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传统笔墨与文化内涵的锤炼

作者:马安信 ·86129 浏览 ·2021-06-10 10:56:52

 

——重读周先云写意花鸟画


 

“读画家周先云的写意花鸟作品,其亲的乡土气息,总给人以乐观向上的感受,即使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如何险绝的画面结构和笔墨,但传达出的仍是那样和谐和乐观的情绪。”这是我近读画家新作之后,写在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我写这段话缘于自己重读画家作品际,心中有着沉甸甸的认知:周先云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是个在艺术形式上造险的能手,是个在情感上化险为夷的能手,又是一个能坚守传统笔墨与文化内涵锤炼的优秀艺术家。


边读先云之写意花鸟作品,边读中国绘画史,我的心头有了明晰的脉胳。众所周知,中国写意花鸟画成熟较迟,直至五代宋初,有关文献中才出现了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记载,这便是著名的“黄徐体异”之说。这其中始于“黄家富贵”一脉的,注重物象刻,以形写神,审物不苟,笔法细腻,表现出很高的造型再现能力;其源于“徐熙野逸”一脉的,则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兴手法和以书入画的笔墨,托物言志,如在“岁寒三友”或“四君子”之类的题材一咏三叹,以画寄情。这种旗鼓各振的对垒格局将花鸟画明显地分为工笔和意笔两种表现手法,直至晚明以“青藤白阳”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出现,花鸟画的发展才真正地实现了历史性的质变。这种质变的意义对于此前的技法而言,是一种颠覆,对于传统观念而言,是一场革命。画家周先云先生无疑深谙其深蕴。他之写意花鸟画创作有着大气磅礴渊源无止境的画风文脉,有着厚重扎实的脉络根基。其画法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充分发掘毛笔和宣纸的表现潜能,通过墨分五色、笔迹的刚柔相济,以及用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疾、张弛有度而产生的气势和神韵,乃至不径间所流下的飞白之处,都无不折射出画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彰显出了画家的内在人性及情趣心境。《东风庭院自芬芳》《万紫千红总是春》《大吉图》《千嗅万嗅始得归》《题诗花鸟图》等,皆为先云先生近期之新作,这些作品均通过所画之物象的人格寓意来展现主体精神,其移位于通过个性化的视角形象及其表现过程来加以实现,使画面狂放中不失法度,飘逸中不失率真。我们读得懂,画家之花鸟含蓄内敛,外柔内刚,其得力于画家“画气不画形”之意写实践。


读画家周先云先生之写意花鸟画,我特别激赏的是画家对传统笔墨与文化内涵的锤炼。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然毋庸置疑,一幅优秀作品的创作,除了笔精墨妙外,更须文化内涵的锤炼。文化内涵,是好作品所必备的美学志质,是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范畴,是中国美学思想对于世界美学思想的独特贡献。前人论文化内涵曾提出许多精到的见解,我这里不做赘述。仅就先云先生之写意花鸟画创作而言,画家是如是认知的:笔墨既是一种 艺术,又是一种技术。作为艺术,笔墨最大的物点是创造,但凡好的笔墨必有作者的个性烙印,具有不可重复和不可模仿的个性,必有作品内在的文化内涵,具有深湛和精警动人的文化内涵。因之,周先云之写意花鸟画,其笔墨侧重于意又侧重于法,既靠天赋又依法度之多重特性,每每借助书法笔墨去走深入传统又超越传统,既重笔墨修炼又重文化内涵的艰难之路。前人论笔墨之经典语言如“点必如高山坠石,撇必如强弓万钧”等,先云先生在创作中将此作为了自己意写花鸟的标杆,并将此作为自己不断提升笔墨功夫和文化内涵的修炼主旨。故而,其写意花鸟作品才蔚为大观。


说实话,周先云先生堪称一位优秀的花鸟画家。也许,他之艺术、践行活动,我们可以用一柱香的时间便可将其读完,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年光,都是用一朝一夕的日子所换取。其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等待,太多太多的徘徊,太多太多的煎熬,太多太多的酸楚。我们期待着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有更多、更好的,具有传统笔墨与文化内涵的作品不断涌现。


2019年10月10日于蜀都牧云阁·诗梦书斋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宋代,美学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