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1632年—1718年),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常居圣保禄教堂,吟诗作画,有《渔山袖珍册》、《白传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等作品面世。此时他的绘画,明显有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处。同时还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门圣保禄教堂之译音为名,其《澳门杂咏》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早期澳门重要的文学史料。1682年离澳,在江浙一带传教。卒于上海。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景深感很强。细笔勾皴,精微秀美,青绿淡染,明快清雅,真实地传达出了江南水乡的绮丽春色。
【名称】清吴历 泉声松色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64.8厘米,横3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诗并识:“泉声松色。碧嶂峙西东,泉飞认白虹。游人不可及,松翠暗朦胧。痴翁笔下意见不凡,游戏中直接造化生动。雪窗拟此,念汉昭道词宗笃好,辄以赠之。康熙甲申正月,墨井道人并题。”下钤“墨井”朱文方形印。右下角钤“延陵”朱文方形印。甲申年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吴历时年七十三岁。徐邦达《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著录。
【名称】清吴历 秋景山水图
【年代】清代
【简介】长卷,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150.6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此图是作者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汲古阁毛晋族所绘。画面重峦叠嶂,山坡树木具有明代唐寅画风;同时,画面上那种厚重的青绿、群青、赭石色彩的运用,使人产生有西洋画那种鲜艳色彩的感觉。
吴历《兴福感旧图》卷绢本 设色 纵36.7厘米 横8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历(1632-1718),清初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常熟(今属江苏)人。擅画山水,得工时敏正传。自澳门归,画风一变,多用干笔焦墨,邃密郁苍,而略带西画技法。画山石时,用“阳面皴”(即受光部分也有皴笔),此法为诸家所无。后人把他与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或称“四王吴恽”。传世作品有《湖天春色图》《夏山雨霁图》和《静深秋晓图》等。此图画老树几株,秃枝叶尽,鹊鸟或飞或栖,江面辽阔苍茫,院间屋内,似乎主人不在,此图师承黄公望、王蒙而有所变化,笔墨拙朴苍润,气韵沉厚,自成一格。
【名称】清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卷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36.7厘米,横:8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卷 局部
本幅自题:“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诏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鸟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桃溪居士吴子历。”钤“吴历”印一方。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甲寅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时年43岁。
此图是作者为怀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长题简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画中描绘兴福庵的景物,寺外杂树丛竹,墙内孤松白鹤,本是一处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满目凄清,透露出作者以笔墨寄托哀思的心境。树木勾点结合,层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围墙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积的青绿敷色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景致,是画家兼取宋、元画法而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名称】清吴历 竹石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117.2厘米,横21.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以焦墨干笔画石,皴笔细致,淡墨晕染。以浓墨写竹叶,上下各一枝,竹叶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气韵生动。款题为七言诗,并署“诗画寄赠子膺先生”。
【名称】清 吴历 横山睛霭图卷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570px,横3932.5000000000005px。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吴历 竹石图 局部 起首上角有作者书:“横山晴霭。”钤“墨井”印,幅下右角钤“延陵”。卷尾作者自题:“笔正写山横,烟云乱石生。破窗蕉雨过,添却砚池平。十日画成,海天雨霁,红日窗明,展卷题之。康熙丙戌年秋仲,墨井道人。”钤“墨井”印。
“丙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吴历时年75岁。
尾纸处吴历自跋:“余近年作画,似勤似懒,有时不辞呵冻,忘暑忘餐,挥毫疾就;有时春暖晴窗,楮墨精良,对之瞌睡。吾不知此病之所来,或谓老之故也。然少年辈往往亦有如此。予数日前颇觉腕力笔健,漫学山樵而成小卷,虽未得其超逸,观之亦可消长夏。五月墨道人又跋。”下钤“吴历之印”、“墨井道人”,迎首钤“延陵”。
本幅及自跋纸上鉴藏印有“陆廷燦印”、“平原陆幔亭鉴藏印”等。后幅有戴兆芬、公望、顾文彬三家题记。
作者在尾纸中说此图系学元代王蒙 之笔,确有苍茫超逸之意。全图多用干笔勾廓,粗笔皴擦,浑朴厚实,脉络分明。由于画家 早年曾寓居澳门,接触过一些西洋 绘画 ,画中的群山呈显出阴阳向背,似有晴日当空之感,群峰层层推向远方,颇有些空间意识。吴历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早融合西洋绘画的画家,该图十分自然妥贴地吸收了西洋绘画重明暗、讲透视的造型技巧,是为一绝。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