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孟夏山水画艺术谈片
我之所以感兴趣,首先是因为孟夏在艺途上的善于继承与勇于突破,其山水画的自然观与造化观反映了自然山水与山水画家之间的互动亲和关系,其山水作品的物化精神与成体形式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 ”。我们说,中国人自古对自然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对宇宙有独特的观照,这正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那么,如何“继承 ”、“突破 ”?如何赋予山水以人格化、人格以自然化?如何通过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互生互成关系,在自己内心深处坚守其理想的审美意趣和追求?在中国山水画领域中画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女画家孟夏一直心仪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描述董源的山水造境,即“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灿然 ”的状态。并认为这种状物逾规矩而从容自如的物化过程,体现了画家的心智与性情,这种状物的笔墨生成本身便契合了山水的创作过程与观赏的体道与悟道的情境。因之她的山水画创作总是对意象孜孜以求,追求古人与造化,心与物互证互生;总是在意象中包含着一种意识的精神圣地,一种盘桓、流连之后的由近致远、由远返近、回返自心的精神意识。如其新近创作的《坐拥青山爱晚晴 》《野山雪初霁 》这两幅画作,前者画面主体是截取山的一个断面,它拔地而起,赫然地矗立在观者面前,画家让闲亭、溪桥坐卧于苍松翠绿间,与画面近景溪流、水脚、坡坨的细致刻画及远景山峦、村落等的随意铺陈形成呼应对照。画面的亭、桥、山树、溪流等,都并非图真式的描绘,而是意随笔至的自然抒发,通过对心中自然的描绘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展现了传统水墨以意为上的独特魅力。画家“借物象以写性情 ”,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其作品“情”与“景”交融,形成“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境相入 ”的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表现的正是一种笔墨律动与生命律动“受命不迁 ”的同构。后者画面依然是截取山的一个断面,它表达出了意境空灵的审美状态,在构图上,崇山峻岭中的村落、溪流、山树是画面表现的主体,杂以山势连绵、雪后初霁,尤其是远景的若隐若现,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幻境界。画家率意挥洒,蹈虚揖影,笔墨建构的是一种雄浑苍茫、意境深蕴、庄严与灵奇的品格,读之令人荡气回肠,作品被赋予了一种神圣感,它提醒人们不断完善当下的现实生活,同时亦成为画家面对嘈杂现实要坚守的一片心灵净土。品读孟夏这样的山水画作,你的眼前怎会不为之一亮,这是画家出入于传统之中,又立身于前人之外,“借古以开今 ”,化自然以人格,融人格以自然,在“形似”反思之上实现对“神似”自觉的一种绘画艺术语言,它“不远于前人轨辙 ”,又颇具现代个性风格,不但与前人拉开了距离,也与同辈人拉开了距离,更与自己前期的作品拉开了距离。
是的,孟夏就是这样一位画家,她的山水画创作不拘泥于真实山川,主要是在心灵上对自然体悟,于自然山川之中去求得一种精神,寻找一种寄托,以臻宁静淡泊、闲适自在的心态,于清静无为中涵养人品、胸次。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有云:“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浊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品读孟夏的作品,我们相信这也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她心灵独特的一种脉跳。我十分喜爱画家的《家山爱晚图 》,这是一幅小品,尺幅很小,然而在这幅作品中,孟夏营造出了一个水墨阑珊的家山初暮景象。虽然画面暮色迷蒙,淋漓虚幻,但这并没有掩盖其对于空间和层次感的把握。她运用“留白 ”以及笔势、墨色的变化,在二维的画面中体现了山川远近纵深的变化。这幅作品通过浓淡、干湿对比交错的笔势运动,在单纯中见变化,在随机中求自然,运笔挥洒自如,墨迹淋漓大方,展现的是一派苍茫却又秀美的家山初暮美景,流溢的是一种无雕琢之痕,“平淡而到天然处 ”的兴象。你能说这不是画家在心灵上对自然物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体悟么?你能说这不是画家在精神上对自然物象“澄淡精致,格在其中 ”的寄托么?像这样能存寄自己心灵于其中的作品,在当下是并不多见的,而像画家这样在尺幅空间上舍得花费如此的匠心和精力也是不多见的。真的,存其“大象 ”,以雄苍写灵秀,以山水诉心魂,且使之与个性化的笔墨构成互相生发,当为孟夏山水画创作的一个成功之处。
在孟夏的山水画中,有三种艺术形象可称之为“大象 ”:一种是《峻岭嵯峨 》《涧流无尘 》类似作品的“因形及神、由形而神、传形之神,臻达形神兼似 ”的浩瀚磅礡、气象万千的意境。一种是《南山秋意 》《秋深日暮清 》类似作品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的妙造自然,离形得似的蕴涵。我读画家之《山居图 》,读出的便是这样一种雄苍的气韵。这幅画作运用比较生拙古朴的点线用笔,附以墨色的皴擦,使画面古朴中寓苍劲,萧瑟中见隽秀。起伏的山峦、变化的丘壑,错落的溪水,表现了山水自然幽渺苍茫、浑厚朴率的气象和重山叠嶂、虚实相融的意境。而其《江上青山烟带雨 》《也拟泛舟五湖游 》这两幅画作,表现的却是另一种“大象 ”,即“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的绮丽,“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的寓意,“言坐中有佳士,正如左右之有修竹也 ”的典雅。你看前幅画作中,闲亭、流溪、山树明润,远山、烟雨、山景空濛。构图是这幅画的特别之处,画面取俯瞰式,近景、远山尽收眼底,一目了然,画面意境的营造和笔墨的发挥却丝毫没有半点削弱,看上去反而更为开阔和大气。笔墨的节奏也颇具韵味,皴、擦、点、染,明暗、虚实,尽显小开小阖之精妙。后幅作品,凸峰兀立,房舍绿树掩映,溪边小舟横陈,画面曲折回复,流畅自然,画中细节笔精墨妙的生活化的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与丰富性。特别是画家题在画面上的诗文,更是升华了作品“得之自然,出于意表 ”的一种“逸气 ”。
以上便是我读孟夏山水画艺术的片断心得。总之一句话,画家之山水作品已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正一步步地走近更大的艺术境界。但作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孟夏应知道自己曾经的那些辉煌与荣耀已经成为青春岁月里一种生命的轨迹,她仍需从零开始,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潜心探索中国山水画之精神本质,勇敢地在艺术探索中学会放弃,学会坚守,用一管清醒而执著的彩笔,开拓出自己的艺术途径与灿烂天空。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