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五行。”这是《周易.系辞》中重要的论据,它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春秋末年的《老子》中著名的语段,它也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在拜读这两部古典大作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宇宙观中,世界都是由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开始演化而来。在演化的过程中,始终是有一种矛盾相互牵制,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阴阳,他们是相互矛盾又和谐的一对事物。这种对立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国的现代艺术也在竭尽全力挖掘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元素,而在这其中的云门舞集《行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观看《行草》现代舞蹈,同时也是在品味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行草》作为一个现代舞蹈,但从始至终去看见的是中国的传统。从“行草”这一名字开始,接着是第一幕的瓷器纹理,到背景音乐的素雅,再到舞蹈形式,都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神。而作为舞蹈的最基本的载体----舞蹈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的思想元素也盖囊其中,并表达的淋漓尽致,呈现给人以视觉冲击感受来表达哲学思想。
首先来看《行草》中的书法意味。在我看来,用欣赏行草书法的眼光来欣赏这一现代舞蹈是再好不过的一种方式了。它里面的动作、形式,可以等同于行草书法的用笔所呈现的效果。中国书法,尤其以行草书法,受《周易》影响颇深。尤其是其象征思维,使行草艺术具有直观性、经验性。在崔瑗的《草书势》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充满了经验、直观、类比的思维特征, “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状似连珠”、“似螳螂而抱枝”、“若山蜂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这些都是他用象征的思维来抒发自己的艺术感受。而《行草》也是这一思想的实施者。在这一现代舞蹈中,各种的舞姿形态引人瞩目。中国文字的象形,被舞蹈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一一阐述,“志在飞移”、“将奔未驰”创造出一种形象运动的幻想,赋予文字以生命的活力。
同时,书法所强调的章法被艺术家的舞姿节奏和舞蹈家的张合所替代。简而缓,繁而急,在缓急的张力中,让白色的纸张和黑色的墨汁充满力量,也使艺术的舞台上充满舞蹈者对艺术的感悟。[!--empirenews.page--]
《行草》中除书法意味甚是迷人外,它所运用的武术形式也十分精湛。中国传统武术中,受传统思想影响深刻的是中国的太极。在 《易经》中,就将太极的重要思想给以阐述:阴阳相生相克,内外的协调统一。慢慢地,太极拳形成了动中求静之美,阴柔之美,虚实变化之美。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静时寓动意,动时求静息,动静之机,即为太极。”这些太极的思想,从古代思想中传承下来,融合了《易经》等多种哲理思想的结晶,堪称为古代思想的典范。《行草》也充分秉承了这些理念的形式和内涵。在它的舞蹈形式中,动静相生,看似优美婉转的舞姿,又胜得武术的刚健。柔中带刚,以武术的步伐表现而出又凸显出舞蹈的气质。在这种刚柔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形体慢慢被淡化,舞蹈者仅仅随着音乐的变化自由的舞动,这不正是“大象无形”吗?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行草》所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境界。在它的形体语言中,它所要的是那种形体所带给人们的一种想象,这种想象,慢慢遗忘形体而得到“气势”。这种“气势”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以一种动态趋势代替动作本身,达到形式的升华,造成一种中国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