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陈乃建 | 2021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来源:中国美网 ·48099 浏览 ·2021-02-26 11:30:27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字剑峰,揽云楼主人。1948年生于成都,先后师承岑学恭、黄纯尧、李文信诸先生。主攻山水,旁及书法。其山水画以书法线条入画,集南派之温润秀雅、北宗之雄浑朴厚为一体,气势磅礴,意境深邃。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画展并获奖。作品亦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人民画报社、中日会馆、美国、英国、法国、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友人收藏。现为成都翰林艺术学院教授、巴蜀画派实力派代表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书协会员,省市政协画院艺委会委员,新加坡神州书画院特聘高级顾问,将星书画院艺术顾问。作品入选全球水墨画500强大展。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中国山水画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于外关注自然万物,体察幽微;于内注重内心体验、个体感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此去感知宇宙内部的生命延续。

陈乃建先生,既是一位笔下流淌着绚美迷人的自然风光、瞬息万变的彩色河流,其作品让你迷恋、让你沉醉、让你接受美之洗礼的山水画家,又是一位心灵能滋生出柔软湿润的绿色,对自然万象充满着眷眷柔情,并将这样柔情遍布于自己血液里的山水画家。其挥毫丹青数十年,在当下浮躁的世俗面前,总是用一支细笔,勤谨耕耘着安逸恬静的幽壑世界。其艺术创作之践行活动、没有现实世界的纷扰,没有聚光灯下的喧嚣,每每以原本之朴诚,随境所触,随情生境,随笔而出,坦荡地抒写着自己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我们说,艺术的深浅是在艺术家的把握之中。在艺术家的内心,如何让生命与山水对话,情感为山水吟唱?说到底,艺术之标准是艺术家“以画说法,以画说话。”再读陈乃建先生之山水作品,我们心中有登临之美,有游居之胜。生长于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云、每一池水都自然了然于胸,就连“凭轩忽若无丹青”的老杜也未尝体味到这“天府之国”的卓尔不群,何况古今胜语,并非直寻。陈乃建先生自幼对青山白云、幽谷茂林、碧波涟漪即始足怡情,而后的生活体验即便于蜀都闹市,亦常;聚林屋于盈尺之间,招峰峦于千里之外。在我之认知深处,乃建先生具有诗人的气质,能敏锐地感受生活,具有捕捉生动形象、在艺术形象上凝聚感情色彩的能力。其创作不是去临摹事物,而是把头脑中反映出来的表象,加以选择、提炼,变为心象,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情思,赋予作品以灵魂、意境。可以如是说,画家陈乃建先生之艺术创作,其画境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能即景抒情,因物见志,旨趣遥深,意味无穷。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众所周知,绘画的意境对艺术家而言,是指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苏轼打过一个好比喻:“画竹必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苏轼的此喻告诫我们,观物取象而后 “胸有成竹”,想象、构思才能“见其所欲画者”,而“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则意味着一个快速的表达过程,生动地概括了察物、选型、写意等一整套本领,其中也包括着生活、立意、想象、形象思维、典型塑造,一环紧扣一环,有机地联系着。中国山水画描绘的景象,并非自然山川的真实摹写,要“应目会心”,融进作者的审美追求,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灌注作者对生活、自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体现创作意图,从而形成“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即山水画的意境。就陈乃建先生山水画意境而言,我在再读中感悟最深的是:画家师心,心师目,目师物象,既求自然物象之典型形象,又求心中体悟之典型艺术形象。故其不取繁饰,而写山水之清秀、之真骨、之灵魂。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明人唐志契《绘事微言》有云:“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陈乃建先生的创作,山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丘壑不为工,而得之于造化。《策杖观云起》《踏雪寻梅图》《目送飞鸿》《古刹钟声韵味浓》《坐看云起时》等作品,是画家近期之创作。其作品或用灰色的调子和轻柔的笔触,画岩石的轮廓和皱纹,分出岩石的块面,或用浓淡墨和细线的短线,顺着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效果;或用清丽的色彩与大写的晕染加强山石的动感,活脱脱地突现出秀蜀之山水。看得出,陈乃建先生是深受老庄与禅宗思想的浸润,故其笔下的山水形象摇曳多姿、千姿百态,如山峰之尖圆、树形之长横、水势之缓急,烟云之变幻,各有其之最美妙之处,如面对一山、一水,可画其整体,也可取其一峰、一溪,往往一峰之奇、一溪之妙,胜于全景。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我们说:“涤除玄鉴”、“心斋”、“坐忘”等对中国山水画家的要求是形而上的要求。再读陈乃建先生的山水画,我的另一个感知是:画家的可贵之处是他能布置于掩饰之外,即不如离,近不若远,画家有着虚静空明的创作心境。读《策杖观云起》,犹闻轻柔的交响曲,山峰之耸,占满且浮游出画面,山石严谨而又层层叠嶂,岩之树木繁荫,古意里透出画家心灵的纯静与孤寂。《踏雪寻梅图》,自下而上由浅墨晕染,清淡中见绚丽,而清淡里写满了静谧悠闲,它真的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禅意的水墨画,令读者不由得驻足流连。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古人对山水的叙述是画家一生仰望之境:“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东黯淡。尽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倘若画家把人之性情纳入这一规律体系,那么自然物象的千姿百态,也便是画家之向往处。深入再读画家陈乃建先生的山水作品,我们便会读出他一路求索的艺术人生。乃建先生中国山水画的选境源于他对古人、对先贤、对传统的无限迷恋,其艺术创作的造境的同时,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不一而足。这,是十分令人深深叹服的。

当然,对画家陈乃建先生来说,中国山水美已不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他的艺术创造已臻达一种幽渺苍茫、浑厚朴率、清逸空灵的审美境界。我重读着画家的作品,心中亦对他有着深深地期许。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作品欣赏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陈乃建,中国美网,书画名家,大拜年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