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俗称“灰批”,是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区和增城、从化一带。
灰塑作品
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等。
灰塑瑞兽
据记载,灰塑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灰塑得到普遍应用,南宋庆元三年(1197)始建的增城证果寺中即有灰塑“龙船脊”。明清时期,祠堂、寺观和豪门大宅建筑盛行用灰塑做装饰。
灰塑“龙船脊”
灰塑有一整套独特的工艺技法,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非常适合广州一带的湿热气候条件。主要步骤大概为:材料配制及加工、构思灰塑造型、固定灰塑骨架、造型打底、批灰、上彩等。从纸筋灰至上彩绘,必须在当天同时完成。因为灰塑有一定湿度,颜料才能渗到灰塑里,灰塑与颜料同步氧化,令灰塑颜色鲜艳,保持的时间长、不褪色。此外,灰塑不需烧制,可现场施工,具有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灰塑作品
广州灰塑主要用于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和亭台牌坊的装饰。它题材丰富,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呈现出鲜明的岭南地域特色。匠人操作时会根据地理状况和实际需要在塑造的景物或图案间巧妙留出装饰性的通风孔,以减轻台风对脊饰的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灰塑人物
目前,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建筑行业趋于式微,受其影响,灰塑的发展状况也很不理想,急需有关方面尽快投入力量展开抢救保护工作。
2008年6月7日,灰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