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望远镜中的清明上河图

来源:北京日报 ·62315 浏览 ·2019-01-15 11:52:25

  一个作家对历史和文化的情感有多浓,其作品的感染力就有多浓;一个作家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有多深,其作品的思想性就有多深;一个作家的艺术功力有多宽广,其作品的文学性就有多丰富。

  这是我读完《单筒望远镜》的想法,深感这是一部打通时空、令人冷静思索文化与文明冲突的文学力作。

  写市井、写天津、写义和拳,本来就是冯骥才的长项。里面的人物、事件、街巷,从四十年前他的长篇小说中都能找到来处。不同之处是,义和拳从主线退为背景,纸店二少爷欧阳觉和洋女人莎娜的爱情成为了主线。

 阿来说过,藏文化的优势是时空的任意叠加,几百年的时空可以随意跳跃。相比藏文化,汉文化的时空固定了很多。怎样拉近历史就成为对作家的考验。冯骥才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通道——单筒望远镜。一百年前的天津,一百年前的中国,通过望远镜一下子可感可触,爷爷的爷爷的命运,隔着时空,近在眼前。望远镜把远处的世界拉到眼前,架起了我们今天感知一个时代一座城的通道。    

 望远镜把它的主人——法兰西军官及其女儿莎娜拉到我们眼前,把欧阳觉熟悉的老城和不熟悉的租界拉到他眼前,真切表现了两种文化初见时的新奇和神秘。

 随后,主人公在东西向开窗的小白楼上,从互观对方的世界发展到深入对方的情感,在租界和老城隔绝之后,两人拼死去对方的地界寻找,屠城前后,两人都疯了……

 这个望远镜到底让我们看到了什么?首先是一种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市民的理想生活,一种清明上河图般的津门俗世生活,突然就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从租界里外的对峙演变到屠城,到血光冲天。

 望远镜不但是个时空穿梭器,并且极具象征意味。

 望远镜是单筒的,是一只眼的视野,通常看的同时,另一只眼是闭上的,这就暗喻了视野和认知的偏狭,给冲突埋下了伏笔。

  作者通过望远镜把一城一国的命运导入作品,把百年前的静美和惨烈导入文学,把40年来的积淀和思考导入我们的文化,使作品达到了一种崭新的高度。

  过去的30年,作者从文学走向文化,走向文化的保护,站在守护国家传统文化的前沿,冲锋陷阵,为传统古村落和城市历史街区,为非遗传承呕心沥血,成效惊人。坊间乡间的文化碎片和市井人物常常浮现于他的脑海,经过30年的沉淀和发酵,终于酿出了今天这一本人鲜物活的新作。    

    文化之外,作品文学上的功力更令人击节赞叹。作品中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都充满了气息与象征,很多气息令人想到了《源氏物语》。

   单筒望远镜成为了西洋文明的象征,大槐树成为了本土文明的象征。望远镜中大槐树的命运令人百感交集。

    作品中人与物的交融写得极有感觉。父亲的手杖,妻子存瓜子的白瓷缸。纸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天然也融进了人物的命运——纸是市民的文化、生活和节日需求,是欧阳家小康的来源,洋纸招来了莎娜,拳民用黄表纸做符,试图镇住洋枪洋炮……林林总总的物中,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冯骥才临过《清明上河图》,这部作品承袭了孙犁荷花淀派的风格,作品中的人物在画面中浓淡相宜,写出了两种文化对视的美,更写出了对立的残酷。

   传统的美写得令人沉醉,文明的冲突又写出了泼天的惨烈。

   作品中白色的意象十分突出。两人初见时,洋女子的脸色宛如泛着红晕的雪白又娇艳的荷花。欧阳觉面色白净清秀、妻子的小瓷缸素白、白色的小洋楼,种种意象凸显了一个实力大家的文学和美学高度。

   想起了帕慕克得到的评价:在探索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单筒望远镜》,何尝不是一种中西文明初撞时的象征呢?是悲剧的诞生,更是历史与文化的冷思考,是一部饱含历史文化文学分量的文坛力作。


中国美网


了解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清明上河图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