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关于“改造历史”与友人的对话

·14949 浏览 ·2010-08-07 05:13:46

注:2010年5月5日晚,在北京中轴路一家酒店与一群山西在京工作、以及曾经在山西工作而现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们相聚,这些朋友大多在中央各媒体工作,其中一些人在重要岗位任职。席间话题自然谈到“改造历史”的展览,大家议论纷纷,说三道四也不着边际。某报总编辑与我邻坐,我们是老朋友,他对这个活动似乎比别人更有兴趣甚至更为敏感,我们约好饭后就这个话题聊聊,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简单对话:

 

杨:这个展览为什么以“改造历史”命名?

 

刘:严格的意义上说,你应该去问吕澎,你们都是博士,学问比我深厚。既然他将展览命名为“改造历史”,一定有他的理由。他的回答应该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在我看来,这个展览是吕澎在艺术史研究上的延续和推进,对于整个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发展史,吕澎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凡仔细阅读过吕澎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吕澎在书中强调了一个问题,“历史是有烟云的,艺术史也不例外。”我想说的是,吕澎在书中用大量的笔触强调了一点,历史在很多情况下被粉饰。因此,作为艺术史家的吕澎用“改造历史”这样的词汇本身就充满着一种冒险。其实,他使用“改造历史”这样的词汇不是没有经过认真考虑的——而且,这个词汇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甚至是误解。在我看来,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吕澎的本意是说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改变中国艺术的整体趋势。并且,传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判断在过去三十年的进程中已经发生变化,甚至正在被改变,这是当代艺术的成就。甚至,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习惯已经不再是一种所谓的“经验”,观众在作品前不再是简单的观赏,更多的是驻步思考。我想,这就是吕澎为什么将展览命名为“改造历史”的理由。其实,从根本上说,这个展览并没有离不开艺术史的脉络。也就是说,吕澎还是从艺术史的语境来考虑展览极其作品的。应该说是对新世纪10年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整体回顾,从艺术史的角度是也是一个梳理。

 

杨:你强调艺术史,那么这个展览与1989年的那个现代艺术展览有没有某种关系?

 

[!--empirenews.page--]刘:应该没有,甚至一点都没有。不要把什么都胡乱往一块扯。那个展览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总结。20多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也一样。我们今天面对的一切都与20年前发生巨大变化,无论价值观,还是人生观都不一样。所以今天的展览也一定不会一样。策展人的思路和理念也不同。

 

杨:我听说吕澎好像在上世纪90年代还策划过一个规模很大的展览?

 

刘:是的,那个展览举办在1992年,名字叫“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简称“广州双年展”。展览做得比较特别,或者说不同于当时中国大陆的任何一个展览。其目的是让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市场,同时,还提示着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由策展人操作展览的时代已经从这里起航。通过这个展览,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90年代中国的文化问题就是市场问题,倒过来说,市场问题就是文化问题。当然,问题远比我说的复杂,还涉及到价值标准的建立和确定,谁来确定,怎么确定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但它是一个开始,应该说对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我们重新回顾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和新世纪10年的艺术时,92年展览的价值和意义慢慢展现出来。

 

杨:按你的说法,这两个展览相差18年时间,它们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

 

刘:不知道。应该说直接的联系是没有的。关键是你如何去看,任何去判断,如何去认识。以我个人的有限认识,“改造历史”从学术的层面说,与艺术史有关,与市场也有关有关,比如投资而非赞助,还有评奖等等,这些都与当年的“广州双年展”有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全球经济危机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我想吕澎是通过这个大型活动,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完成他多年的一个愿望:中国当代艺术的合法性。

 

杨:从主流的角度看,当代艺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处在地下或边缘位置,而且,吕澎始终在呼吁当代艺术的合法性,你认为怎样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合法性?

 

[!--empirenews.page--]刘:的确,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很长时间一直处在一种边缘的位置上,甚至受到官方的排斥。作为艺术史家和批评家的吕澎确实在当代艺术的合法性问题上做过许多努力,比如汶川地震时他组织的当代艺术的义卖活动,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包括吕澎在中国美术学院开设的有关当代艺术史写作的课程等许多活动都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坚持和不懈努力。这一点我非常敬佩他。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时候我也在想,当代艺术为什么需要“合法性”?什么又是“合法性”?“合法性”是不是被认可?去年年底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的成立,是不是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合法性?!本次“改造历史”展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是一种被认可?我个人觉得“合法性”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去讨论。

 

杨:“改造历史”无疑是一个大规模的当代艺术展,集中展示了新世纪10年的作品,你怎样看待这些作品?或者说,这些参展作品在质量上怎么样?

 

刘:昨天下午展览开幕,我没有看完就被一家媒体叫去接受采访,看得比较粗,走马观花似的。“文献展”有点像明星的集体亮相,展示了自改革开放30年来一路走来的当代艺术家在新世纪10年的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看得出艺术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作品确实不错,也有些作品确实一般。装和影像都有很不错的作品,总体上感觉还是不错的,因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这么大的展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文献展”和“主题展”基本真实的反映了艺术家当下的创作状态,以及他们比较真实的面貌。

 

杨:我好像见过吕澎的那本《中国艺术史》的书,特别厚,砖头一样,你是怎么看待这本书的?

 

刘:这部书的名字叫《20世纪中国艺术史》,大概有100万字和上千幅图片。毫不夸张的说,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全面描述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专著,吕澎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它的规模上可见一斑。在没有第二部和第三部出版之前,吕澎的专著就带有某种权威性和唯一性。我曾经为这部著作写过一篇评论文章,所以在写文章之前仔细拜读过。吕澎在这部专著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态度和立场,《20世纪中国艺术史》正是将此贯穿其中。去年在台北我曾对吕澎说过,我说至少在近20年,可能还没有人能写出这种规模的书,所以无论是谁,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史的时候绕不过它,甚至是一部必读之书。我说这些话不是忽悠,而是一种对他研究成果的肯定。

 

刚才你用“联系”这个词,我突然想到,《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改造历史”才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想从过去的30年中,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基本改变了中国观众传统的审美经验和视觉方式。当然,通过当代艺术对人们的启示,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样得以改变。我想这就是“改造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不能总是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谈“改造历史”,如果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的话,问题无法展开。我估计很快就会有一部描述新世纪10年艺术史的专著出版,吕澎是个快手,快得惊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懂得合理使用各种资源的人,也就是说,他会将所有的资源使用得一点不剩余,当然更不会有一点浪费。[!--empirenews.page--]

 

杨:我不是艺术圈的人,这个圈子里认识的人也不多,自从任职以来,开始注意当代艺术,也觉得很有意思。前一段时间好像在网是看到吕澎和一个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师打起笔仗了,而且影响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儿?

 

刘:有这么回事儿,也是去年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件大事,使有些沉默的中国当代美术界在他们的争辩声中多了几分热闹。但我依然认为还是学术上的争论,还没有超出学术范围。其实大家都在各做各的事儿,可能你做多了就会遭到许多咒骂。我一直认为吕澎是一个能做事情,而且是做大事情的人,《改造历史》这样规模的展览不是谁都可以做成的,据说耗资人民币1800万元,单说调动这笔巨资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吕澎通过他的努力做到了。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很善于调动并集中使用各种资本。这是其他同行人不及他的地方。换句话说,这也是吕澎的过人之处。

 

杨:最后再讨教一个问题,当代艺术这个词在今天似乎使用得非常频繁,好象非常时髦。什么展览好象都必须加上“当代”二字。我知道当代文学的概念和定义,但对艺术还有些混乱,请你谈谈中国的当代艺术这个基本概念?

 

刘:这是一个在过去很长时间批评家一直关注和追问并讨论的问题。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学不是同等概念,以我的理解,当代文学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当代艺术不是时间的概念,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有了时间的概念。我觉得吕澎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当代艺术原本简单明了的概念现在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解释,使当代艺术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吕的大概意识是这样的。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不是时间的概念,当代艺术是对既定的政治社会提出问题,艺术家通过作品捍卫艺术自身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挑战传统审美陈规,推进人类思想进程。尤其是对政治与社会价值保持着疏离和批判态度。换句话说,当代艺术就是艺术对政治社会的批判性。这就是我对当代艺术的肤浅理解和简单认识。

 

杨:非常好。虽然谈得不是很多,但我对一些东西似乎有所明白。我们常联系,有问题再向你请教。

 

[!--empirenews.page--]刘:说实话,你们那张报纸还是比较左,对于这样的展览大概还不敢去采访和报道。我建议你,星期天专门去看一天,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看。在每一件作品前,谁都是普通观众,可能咱俩说到天亮都无济于事,你必须面对作品——当你在作品前的时候,你的每一个细胞才能产生感受——你不可能在所有的作品前无动于衷。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