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老画家邵仲节牡丹艺术探微
中国的艺术,是一条高远、超逸的心性之路。德高望重老画家邵仲节先生,自从1949年南下成都,已锲而不舍地在这条心性之路上走过了整整七十个春秋。
这是一段坎坷且又漫长的文化苦旅,经历了无数峥嵘岁月的问询。年复一年,光阴荏苒,先生笔下那淡淡的墨香,依旧萦绕着梦里情怀;先生心中那浓浓的期翼,依旧沸腾着艺术灵感。
白云溪水,竹月荷风,腊梅吐焰,牡丹迎着……老画家邵仲节已经九十四岁高龄了,然他似耸立云端、苍劲雄健的云松,其艺术生命依旧立影重岩,卓绝凌云。先生艺术风格风清骨峻,道劲泼辣,凝重端庄,兼工带写,姿态万千,色彩斑斓,清丽华滋,笔墨随心境一同不断提升、提纯。站在画家人与作品的面前,作为读者的我们虽不会过分地激动,不会悲喜交集,但那份温润与澄澈,会长长久久地印在脑海,留在心底……
——题 记
许是因为执着于中国书画艺术批评,接触并研读中国书画家与其作品便是自己的份内工作。我与在国内外广受赞誉的著名老画家邵仲节先生是忘年交,与他相识相交相融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在我的认知深处: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画在民族审美领域根植深厚,古往今来不乏国画大师的传世佳作。老画家邵仲节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创作践行,其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精的基础上,锐意主攻牡丹艺术,在中国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绘画技艺为我所用,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进而形成了自己“典雅、妍丽、秀婉、朴厚”的既“物我两忘”又“雅俗共享”的艺术风格。他卓然不群的“邵牡丹”之雅称,早已名动京华,饮誉九州。然,在中国翰墨无边的江湖里,如何中肯且又精准地诠释邵老这艘艺海逐浪的舟,评析他之艺术创作成就?这是我十多年来一直苦苦思考的论题。
众所周知:在当代,从事艺术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而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的人都越来越少。追随时尚,迎合潮流,按社会认定的“艺术家”的形象来包装自己的人比比皆是。这是因为,真正的“我”消失了,人们看到的是一批又一批没有灵魂没有个人意志的“艺术品”。商业时代、工业时代,不断异化着人们最淳朴的本质,当然也使我们离“朴”和“真”的艺术境界越来越远。人们在热闹的世俗世界里追逐时尚,追赶潮流,从艺术本质看,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很多,而是很少。但不可否认,这少不是无。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还是有的,老画家邵仲节先生就没有入什么“流”,他始终游离于时尚的队伍之外,按自己的意志,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出来,它完全符合艺术的独立思考的原则。作为一个名闻遐迩的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家,邵仲节先生涉猎广泛,或清逸风雅的梅花,或独姿庭院的修竹,或温婉灵秀的幽兰,或不染尘污的莲荷,或素洁撩人的水仙,或绿云飘逸的紫藤,或满腹珠玑的石榴,或巨叶擎天的芭蕉,或招蜂引蝶的果蔬,或雍容华贵的牡丹……其作品无一不墨彩用情,炉火纯青,可思可感,能令读者作生命永恒的思考。
是的,老画家邵仲节先生是一位备尝人世艰辛和人生苦难而执意把温暖洒向人间的艺术家,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愿以真情写国色、真心唱国魂的艺术家。他执着于中国写意花鸟画创作,更钟情于国花之牡丹艺术创作践行。他说:“一个优秀的画家要有普遍的担当意识,要将自己整个生命融入作品之中。画家的担当意识,不是道统式的担当,道德式的担当,而是生命的觉解。我最酷爱的绘画题材是牡丹,数十年来百画不厌。因为,唯有牡丹真国色,我愿真心唱国魂。”老画家邵仲节先生如是诉说心迹,亦如是付诸践行。他在创作中每每追求“凡状物者,得其形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的“别无归处是吾归”的生命本真气象的智慧呈现,即在妙悟中创造一个价值世界,其中包含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感觉和人生智慧。同时,对于古今创作牡丹高手的艺术作品,他更是精心揣摩,虚心学习,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亦认真攻读历代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增加自己的学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使自己的精神追求与牡丹的艺术神韵臻达一个高度。
有评论家如是评析邵老的艺术创作:“其用笔遒劲泼辣,沉着痛快;布局繁简相宜,疏密有致;用墨浓淡相间,变化自然;用色明亮鲜活,层次分明。其用笔、用色、用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这只仅仅是对老画家邵仲节先生牡丹创作“雍容中透素雅之韵,清丽中含高贵之气”的“形而下”的解读。可在我的认知里:邵老之牡丹艺术创作,不是“表现之牡丹”,而习惯从永恒的角度着眼,从特殊中导出一般,强调的是发自根性的生命创造力。即画家笔下之牡丹,虽是牡丹又不在牡丹,不在牡丹又必托于牡丹,它不仅仅是在描写一个有别于他人的具体物象,而是在创造一个有别于他人而体现出自我生命的宇宙。读老画家邵仲节的牡丹创作,我们应从“形而上”去剖析,去认知。邵老之牡丹创作,不是具体之牡丹,不是表现之牡丹,他所创造的或“呈现”的,是独特的“生命宇宙”。换言之,邵老的牡丹既不在具体的物象,又不在抽象的道和具体的情感。那么,他的创作到底立足于何处?其实,邵老所要创造的是一种生命宇宙,呈现由生命体现而发现的朝气蓬勃的世界——即一个“真”的世界。关键在于,老画家之牡丹是“境界之牡丹”,而不是具体之牡丹的艺术创作。它,重在传达“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生命体验,那种令天地都为之寂寞、陶醉的真实的生命感动。
老画家邵仲节先生是我崇敬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生醉心钻研和提高自己的画意,他的牡丹作品能对物象进行高度的提炼,并巧妙地充分注入神韵,创造了意趣盎然的艺术。在他进入笔精墨妙的晚年,依旧在孜孜以求地进行生命的创作,画自己想画的画。那是有创见的画,神形兼备的画,富有意趣的画,不同于别人与自己的画,有生命力的画,真正美的高层次的画。从邵老的艺术践行中,我们真的窥出了一位老艺术家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他为艺而生、为艺而活的高贵精神。那么,邵老之艺术创作到底给了我们那些宝贵启示?我以为:一是其“刻求画内功,亦求画外功”;二是其“神形两相重,手法能出新”;三是其“画趣处处生,品位意在高”。
在中国花鸟画坛,邵老作为一位已从艺七十个春秋的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其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追求上,绝对不仅仅只是给读者以画面单纯的表象为目的,因为画面上的东西是一目了然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必须要读者借助画面笔墨呈现出的表层现象,还要感觉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在作品中有丰富的内涵和给人更多的联想、感染,是大画家所追求的目标,同样也是衡量画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邵老深谙此理,故其在艺术践行中能刻意追求,锲而不舍。邵老的牡丹,一方面能让读者看到笔墨变化及其引人入胜的形象塑造,另一方面又能令读者感染一种说不清的思绪来。他在笔墨中表达物象,而在笔墨之外却有无尽的意趣,引人回味无穷,使赏读者回归画家所设定的意境之中。《盛世华诞,国色天香》是画家新近的创作,画内画外皆给读者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盛世乾坤万山红”的艺术享受,画似有声,不在笔墨,画中有诗,意度自出。《红英开繁朵》是画家的一幅旧作,写于他八十六岁之际。画中画家题诗云:“红英开繁朵,盛世有此花。天赐好颜色,富贵传万家。”这幅作品能令读者得到感受后,由自己去想象,去补充画外之无尽意趣。
我们说,邵老的牡丹艺术重于形,更重于神。在他的创作认知里,形只是物的表象,一位有造诣的优秀的艺术家,在绘画上绝不满足于形的肖似,因为这不是绘画的终极手段和目的,其关键在于借形传神,以形为神达意,从而揭示内在的奥秘。要想借形传神,还必须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经过一番改造和提炼,使精神得到提升,而非如实描写的自然主义手法可以奏效的。蜀中画坛宿将石壶如是讲:“得其形易,得其神难,形神兼备尤难。”邵老在自己的花鸟画创作中是如何传达神呢?首先在技法上,他为了能表达出心中的意象,不断寻找新的表现手法。他不拘泥于古人画牡丹之法度,更不为眼前牡丹真景实物所囿,在自然中,在物象里,却能跳出自然与物象的羁绊,牢牢把握物象内在特质,删繁就简,剔芜举要,极力注入自己所生之情,因而使作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其次,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他有时亦对物象给予大胆的夸张或变型,坚持一种“奇不失真,华不坠实”的创作信念。当然,老画家的艺术创作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的,绝不是像古人有些杜撰或拼凑了事,也不是“纸上摆些现象,毫无意境,不能使人有所感受”之作。而是一种把作画当作生活中发现和生化之体验注入“美”的奇趣。诸如《浓香丽质》《芳韵香浓》等作品,构图生动完整,笔墨简净虚灵,境界豁然初现,如果不是画家使心、眼、手高度合一,是达不到这种“形神两相重,手法能出新”的艺术效果的。
我们说,绘画创作要讲“趣”字,这已是公开了的秘密。画中能有趣,就会引人深思,就会意味隽永。老画家邵仲节先生,其在自己的牡丹画创作中处处都抓住了一个“趣”字,他是一位在艺术创造中善于制造趣味的高手。邵老如何制造“趣”呢?他笔下的牡丹,变化多端,生气勃勃,能令读者感到天趣灿然,别致新鲜,其所强调的是用适当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读者在老画家的作品中读到的不是真实的牡丹,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牡丹,最后上升为有了“意度”的佳作。《飞瀑流泉金银山》这幅作品,画家赋予了群山、流水、牡丹花海物象以生命,真是有趣亦有情,令读者读之兴味无穷。画家这种注重物象塑造,而物象塑造又基于传神之目的,确实将平凡的群山流水、牡丹花海化为神奇,透发出一片清新、壮美、充满生机的气息,感人弥深。再者,邵老牡丹艺术中趣味的由来,还在画之外和画外之外。所谓画之外,是以形象为媒介,所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和充分联想;所谓画外之外,是给人产生联想余地的必要条件。要达到前者所收到的效果,就要物我两相融,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和情趣,使人从画中引想开来,去品赏画外的余味;而后者对画趣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画家自身的阅历、知识、学问和修养,这些都是创作意味隽永的上乘作品所不可缺失的必要条件和基础。邵老的牡丹创作的特点是能从“趣”中生发情境,无论是画面上用笔的浓重清淡,或繁或简,总是能令读者感到意趣厚深,余味无穷;无论是作品中不逞才、不使气、无莽气、无作气的艺术个性的深度发掘,皆令读者有了“画趣处处生,品位意在高”的艺术感受。
真情写国色,真心唱国魂。有深度责任担当,有深湛艺术学养的老画家邵仲节先生,是当今画坛一面不倒的旗帜,他“身居闹市寻幽处,云涧深深忘名利”,不在世俗生活的喧闹中苟求实惠,而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去不断锤炼自己——一个创造者的至高至纯的风骨品度,营造中国牡丹的艺术圣地!
2019年11月20日于蜀都牧云阁·诗梦书斋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