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艺术的瑰宝麦秆画艺术焕发新光彩

新华网 ·14970 浏览 ·2012-10-06 10:38:49

新华网太原10月6日电(记者 吕梦琦)在中国北方,麦秆一直被作为牲畜饲料或被焚烧。然而,山西临汾农民亢秀奎却点“草”成金,利用麦秆创作“麦烙画”,不仅变废为宝,而且使中国的麦秆画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亢秀奎今年60岁,出生在山西临汾蒲县的吉家垣村,从小就喜欢绘画。由于他的母亲是一名麦秆画艺人,因此亢秀奎十分擅长制作麦秆画。

麦秆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最早出现在隋朝,后来逐渐失传。直到20世纪80年代出土古墓时,麦秆画才再次重现人间,震惊世人。后来,民间画师根据有关资料潜心钻研,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恢复了这一古老的麦秆艺术。

然而,传统的麦秆画色彩单一,技法简单,缺乏层次。为了改变这种局限,亢秀奎大胆吸收国画、剪纸、烙画、刺绣、雕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将麦秆画和传统烙画的工艺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创作成“麦烙画”。这种大胆的“堆砌”技法,使得麦秆画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作品更加饱满,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从而使这种古老艺术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亢秀奎靠诉记者,制作麦烙画首先要选择光泽度好,有彩纹,有质感的麦秆作为基材,然后根据作品需要进行裁剪和粘贴,其间要经历“熏、蒸、漂、煮、烫、晒、烙”等十几道工序。虽然工序繁琐,但每道工序都要十分精细,否则就会影响作品最后的质感和品质。

亢秀奎目前已经创作了500多幅麦烙画作品,题材主要以人物、山水、鸟兽为主,曾在北京、天津、洛阳等数十个城市展出,并被中国煤炭博览馆、山西省博物馆、山西工艺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他用2010根麦草劈成30万根麦秸丝制作的《虎啸》,高5.5米、宽3米,堪称麦烙画作品中的极品。

如今,亢秀奎成立了“蒲县秀奎麦烙画专业合作社”,希望更多人投身到“麦烙画”艺术中来.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