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阮德臣艺术作品欣赏
时间:2012-10-20
地点: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宗艺堂
宗艺堂-艺术作品欣赏会主持人:铁汉
被访人:著名书法家阮德臣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宗艺堂网址:<http://zyt.china9986.com>
著名书法家阮德臣正在接受香港宗艺堂主持人铁汉专访
主持人铁汉:阮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专程从美国回来办展览,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香港宗艺堂,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被访人阮德臣:经老朋友蔡楚夫会长的大力推荐,知道珠海对艺术及文化的重视,而香港宗艺堂主人铁汉更以私人会所成立文化中心,经过网络媒体的传达讯息,使更多热爱文化艺术的广大群众能欣赏到精美的艺术。
主持人铁汉:听说您第一次回国?您70年代从台湾去美国一直没到过中国大陆吗?
被访人阮德臣:我出生于中日抗战末期重庆市,年幼即随父母到台湾,1970年元旦远赴美国留学,后忙于工作、教养孩子,一直未能回中国寻根,这是第一次回国。
主持人铁汉:据了解,您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临摹字帖,是您个人爱好吗?还是受到某些因素影?
被访人阮德臣:我于六岁时由先父启蒙,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描红起到自己产生兴趣,自己寻找古人字迹并临习之,也可以说耳濡目染。
主持人铁汉:您学习书法是师从哪位大师?
被访人阮德臣:除了先父早期的远见督促外,我没机会拜名师,所以多是自发地临写古人法书,数十年如一日,1993年有缘认识当代书法大师张隆延(DR.IEON ZHANG),并受教于门下,学习金文,汉碑,北魏碑,艺术理论等。
主持人铁汉:阮老师,你研究书法这么多年了,在您看来,您觉得书法最难把握是什么?
被访人阮德臣:最不容易的是书道精神的追求,精神难过于形式,而人品学识修养更重要,古人所说的“字外功夫”,雅而不可有糜俗。
主持人铁汉:书法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取材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请问您创作时灵感是来源于哪里?
被访人阮德臣:中国书法与绘画同源殊途。书法以汉字的形式结构为载体,而汉字是抽象的表意符号,由应用字而受为观赏的字,而书写作品的灵感则由书家的功力日积月累而情感赋予以笔墨之间。
主持人铁汉:有人说,中国人历代用毛笔写字作为文字交流工具。到了近代,钢笔写字、电脑打字代替了毛笔。现在很多人将毛笔字称之为书法或书法艺术,这问题你怎样看?
被访人阮德臣:中国历代的先贤们积合众人的智慧创作了汉字记录思想一切生活事务,而更进一步其可欣赏之美感,今日高科技发达,书写文字也由电脑代工,而书法已成为弱势。为了挽救其可能成为“绝艺”应以政策性,推广书法教育,更先培训书法师资,先重传统再言创新。
主持人铁汉:据我们了解,艺术是相通的。书法艺术,应该有主次、轻重、虚实、大小、节奏、强弱等。就像音乐和舞蹈,它们一样有强弱、轻重、节奏,有高潮有低潮。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被访人阮德臣:你说的极为正确,艺术是超越种族而无国度。书法一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书写艺术,无可取代,其表现于点画线条等。变化、轻重阴阳、虚实相背呼应都可与乐曲舞蹈相通。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更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及藴籍作为支柱,达其情性于其哀乐,书法表现生生不息的契机。
主持人铁汉:阮老师,您能跟我们说说您的作品有个人风格和特点吗?
被访人阮德臣:古人云:“字如其人”我勤习书法一道数十年,早年师古人,如今师造化,开始开始古人了。
主持人铁汉:上世纪70年代早期定居纽约后,在你的书法研究过程中,会不会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
被访人阮德臣:在书法作品中可以找到一点线索,即可以线条切割空间,是彰显留白的经营上与西方艺术相近,但西方艺术应是受中国书法的部分影响。
主持人铁汉:在美国纽约,像你一样坚持从事书法艺术研究艺术家多吗?
被访人阮德臣:在纽约众多华人中,从事书法书写的人颇为不少,但能有过人成就的也不多。
主持人铁汉:谢谢您,谢谢您参加我们香港宗艺堂举办的艺术作品欣赏会活动,希望您在艺术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被访人阮德臣:谢谢!
部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