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寄兴写意 妙造自然

中国美网_范煜辰 ·11706 浏览 ·2013-05-14 15:23:23

 

——评向运江的书画。范煜辰。        近年以来,向运江先生的山水画,犹如高空巨石坠落水潭,激起相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他的血液里融入了水墨的灵性,给人以平和、清雅、内敛的印记。他本身就是一首宁静的朦笼诗,一幅恬淡的水墨画,具有远尘、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心胸,虚静、空明、专一、自由的精神境界。画形容易画魂难,要得山水之魂,为画者首先要具有大雅品格,心与山水一样美。     向先生的画给人的感觉是静和净,意境简淡悠远,沉静淸旷,契合于庄禅之道。他作品的主要价值来自形与神之间所引发的思考。他笔下的山水以不动声色,挑动人心的旋律,触动观者明理悟道的慧根。例如在其画集《向运江山水画选》中,有幅《川东道中见》,画中简陋的茅舍,衬托出主人品格的高洁与孤傲,门外一湾清浅的溪流汇集成潭,环绕在高低错落的岩石间,水波不兴,犹如主人不逐名利的平淡心境;石边、水际短荻丛生,野鸭嬉戏,清润欢悦,为这幽寂的贫士生活增添了几许生趣。自然与人世间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让这个心灵的伊甸园充满了静寂超然之气;作品表达着一种宁静淡泊的主题,生命在这里静静绽放,让观赏者的心灵受到洗涤,是极具感染力的精美绘画。     从其画中还可以找到中国哲学丰富具体的内涵。他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萧条空寂与静穆平和。他有着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他的山水画是士者文化的一种精神,是素朴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他通过绘画的方式参禅悟道,作品凸显出对人生微妙变化的探求,对过去、现在、未来之世世因因奇妙的思考,呈现出元气淋漓,聚散无常的感觉。     如果缺乏写意特质和笔墨格调,画作的大境界很难表现出来。向先生的画以书为骨,以墨为韵,以诗为魂,用笔刚而能柔,神气完足;用墨淋漓酣畅,浑厚华滋,章法虚实相应,知白守黑,阴阳开合,起伏回环,气脉贯通,层层尽染而变化无穷。他的焦墨山水画由其受人称道。在师法传统方面,融合汉唐之风,宋人之法,元人之意,深得近代黄宾虹的绵密、黑白对比强烈、浑厚变化的焦墨墨法,给人以阳刚大气、典雅华兹、浑厚深邃的感觉。他的画,绵密却不失空灵,雄劲却不失飘逸。有时笔墨凝重,浑厚华滋,取其密不秀风的视觉效应,有时笔墨清丽典雅,在虚静中炼气化神,在清虚中打造意境,取其疏可走马的艺术效果。画风及笔墨可用“松、动、静、圆、清”五字概括,也就是以松生气,以动生力,以静生意,以圆生浑,以清生逸。五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正是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才使他的笔下生发出一个气息充盈、生机盎然、雄浑阔大、清淡雅逸的山水佳境。     他的画又似唐诗般气韵恢弘,豪放中蕴含清静,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从手段上讲,画作大气就必须画得有质量感,质量指画面给人的感觉厚度和画面结构的结实。他的画秉承宋元画传统,结实而又开阔,不给人闭塞小气的感觉。他善于深远式的构图,这是对磅礴和大气的偏爱。在他那苍劲浓重的笔墨所挥洒出来的崇山峻岭之中,无不彰显出大气磅礴的山水精神和万象之气韵。     在创作上强化构图,他发表的诸多作品中,每幅画虚实布白穿插错落从未见雷同之处。众图皆具有“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如其画册中的《清风无痕》,此画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给人以辽阔幽深,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宛如从阔大的自然画图上截取了一角,而观者所领略的诗情画意溢于言外。布景成功的运用了有限的开合和沙渚江岸、山脚坡洲的平行线,把景物向左右延伸,衬托出广阔无垠的江水及两岸的山岭景色。      中国传统画论有“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之说。这种空即是白,向先生做到了知白守黑,从而使他的画开境大,结构密,体积厚,把中国画大开大合,大乱大整,大黑大白的气势推向极致,。他的画中庞大坚实的黑制约着白,以白的形式表现着物象,体现着明暗、虚实关系,黑白处理的对比度大而强烈,将苍劲宏阔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中,空山、野水、荒原意境深沉博大,总能让人感到精神的洒脱。     向先生善用笔,虚实相生,笔断意连,颇富幽渺之天趣。他意境中的虚空高深了意境的阔度。更难得的是,他能把画中灵动的骨笔和虚白自然的融为一体。画面的空间凭着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现出来,尤其讲究“气韵生动”,即是一种有节奏的生命,虚实相映,计白当黑(以虚为实),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可见其基本功相当扎实,他的画不论构图,用笔还是思想意境均功力深厚。如其画作《风平树无声》此图从卷首至卷尾,迷蒙清明以及远近浓淡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以及布景用心之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却是深入浅出,透彻而且生动。令得观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向先生的很多山水画,既描绘了南方洲渚烟水的平淡渔家之趣又描写了群山耸立不绝的雄奇山野之趣。犹如一首小令,抒发出浓浓的南方水乡和山野情调。他是画家又是诗人,诗画交融,越发使他的画富有意境和水乡风情。如《吾乡达州小景》南方辽阔、秀拔、迷远的景界溢于画表。一股渗入禅境的南方水乡情调荡漾绢素。     其画风南北山水画法相融合,画作既注重整体气势又注重细致的描绘。遵循了传统绘画“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原则。因为有整体的气势,他的画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对具体物象描绘的的细致与精妙,又能吸引观众驻足欣赏。如其《蜀山春雨图》此画已入选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全国美展并被收藏。它秀出了川蜀山脉和山群的美丽特点。     他根据对真山真水的体验,融汇了蕴藉胸中的情感,形之于笔墨。挥洒随意、真率无奇、自然平淡、毫无雕凿之气。他认为,造化入画是自然,笔随人意也是自然,要么恣肆写去要么经意细描,都是为心驱使,为意左右。或宣泄或倾诉或意趣或戏谑。一切都由心而造,随意而成,自然而然。自然成画貌似简单却需要纯雅风骨支撑。     宋郭熙曰:“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向运江先生很注重这一点,因此,他经常去写生。深入生活,接受大自然的润泽,体悟之深邃。将自己的心情先灌注于山川而后再形之于笔墨。他曾说:只有这样踏踏实实的走过来,这样意象的山川才有内涵,富有生命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有时虽不见具象的山石结构,但那山川雄浑的气势却十足,生活气息浓厚。     参观向先生的画作像是在梦境的丛林中穿插恍惚,他的作品洋溢着浓浓的梦幻色彩,十分抒情的描绘了理想的生活。这是玄学的和美学的梦,这不仅仅是他的梦也是我们的梦,人类的普遍困境与优秀画家的绘画之间存在很大关联。世俗生活需要被催眠,他用梦境的抒情性覆盖喧哗。在他的催眠中喧嚣的和执迷不悟的俱已睡去,被无意识主导的空间开始活动,向一个唯美的世界倾斜。好的作品在本质上说,就是“恍兮惚兮”的精神彼岸,在虚无缥缈中展示艺术的本质之美。他的画“知纷杂中守单纯”营造了令人了悟的精神图像和想象空间。     向运江先生的山水画“寄兴写意,妙造自然。”这里有美好的家园回忆,有对理想国度的向往,有广博山野中生命的呼唤······它们是热烈的,是欣喜的,是宁静的,是寻思的,给人遐想和启迪,富有诗般的美感。                                                                                                              2013年3月于北京清华大学     
    http://www.cnmeiw.com/ArtNews/201305/_20130514184623.html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