕应鑫中国画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曹德兆先生主持了开幕式,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孙福海先生、天津美院党委书记田荣信先生等出席了开幕式。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先生作学术主持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吕应鑫作品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现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摘要如下:


霍春阳(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

吕应鑫这次来天津办一个汇报展览,我很高兴,因为他曾经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过。特别是在教师节之际,我们为看到他的成就感到很欣慰。他出校门以后,在艺术上又有一些发展。他的特点是特别注重生活,他的作品给人感觉生活气息很浓,而且他又不流于那种照抄生活,画那种表面的东西。他对艺术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加工能力,看来他费了不少心血。国人讲“物无常形,但有常理”,“知常形者多,知常理者少”。应鑫他是用常理在规范、在造化一个大的形象。他的画面很简洁、很概括、很包容,具有文化内涵。


邓家驹(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原院长)

看了吕应鑫先生的画展,我感觉他的画力量很深、很有画意、气势足,在传统功夫上很有造诣,很有韵味,很简练。我感到对天津画界影响很大,无论是对国画、油画或者其他画种都是一个很好的带动。他今后在绘画生涯中会不断创造更好的作品,这是肯定的。


陈冬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我认识吕应鑫是在1989年以前,当时就非常看好他。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功底,又有革新意识。他的画气足、很冲,很有精神,是个勇者。我十年前就写过一个评文叫做《简而不陋,大匠之坯》。他的画很简洁但又不空,向前冲意识很强烈。他后来“下海”,十年后重新“上岸”,向前冲,我非常高兴。今后应鑫要在简而陋的“陋”上做文章,注意相反的一面。我现在仍然不改变过去对他的评价,他的前途很大,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


杨德树(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应鑫十多年前上学时期,他的画也好,人也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他现在的作品很有兴奋感,希望他不断地到母校,到北方,到全国各地把作品推荐给大家,不断提高。在他的画展上我有个感觉,我们的同学、同道都在不断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艺术发展学校是基础。他的成功在于他的“禅变”,在“禅变”中发展起来,发展痕迹很明显。他的前途是很可观的,他的画面很精神,很充沛,很扩展。他吸引众家的语言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从画展上可以感觉到应鑫正在努力创新,尽力想脱掉原来的躯壳,用自己源于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真真切切地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他的道路是健康的,是有能量的,今后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刘荫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我认识吕应鑫比较早,他的第一幅作品发表在《迎春花》上,画的是《鸡冠花小鸡》。那画画得非常好,他的画非常有底气。看了这个展览,我一直在想,他的作品在笔墨飞舞的表象以外,内功也非常好,心理状况特别好,想得很深刻。他除了注意笔墨技巧外,还重视修养,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今后的较量是智慧的较量,不是体力。今后我们也应该加强修养,多读书,才会有好的成绩。


张福龙(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画院画家)

吕应鑫的画很奔放,大家手笔,很潇洒。我特别喜欢他的花鸟画,很贴近生活,看了这些画很过瘾,有一种耳目全新的感觉


何延喆(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吕应鑫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特别好学,生在巴蜀来到天津学习很不容易。他的画起点较高,达到一定境界。追求中国古代文化一种浑、厚、朴,追求笔墨的张力,特别是他的大画很有视觉冲击力。他的花鸟画超过山水画,主流在花鸟画。通过山水画的技法丰富了花鸟画,很有视觉穿透力,表现出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应鑫是蜀中画家,今后应强化地方色彩,注意一下相反面,会有更大成绩的。


韩文来(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吕应鑫的画不俗,有创意、有追求。我是画花鸟画的,我更喜欢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虽是小景,很有新意,耐看,把我们带入生活,产生激情。他有传统功底,又注重生活,对花鸟画形式有新的探索。这个展览是很成功的,给天津带来了新鲜空气。


何家英(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

吕应鑫是天津美术学院的老学生,年龄比我大,尽管如此,他对老师特别尊重,不在年龄大小。吕应鑫是一个情感型画家,激情四射,感情充沛、热烈,对艺术充满激情。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在不停地努力,有一种执著的精神。他的有些不成熟,说明了他的画没有结壳,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前景。我相信他一定会大器晚成,我对他充满希望。他的不懈努力,不停地学习,特别可贵,一定能成功。


庄 征(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画院画家)

吕应鑫这个展览给我的印象很好,山水画得比花鸟画还好,潜力前景特别大,特别有激情,难得的胆气、阳刚之气。阳刚之气在当前国画里面比较难得。吕先生的山水画品格,格调很高,比花鸟画更耐看,更深层,水平更好,是一位前途看好的画家。


张永敬(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过去看吕先生的画不多,今天全面看了一下,有很多感受。吕先生非常重情义,选择教师节举办画展非常有意义,对我也是一种触动。吕先生很早就有志向,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的基本创作思路,是在传统笔墨上,注意新的形式构成。作品又贴近生活,给人新的感觉,这是他发展的前景。他的画很有活力、新鲜,给我很多启发。今后会有很好的发展,我祝他更大成功。


向中林(国家一级美术师、职业画家)

吕先生的画,今天刚看见,他作为四川人用四川的感受画出这样的作品,我感觉很新颖、浑厚,无论是表现方法和语言,有形式感,与四川很多画家距离拉得很大。看了吕应鑫的画,我也有很多感受,有胆略,吸取了花鸟画的长处,应用到山水画中,语言很新,概括能力强,建议结合四川当地风情,找出更典型的东西画画,前途更好。


——(摘自《国画家》2003年第1期)



吕应鑫中国画作品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吕应鑫中国画展暨作品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4日上午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此展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美术学院、周韶华艺术工作室主办。周韶华先生亲自推荐策划了这个展览。湖北省文联主席李宁先生、湖北省美协主席吴汉东先生等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气氛热烈、和谐。现按发言顺序摘录如下:


陈孟昕(主持人,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这个展览安排是周韶华先生推荐的,是个成果汇报展。吕先生是周老的弟子,我看了一下展览的作品,视觉冲击力很强,他的画里蕴藏的气魄是受周老的影响。张仃先生讲中国画探索要守住笔墨这个底线,看了展览后,确实感受到笔墨是中国画很强的形式。中国画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就是中国特有的笔墨,这是中国画的一个大特点,是我们传统的精髓。我们要研究、要传承、不能丢。个人的风格、个人的探索、个人的语言形式,拿到世界上看是小风格,更需要我们民族的大风格。


董继宁(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今天看了吕先生的作品,体会到一种气韵的流动,体现了一种中国画的原创力在画面上的运用。你说大气,你说笔墨功夫,水墨的效果,墨气也好,这都是中国绘画本身与其他绘画不能代替的一种创作元素。中国画更应该注重自身材料的研究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西方绘画不能代替的。今天看了展览以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在整个作品当中,抓住了一个中国绘画所讲究的气韵生动,在画面有了较好地把握。第二感觉是他的画面的构成和结构上以及画面空间的表现上,可能更注重画面团块力量的冲击力,在平面上寻找一种空间,在平面中寻找一种厚重,但它的语言和符号还是中国画的。


李吉君(湖北省群艺馆副馆长、楚天画院院长)

这次画展很成功,从整个展览作品的形成来看,作品在统一的基调当中又富于变化,如写意花鸟,有的画得很厚重,有的画得很透明,形式感都处理得比较好,每张画拉开了一个距离,统一的基础上又比较丰富,但又很和谐,这是成功的一面。看得出来,在绘画过程中他保持了一种创作状态。另外,从这个展览中我们还感受到老师关心后人的高尚品德,特别是周韶华老师、冯今松老师对这个展览比较关注。这样的展览我还感到今后应该多些,加强交流有利于推动湖北的美术发展。

魏金修(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院专职画家)

看了吕先生展览,我感到他的传统功夫包括他的用笔用墨很讲究,很有功力。另外,他的创作激情非常高,从画面上体现出一种视觉冲击力。我们现在的画面好像有点平淡,考虑的东西太多,我们画得太冷静了;有时画画考虑太冷静了不是好事,创作就没有激情了。当然这里有个度的问题,过了这个度就不是好东西。吕先生是从四川过来的,远道而来向湖北的老师学习,反而我们这些身边的人还没有很好继承学习老先生的东西,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


陈孟昕(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吕先生千里迢迢到湖北来向周老学习,我们近在咫尺却没有去发掘,去研究,这应当提醒我们。作为湖北“三老”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应该很好地去宣传,在理论上很好总结、很好理顺一下。我觉得吕先生这样一个举动,也启发了我们两院,包括学术单位、研究创作单位都要很好重视。


王合多(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今年和吕先生接触很多,吕先生给我的印象非常好。这个人很执著、明理,但绘画很单纯,尤其在我们参加高研班学习后,画风有很大改变,几张大画画得非常精彩、非常大气。中国绘画不体现大气是一个失误,宋元明清的画虽然很精彩,但太小气、太阴柔,中国民族的绘画应该“大”。周老“隔代遗传”的理论非常好,绘画的价值取向就是博大精深。我们继承传统,是继承精神,而不是继承技巧,这样的中国画才有希望走向世界。


李 宁(湖北省文联主席)

谈到国际文化交流,我觉得首先在国内把交流搞好,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我们湖北的美术发展需要这种交流,需要“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形式。湖北和四川的风土人情、山河地貌都不一样,肯定画法也不一样,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可能有学习补充的内容。因此,我感谢吕先生到湖北办展览。我认为吕先生的中国画笔墨都是现代的,是现代的中国画。他的作品有重墨的,也有淡墨的。重墨的有周老的气势,但气势中又有差别,因为周老的作品是表现黄河,表现西部的苍茫、雄伟的气势。而巴山蜀水既气势又灵秀,吕先生的画结合得很好,体现了吕先生对自己家乡山水的情感和热爱。作品浓有浓的气势,淡有淡的雅致,部分花鸟画很淡,满有情致的,他的发挥是不错的。


冯今松(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应鑫的作品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写”,一是“气”,这是我们中国画发展当中特别要重视的。他在写意当中,确实把巴蜀文化、长江文化那种灵秀、气势、凝重都表现得比较好,不是妄用笔墨,比较注重笔墨来表现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情。他把生活当中很多感受融进画里,注重放到笔墨当中或者说放到中国画的传统中去,放到“写”的当中表现出来,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另一个是“气”的问题,中国画是讲究气韵生动的,应鑫比较注重“气”的流动,画面总有一个“气”贯穿下去,这样的画就有生命,就会流动,就给人启发,就会打动人。应鑫在这两方面注重得非常好,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下去,最后达到一个“气”字“了得”。


沈 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理论家)

这个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切磋交流的好机会。对艺术要有研究的态度和精神,才会深入。原来我看过吕先生的一些花鸟,对他的花鸟画不是很陌生,有四川花鸟画的特征,和湖北不一样。湖北是大墨块、大团块、大冲击、大对比,而四川则比较灵秀,画面效果比较唯美、轻松、活泼、泼辣,这些都是自身的文化环境特点。吕先生做得比较好,尤其体现在花鸟画里面,画得很性情,相对泼辣。就具体绘画的角度来讲,吕先生的绘画本身已经很不错了,笔墨技术含量较高,但唯美的情调多了一些,画面的精神含量可能受到了一些影响,还要深入研究。


彭太武(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院创作室主任)

韶华老师曾经讲过:“绘画要有两手:一手伸向历史,一手伸向自然。”今松老师也曾说过:绘画在形式上、内容上要“可解,不可解,不必解”。看了吕先生的画我认为画得比较好,很多地方很精彩,它的用笔、用墨结合得非常好,画面气势很大,有大块的泼墨,又有精彩的小线,这是很难得的。往往一张画有再好的气势,如果在精彩地方、画龙点睛的地方不到位的话,就会出毛病。应鑫的画画得非常不错,我受到了一些启发。


周韶华(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应鑫到湖北来办展览,不是搞学术交流的,而是请专家会诊。这里是湖北美术的最高学府,到这里展览是不能轻易进得来的,有较高学术品位才能进得来。湖北的花鸟画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阵地,我们很多老一辈画家都是画花鸟画出名的,湖北本地的、土生土长的还是花鸟画。应鑫是画花鸟画的,借这个最发达的花鸟画重镇来展览,主要是帮助他,谈不上什么传经送宝。中国花鸟画当下处境十分尴尬,几百年来花鸟画成就卓越,造诣很高。现在画花鸟画的人很多,但在价值取向上非常模糊,可以说没有理论建树。花鸟画现在到底怎么搞,以前的成就那么高,到了巅峰状态,现在的花鸟画怎么办呢?画花鸟要到生活中去寻找那种原生状态的美,这是一种生命的美,是艺术生命追求的美。那种生活在现实基础上,老是在别人的画里打滚的人,既没有跳出那个圈子,也没有跳出自己的圈子,怎么能画出好画呢?我觉得我们有些画家不读书,对中国的美学史、哲学史、理论史不了解,怎么提高自己的艺术质量呢?画家要深入生活,提高各方面修养。应鑫来这里办展览对他是一种检阅,视不足才会有长进,回去后应很好地反省才能大进一步。因此这个展览不只是为了应鑫,也是为了在座的。


陈孟昕(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归纳一下研究会主要的几个观点:

一、肯定应鑫作品笔墨很有功力,作品大气,有视觉冲击力,形式感较强。大画和周老有渊源之处。

二、中西绘画不能强求结合,西方东西不能盲目借鉴。

三、对传统研究要加强,要深入研究。

四、对湖北“三老”的宣传应该加强,并加以研究。

五、中国绘画如何走向世界的国际化问题,不是画家个人的事。

六、“写”和“气”是中国画的根本,值得每个人去把握。

七、希望今后湖北的艺术家经常聚一聚,经常交流。


——(摘自《美术界》2005年第2期)



笔墨纵横·花鸟造梦——吕应鑫画展在济南美术馆隆重展出



张志民(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

应鑫和我是老朋友,我比较熟悉他的作品,两三年前我就曾邀请他在济南做个展览。他的画元气充盈、笔墨交融、情感饱满,富有个性的张扬与表现,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善于思考生活,用意新,构图新,以现代人的欣赏角度来探索绘画,诠释自然。作品蕴含当代性、学术性。他这次到山东来办展,给山东美术界带来了一阵清风,为两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孔维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

看了吕应鑫的花鸟画近作,觉得他在绘画语言的拓展和探索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是作品有强烈时代特色和个性表达,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二是以情作画,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真情。三是对生活的提炼与笔墨感悟的对接做到心手相应,天衣无缝。具体到技法上讲.一在墨气上元气淋漓。二在用笔上挥洒自由。三善于运用淡墨表现。四虽着色不多,但很讲究色彩与墨色的综合表现。这些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给花鸟画乃至中国画笔墨多种语汇的表达以新的启迪。


韩 墨(山东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

吕应鑫先生的作品在花鸟画坛是独树一帜的,他对花鸟画传统图示和笔墨程式不懈的革新探索,为当代花鸟画新形态的确立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新的可能。尤其是在他以荷花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他以当代文人的开阔胸襟,把传统绘画的视觉标识、笔墨符号、构成样式等以平面化和极端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吕应鑫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以放弃传统花鸟画的笔墨精神,作为革故鼎新的代价。其画面酣畅淋漓却不失理性的控制,氤氲漫漶中却蕴含劲健的笔墨骨力,正是他对传统笔墨千锤百炼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画家热烈的现代情怀和挥之不去的文人情结,在画面中得到了和谐的呈现。


韦辛夷(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济南市美协主席)

大墨淋漓、恣意盘礴这是我对吕应鑫先生水墨花鸟画的强烈感受。在“形”与“意”之间他取乎“意”;在“器”与“道”之间,他取乎“道”。于是,在笔与墨的交融交汇中,他形成了“这一个”的独特面貌,让我们在目光游走之际,能够体悟书画家的悲悯之心,再把这情感传染给我们,让我们接受一次美的洗礼,感受一次心灵的净化。


沈光伟(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次看到应鑫先生这么多作品,心里总有些莫名的感动,或许这就是心灵的沟通吧。展出的画基本上都是2009年的新作,这么短的时间创作出这么多的画,总会让人感到吃惊的。我看到了一个画家对于他所喜爱艺术事业的执著和勤奋,同时也感觉到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探索和思考。他似乎在墨色冲融、水气淋漓的笔墨实验中寻求一种可能性;在巴蜀酣畅灵透的温润之美与齐鲁朴实直率的厚重之美两者之间寻找契合点;在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图式与它的当代性之间寻找契合点,从而更好地体现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写意精神。仅这一点,已是十分可贵的了。


韩 玮(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吕应鑫先生的意笔花鸟画以韵见长。作品的韵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造型放松。造型放松是应鑫先生作品特有韵致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放不开,笔墨自然也受到约束,造型放松,笔墨才有更有拓展的空间。淡墨的运用是应鑫先生作品特有韵致的另一因素。他在用淡墨的同时,尤善于用水,在大胆落笔、水气弥漫、水晕墨幛之中将淡墨运用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而用笔的先后层次.墨与色的叠加时间与宣纸功能的结合,在水的冲润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画面效果,也形成了吕应鑫作品的艺术特色。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有幸拜读吕应鑫先生的大作,感触良多,若非要提炼出关键词的话可用四个字概括——水的滋润。吕先生的作品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元气淋漓幛犹湿”。吕先生的画,气韵生动,笔墨娴熟,水法尤其用得好,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王盛华(山东美术出版社编审)

观应鑫之意笔花鸟,逸笔草草中无处不合法度,迷离空蒙中自含清灵韵致。笔墨活脱,率意而为,随意挥洒中洞见扎实功力。性之所至,情之所生,韵之所成。人与物象一体,笔与自然共生。对笔墨的参悟.对情怀的抒发,对意韵的表达,均臻上乘。尤善用水,常使画面湿气满纸,畅快淋漓。在当今画坛,颇具自家面貌。应鑫其画作之性灵,不知是蜀之灵气,还是三苏之遗风使然。


李兆虬(济南出版社编审、济南市美协副主席)

我认为吕应鑫的创作态度,不是把水墨当作一个遣兴的游戏来对待的,即人们长说的“游于艺”,而是作为一种严肃的生活态度。创作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离不弃,自始至终。看吕先生的画作,大都有强悍的外在图式和内在语言,个性鲜明,独出众美之上水墨淋漓,肆意奔放。“尽精微,致广大”,从大处着眼,如山呼海啸,风雨骤至,满眼云烟,笔力强劲,气势夺人;画面气氛神秘莫测,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花鸟画界为仅见,是典型吕家样式。


陈凤玉(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女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我对四川印象很深,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对吕应鑫这位四川画家也特别关注。今天来看他的作品,感觉真是不虚此行。我觉得画花鸟画很难,因为大写意画,到齐白石是一个很高的高峰,想要从中再求突破,难度非常大。而吕应鑫很聪明,他从前人的作品中寻找启发,把焦墨、湿墨运用得非常巧,既吸收前人的艺术精华,又融入现代构成,留白非常讲究,看得出他是用脑子画画的。


李开能(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很高兴能来到济南参加这个画展。我与吕应鑫是多年的好朋友,看到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我打心里为他高兴。从这些年我与他的接触上来看,我认为他的画有三个特点:一是他是用心作画。看吕应鑫的画,感觉他的内心有一团火、有一团澎湃的激情。他的作品都是他心灵的写照,都是有感而发。他的荷花,表达的是他真实的内心情感,所以很容易打动人。第二,他的画视角独到,笔墨极具张力。画面充满激情,热情奔放。最难得的是,他在豪放的同时,还能收得住,有节制,不过分。有放有收,恰到好处,是最难做到的。第三,他对形式语言的把握非常准确。点线面的运用、穿插,浓淡干湿的变化,色与墨的安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他的画,画面以灰色调居多。大家都知道,灰色调子很美,但却不易把握,而他知难而上,不断推进自己的画技,把灰色调处理得非常漂亮,令人佩服。


赵英水(山东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

今天看了吕应鑫的画,感觉很受启发。他的画视觉冲击力很强,有一种动态,有一种精神,非常难得。从画中可以看出,他执著于花鸟画艺术的创作,追求的是内心精神的表达,并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完全不是迎合市场的路子。这种静下心来追求艺术的作法,是我们所有画家的榜样。


王经春(山东美术出版社编审、美术评论家)

看吕应鑫的画,很受感动。他的画从形式上就给人不一般的感受,在第一时间打动人。他把自己的内心完全传达到了画面上,这一点能做到很不容易。水墨运用很难,能通过运用水墨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更难。可是,吕应鑫做到了。他的画确实是“写”出来的,写出了内心,写出了情感,所以他的作品视觉效果强,给人一种神、一种气。从他的画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希望山东美术界以后能多请一些这样的优秀画家来交流、展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雷家民(山东工艺美院美术学院院长)

看了今天的展览,我感觉眼前一亮。能看得出,画家是在画自己的画,是画自己的风格,有发展、有追求。我认为,当今的国画创新,基本上分三类。一类是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二类是走新路子,别出心裁;第三类是在水墨、构成、技法等方面寻求变化发展。看吕应鑫的画,感觉他还是走的第一类,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挖掘新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能成功地在传统基础上有新发展,很不容易。因而他的画能得到一致好评,是理所当然的。


刘书军(山东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看了吕应鑫的画,一个总的感觉就是新,不俗。他的画酣畅淋漓,气势雄浑。在国画创作上,水的运用是很讲究的,也是极不好控制的。而吕应鑫在水的运用上却把握得非常好。他用了大量的灰色调,而画中的小鸟、题款等重要的点睛部分,则多用生墨处理,这样把灰色调很巧妙地衬托出来,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很受启发。


谢景勇(济南市美协副主席)

吕应鑫的画,让我们这些画家很受启发。他的画,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笔墨精神。他是在画一种探索、画一种思考,在寻求一种新的语言,并且他画得非常成功。他的这种表现形式是不多见的,视觉冲击力强,极富感染力,处理有新意,让人过目不忘。看了他的画,真可以说是吃了一顿水墨大餐,让人感觉痛快、高兴。我感觉今天不虚此行,收益很大。
























名家评文——


吕应鑫:个案史的建设与艺术史的意义

文/洛齐


20世纪上半叶以来艺术家和美术史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史论家重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策展人和学术主持身份组织艺术家展览,撰写汇编展览文献图录,甄别艺术派别和艺术家个案作为叙事核心,对艺术家代表作品和产生作品的具体细节进行研究,史学家和理论学者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发挥作用,帮助美术馆和私人藏家建立高质量的收藏机制,将文献的研究意义发挥到最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确定了艺术家与学者自身的学术地位。


吕应鑫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从新 美术史的角度看,对吕应鑫先生的艺术研究应该走向一个新的实质性转折,应该摆脱以往那种传统封闭思维方式,重新认识吕先生的艺术与历史、社会、思潮等大环境的关系,在理论上切入当代学术,从语言学、文化学概念,梳理分析,解释艺术家的意义。因为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众多当代著名学者和理论家对吕先生的艺术给出了不同的描述和高度的评价,都是从传统研究的思路,侧重于评价画家个人对传统的继承、技术的运用和突破为主线,这是传统美术史研究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方式。但是我们今天更强调社会、经济、文化、公众、日常生活等各种因素对一个艺术家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在新的美术史研究中,我更倾向把对吕先生的艺术贡献,转向社会学的角度,形成一个课题,吸引更多年轻的,不同领域的学者了来研究、观察他的艺术活动和生活状态,对画家进行社会圈子的跟踪和工作室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纸本案头笔墨的描述。


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不是凭空出世,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他们在与社会交往,与各种文化氛围中获得信息,经过自己的思索认识,不断地在改进和修正。这种转变的过程,需要非常细致深入的探究,才能让一个艺术家的贡献变成艺术史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当今社会的“笔墨史”,已经不再在书斋案头上。吕先生作为巴蜀画派的代表,影响了地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新的历史格局,作为地方画院院长、美协主席,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曾获得了徐悲鸿美术奖、巴蜀美术奖、东坡文艺奖、中国画坛杰出贡献奖等,这都不是“笔墨”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吕先生的艺术研究文献库,这个研究资料的组建,不仅仅用传统的观念和研究方法来认识他,更是侧重艺术家个案史的梳理,依据其精品和发展中作品的鉴定,历史语言与当代风格的互译转换为手段,一方面对吕先生重要代表作品作鉴藏、陈列和研究,把作品本身视为美术史的基础,同时要用当代的思维方式,先进科学的研究角度,获得当代的成果。强调吕先生艺术个案史的当代性,以学科研究和社会分析,改变艺术“平面化”描述,浅表性的“大写意”定位,摆脱一般性笔墨讨论,要将他置入到当代的,鲜活的“人文艺术家”学科中,努力将他的艺术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等学科积极靠拢,而避免泛泛的单一笔墨史讨论。


对其吕先生艺术的深度研究,更多的考虑到他对“巴蜀”文化的贡献。独立个案史,是社会艺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个地域和城市的文化就是由这样的艺术家们包围起来的,城市还必须建立这些艺术家的研究中心或美术馆,开放艺术家的工作室,让公众随时能进入,还要与公共大学和艺术院校进行合作,把各类公共学科的普通学生和艺术学子带到吕先生的作坊,和艺术家近距离交流,感受艺术家的工作环境,现场离勘察艺术家工作的细节,因为工作室是艺术家灵魂的车间,它不同与孤立的美术馆,通过这种社会互动,与艺术家直接合作对话,改变“美术馆”空巢现象。


我注意到欧洲近年来很多艺术家与城市关系的艺术活动,有的展览直接把艺术家的工作室按原样移至展厅。我们还停留在花巨资办展,众多“领导、专家”淹没艺术家,吓跑观众,把本该是核心的您,拒之千里之外,本末倒置。


    艺术家与美术史之间关系在今天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实际上,美术史对艺术家的研究方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对一位有艺术贡献的艺术家,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系统化演绎,使得艺术家与美术史重新取得新的意义,艺术家与艺术史是一个合作平台,相互认同的关系,各自在自己的工作中完成各自的任务,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艺术作品与美术史研究的新趋势是“对实物的回归”,理论研究不再理论化,因为过度的理论化,使得学术变得的更加陌生,远离了艺术的鲜活性、社会性与真实性。对艺术品本身深入研究是重要的,但是这种亲近“实物与图像”的关系,并不是考据与鉴定笔墨的方式,而是对产生“图像”及作品本身的思辨,是对作品的物质性和历史性的具体考察。“亲近作品”的关系,用专业的说法是对艺术品“原境”左右关系的重构思考。“原境”的意义很广泛,可以指艺术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环境,历史作用,也可以是构成作品的心理和视觉属性。因此,这种对真实的亲近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继承和发展的传统学术轨道上,而是采用新的史学概念对具体艺术品进行深入的、当代性的考察。一个艺术家个案活动文献,它的社会功效可能远远大于观众与展览之间关系,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性的物质存在。


吕应鑫先生的系列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术研究的机会,为未来艺术家的美术馆、巴蜀的美术馆和中国的现代城市美术馆、城市艺术的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我们的艺术界,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厚古薄今,我经常鼓励年轻学者和理论家研究当代艺术家,要有宏观的当代情怀来看待历史,面对当代就是面对未来和历史。欧洲的学者都鼓励学生设立当代专题研究,邀请艺术家本人和美术史家举行座谈和讲座,设置各种研究计划,与艺术家碰撞,把研究的过程看作艺术的组成部分,把研究的成果贡献给社会,贡献给美术馆、研究中心和基金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和公众,分享艺术创作成果,确立艺术品价值的依据,促进博物馆、专业机构与民间私有机构收藏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保存展示研究成果,使之艺术成为社会文化的良性运转。


我期待美术史领域对吕先生的艺术研究呈现新的格局,涌现新课题,对其艺术生活、展览、活动,包括已经产生的众多艺术文献进行新的梳理和再研究,凸显对吕先生艺术研究的演进,使吕先生的艺术与社会与公众关系联系在一起。艺术家个案史的建立,首先是对时代文化的贡献,城市文化的贡献,地域艺术史的贡献。


我极力推荐美术馆、美术史教授和学生展开对吕应鑫先生艺术成果的研究,尤其把他的水墨艺术搁置到世界当代艺术之中,让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界了解和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使他的艺术工作层面和创作成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9年7月于米兰
(洛齐,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工作于杭州、米兰、里斯本之间。国际著名艺术家、作家,《丝路艺术》国际学刊执行主编)





神交东坡淡交君
文/卢加强
纵是孤狂还谦逊,笔连血脉气韵生;
最爱眉州两艺友,神交东坡淡交君。
——题记


著名诗人余光中说,选择一个结伴而行的旅者,不选李白,他太放浪形骸,也不选杜甫,一路不见笑颜,一定选旷达自在,随遇喜乐,才华天纵的苏东坡。架起中西文化桥梁的林语堂更是苏东坡千年粉丝中的超级苏粉,他称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存其二”。随着年龄的增长,犹其是我画墨竹以来,苏东坡成了我神交的师友。每次到眉山,便穿越时空拜会东坡。而神游之外,现实中必须要见的,便是吕应鑫先生,一个在眉山又决不只在眉山的不可忽略的国画家。认识吕应鑫先生,与他眉山市美协主席、中国美协会员,以及还有很多的社会头衔没有一点关系,是在省艺术院服务岗位上,见省内外画家多了,见画家作品多了,多了便忘了,有的是人忘了,有的是作品忘了,大多是人与作品都忘了,而对于吕应鑫先生,却渐渐走近了他,走近了他的作品,愈走近愈喜欢,难以忘怀,眉山从此有古人今人两艺友。与吕先生每次眉山小坐,谈谈画坛,谈谈画展,谈谈某个画家或某幅画作,吕先生或精辟的洞见,或愤青的激情,或孑然不群的风骨,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精神会餐却大快朵颐。神交东坡淡交君,凡去眉山,能三人相聚,墨香茶香心香,真算得是精神的奢侈了。


在中国画中,吕应鑫先生专注花鸟与山水,长于删繁就简,统摄提炼,随性挥洒,精微收拾。在当今大写意花鸟画和大写意山水画中自成一格。所谓大写意,吕先生其大有四:


一是大在他意在笔先。吕应鑫求顺意而为,意在笔先,以神写形,不以物象造型为先导,而以精神为引领,大凡创作之先,思接千载,意连八荒,聚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寻觅不得不鸣之语,酝酿不得不发之情。积于胸,如水积坝,水高坝溃,便抓笔,饮墨,走纸,逐物。故其画之情状跃然纸上。因时而异,决无雷同与自我复制。如毛诗诗品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凡画家动笔之前,进入一种虚静空灵的状态,唤醒此刻心中意象,主体意象远丰富于客观物象,笔下自然千姿百态,何须反复复制乎?


  二是大在他画面构成。吕应鑫先生画面构成不拘陈法,常破常新,不一而足,无常态,亦无常形,化肇无极。情之所至,笔之所至,大开大合,大破大立,爱求奇绝冲突之险峻,复化“峰回路转”之平和,更得“柳喑花明”之惊喜。吕应鑫经营画面达到通达透彻的境地,其构图亦复杂多变,自如自然,点线面造形,辅之以色彩造形,节奏交错,揖让呼应,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画面构成张显独特性与严谨性,大气而统一,充满时代气息。


三是大在他万法兼备于我的技法。吕应鑫先生为求画道,也如苏东坡游走天下,于万里路中道法自然,修得胸中有丘壑,胸中有花鸟。于万卷书中对话南北大家,孙其峰,周韶华,  冯今松,霍春阳 ……他登门拜访,长住研修,批判学习,学贵有我,取众家之长,成一家面目,以师为友,教学相长。吕应鑫擅骨法用笔,笔法归心,中、侧、逆、拖、提、按、急、缓、飞白、使转。笔法之外,他深研多家墨法水法,墨分五彩,水墨融合,浓、淡、干、湿、焦,渍,冲,破,拓,铺。他既有传统继承,更有现代思变,既有中国功夫,也借西画法度。观吕应鑫画画,用笔,用墨,用水,如同良将点兵,精妙之极,又轻松潇洒,如天工布景,堆云逐霞,变幻莫测,化法度于道境。  


四是大在他的气韵。观吕应鑫的画作,气足意畅,如面对一血气方刚的青年,朝气勃勃,苍润华滋,酣畅淋漓。无旧态,无衰态,无病态,给人力量,给人生机。荆浩《画山水录》:“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吕应鑫有度物取真的审美力,并随着笔墨的运使化为推动着创作全过程的“心”力,无形为“气”,象形为韵。气韵让其作品达到可观其画家趣味的境界,画中有“我”的境界,物我两忘,画我合一的境界。如苏东坡诗词中常有的与万物平等,与明月清风为友,与天地合一的文化人格。


四大者,吕先生画之四维也,四维一体,其风格高度难度自然卓尔不群。东坡诗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一蓑烟雨任平生”。吕应鑫作为中国画画途的一个行人,正值鬓微霜的创作年龄,其创作正盛,创新正劲,我相信并期待,吕应鑫先生“何妨吟啸且徐行”,"会挽雕弓如满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给画坛带来更多收成,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如我这般,去东坡故里,去眉山"神交东坡淡交君"。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省情专家,评论家,美学博士后,东坡书画院院长)



不恋污泥也自香

——吕应鑫花鸟及至山水画创作的当下意义

文/贾德江


自新时期以来,吕应鑫一直以大写意花鸟画著称于世,活跃于当代中国画坛。观他的画作,无不为其精神意气所动,为其含浑无尽的大气风神叫绝。他的花鸟画,强劲风骨,为体于内,集滋笔墨,为用于外;其生动意态,洋溢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天然之趣,其笔墨铺陈,内敛着一种欲言又止的灵魂低语,充满着多元生机活力,具有多种抽象意趣化合的个性化、典型化、理想化的特征。尤其是他画的出污泥之荷,滴翠之雨露,苍润之华滋,更显淋漓尽致。他的山水画,其实一直与他的花鸟画并行不悖,多以雄浑率意之笔墨,抒巴山蜀水之情思,或沉雄、或俊朗、或奇崛、或素朴、或明秀,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只不过被他花鸟盛名所遮蔽,难见“庐山真面目”。


优秀的艺术家只用作品说话。优秀的作品是时代和大自然的骄子,是艺术家人格迸射出来的精光丽彩。后者包含着见之于行为辅之以言论的道德情操、知识学养之美,透视生活的胆识,反映人民审美需求的使命感,经过诗思的蒸馏升华为形象的卓越技巧,作品出世后才有独立的生命。我不敢说吕应鑫的每张画都达到了这个水准,但我相信大家读过这本画集的一系列作品之后,一定能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向理想境界掘进的饱满热情、理性认知的深度和实践表现的高度。画中流露出的对艺术、对生活的爱,对传统、对现代融会贯通的悟,对借古、对开今坚持不懈的变,足以证明这位当代最杰出的自成气候的画家,这位来自于西南蜀地边城的苦耕人,获得了可以与许多名流大家并列而无愧色的成就。其勇于积累学术的魄力、敢于超越前人的目光、甘于脚踏实地的作风,值得尊敬和褒扬。


吕应鑫出生在四川眉山,邻接乐山,那是宋代大文豪、书画大家苏东坡生活过的地方;从这块灵光宝地走出去的现代大家,就有郭沫若、石鲁、冯建吾等人名扬天下。然而,天然的美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并没有给天性喜爱绘画的吕应鑫带来幸运的光环,他没有可以炫耀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他当过知青、做过工人、站过讲台、下过商海,无论命运安排了怎样的起落,情感里接纳了怎样的荣辱,吕应鑫始终放不下的只有他心中的绘画艺术。这仿佛是他内心自强不息的一盏明灯,支撑他渡过难关,引领他要像从家乡走出去的伟人一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正是这无时不在的信念,不停地提醒他生命的意义和时光的宝贵。他把别人用来虚度的光阴全部用来压榨自己,与孤独为伴,在传统的沧田中笔耕不止;他把别人挥霍的时光用来寻找笔墨的节奏、韵律,以苦学为乐,用全身心去书写着希望。为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眼界,他走出了眉山,走进了津门,入天津美院拜诸多名家为师,又辗转合肥、深圳,两度研修于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后又成为周韶华的弟子。南来北往的艺术行旅,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画画一边思考,蕴藏在他身上的水墨写意天赋终于被唤起、被激发,在渐修顿悟中造就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吕应鑫的画风就像他的性格,真诚、坦荡、坚毅、宽厚、善良、大气,不慕虚华,不喜张扬。人虽瘦弱,却敦厚深沉、正直耿介,不尚辞令而重实行。因此,他的画是宽容大度的、是热情奔放的、是简约痛快的、是气足韵丰的,既不偏于北派重笔少墨的老辣苍劲,也不固守南派崇尚水墨的委婉润泽,而是南北合璧、苍润相济,追求一种不拘一格的刚柔相合的笔墨气度。在看似不假经营的构图、漫不经心的运笔中,全凭兴之所至,一挥而就,随意而不拘谨,率真而无雕琢,仿佛没有什么预先的设置和成法。其实,他对艺术的良苦用心并不像作画时那般轻松和惬意,他的思考是深刻而缜密的,是宏观而具体的,以所知、所想、所见、所悟,构成完整意象,倏然落笔成章。故观他的每幅画作都觉得沉稳、厚重、平实、张扬,然而却蕴藏着内在力量,储存着饱满的生气。唐人司空表圣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以概括吕应鑫笔墨之精妙,颇为得当。


就花鸟画而言,如果说吕应鑫在20世纪90年代注重于取材的广泛、着力于在广取博收中探讨多种技法的锤炼,那么走向21世纪的吕应鑫,开始专注于水墨荷花的精耕细作。或者说,他试图以荷花的个案研究标新立异,独领风骚。他说:“可以入画的花鸟题材虽然有很多,每一种都要画好画精不可能。与其画很多种,不如先把其中的一种画好画精,这样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好了一种,再钻研第二种、第三种,这样才能打动观者,让人记得住你的作品。”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一通百通的策略,若大将布阵,金针自藏,使他深悟个中三昧。其视觉表现,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是“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朦胧之美。他的荷花已是一种熔铸了内心感情的心象,导源于荷塘写生的强烈印象和感受,致力于在“写境”的基础上“造境”,打破了时空一律的观念,超越古今名家的布局图式和笔墨常理。画中物象普遍糊涂其笔、淋漓其墨,似乎受到山水画的启示,多画成林成片的叶丛花丛,特别富于清代石涛所强调的笔墨蒙养之功。看他的画,仿佛梦入荷塘,在惟恍惟惚中,突显出荷的高洁品格和蓬勃生气,千变万化,幅幅不同。但这一切画得并不具体,仍在大气流衍中发生变化,在混沌朴茂中显露生机,引发着观者的宇宙感与幽秘感。


第二,是“笔中有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的笔墨之美。以笔墨为主的语言,一般有两种:一种笔墨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服从景观实景的呈现,可称为“实景笔墨”;另一种是书法式的笔墨律动引导景观的生成,使景观的描写成为既对应物象又有所抽象的图式,可称为“图式笔墨”。前者重客观的再现,后者重主观的表现。吕应鑫的艺术语言,显然属于后者,或参以笔痕墨迹的即兴生发自如书写,或辅以撞墨渍水的肌理表现力求生韵,或部分采用明暗和色彩造型弱化用笔,或借助西方构成强化现代意识,从中又显示出在取象、构境、写情等方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取法西方又变化融通的新气象,把妙在控制与非控制之间的水墨表现力推向极致。


第三,是“闳中求肆外、真放在精微”的意境之美。中国文人画,提倡表现的纯净简赅、自由如意,要求以人品求画品,以学识拓画境,以才情生发灵感,以思想主感情,竭尽毕生精力,集中全部智慧,最后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闳中求肆外”指的是在画外功夫上的积累,“真放在精微”意指表现上的自由,并非无度的狂肆。正因为吕应鑫敏悟于此,则从青年时期就注意砥砺品格,树立志向,增进有益知识,并求融会贯通。在人品上,以正直真率自励;在志向上,以承古意而蕴新风为己任;在学识上,读文史、读画论、读诗词,好学多思。吕应鑫水墨荷花中那种在“神与物游”中体现出的无尽生机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明境界,那种用绝无矫揉造作、毫不剑拔弩张的潇洒笔墨抒写内美的造诣,那种随机应变集众法为我法把必然变为自由的创作状态,无不与他至今不息进取的修养有关。


除荷花以外,吕应鑫还画了藤萝、梅花、牡丹、鸡冠花、山果、油菜花、芦苇、秋菊、红辣椒、葡萄、水仙、芭蕉,乃至苍鹰、仙鹤、家鸡、山雀、蜜蜂、蜻蜓、白鹅、野鸭等,仍保持着上述画荷的手法与特点,意趣具于笔先,他不是引导观者去欣赏其中所描绘的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物理特征,因为它是那么不具体、不确定,恍惚难究其名,而要欣赏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是画面本身形简情茂、笔厚意丰的艺术效果。一切都经过了情有独钟的选择和强化,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粹、清新、苍润、有力、奇崛,一切都蒙上了天人合一的静气,一切都蕴含着古貌新机的生命力。


吕应鑫花鸟画中所呈现的这种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同样在他的山水画中有所共鸣。他的山水画同样开拓了一片新天地,独特面貌十分强烈。他的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他家乡的景致,在那再熟悉不过的山形水貌中,他没有停留于画出所见,而是画出了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推出了不同于同辈也有别于古人的水墨山水新格法。他摒弃了模山范水的自然主义,以切身感受去恣意营构,在写境的基础上提炼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去传达山情水境,从而小中见大地注入了让人感奋的精神容量。他钟情于《山巅人家》险峻的巴山陡壁,他也喜欢《茫溪河畔》静谧的蜀水清幽;他偏爱《阳春三月》油菜花环绕的农家茅屋,他也醉心于《暮归图》中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他神驰于《峨眉山残雪》的荒寒苍凉的风光,也痴迷于《岷江秋高图》丰收在望的景象,无论是巨幅还是小品,他的山水画无不古厚拙劲、深沉雄大。构造不求奇险,总是平中求奇,充实、饱满、大气,削弱了空间纵深的表现,却突出了平面效果的神奇;造型善于提炼夸张,简化到以勾泼积叠成形而求其大象;笔墨则凝重、坚实,上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式的点线交响,化入黄宾虹“黑墨团中天地宽”的氤氲有象,以墨色不同的粗线大点,交织错落,务使整体在沉厚松动中求天地宽广。其境象如山奔云走,似浪涌翻滚,幻化出永恒的律动,透露出朴茂高华的气格。


吕应鑫曾说过,他的花鸟和山水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其一是真。所谓真,就是艺术要源于生活,不能胡涂乱抹,以假大空唬人。其二是情。所谓情,即画家要带着真情去创作,是情景的交融、灵魂的对语。其三是味。所谓味,是味道,是格调,要有民族特色,要有时代精神。它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功力和学养,是一种人文的笔墨,智慧的艺术。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无疑是吕应鑫的经验之谈,而转益多师、追源溯流、心师造化、涵养诗文、精研书法,积极吸取时代新机,以现代观念对待传统,上及民族文化精神与现代审美经验的结合,下及水墨功能在重新组合中焕发新意,无疑是吕应鑫“不恋污泥也自香”的艺术求索之路。清者自清,香者自香,这是荷花的品格,也是吕应鑫的人格,更是他的审美理想所要达到的境界。正如他的恩师周韶华所断言:“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他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2011年10月23日

完稿于北京王府花园


笔墨见胸怀

——谈佛子画荷

文/



20世纪90年代,我到天津大学拜访王学仲时偶尔与佛子相遇,相谈甚恰,我感到这个瘦弱的四川人身上带着一股不可遏制的气息。等到我看到他的画时,我相信了我最初的感觉,他的画大气磅礴、慷慨激昂,如一曲大风歌。十年后,我到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周韶华先生中国画高级研究班去征稿,又遇到了佛子。两次偶遇,不能不让我相信了缘分,我们成为朋友。后来,他邀请我到他家乡眉山参观学习,此时,才是我真正了解佛子的开始。


在佛子的身上,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他先是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不但向孙其峰、萧朗等前辈们学习,而且还向和他同时代的霍春阳、何家英们学习,后又向学者型画家王学仲学习。一个四川人,当他饱受到巴山蜀水的熏陶之后,到燕赵大地学习绘画艺术,他是何等的聪明啊。天津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镇,这里有最传统的绘画风格和绘画精神,而且传承有序。佛子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师承必须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他的心灵在这块传统绘画艺术的厚土中得到了暂时的安息,但是他性格的主导面是骚动,是外向型的,同时也是思想型的。当我第二次遇到他后,虽然有片刻的惊异,但是很快就平息了。他在天津学习的是小写意花鸟画体系,这和周韶华先生的艺术风格是格格不入的。佛子是不是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我甚至担心他如果老是改变自己,最终会像四川的变脸一样,让人们不知所措。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拿出他的一批近作让我看。当我仔细看过他的作品之后,感受到了他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他的绘画水平已经在收与放之间得到了精神的升华。联想到他十多年来艰辛的求学之路,我顿时明白了我面前的这个精瘦的四川人不愧为是一个绘画艺术的巨人。他求学津门,可以说得一“收”字。近些年,他特别钟情于画荷花,这一时期的荷花无论在笔墨舍取上,还是在荷叶、荷花、荷茎的形象处理上都是结构清晰,工谨完整的,颇得法度之美。他拜师周门,可以说得一“放”。佛子秉承了周韶华先生的绘画精神,但他更能够从大气与雄浑中得到飘逸刚健的阴柔之美。佛子的荷花此时已经是他精神的跃动了。


荷花是中国花鸟画范畴里最普通、最常见的,但也是最难表现的一种题材,这也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定律。凡是常见的都是最容易忽略的,这个最容易忽略的往往又是绘画题材中最耀眼的那一点。造化万象总是在和艺术开着莫名其妙的玩笑。其二,自从荷花进入了画家的视野,历代不乏高手,他们几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时空把荷花的形象诠释殆尽了,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极其狭隘的艺术表现空间。最难能可贵的是,佛子没有沿着这个思路前进,他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不断地丰富着自我心灵的承载力。当他同时代的朋友已经成名成家的时候,他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在自我心灵与自然造化的相互感悟中,他看到了荷花的另一面,那就是如何穿过形象的禁锢去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他笔下的荷花如同他心中的云霞一样缥缈灿烂,他在云霞的飘动与游移中找到了荷花那风姿绰约的形态之美。现在很多画荷花的画家很难摆脱图式的单一性,而他笔下的荷花出神入化,变幻无穷,尽态极妍,他从荷花的精神本质上找到了笔墨的结构。


佛子的荷花是他心灵深处波澜起伏的外化。他是一个激情四射但同时又不再现于表面的人。多年的沉潜使他更加关注于自然物象的化学性特质,在他看来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他的笔墨所肯定所描绘的不是荷花相对静止的形象,而是变化中的形态。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荷花才能如此丰富多彩,无论是在图式上还是在笔墨的变化上都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多样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大笔横扫与荷叶的淋漓氤氲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信手偶得,而是来自对荷花的心灵感悟与大胆的概括提炼,他赋予荷花、荷叶、荷茎乃至荷塘一种自我胸怀的印痕。绘画向来不注重画什么,而注重怎么去画,找到这个绘画中的“怎么”是一个画家的机遇,也是一个画家精神魅力的体现。佛子的画中往往能够显现出空无一切的境界,他的精神飘摇在他的荷花丛中。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正在集中精力欣赏他画面中的墨色时,忽然就会飘来一块或者一点非常靓丽的东西,笔墨情趣?心灵感应?还是我的幻觉?总之,我说不清楚。我这里感觉到的“靓丽”有时并不是浓重的,往往是他在行笔的过程中不经意的一点、一拖和一扫,那种笔触在波澜起伏的荷叶之间是非常鲜明的。


一个画家的艺术走向与风格选择和他的教育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佛子生活的四川眉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的“古中岩”是苏东坡生活过的地方,他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着青岩山的绿色和古意,面临岷江,看江水滔滔流淌。这一切都使他对“身心了了”的佛家境界有了亲身的体会,佛子就是从这里开始悟道的。他的人生阅历不是在积累,而是在不断的人生实践中减掉那些心灵以外的东西,不以外物为累,他带着这样纯洁的心境走进了绘画艺术的天堂。当他正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彷徨的时候,他猛然发现绘画艺术的精神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心灵归宿。他的绘画在很自然的状态下描绘着他的心路历程,并自觉地实现了自然物象到艺术形象的价值转换。


佛子是我的朋友,我们每次见面他总是不厌其烦起向我谈起他的故乡,他曾经走过的地方还有他的朋友。这些事情都和绘画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但是我很喜欢听他讲述这些人间琐事。正听得入迷,他会忽然拿出一沓绘画图片,让我欣赏他的“近作”。可以说,每一不同的阶段他都会有一批截然不同的作品。有一个时期,他画了一批红色的荷花,大面积的红色几乎占领了整个画面,如火如荼,又像一片燃烧的云霞,但是他画得很安静,雅而美,这对于每一个画家来说都是很难处理的。我说他画的是意象,他说他画的是意象中的现实。有一次,我们在成都郊区三圣乡的某片荷塘边吃农家饭,正是秋天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太阳的光辉洒在荷花上,整个荷塘就像燃烧的一盆火。此情此景,让我再次领会到了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对于生活中现实事物的心灵感应比单纯的写生要艰辛得多。佛子是一个在生活中真正得到了实惠的艺术家,当然这个实惠是来之不易的。


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件可以盼望的事,但是能不能实现,究竟什么时候实现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时常显现在你眼前的精灵究竟何时来拜访你,还需要你耐心地等待。佛子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才能在闲适的心态下画画。多年来,人未有见其老,而画却日益新,大概就是佛子心无挂碍的原因吧。


最近,佛子的画集即将出版,这本画集是他多年来艺术探索的回顾与总结,他很重视,我也很重视,我在朋友的成就中分享着快乐与欣慰。佛子要我为画册作文,我就拉里拉杂地写了这些。如果是国家画院的那些处级或者副处级的画家们,这是万万不能当做序言的,好在他是一位具有野逸品质的画家,不在乎这些,就算作是序言吧。



——2011年10月13日于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



因心造境  追荷寻梦

——吕应鑫的花鸟画艺术解读

文/李开能


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审美特性、抒情特性、畅神特性到了明代的徐渭那里,已被画家精深的水墨技巧和独到的个性张扬以及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推到了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超境界。那种独立高标的水墨意象已完全不是对自然物象的描摹与再现,画家所要讴歌和诉说的,分明是超越于物象的被过虑和沉淀后的心中的自然,是一种主观情怀的诗意表达,一种不被物役的来自心底的自然流淌。那是一种本真的朴素的情怀,一种具有完美的独立人格的内心观照,一种写意的、诗性的、充满人文内涵的生命意象的水墨构建,契合着生命的本质,彰显着浪漫的意趣,触及着精神的升华,进而抒写着生命散漫的气息。


写意花鸟画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墨系统,给任何一个热爱它、亲情它的艺术家留下了广阔而多样的表达空间。这个空间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为抒情和畅神提供了一片诗意的水墨天地。我们看到,作为中华民族视觉审美文化的写意花鸟画,其对写意精神的内在诉求和外在表达,传导了一种自由的、诗意的、独具审美价值的水墨品格,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包含着水墨张力和文化走向的水墨体系。画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观照,对水墨技巧的把握,对自然物象的悉心体察和感悟,在畅神与会心的水墨演绎中,把笔墨技巧和水墨特性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高度。同时,写意一格的意象表达正好也契合了传统文人的不为物役的风骨与精神。它标识着一种畅达的文化视觉元素的水墨特性与创作者主观感悟的生命情怀的高度契合。一种生命的痕迹,在水墨的播撒中成为视觉审美和视觉畅游的宽天阔地。


吕应鑫先生无疑是当今中国写意花鸟画坛上卓有建树的佼佼者,他的写意花鸟画作品的个性与风格建立在他卓尔不群的充满个性的笔墨架构和独出机杼的语言风格上。他的作品具有骏马奔驰的野性,充满着一种对大自然伟岸力量的精神礼赞。他作画总是在自由的状态下大笔狂扫,一任性情在横涂竖抹中随着笔墨的线条和形迹的游走通达一种理想的视觉文化境界和精神文化境界。我们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画家饱满的激情,暗含于内心深处所聚积的巨大的力量,他既在下笔直取的雄健恣肆中谋篇布局,又在收放自如的有效节制中内敛回收,让作品苍厚雄浑、气息充盈、墨意张扬、色墨混融、水墨相碰,使作品在笔与色、线与块、水与墨的相生相遇中自然天成,化机一片。这是一种驾驭水墨的能力和高度,既有对客体物象的主观意化,也有一种笔墨涵养的文化暗合。在这里,画家的创造已然进入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高度,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其自然界中物象的物理属性早已被艺术中心理感悟的笔墨属性和文化属性所替代。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化张力和文化精a神主导着一种饱满却不失空灵的诗意品质。


吕应鑫酷爱画荷,荷花作为一种创作母题,他似乎由忘情、沉醉而痴迷,百画不厌地挥动他手中的画笔进入到荷花的世界、荷塘的世界。他发现了一块由荷花的世界组成的净土,这块净土蕴含着无限的谜一样的空间,弥漫着永远也捉摸不透的气息。因此他总是越画越有感觉,越画越能悟出其中的奥义,越画越觉得水墨之于荷花世界的深不可测,进而才勇往直前地以水墨淋漓的意象和横扫千军的气概去探其险绝,窥其幽邃。把荷花的世界与生命的奇迹镌刻进作品饱满的构建之中。他是一个水墨画的行吟者,墨随笔动,线由心生,在造境与写境之间,常以物我两忘的心境,通达视觉自由的彼岸。他既是一个表现型的画家,也是一个思考型的画家,因为在他的艺术创作的历程中,你总能感受到追求笔墨文化的主线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人生。同时他也是一个不知满足的探索型的画家,内心深处总是激荡着喷发不完的艺术豪情。进而在他幅幅作品的创造之中,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精神和品格的力量和气象。吕应鑫与荷为伍,写荷写心,把荷塘的精神与自身的人格合而为一,成就出一片充满内在张力的荷花泽国、水墨天地。吕应鑫对荷的感悟,对荷的依恋,对荷的演绎,对荷的别具一格的水墨独造,是其内心的文化诉求和长期的文化修为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结果,是画家从中国写意画传统的文化根性中的承继与超越,是把握住民族文化的特性但又不故步自封地站在文化发展立场上的高度自觉。他的荷花不是齐白石的样式,不是张大千的样式,不是吴昌硕的样式,自然也不是八大山人的样式,在同代善画荷者的众多画家中,你也找不到与其雷同者。他的荷就是他的荷,具有了吕氏的特点,独显其吕氏的风采与品格。对一个有文化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画家而言,在其艺术人生的发展轨迹中,始终是把作品创作中的时代性、精神性、个性和艺术性的有效追求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一个画家的生命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体现在创新求变的自觉意识上的。如果永远躺在大师或他人已有的文化追求和语言图式上而不敢去越雷池一步,那么,艺术之路将是一条死路,艺术的历史也会停滞不前或走向倒退。因此,我们翻开人类的文化史不难看到,无论哪一种文化,都是在开放的、时代的、个性的、发展的语言情态和创新求变的追求中向前推进的。美术史自然地也是一部创新求变、不断演变和推进的历史。因为它与人类探求的梦想和欲望相吻合,与时代演进的创新精神相吻合,体现了作为艺术发展和艺术本质的文化追求以及作为创造主体的艺术家的生命情怀,体现了一种源自人的内在冲动和精神品质的文化回响。


吕应鑫画荷,并没有去沉迷于荷叶荷花所呈现的外在的细枝末节的精致上,没有去呈现外在的视觉真实的客观表象,荷花外在的真实世界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图像的载体,一个客体的表面的符号。他要把这种表面的东西主观化、精神化、笔墨化、生命化、情感化、艺术化。因此,他的荷花世界的创作命题,暗示着个体精神和生命意识的精神张扬,跃动着一种主观意绪的积极走向。他用水墨的碰撞去歌唱,用墨线的节奏去歌唱,用心底的情感去歌唱;他画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诗意的感觉,一种水墨的心象,一种具有文化涵养的来自于精神的视觉创造。由此,饱含着生命的激情,呈现出化机一片的辉煌。吕应鑫笔下的水墨荷花,无论是充满旺盛生机的翩翩夏荷,还是满含感伤的秋荷残叶,抑或是萧条冷寂的冬荷遗韵;无论是夏之盛、秋之凉、冬之寂,他都用心用情用生命的沉思和饱满的精神去以水墨的意象在充满张力的推动中促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和心象体系的不断自足与完善,这个体系具有水墨画艺术的独特品性,具有个性的构图结构的追求和探索,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天成的笔墨扩张,具有时代精神建立在笔墨思考和文化思考上的水墨品质,进而也成就了吕应鑫花鸟画艺术的水墨价值、视觉价值以及文化价值。


吕应鑫是一位才情型、豪放型同时又独具诗人气质的画家。他的画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感、水墨的流动性,作品中溢满了水墨的意趣,流淌着生命的情怀,在时代的风骨和水墨的同构中,抒写着个性的标记和时代的精神。他的创造是自由的,笔墨是自由的,心绪是自由的,图像是自由的;他的构图饱满而富于动感,笔墨苍厚而不失空灵,形象结构丰富而深邃,运笔的墨线和形态叠加出荷花世界灿烂的特质。一个画家的艺术创造是否具有艺术的本体价值和视觉的文化价值,不是看他对物象模仿程度技艺的高低,也不是他对某位大师的视觉图式的毫无创造的刻意效仿。而是看他在传统文化继承和时代文化发展的双向选择上的富于独特性和精神性的文化思考和视觉构建,看他的作品在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位置,看他是否具有一种居于艺术本体上的文化建树,是否是一种在时代文化发展策略推动下的个性创造。很显然,吕应鑫在他多年的水墨独造和文化感悟的艺术旅途上,已通过他不息地追求和独特的视角以及他对水墨画的虔诚而达到了一个笔情墨韵双向归一的高度。这个高度正是他面对传统和现代,面对东方和西方,面对文化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及社会生活无限广阔的前提和语境下的文化思考与专业探索的结果。我相信,吕应鑫会把他之前取得的艺术成果作为一个新的开端,以60花甲的艺术人生作一个理性的总结和划分,使自己的艺术青春伴随着崭新的艺术命题,走向人生新的高度,迈向艺术新的辉煌。


——2011年10月16日于乐山



赠应鑫语

/周韶华




在眉山三苏祠这方灵光宝地的文化氛围中,文气蒸腾,世代不绝。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才子佳人颇多。无论春秋冬夏,不分南北东西,满眼无非春色,启口即是雷声。人们眼无俗嶂,坐定必生禅心。这里的诗书画家,底蕴丰厚,就像“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个个出手不凡,达到一定境界。


吕应鑫贤弟,近几年进步明显,与得天地之道、人文之助有关。诚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超越则难达玄妙之境,非器则通无所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的这种互动共振关系,是交织流变的。只要七窍顿开,道与艺是互通的,气势、血脉、韵味便无所不在。在气势上浑厚宏大而不混浊板滞,血脉与传统沟通而不失新意,在韵味上潇洒飘逸而不以漂亮媚俗,应鑫就是在这种既矛盾又超越、驾轻就熟的自由表现中,使自己的艺术在抒发性情上发力,具有新的文化品格,自具一家风格。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2004年6月

作者系著名画家、理论家,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摘自

《美术界》2005年第2期


写给应鑫的话

/冯今松


世界是青年人的舞台,水墨世界是青年画人的大千胜境。多么美好的图画!鲜明的墨韵,用线的自在,运笔的挥洒,尽含深邃的情意,看不够,够你想的。鸟语:春天你好,我们来了。一群靓雀,我们是多少代了,每代都定时飞过来。你看到吗?你知道吗?一对小鸡觅食、散步,或是闲谈,太阳落山了,回到笼子里去啊!绕树的藤子,你真是麻烦,你怎么这样捆住我,我的春之约,我的春之祭,怎么办,松开我哟,好人。


这是一个来自三苏祠的画家的画作,这是一个来自文忠公苏东坡生活过的地方的画人的画。不只是画,还是诗,也可以说是散文,是心语,是献给知者的一片真情。落笔不凡,墨色有致,无穷新意,不择地而出。以苏轼的名句结尾不是最好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也是对吕应鑫艺途的最好祝愿。



——2002年5月

作者系著名画家、原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摘自《国画家》2003年第1期





荷风送爽

/鲁慕迅



今日收览寄自蜀中的《吕应鑫中国画清赏——莲荷赋》,它带来作者诗意的清凉,不觉身心一爽。我无缘参观作者的个展,但仅从画册上也可看出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个性。我想,这应是一个画家之所以为“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试观芸芸画众,大多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而是寄身在他人屋檐下。


应鑫以其表现性笔墨,写自我胸中的感悟,创造出一种如同周濂溪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般超尘脱俗、清幽空静的审美境界。可见他对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有着较深的领悟,而且已经具备写意所要求的比较全面的修养,建构起一个自己的艺术审美与表现系统,这是尤为难得的。


在高温34度的深圳,我为能分享这份画中的清凉而感到惬意的满足。乃书此为谢,并望有更多好作品为世人消烦涤虑。

                                                                                 

——2005年8月30日

                                                          作者系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

                     摘自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1世纪有影响力的画家个案研究·吕应鑫》




苍溟浑朴的花鸟世界

——读吕应鑫作品感言

/贾德江

 

吕应鑫是一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艺术家。他的写意花鸟画给当代趋于沉寂的写意花鸟画坛吹来一股强劲的清新爽朗之风,提醒人们去重新审视笔墨的传统定义,以便得到新的结论。在他的作品中,水墨的意味是相当强烈的,不仅辅助笔墨所要求呈现的“线”的现象完成依书法规则展开的运动形式,还使抽象化的线条在墨韵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由此在他所营构的苍溟浑朴的花鸟世界里,无论是“荷花造梦”还是“花鸟传神”,作为情感载体的水墨语言呈现出妙不可言的意义。让我们看到的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无序冲撞,构成一种开阖聚散、起伏跌宕、磅礴大气的图式,不仅有贸然闯入神秘世界之感,还有一种开掘混沌的欣喜。画家在宣纸上勾、皴、点、染、破、积、冲、渍所形成的一切笔迹墨痕都是使水墨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里感觉不到丝毫的刻意和矫饰的痕迹,但水墨却充盈出淳绵无华的本分之美,单纯中包孕了丰富和深刻的意蕴,回荡着一种“思接千载,视通八荒”的意绪,表现出吕应鑫对水墨语言精湛的使用技巧。


较人物和山水而言,中国花鸟画成熟较晚。然而一经唐代画种分科再经宋代至元、明、清三代的实践,花鸟画得到了长足进展。这个发育缓慢的画种反倒脱落得格外出众。这中间人才辈出,艺术思维空前活跃。先是倪瓒、林良、沈周、唐寅,再是陈淳、徐渭、朱耷、石涛,接下来是扬州画派,再后是虚谷、任伯年、吴昌硕,最后是齐白石。写意花鸟画在富有实力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可谓是穷尽了笔墨的精奥,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实践而达到的对水墨性的深刻领悟力和精湛的处理技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现实决定了吕应鑫在花鸟画上的突破,必须寻找一条迂回的方式,另辟蹊径。


吕应鑫秉承了徐渭绝对情绪化的水墨思路,又受到八大山人对笔触和墨渍保护的影响,还有石涛、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从各方面的濡染,深化了他对水墨处理的技巧和对传统笔墨精髓的理解,决定了他对前人水墨既有吸收的一面,又有融会贯通的一面。吕应鑫最终形成的花鸟画的水墨面貌,的确融进了传统大师水墨的许多经验,但又不是某个大师的翻版。值得注意的是,是生活感受的独特性,改变了他的艺术构思的经验和语言手段,是实境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他那氤氲浑茫、清逸淡远的笔墨,是山水与花鸟的融合在不断增添他花鸟意境的诗性把握。他是用独特的眼光发现荷塘山涧的素朴之美,他是用真情讴歌花花草草至真至纯的生命。在吕应鑫那里,中国的传统水墨已转向现代,走向了召唤新的艺术生命和现代精神的领域。


吕应鑫的写意花鸟对水墨的强调无疑是传统花鸟画所不曾有过的艺术创造,它表现了一种更加纯粹的视觉艺术的自觉,一种隐没在传统里未被发扬光大的审美意趣和理想。它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意象形态、时空构成的美的境界,是中国写意花鸟画中特别是当代作品中,很难见到的。



——2008年9月

作者系著名美术批评家、美术出版家

摘自《中国画清赏》2009年第2期



写意  心灵的自觉   

——吕应鑫的花鸟画

/徐恩存

 

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一种形式风格与精神表达,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定的审美风范与生命境界。在写意的绘画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绘画主体的气质、学养、性情和品格,这一切,决定着写意的外在形态、美感和内在意蕴、精神含量;可以肯定的是,写意作品的优劣直接关联着画家自身的素质,在写意绘画的不可重复性中表现的正是画家生命的质量与精神的层次。


画家吕应鑫,数十年如一日以花鸟为主题进行创作,经历了从技术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过程,走过了从物形摹写到意象写意的转换之旅,而且在这一艰辛而苦思的历程中,他坚韧、自信。终于,在向精神彼岸的过渡中,获得了自由,领悟了写意的真谛,使他的写意创作显示出成熟的魅力。


吕应鑫花鸟画的特点在于,他重笔法、墨法与水法,三者结合,使他的作品在纸面上汪洋恣肆、浓淡变化丰富而富有层次,看似不拘定法,而实则是成竹在胸,一切皆有遵循;特别是在写意之中,处理画面的整体关系,他大处落墨、小处收拾,使局部与整体之间和谐而统一。


细细看去,便会发现作品的结构,仍然是以笔立骨、墨中取韵。譬如,他笔下的荷花,是在几笔干湿浓淡的涂抹之中,营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错落、交叠,折射出造化的纷繁复杂。其中,水法的运用则使荷叶在淋漓氤氲中摆脱了物象的真实性,呈现出空荡、虚幻的意象效果。画面一片水汽迷离、浑茫莫辨的意境,在似与不似之间,笔与墨的若即若离、有意无意之间,展示出荷塘的郁勃生机,一派盎然与富有生气的景象。


其中,几笔率性的书写性的枝茎,以一波三折的或长或短、或疏或密地交织着,分割着画面的空间,使整体平面化的空间因其线的分割打破了单调,点、线、面、墨、色、水等的不同形态与演绎、幻化,也都在平面空间中得到整合,使之呈现为整体的完整与和谐。特别是水、墨的幻化,因为笔的作用,尤其丰富多变,在淡破浓、浓破淡、水破墨、墨破水中变化莫测,其效果既有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黑、白、灰的墨色分布,在大体设计中呈现有序的重合与冲撞,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相融相合,使画面犹如“风起云涌”、“翻江倒海”,而实则是以写意手法,在自由、随意的挥洒中表现荷花、荷叶、干茎的自然形态而已。一切皆从容自然,一切皆任意挥洒,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营造出一派近乎抽象意味的、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


花鸟,作为中国画的表现题材,在吕应鑫这里,因写意而焕发出新颖的意趣,因手法而产生新的魅力,因主观使然而别开生面。这是吕应鑫的写意花鸟画突出的艺术特点,他的作品因而更具有学术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市场社会中,一些画家的艺术走向了市俗,他们丧失了理想的追求,作品当中没有诗意的关注,而只有技术主义的粗制滥造和复制。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忧虑,他们的行为远离了艺术,遑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吕应鑫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坚持守望着写意的绘画精神和艺术的纯粹性,他较好地处理了技术与艺术的对立、互动关系,使之融于一体,体现一种具有高度和纯粹性的审美理想。


值得指出的是,在司空见惯的花鸟题材创作中,吕应鑫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艺术处理,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让我们嗅到了生活的清新之气和世界的空灵之美,以及自然的澄明与和谐,这些作品激活了一度疲惫的审美停顿的心灵,并且因为他创造的美感而获得境界的提升。


这样,在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吕应鑫自觉地担当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地成为“转型”时期艺术的创新者。


与此同时,吕应鑫的艺术及其艺术观也获得了当代性,并体现出浓郁的当代文化精神。


从吕应鑫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审美需求的必然性表现,而古典艺术中的种种形态因其与当代时空的不可弥补的距离,则成为一种遗憾。因此,我们需要吕应鑫这样的画家,为我们的时代审美贡献自己的才智,把古训笔墨与时代精神付诸实践。


吕应鑫在艺术上,是勤奋和努力的,因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能在漫漫人生之旅上永不停歇。因此,他的艺术也愈加体现出一种精神品质的融入。可以说,吕应鑫的花鸟画艺术是生命与自然的和声。



——2009年5月

作者系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杂志主编

摘自《国画家》2009年第4期



无住生心  花草精神  

——读吕应鑫花鸟画

/李毅峰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问道大师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意是佛家修炼由本心所生发的意念或意识。这种意念或意识是一种“天人合一”状态下,自我精神活动的体现。它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可以从人的精神和心理深处挖掘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态度,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厚的人文价值。


当代画家吕应鑫多年修行禅佛之学,以禅意入画,表现深入其心灵内部,画面充满禅意。吕应鑫以花鸟画见长,在他看来,花鸟画题材虽小,但其内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一个大命题。其大是因为创作主体的人是和宇宙相通的,又因这个主体性情的千变万化,使其与自然万象中的花鸟百卉,保持着大气流贯,充满生机。在这个生机中,除了由一花一草而引入的浩渺莫测的自然空间外,更可把人对社会、历史、艺术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融进自己的创作。这让我们不禁想到清代画家虚谷的一句画语:“石即云也,云即雨也。”石何为云?云何为雨?简直就是禅机。佛家禅语曰:“田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于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曰:以心观物,物无大小。”上下四方,古往今来,以至无尽的虚空,的确是可以容纳在艺术家的“心观内照”之中。可见,艺术家的“心”应该是多大了。吕应鑫在花鸟画的创作中,确立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大花鸟画的创作观,并能把自己置身于“观”的核心,用心在道与自然与花鸟与文化的内涵上做深入的挖掘。


如何在方法论上体现禅意的创作观?吕应鑫认为,笔墨是载体,是核心。中国画家没有不重视笔墨的。但怎样重视笔墨,怎样把笔墨化成有意义的内涵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能理解透并做到的。吕应鑫对笔墨有独到的见解。他说,笔墨有禅,笔墨有命,笔墨有情。用笔墨去承载大道,去体现生命,去表达感情,不以“禅悟”的精神去追求是难以入境的。黄宾虹说,中国画的每一根线条,不是普通的“线”,而是“莼菜条”。这个比喻很生动。中国画的线,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上的线,是有修养的线,是有情有义的线,是画家从毛笔的特性上去认识把握笔和墨的内质属性以及它的文化含量。吕应鑫的花鸟作品,以他自己深厚的书法修养,对笔墨的语言内涵做了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他的用笔同传统的区别在于对线的运用技法上,融合了毛制笔的一些共性,能使之在暴露其外在的形式美感的同时,把更多的高含量的体现气质的线隐匿起来,给观者造成了更深的表现层次上的递进和深入。同时,他以松灵求浑厚,以韵律求通达,在清逸疏朗中,把对自然花鸟印象和内心情境结合起来,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花草意识和人格内质。


吕应鑫遵照“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的警语,揣悟佛法与画法。他的画,随手拈来,意到便成,得心应手,造理入神。唐代画家王维曾以其心法传之于画家张、王墨。当时有人问张从哪学的,答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者谓其画:“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遣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这便是禅家功夫。在吕应鑫的创作上,更多的是“中得心源”。他把“写意”的“写”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写”中把自己的“心”幻化成一幅幅率真灵动的花鸟画作品。《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花鸟是相,是表现的主体,但表现还要离相,因为“相”是随境而变得,所以是虚妄。把表现的主体看作是虚妄,“心”才能“无所住”,而笔此时才能进入游刃有余的“写”的境地,才能生发出表现的真意,从而达到“尽其灵而足其神”的境界。


清王原祁说过:“笔墨一道,用意为尚。”吕应鑫的意在于他不仅有意,而且意中有理,意中有情,这使他的画呈现出欣欣向上的花草精神和无住生心的禅意。




——2008年9月16日

作者系著名画家、批评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摘自《中国美术》2009年第1期




花鸟山水皆是诗

/林  木

 

吕应鑫是四川乐山(古嘉州)眉山人。只要去过乐山一带的人都知道那里风光特别的秀美,可谓处处有景。你如果看过乐山大佛,去过秀甲天下的峨眉,又知道这儿出过古代的“三苏”和现代的郭沫若,你就知道乐山一带如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词来描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乐山一带也出画家,当代的石鲁、冯建吴、李琼久就是这些画家中之佼佼者。今天的乐山一处,光画院就有六七个,足见风气之盛。吕应鑫就是这种风气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的画家。


四川人虽然有灵气的一面,但四川人又因盆地交通之故容易封闭,所以四川人出川则易成功,而死守盆地,则难脱颖。古代的“三苏”是如此,现代的郭沫若是如此,现代画坛的张大千、蒋兆和与石鲁也是如此。吕应鑫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敢于走出四川。他没有选择以笔墨灵秀著称的浙江美院,也没有选择以学风严谨著名的中央美院,却选择了洒脱豪放的天津美院作为自己学习深造的地方。或许是孙其峰、霍春阳、白庚延、陈冬至们那潇洒不羁、奔放淋漓的画风吸引了吕应鑫,或者是吕应鑫个性的需要应和这些名师们的风格。不论他们是画花鸟、山水或是人物,他们那龙飞凤舞而又具有笔墨功力的艺术总是深深地影响着吕应鑫的中国画艺术。


的确,吕应鑫自己的中国画也是那样的奔放热烈,雄强大气。他长于画花鸟,本该阴柔优美的花鸟在吕应鑫笔下却成为豪侠之气的情感表现的载体。在名师们指导下研习过传统中国画的吕应鑫,深知中国画的造型、形式方面的特征,也深知中国画那种“意足不求颜色似”的意象造型的内涵。吕应鑫的中国画造型大气天然,不拘于形似,无论花鸟山水,造型意到便止,从不斤斤刻画,并由此而呈现出朴拙天真的风格。吕应鑫用笔劲健而霸悍,横飞斜扫,顺逆并用,呈现相当的力度和速度。这种用笔,使他的花卉画大气磅礴。在其《好花无须好盆栽》中,这种飞动急速的运笔方式,竟使他画面的两朵本应柔美的小花刚劲挺拔了起来。以此相应,吕应鑫喜欢用重墨,在他的一些花卉画中,浓墨与焦墨的成分较重,看来,画家是在有意减少墨象的浓淡变化,而追求强烈的浓重用墨效果。如其《佛子案前栽此梅》,即是出此用墨之法。在《春发庭院》中的梅树,亦是浓墨为主,同时出笔劲健重拙,与其浓墨之象相生发,构成大气之象。在《乡恋》《夜梦蜀乡》中,这种占去大半画面的浓重用墨效果,亦是此种情趣追求之使然。当然,这种强化笔墨的追求并不意味着他的笔墨的单调贫乏,吕应鑫在不破坏强悍笔墨总体效果的同时,对局部的墨象亦作了精微的处理,如或以淡墨相衬,或以色相和,或以破墨相冲,或以留白虚之,使其个性风格能有突出的表现。同时,突破形似的束缚,在笔墨的自由处理中去结构造型,使吕应鑫作品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例如他的墨梅,有时几乎不似梅似树,但笔墨自身的结构处理不错,而梅花亦有意到之处。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吕应鑫真要“一味霸悍”,有时因生活中有清新的感受,画得也就清新疏淡。如其《雨后》冒出的新笋,《三月风》中那鲜亮的菜花,《一年之计在于春》中的水田,《窗里窗外尽是春》中的小花。


吕应鑫作画章法不落陈套。你看他画梅,浓墨的梅花四周来上一圈淡赭墨的方框,或者穿插上形如十字的淡墨围栏。他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以凌空俯瞰的角度,把川西三月的水田和河渠交织成横平竖直的直线和方框,《秋之印象》的农家,也因此而成为方形的框线。对这种传统绘画中犯忌的直线及其结构,专家会说这是“现代构成”,但吕应鑫分明提到这是他窗前案头所见,或是木栏的景象,或是印象之所为。或许应该说,这是吕应鑫现代构成的意识与他生活中对自然的真实体验的结合。这种直线和方结构的大量使用,给吕应鑫的画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有时,他又用重心偏移的超常规手法处理常见题材,如《疏影横斜水清浅》中的梅花,就以占去横构图对角线上全部左上角的独特处理,使通常的梅花题材出格出新。而《秋风阵阵起》中的菊花,则又以占满左下角的相反方向而具别致之姿。《乡恋》中满满地占据画面上部五分之三的浓墨处理,也以这种超常规手法而具全新视觉印象。冯今松先生评为“落笔不凡,墨色有致,无穷新意,不择地而出”,是有根据的。


应该说,吕应鑫的画,画意很浓。这与他对生活的态度相关。吕应鑫生活在一个自然而富诗意的环境中,他也随时在体验自然,品味自然。而且,他也自然地表现着这种来自自然的自然之美。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抒情性,是吕应鑫绘画一大特色。吕应鑫长于画花鸟,或许正因为花鸟画有着比兴喻义的潜质,他的鸟儿们大多具有拟人化的意味。他画野滩上的群雏,画“白头偕老”的一对白头翁,也画双鹅的“情侣”,也有正在《听雨》的孤独的野鸭和《秋深正好眠》的睡鸦。


所有这些鸟儿,与其说是鸟,不如说是吕应鑫心目中的人,是可爱的儿童,是缠绵的情侣,是孤独的老人,是无处不在的放逸的自我。生长在如诗如画的嘉州的吕应鑫,当然会对美丽的山水感兴趣。他画《山居》之闲、《山巅人家》之险、《春潮》之清新,《秋期》的丰厚,还有蜀乡夜梦,故土遐思,一幅《乡恋》就恋得那么深沉而厚重。吕应鑫只画他自己喜欢的东西,难怪他既画花鸟,又画山水,他用花鸟来作自我人格理想的象征,又用山水来表现林泉情致和心境的闲适。难怪吕应鑫的画读来那么有味,又那么耐读,那么富于诗意。其实,中国画不正是以浓郁的诗情而成为这个抒情国度里的一枝奇葩吗?也难怪冯今松先生评吕应鑫的画,用的竟也是诗的语言:“不只是画,还是诗,也可以说是散文,是心语,是献给知者的一片真情。”真切而真诚的诗情带给吕应鑫中国画的,才的确是其人其艺感人的核心。



——2001年10月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自《国画家》2003年第1期





吕应鑫和他的花鸟画

/梅忠智


静观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对于任何一位较有国学修养、又颇具艺术感悟力与花鸟画创造能力的中国画家来说,有许多现象着实地叫人陷入深度的思索之中。其中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们都认为传统形态的中国画,突破其程式规范和有所创新,其最难的当数花鸟画。因为作为一种与中国文学、诗词内涵相通、同属追忆求抒情寓意境界的表现艺术,中国花鸟画经过了千余年的演进与发展,作为一种独立的传统形态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已经显得相对的完美而被当代画家们崇尚和承继。现在,与人物画和山水画相比较,能画花鸟的“画家”在当代中国画领域人数最多,多达几百万人。这种突破最难、革新不易的绘画艺术受到人们如此的推崇与“喜爱”,肯定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尽管我们以这些原因从花鸟画艺术本身的绘画要素的深度去加以探究就不难发现,通常意义上人们言及的花鸟画家和具有“真才实学”的花鸟画家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某种意义来讲,正是那些利用传统形态的文人花鸟画艺术作画程序和作画条件看似简单的人,出于某种目的和骗取金钱地位的需要冒充文人、冒充画家在中国画领域鱼目混珠,败坏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名声。这也正是“’85美术思潮”之后,看似“方兴未艾”的花鸟绘画艺术的现实情况。当然,随着大多数像吕应鑫这样的画家的出现,随着大量既有传统绘画功力、又具有时代艺术特征的花鸟画作品的不断涌现,人们可以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推理中对花鸟画艺术进行评判,在比较中寻找出“好画家”与“好作品”,探寻到画家对待艺术的真与假。


以从事中国画创作为追求的、来自苏东坡故居的自号“佛子”的画家吕应鑫,自幼颇受家乡浓郁文化气息和钟灵毓秀之巴山蜀水的孕育,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他当知青、做工人、做教师,还是文化部门的专职画家,乃至“下海”经商,在这漫长的时间内不管生存环境有多么复杂多变,在吕应鑫看来,做画家的愿望以及作为画家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他是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他始终没有放弃练习和探究中国书画的技能和传统绘画的广博知识,并且在各个阶段都创造出了一些不同水平与不同风貌的中国画作品,特别是花鸟画作品。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吕应鑫有幸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高等美术学院里那种讲究掌握中国画绘画技巧,又强调中国画理论研究,并且主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层面上追求改良与创新中国画的学术气氛,对吕应鑫的中国画专业素养的养成和绘画水平的提高无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且,天津美术学院里有着吕应鑫从小就仰慕的许多著名国画家,也有着和他一样对中国画艺术情有独钟的同学。在既有良师指教又能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出了吕应鑫对中国画创作更加炽热的情感。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广览古今画论,遍临名家名作。穷自然奥秘,悟生活意趣,思辨艺理,博采众长。数十年勤探索勇攀登,终于厚积薄发,玉成了他畅达的才情和敏捷成熟的创作思维。


吕应鑫在绘画追求方面,由于他是一位悟性较高的画家,他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创作时特别讲求笔与墨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的这种感觉当然是从他的作品画面里反映出来的境界和效果得到的。比如他创作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其用笔用墨以及造型立意,总是欲想追求一种删繁就简、笔来墨往、因势得境、通透相融而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画面效果。他的《春涌枝头鸟自归》《墨趣》《白头偕老》《三月寄情》《又是丰年》《秋风阵阵起》《风雨欲来》《情系枝头》《荷池任驰骋》《窗里窗外》《腊月》《但愿窗前总是春》等作品以及收录在《中日现代美术通鉴》《近现代名家花鸟画谱》《中国国画家精品集》《当代中国花鸟画集》等著作里的花鸟画作品,都明显地反映出这样一种特点。作为一位从事中国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吕应鑫能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他资质秉性的聪颖,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正是当代中国画画坛多数画家并未悟彻思透的重要之处。我觉得与其参与关于“笔墨等于零”、关于“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要坚决守住”等耗能巨大的论争,倒不如像吕应鑫那样,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大量的绘画实践中去省悟、去体认、去探寻达心适意的中国绘画艺术真谛。在中国画创作中,笔墨虽然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的绘画艺术观念,虽然可以由此引导人们至深层次的文化探源的理性思维之中,然而就中国画的具体制作而言,画家使用笔和使用墨又可以分割为无数个细节;他既有理性的成分,却更多地与描绘技巧相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画家的绘画精神与文化含量内在的联系,通过画家与笔墨心领神会的默契,通过笔、通过墨、通过笔墨在宣纸上的呈现来传达的,孤立地理解笔墨或不与作画的人的情感意志追求和中国画诸种要素结合,便没有多大的意义。所谓“文以达吾心,画亦适吾意”的境界,正是中国画画家想通过这样的笔墨传达在画面中去体现,这也正是吕应鑫多年所欲追求的理想的绘画境界。


吕应鑫对待他所钟爱的中国画艺术是诚心诚意的,吕应鑫于中国绘画艺术是颇具悟性的。吕应鑫创作出来的大量花鸟画作品获得了许多人的好评: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教授既称赞其画又勉励他要“不随时趋,不泥古法”;著名美术史论家阎丽川教授观其画后说:“放笔勾描,盘藤败叶,皴擦涂染,突出书写笔意,极为老练而苍劲。”著名画家冯今松先生给吕应鑫的回信说:“你的画清新灵动,墨色俱佳,具有创新意识。”霍春阳教授为吕应鑫的作品题辞“妙含天趣”;陈冬至教授在其文《简而不陋,大匠之坯》中认为吕应鑫花鸟画的那种博大之意境,是“举世闻名的乐山江河与峨眉山色陶铸了他广博的胸怀”。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看了吕应鑫的画说:“你的画很自由,笔墨富于表情。”但又说道:“如果你强化个性,树立自己的面貌和语境,便是你必须要做的了。”对于吕应鑫的画,我想说点不足的,也就是冯骥才先生所言及的强化个性问题。关于这一点,我曾当面对吕应鑫谈过。当然,个性化的绘画艺术语言的探寻过程是漫长的,有的人画了一辈子的中国画,连门都未入。坦率地讲,特别是中国花鸟艺术的个性语言的寻找,可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真正具有个性特征的画家和作品是极少数的。当然,作为一个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创作参与者,作为一个有悟性的花鸟画家,能够具有吕应鑫那样的优势和毫不松懈的发奋努力精神,并且能够画出那么感物言志、笔精墨妙的作品,已属难能可贵,算得上一个称职的花鸟画家了。在花鸟画创作领域哪怕是有一点局部性的突破,也算得上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更何况,吕应鑫所追求的是最需要古典文化艺术修养的、“被古人画绝了的”文人写意花鸟画艺术形式。正如前文言及的那样,吕应鑫具有探寻花鸟画个性化艺术语境的无比热情和聪颖明朗悟性,也具有作为一个成功的花鸟画画家最该拥有的对事业的执著和真诚,而且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其他形式的绘画艺术如山水画、人物画、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等也有过临摹、写生和创作的尝试,在复杂多样的人与人的交往中使他对生活、对自然、对艺术的理解多了许多层次含义的理解。我赞成陈冬至教授对吕应鑫的中肯评议:“他最优长的特点是简而不陋,大而有当,以‘大圭不雕’为楷模。长此以往,必臻上乘,诚可谓‘大匠之坯’也。”相信吕应鑫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是为序。



——2001年10月

作者系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摘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吕应鑫中国画集》






气静神凝  意澹韵至

/程  峰

 

应鑫和我是老朋友,这种关系是从他研习中国画之初开始的,至今已三十几个年头了。他为人诚恳、厚道、直率、热情、坚韧;从艺执著、勤勉、明理、融通。习画至今,从未停止对绘事的潜心修炼和倾心追求,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近几年里不断地向朋友和同道们捧出他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才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及道友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应鑫作品中无论是日月星辰、烟云雨露、花鸟鱼虫,多是在写实中有变形、有夸张,但又不失自然而富含生活情趣;不甜俗冷峻,而是给人以亲切感。他用墨饱满淋漓、自由灵动,用笔率意酣畅、泼辣潇洒,他多用没骨法、泼彩法,擅长用水,较好地把握了墨与色、水与墨、色与水的渗和交融,画面气氛总是因之而得以加强。应鑫的作品笔墨松灵华滋,虚实照应,加之对画面整体感看似无意实为精心的营造,突出了花鸟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难以把握的造型与画面构成以及情趣意境之间的统一,较好地做到了以情御形,以形写神,文达其心,画适其意,从而使其作品“妙含天趣”,韵致极高,内涵醇厚,耐看而经得起咀嚼品味。


应鑫非常重视对“技”与“道”关系的正确的把握,深信绘画创新之妙功夫多在画外,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真师法自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赴天津美术学院深造,后又到全国首届中国画高研班和全国中国画高级人才学习班学习,得到了孙其峰、周韶华等大师及众多名师的点化。多年来,他行走于大江南北,饱览名山大川,眼界益高,信念弥坚。以造化为师,对自然悉心体悟,默识心记,使他更能体会传统精髓,自觉守法重理,执鱼而未敢忘筌,技悟于道,道进乎技。正如黄宾虹在《画学通论》中所言:“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不可得者,非读书明理,岂易为力哉。”也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地炼就出高超的技艺,创造出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艺术境界和艺术格调来完善自身。因此,在躁动急功的世风中,应鑫没有临渊羡鱼,而是退而结网,他坚信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涵养、综合素质和人格品性,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画品。正所谓“气静则神凝,意澹则韵至”也。


潜心修炼与倾心追求,使得对生命历程各个阶段有着深刻体验的心灵得到逐步净化。而伴随心灵的不断净化、渐修成悟的文化态度、随意平和且坚韧不拔的个性,使得应鑫的作品里不仅有墨的随意、线的自在、笔的挥洒,更有情的宣泄。这些趋于随意自由的笔墨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作者有着哲思的头脑、巧于勤奋的双手,用真诚与毅力默默地耕耘,是其心灵对于自然的深情对话,是其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与告白。


愿应鑫永具饱满的艺术生命力,坚持修炼与追求,而直抵中国画的堂奥。



——2008年9月

         作者系原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摘自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1世纪有影响力的画家个案研究·吕应鑫》





追求阳刚大气、简约写意的画风

 ——吕应鑫访谈

/柳  河


不久前,本刊以通版的强势版面,刊登了四川画家吕应鑫的荷花系列作品,在广大书画家和读者中引起广泛的关注。记者得到的反馈是,许多同行都认为吕应鑫的大写意作品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风格。日前,吕应鑫来到天津,并作客《画讯》编辑部。本刊记者在本刊位于津南咸水沽爱丁堡小区的艺术会所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柳河):吕老师,欢迎您来本刊编辑部作客。据了解,您曾在天津美院学习过,对天津有很深的感情。能谈谈您的从艺经历及对天津画界的感受吗?


吕应鑫:确实,我的艺术成长和天津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我由省艺术学会选送,有幸曾在天津美院学习,令我有机会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艺术思路和艺术感觉。可以说,天津美院是我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


当时,我们班七个人,都是全国各地选送来的。对我们这个班,美院的领导非常重视,由教务处直接分管我们这个班,派了最强的师资力量。霍春阳、白庚延、杨德树、陈冬至、何延、韩文来、吕云所、刘文生等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当时,我任班长,霍春阳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对我们照顾有加,使我们获益极大。在天津美院的这段时间,我学习了各种技法,大大地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艺术感觉,更重要的是从各位老师那里学到了如何做人。此外,天津画坛的八老都给过我指导和帮助,孙其峰、王学仲、阎丽川等老先生都给我很多教诲,让我获益匪浅。


2002年9月,逢教师节之际,我到天津美术展览馆举办了大型个人展览,回报师恩,把我的学习成果作了一个汇报。很多天津的老师、校友和同仁都到场表示祝贺,给我肯定和支持,令我感动。在画展研讨会上,数十位专家、学者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对我寄予厚望。天津是一个传统文化基础很深厚的城市,爱国画、懂国画的人很多,中国画创作很活跃,但很理性,不偏激,较中庸,守传统而不固守,与时俱进,是中国画创作的重镇,出了很多大家和名师。我对天津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是天津美院的老师和天津人民培养了我,这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在我从艺的经历中,湖北的周韶华、冯今松等老师,对我后来的艺术取向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艺术观、创作观、人生观,使我形成了现在的作品风格的定位。他们关心我,爱护我,支持我,我一辈子都感谢他们。


记者(柳河):环顾中国画坛,您欣赏什么样的作品?您认为艺术之路应该怎么走?


吕应鑫:当今的中国画坛,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各种画法、画派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创作。但与此同时,一些炒作的行为也屡有发生,低劣、庸俗的作品竟能卖出天价,令众多的书画爱好者、收藏者们困惑不已。这是艺术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当今社会浮躁心态下的必然产物。这就需要广大收藏爱好者提高自身修养,多学、多看、多听,从中挑选出真正的好作品。


我认为,一件好的作品,首先要经得住时间考验。许多真正的好作品,是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喜欢的,因为这些作品超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还不能被完全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显露出夺目的光彩,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比如齐白石、黄宾虹等人的作品都是这样。


第二,好的作品要有鲜明的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对画家来说,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就要坚持画下去,不要怕听批评,不要怕不同意见。周韶华先生曾给我写过这样的话:“画自己的画,走自己的路。”我一直把周老的赠词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实践,创作出自己的风格。画家不能拘泥于传统,要勇于创新,要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性格。我认为,个性就是一个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把自己的个性、修养、阅历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自然就有了个人的语言,有了自己的风格。这次来天津,我与好友刘荫祥进行了艺术方面的探讨,感觉很有收获。刘荫祥的作品就反映了他的思考,他的情感,并形成了他个人的风格,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第三,一件绘画作品,首先应该给人带来美感。追求个人风格,应该从高的层次上把握艺术,而不能求奇求怪甚至求丑。我认为,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是非常难的,它应该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传统基础,并在此之上有了更深刻的个人追求,把自己的感觉、情感、技法、修养等融合一体,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有些画家为了追求所谓的个人风格,单纯地求奇求怪,画得很怪异甚至很丑陋,然后迫不及待地炒作,这样做实际是走上了歧路,只能越画越偏,最后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


记者(柳河):吕老师,这些天看了您在《画讯》上发表的花鸟画系列,觉得您的画大气浑厚,视觉冲击力很强,尤其是您画的荷花系列作品给人印象很深。能谈谈您的创作想法吗?


吕应鑫:我虽然是南方人,但我的性格很爽快,直来直去,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我在绘画上也喜欢壮观、有气势、有冲击力的作品。而且,研究中国美术史,你会发现,能在绘画史上留下影响的大多是那些画风宏大有力、简约痛快、极尽阳刚之美的作品,它们就像一首气势宏大的交响乐,有着一种博大的气势和美感。所以,我也一直追求这种阳刚大气、简约写意的画风。


为什么选择荷花作为我的主打题材呢?这是因为我考虑到,可以入画的花鸟题材虽然有很多,每一种都要画好画精不可能,与其画很多种,不如先把其中的一种画好画精,这样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好了一种,再钻研第二种、第三种,这样才能打动观者,让人记得住你的作品。荷花,在中国的文化精神里向来是高洁清雅的象征,也向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而且荷叶宽博大气、荷花娇美芬芳,很适合用国画的水墨来渲染和表现,在画面的浓淡干湿、墨色交融上大有文章可作,也适合用大写意的手法来调动情绪。于是,我选择了荷花系列作为画画的阶段性题材。绘画中,我注重画出荷花的气势和高洁的品格,所画荷花多是白荷,这样比较雅致,而且可以把白荷作为画面的透气点和节奏点,一举两得。画画应该注重节奏感,就像欣赏一首乐曲,应该有缓急、有疏密、有开合,这些,我经常是靠经营白色荷花的位置、大小来实现的。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荷花系列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奖,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肯定,我也很觉欣慰。


记者(柳河):对您的成功表示祝贺。最后请您谈谈今后在创作上还有哪些想法?是否还想有新的突破?


吕应鑫:今后,我主要是在绘画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一些探索。一方面,继续把荷花画好、画精,争取更深地挖掘其内涵。二是拓展一下题材,再画一些别的题材,比如对牡丹、菊花等作一些个性化的表现。这些花卉都是前人反复描绘的题材,要想画出精神,又画出自己的风格并不容易,需要慢慢总结探索。我觉得,不论画什么题材,都要有真实的感情,把一枝一叶、一笔一画都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画出自己,打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画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我主要还是依循“笔墨为上、以书入画”的路子,在这个方面不断寻找自我,表现精神上的东西。

                                   

——摘自天津报业集团《画讯》2008年7月1日第5版





艺术活动回顾


入选中国美协等举办的国家级展览

《那边花更香》入选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获荣誉奖

《晨》入选加拿大叶奖国际美展,获佳作奖

《春融》入选当代中国第七届花鸟画邀请展

《雄风》入选中国神剑第四届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春浴》入选全国子牛杯书画大展

《上上下下》入选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秋梦》入选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大展,获荣誉奖

《荷梦》入选第四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获荣誉金奖

《月荷》入选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画家进京展

《林间》入选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获徐悲鸿美术奖

《荷》入选当代中国第十二届花鸟画邀请展,获铜奖

《花恋》入选中国电影百年全国书画大展,获佳作奖

《荷韵》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一意只栽堂前花》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

《红尘不染》入选长江颂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荷气》入选太湖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秋深满塘金》入选2005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又听荷池风雨声》入选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唐人诗意画》入选纪念李苦禅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

《风雨过后更高洁》入选2006年中国画家提名展

《一意只栽堂前花》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玉浴图》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备选资格展,获优秀作品奖

《荷风》入选当代中国第十三届花鸟画展,获优秀作品奖

《秋正浓》入选当代中国第十四届花鸟画展,获创作奖

《香远溢清》入选叶浅予百年诞辰中国画家提名展

《玉荷飘香》入选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玉洁》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晨浴》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秋水近黄昏》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紫气》入选第四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荷风》入选第五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相生图》入选第十六届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

《庭园春情》入选上海世博会美术创作展

《花季》入选绿色和谐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花开花落》入选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

 

其他重要艺术参展


富年度展——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

第四届传统与现代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相约中国牡丹城——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提名作品展

走近经典——优秀水墨画家作品邀请展

纪念辛弃疾逝世八百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梦萦徽州——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第二届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第六届牡丹杯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艺术财富》水墨名家邀请展

情系泰山——全国名家书画展

孔子杯全国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今日水墨——中国画名家走进新沂蒙采风暨邀请展

荷之韵——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

孔子与世界——全国中国画名家名作邀请展

文明之歌——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提名展

扬州八怪书画院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马来西亚中国画坛100名精英作品展

今日水墨——第六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

墨韵徽风——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画家作品展

远山的呼唤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展

东方红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作品展

庆祝建国60周年近现代名家作品展

美术60——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

大漠飞歌——首届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相约中国牡丹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八怪遗风——全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学术邀请展

庚寅——全国著名画家荷花专题展

走进经典——优秀画家作品展

托起共同的家园——中国当代书画家优秀作品展

心象文墨——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风来海右——第二届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60国庆盛典——当代国画60家学术作品邀请展

新中国60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

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第二届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邀请展

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晋京展

一路同行四川中国画邀请展

中国画大观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中国画百家扇面展

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年展

一半山水一半城——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精品展

 

个人画展


1989   吕应鑫中国画展

  展地 / 乐山艺术馆展览馆

  主办/四川省神剑文学艺术学会、乐山市文联、

        乐山市总工会、乐山市美术家协会、

        乐山市群众艺术馆、乐山画院

2002   吕应鑫中国画展暨作品研讨会

  展地/天津美术展览馆

  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策展·学术主持/霍春阳

2002   吕应鑫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展地/烟台美术博物馆

  主办/烟台画院

2004   吕应鑫画展暨作品研讨会

  展地/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周韶华艺术工作室

  策展/周韶华

  学术主持/陈孟昕

2004   吕应鑫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展地/湖北荆州艺术馆

  主办/荆州市美术家协会、荆州画院、荆州群艺馆

2005   吕应鑫作品清赏

  展地/大连艺博会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大连市政府

2005   吕应鑫花鸟画展

  展地/兰州秋田美术馆

  主办/秋田美术馆

2005   吕应鑫作品展

  展地/烟台现代美术馆

  主办/现代美术馆

2005   吕应鑫作品邀请展

  展地/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美术馆

  主办/麦积山美术馆

2009笔墨纵横·花鸟造梦吕应鑫画展

  展地/济南美术馆

  主办/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

  策展/张志民  孔维克

  学术主持/韩墨

 

刊录出版

1989年,《中国工运》杂志封三刊登作品专版

1990年,《神剑》文学艺术杂志封三、封四刊登作品专版

1995年,其名录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并附作品

1997年,其名其作录入《中日现代美术通鉴》

1997年,其名其作录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1997年,《双雏》入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近现代名家·花鸟画谱丛书》

2002年,作品分别入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5本《名人百画丛书》

2003,作品入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鸟画名家技法分解图典》(上下册)

2003年,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国画家》专版刊出评介文章以及中国画作品

2003年,香港《中国画家》专版刊出评介文章以及中国画作品

2004年,全国重点期刊《美术界》专版刊出评介文章以及中国画作品

2006年,《前沿》6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名家集评

2006年,《中国画清赏》10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文

2007年,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美术》刊出作品《玉浴图》

2007年,作品入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花鸟画谱》6

2008年,《中国画家润格》发表作品附评论文章

2008年,全国天津报业集团《画讯》整版介绍画作并附集评

2008年,《美术时空》10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名家集评

2008年,《美术世界》8个版面专版介绍,附评文

2009年,全国重点学术期刊《国画家》6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09年,全国重点学术期刊《中国美术》14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09年,《当代名家》12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集评

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丛书《中国画》8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09年,《华夏美术》8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09年,《书画中国》8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09年,《中国书画报》整版介绍并附评文

2009年,《神州诗书画报》整版介绍并附评文

2010年,《环球花雨》6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10年,《中原画坛》10个版面专版介绍并附评文

2010年,《中国画清赏》作为年展推荐画家介绍

2010年,作品4件入编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荷风》大型画册

2011年,《名家》10个版面介绍并附评文

2011年,《现代美术家》14个版面介绍并附评文

 

画册出版


2002年,《吕应鑫中国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吕应鑫中国画集》由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吕应鑫》大型画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华夏美术·吕应鑫画集》由华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笔墨纵横、花鸟造梦·吕应鑫画集》由中国美术编辑部出版发行

2010年,《2010年最具收藏价值的画家——吕应鑫专题》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吕应鑫》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入编画册(集)

《当代中国花鸟画集》

《新世纪山水画200家》

《新世纪中国画400家》

《世界华人书画集》

入选各类展览的画集近100

 

拍摄专题片播出

乐山电视台(1989年)

四川电视台(1989年)

眉山电视台(1997年)

天津卫视(2002年)

武汉电视台(2004年)

荆州电视台(2004年)

济南电视台(2009年)

 

 荣誉称号

2001年,被中国文联授予新世纪山水画200

2005年,被全国书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佳书画家

2005年,被中国亚太艺术品投资战略研究中心评为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百名中国画家

2006年,被亚洲艺术科学院授予中国画坛杰出贡献奖

2008年,被中国艺术投资研究院评为当代最具收藏潜力花鸟画十大家

2009年,荣获四川省文艺界最高奖巴蜀文艺奖

2010年,中国收藏家鉴赏协会、中国画廊经营家协会、《收藏鉴赏》杂志等评为最具收藏价值的国画家

2011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联评为巴蜀画派有影响力画家

 

作品收藏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科技大学

湖北美术学院

加拿大大人物画廊

台湾新竹爱画会

日本中日会馆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北京影视中心

济南博物馆

烟台美术博物馆

扬州八怪纪念馆

深圳金泽轩艺术馆

北京爱迪雅文化艺术发展公司等20多家艺术机构。






我要评价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我要评价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换一组看看
美网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