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形式,它在我的认知里,最富特色、最为玄妙、最具哲学气息。中国书法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并为国人的审美意向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漫长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经过不断地筛选提炼,为世人留下了诸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神策军碑》、赵孟頫的《寿春堂记》、张旭的《古诗四首》、怀素的《秋兴八首》、《曹全碑》、《张猛龙碑》等诸多石碣法帖。先贤们之艺术创作除了内容和形质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书者的审美思想和对美的追求,更荡漾着书者“精、气、神”形而上的气息与品格。它让读者读之心旷神怡,让后学无不羡之摹之。当今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中国书画艺术界更濒临失范,画以怪为美,书以丑为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已被肢解。中国书画艺术应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书人面临的一道难题。在多年的书途中,就如何“学古”而不“拟古”,如何承继与创新?在书艺践行中,其甘苦唯有我寸心知。
我虽历经工作上的变迁,从事书法艺术修炼久已,然对中国书法艺术炙热的追寻从未间断,闲暇间无不临摹学习,先后临摹了诸多先贤的石碣法帖。通过书之践行,我懂得了中国书艺“法无定法”的艺术真谛。检点数十年的学书之旅,所涉真行篆隶草,虽无专一,求精一体,但在苦与乐中享受着书之快感、美感,并逐渐确立了适合自己的、最钟爱的书体“行草体”。有人说草书是书法艺术皇冠上的那颗最璀璨的宝石,在所有书体中最能够体现书写者波澜浩瀚、气势雄伟的内心世界;又有人说草书最能体现“书如其人”,最能彰显个性。我深以为是。在近些年的行草书修炼中逐渐领悟到《易经》所云“动者生之像,静者死之形”之理,体察出世间万物无出于此,草书亦是。
书途漫漫,吾将努力而求索。在书法艺术修炼的旅途中,我将潜心加强书画理论、美学知识的学习与修养,在“学古”中不“拟古”,在“守正”中求“变法”,兼取楷书之笔力,碑、隶、篆之线质的金石气,融入到行草书的创作践行中,书出“一任自然行,自存吾真性”的作品。人生难,书亦难,书道即人生,书道亦人道。
2018年11月于墨文斋
梁秀敏,号老冀,祖籍河北石家庄市,1959年7月生人。1978年3月从军,1999年9月转业,履职于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战线。自幼酷爱中国书画艺术,深谙其真谛,工余之暇浸润于碑林石碣、先贤字帖,坚持不辍。己虽不能尽窥艺术堂奥,然愿锲而不舍,细磨勤习,不求成名成家,但求乐在其中,在中国艺术百花园里缤纷出自己的亮色。现已出版《学步集》,其作品在“警示未来·圆梦中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大美老区颂”—中国西部老区艺创扶贫公益书画展、“江山如此多娇·激浊扬清谱新篇”—首届当代书画作品邀请展等书画展中展出。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