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走近苏平

王苏平 ·82087 浏览 ·2017-07-06 14:49:29

文/倪  悦


记得数年前,画家王苏平第一次约我给他写篇文字时,直觉让我从潜意识当中蹦出了“诗性的苏平”这个题目,当时他的神情与气质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诗人,同时也能让人透过他的幽隐含蓄与明媚温款,感受到扬州的人情之和美与风情之幽清。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常有人跟我提起这篇文字,说是写得很美,或是他的朋友、或是我的朋友,我几乎总会在一番客气的谦谢后,心中油然而起一种快意和窃喜,这快意和窃喜并不是我的文字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而是自得于我的文字凭借了美善的扬州人与美善的扬州风情焕发出的一种光泽,这光泽并不只是生发于我的心中笔下,而是生发于画家王苏平、他的身边人及生他养他的扬州城,所给予我的美的感受。美之动于心而宣于外,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人与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美丽邂逅与风雅交接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最初印象随岁月的流转,渐行渐远。在人生的聚散离合中,苏平与我竟由萍遇蓬旋的零落稀疏一朝成为可以日日谋面的同事,从城外到城内、从疏离到共事,人生的轨迹让我不断地走近了苏平。苏平那诗人的背影日渐变得丰富和繁欎起来,朝来暮归的悠逸淡荡,举手投足的舒徐和雅,尤其是他待人接物时的从容无拘、和言语中不断爆出的一串串冷幽默,有一出没一出的给人意外的转折,会心顿悟之际令人解颐捧腹。当你透过他薄雾般淡淡的忧愁,和疏帘般轻轻的幽杳,你会惊奇的发现这疏帘薄雾的后面居然掩藏着一个热情开朗、诙谐幽默、急智善谋,甚至是调皮捣蛋的王苏平。在你与他晤对倾心的一番交谈后,他那让人不敢轻易触碰的敏感甚至是过敏,瞬间消泯于融和畅怀的朗笑声中,原来是您多虑了!


画家王苏平是一位扬州味十足的地道的扬州人,一口纯正的扬州腔,一身散淡的扬州情调,还有他的生活习惯、思想念头……这是扬州人从胎里带来的,是扬州曲折幽深的古巷薰养出来的,是扬州瘦西湖与京杭运河的水浸润出来的,的的刮刮的扬州味道。苏平身上有着扬州人的心地明白、从容淡定、宽容善良、与世无争;也有着扬州人的聪明灵敏、在乎感受、情有所系、与放不下。他是一个集高情超脱与敏感入世的矛盾于一体的真实的扬州人,生活得有情有义、有豁达有计较,有舍得有执着、有情有味。作为一个人,有矛盾才有看头,也只有真实了才能可爱!而作为一个画家,则更需如此。


画如其人,一点不假,一个画家心有所想、志有所托,甚至具体到一时一地一事的喜怒悲欢、好恶臧否,都会直接地映现到他的作品中,即使他想故意隐藏都藏不住。画家在他动笔的一刹那,笔尖会一下子说破他的内心、他的情思,他的功夫和修养都会顺着笔尖流泄到纸上。越走近苏平,就越能体会到他画作中的生活情味、思想寄托,甚至他的谐谑机智,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都会从画面上的一枝一叶、花情物态、鸟语虫鸣体现出来,而他画上人物的一颦一笑、行走坐卧、动静徐疾更能直接地表现出他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为。然而从整体来观照苏平的作品,他的每一幅画似乎都氤氲的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江南闲愁与诗意之中,并都会透露出一种寓庄于谐的精进无争与沉静淡然。因为苏平的骨子里有着一种超越常人的浪漫与温情,崇真而爱美,这是一种诗人的情怀。


在与苏平的多次闲聊中得知,他的中国画创作,不仅仅是渊源于扬州国画院王板哉、李亚如等老辈画家,口传心受的传统画法,而且还经历过严格的西方素描与色彩体系的训练和锤塑。所以统观苏平的国画作品,不仅能笔线游走灵动、挥洒自如,他对形体塑造的拿捏合度、游刃有余,更让他于挥毫之际有一种在造型上循理而行、水到渠成的自信与怡然。正如他有一次不无自得地对我说起他画人物时,对结构上的转接承替,画了上笔就能自然知道下笔该怎么接上去、如何转过去,有一点不到位即会觉出不舒服。但更多的时候,他都避而不谈自己的画与创作,当有人与他正面说起时,都会高迈宽闲地一笑避之,其实他的内心所思与对艺术评判的标准,都写在了他的神情举止与措事姿态上了。但当他一旦钻进画室,就会“敲门都不应”,让你以为此室似无人了,有事找他,有时真是千呼万唤不一定能出来呢,哈哈!


在苏平聊过的话题中,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码头帮”的写生生涯,苏平早年与王赞、聂危谷、顾迎庆、尹文等一拨青年,当年学画的那份热情与朝气。想年“码头帮”书生意气,无忧无虑地过着“为赋新诗强说愁”的自在日子,车站、码头,轮船、车上,街心、巷尾,到处都是他们这些半大孩子年轻的身影,身背画夹、胸怀理想,在人们惊奇与羡慕的眼光中挥写着美丽的青春与梦想,他们一起追寻着心中的至美与对未来的憧憬,一路欢欣一路歌,留下了令人艳羡的美好记忆。今天的“码头帮”早已硕果累累,“码头帮”帮众们的当年放飞的理想,一个个都在生活中变成了现实。


还有就是苏平当年研读于浙江美院时,能得到唐勇力、吴山明、刘国辉等一大批名家的喜欢,我想除了他扎实过硬的绘画实力而外,恐怕也离不开他那在安和舒泰的性格背景下不断冒出的冷点子、俏皮话。他那憨厚中不乏机趣、冷峻中不乏热诚,还有平常言行中流转不定的百变机锋,既让人感觉到值得信赖,又能平中出奇,在人们礼让端严的交往中平添不少乐趣。回想当时教授们对苏平的器重,尽可以从赠予他的作品窥见一斑,当时也是苏平有福,竟然给他授过课的每位导师和教授都给他画了张画,众画结集于一本册页,今日想来一册可抵一栋别墅,但这里竟会出现一个让你绝对想象不到的大转折,这转折也只有他天生善于急转弯陡冒冷的王苏平才能开得出这个大玩笑,一阵风,把这别墅刮得无影无踪,也只有他王苏平能有心、有缘集众师之作,也只有他能一不小心让水泼湿了这册宝贝,仍只有他才会毫无戒备地把这比现金还要招人眼球的宝贝,随意地摊晒在大操场上!令人再也想不到的结果,这时大概谁都能想到了,结果此册名家作品不翼而飞,正如当年唐僧师徒通天河畔晒经卷,一阵风来,经卷全无……苏平闲聊偶言及此,然而并无多少惋惜悔恨之意,只是略略自嘲,朗然一笑而已。通过这件事足可以窥见苏平的写意性情与写意人生了。


如今的苏平依然故我地守着扬州城的这份安适舒雅与逸当自在,日日往返于盐阜林荫与西湖曲水,供职于扬州八怪纪念馆与十五家相厮守,“躲进小楼成一统”,无心于世外的喧嚣与繁华,自足、自乐,亦在用一生的淡定与从容来享受自我的逍遥自得。相信苏平不会为一时的功名利禄之想,舍弃他这份清幽的诗人般的安雅的。


2014.12.17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