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江梵众先生传略

来源:中国美网 ·9511 浏览 ·2019-12-30 09:58:59

   江梵众

  江梵众(一八九四至一九七一],号少舟,吉舍庵主人,祖籍广东番禹江村,生于四川成都。成都客籍法政学堂、四川省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四川省美协、省文联会员。

   曾祖江锡龄,号梓怀,广州举人。祖继祖号小怀。于一八五一年宦入蜀。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记载江锡龄博雅多才,书学颜真卿为时所称,工时文有《峨居游记》、《棣华吟馆诗集》行世。早年由于诗词文章清新挺拔,脱麈远识,见许于姑父著名文学家徐樾(号季同)翻译家林琴南先生。向姻嬸袁子才先生之孙女著名书家袁佩珍習画,潜力精动。


江梵众


   三十年代任成都宾萌公学校长,成都南虹艺专客座教师,与时贤向楚、林山腴、陶亮生、李雅南过从甚密,并与陈益延、罗一士、冯灌父、施孝长、芮敬予、林君默等组成《蜀艺社》。切有效期画艺,活跃于巴蜀画坛。个人造诣日深。一九三七年益州画界名人录称江先生为“蜀中名士,工时善画,绘事得古人意趣,画卷之气栩栩于笔端也”。先生自奉淡泊清流,以诗词书画明志终身,热爱大自然,性喜游历。早在二十年代即与宿彦郑奕潜祖执为忘年交,一同徒步上峨眉,攀青城,登窦团,寻幽探胜,抗浪嘉峨,探寻历史遗迹,饱览西蜀凤光。 一九三六年协好友叶济时、谭创之联袂东下,穿三峡泛长江,游邀于大江南北。凭吊六朝旧迹,感受江南山光水色,广泛接触南北画家诗人。客居姑苏,镇江数年中创作出《金陵烟雨》、《焦山征帆》、《吴江宾带》等书画长卷及大量诗作,部分作品至今流散于江南一带。抗战中,外地画家诗人大量涌入内地,聚集成渝。如谢无量、商衍鎏、张寒杉、程穆庵、刘芦隐、黄君壁、傅抱石、董台平及返川的张大干、何鲁等,得以经常聚会交流。

 先生多次在成、渝、乐山、雅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四十年代与杭州朱乐之在重庆举行精品扇展,在成都与张寒彬联展,张大千先生在《新新新闻报》赋诗赞誉“梵众超凡一散僧”。毕生成画千余幅。著作有《喜舍庵诗存》、《绿筠屋近毫》,与陈蓉峰先生合编《清代蜀中画家传略》等。一九二八年撰写《峨眉游记》,成都蓉报连载三十六期。解放后受到军管会重视,于五O年特邀赴蛾眉作文物保护考察。

 先生的画风世论胎息元人,出入吴仲圭、沈启南、扬龙友、王烟客、王丽台、汪水云等。盘薄磊塞,气胍万骞,而又简淡超逸,萧疏澹淡,笔墨豪润,超脱空灵。但学古而又不泥千古,其作品有个性,有创造。诗词造诣尤深但较少示人。一九四三年在刻本《喜舍庵诗存》,《论诗缘起》,及四二年《画展启事》中,已经清楚表明他自己写诗作画的观点和原则。谓“昔李东阳谓元诗浅去唐近,宋诗深去唐远。余服鹰其言,雅尚元明诸家之作。爱其音节隽亮,属辞浅近,寓意深微,多言外旨。不喜雕缋满眼,羌无故宝之辞。于书则欲近师文、沈,上窥元人之奥。”他的画表现诗,而诗又表现画,写诗讲原则要言之有物,对大是大非有鲜明的爱和憎。正如白敦仁先生在其诗集叙言中所说诗言志,可以与观,可以群怨,士之习于苟偷者久矣。惟诗之不堕也,唯吾姨丈。又说“先生之行效乎诗、而力分于画也”。

 先生的诗和画及自己的崇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文人讲气节,重大是大非。 一九三七年在江南游历卖画、常住镇江焦山。日寇大举侵略。国家危在旦夕,在与南京罗述祎姻长通信中表示极度尤悬。并在其所作《吴中亲咏诗篇》中,讽刺南京政府:形胜龙蟠也、山危似覆舟。又在诗中吊古讽今,贬斥明末东林党领袖候朝宗华府门前客,翩翩 世郎……、名节标东汉,工夫次豫章。并对“画苑阳龙友,挥毫若散仙”不投降清兵的“磕门殉忠义、青史至今传”,表示歌颂和极大的钦佩赞美。江先生避难返蜀后,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为抗日名将李家钰将军作幕。将军抗战牺牲后,江先生于九四三年在其卖画启事中写到来年于三余之暇,作画五十余幅多为杜陵诗意,沉郁之怀籍之吐略。表现出对时政的不满。

第二,受传统中国儒家及惮宗思想影响。讲天人台。认为人与大自然一体、时空相对。在一九四七年自题画《焦山枯木堂》诗中枯木堂前梵贝声,茫茫对此大江横。虚空不辨大南北,何计征蓬上下程。进入了大自然与人一体的忘我境界。作画吟诗,靠长期积累修持。深刻领会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精妙。诗画都不能简单、机械地反映自然。画画讲意在笔先,一有感受挥笔而成,谓之心造。而在自题长卷拟黄大痴笔意时,谓“大痴先生,年八十余岁,日坐茂林修竹中,胸无一念,故其落笔得造化之先,对于一草一木一丘一壑不能评其甲乙也。徐无闻先生在题江先生画唐人诗其:“能望造此境者渺不可得……等”。

 第三,讲文人逸气。三十年代在家庭经济日下,人口众多的情况下。而又倦于官场不屑世资,只能靠“肩臂以长养众多”卖画谋生,那是十分辛苦的。但仍买舟东下,在自己所画《江湖载酒图》中白敦仁先生曾为谱《灯影摇红》一阙:客路烟霞信手,认依稀吴峰楚岫,数茎霜鬟,机嶝云林,旅怀孱悠,三绝平生醉来樗散还依旧。挈家无地访仙薄,书意浓于酒……。抗战中与蜀艺社同仁,来川书画界名流经常聚汇唱和。一九四六年在雅安举办个人画展,与故友曾缄刘隐、程穆庵相值。常于近郊金凤寺聚会。畅叙友情,讨论书画,议论时蔽。并为曾缄画《三山雅集图》,由向楚先生拔咏。同情刘隐先生反蒋受迫害,软禁雅安。赠诗.旧日乌台事可悲,十年集雅咏奇诗,入山唯恐人相见,珍重云英采药时。又赠长沙程穆庵先生(程千帆之父)倾资为恩师顾印愚出文集。而自己贫不能归“寒蝉抱木夕吟秋,身远长沙有泪流,久滞汉嘉山郭里,鸡栖风雨屋如舟”。实为写照。

 一九四九年成都解放后,先生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将喜爱之物来人名画捐赠成都名刹文殊院收藏。五O年,先生为军管会文艺处特邀参加成都市首届文艺座谈会的代表之一。五二年应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首批研究员。晚年喜画苍松翠柏,现藏成都文殊院《皓月苍松图》为其代表。还积极参加各类书画展览,如纪念建国十周年,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画展等。

   五六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梵众、徐悲鸿、齐白石、姚石倩、冯灌父等书画合册。先生著作甚丰,有书画作品、诗集、游记留传后世。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江梵众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