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画,是指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而成的中国画。彩墨画这个由当初徐悲鸿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艺术语言,代表了东西方艺术处于融汇状态中的特殊背景;20世纪60年代,学贯中西的昊冠中也认为:水墨画不应该再重复古人,包括技法,包括题材,包括创作态度,包括绘画理论中国画固有的“笔墨当随时代”与“万变不离其宗”的艺术特性,再次为“江上代有人才出”预留下了无限探索与发展的空间。罗攀海先生的作品历来注重传统技法的传承.叉紧随时代步伐:同时工写并重,中西兼客;画路也非常宽广:在山水、花乌、人物等方面都有所成就。但是,他的绘画风格与他的人生际遇一样,总是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额色;因此,不停地探索与追求绘画技法、坚持追逐春天的颜色,战为罗举海先生彩墨画的主要基调。在专业人士看来,与油画家或足以传统水墨作为艺术语言的画家相比,从事彩墨艺术创作的画家并不多不是因为太难了,而是很难找到突破口。但是这并不妨碍罗举海先生对彩墨画创作的探索。罗举海先生认为彩墨画是很难程式化的,艺术家自己也根难再完全复制自己的作品,因为其中不可控的画面因素太多:罗举海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得出结论是在最早期的中国绘画艺术里,颜色是很丰富的。从宋代以后,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色彩就逐渐被捕离了。这些被抽离的色彩在有些地方还隐约可见:一是日本的绘画,一是敦煌艺术,还有就是中国的民间艺术。而自明清以后,文人画更以单纯的墨色为美;因此与更广泛的民众逐渐失去了联系,复兴彩墨画,把春天的颤色带进干家万户,让更多的国人、甚至是老外喜欢上中国画,成为罗举海先生创作彩墨画的主要源动力。罗举海先生的彩墨画滋润饱满、气韵生动、用色丰富、意境脱俗。他笔墨的意象、韵致与生活的具象捕捉巧妙结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他的画看似平淡,却是意韵深远,这是他用心灵作画的结果,他的每一幅画部在追求意境的创造,他不是机械地写景,而是努力把自己的感惜画出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独特的发现和感受画出来。罗举海先生尊重传统而又囿于创新,吸收传统是为了发展传统和创新,他大胆地借鉴西方的油画艺术与张大干的泼墨彩技法,在发挥中国传统的笔墨优势同时,适当地增添一些新材料、新工具、新手段,使中国水墨画中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他的画极富表现力,又不乏中国水墨独特有的神韵和美感。他悟性极高,加上生性勤奋、富有激情等,从而成就了他的绘画事业。这些年来,他走遍大半个中国、10个国家和地区,对古迹名胜、园林花第、城镇农村,在其巨幅彩墨绘画中都隐约可见;罗举海先生更看重的是视觉冲击力,在他小幅作品中,他又尝试了许多精微的表达,而这两者对他而言,都是真实的、完整的艺术感受。罗举海先生不久前才迈进花甲之年,正是艺术家的春天时段,其绘画事业的发展,颇值得期待。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