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做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就是不要做小人。
“小人”在中国文化中是作为“君子”的反义词而使用的。《论语·颜渊》里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唐太宗也说过:“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子与小人在状态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言行一致,小人口是心非。
原文化部部长、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说:“大江大河里有虾鳖,深山老林里有虫蚁,各个角落都会有无事生非的人,挑拨是非的人,随风倒瞎起哄的人,浑水摸鱼的人,投机取巧的人,不可理喻的人,膨胀得哪儿也装不下的人。至少是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的人,夤缘时会跟在强人屁股后头跑的人,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的人,小有所得便热昏发烧的人……”由此看来,以上种种和“皮毛卖弄、谋取私利。”这些人,恐怕都应归为小人了。
老百姓说得更形象,“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这些小人的身影。比如,刺探他人隐私,无本事令人嫌;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老子天下第一,自私自利先己后人;实用主义过河拆桥;坏事做绝还把自己伪装成好人;害了人还把自己说成受害者;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等等。
我们常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见小人都是一些缺乏基本道义,境界不高,行为不良的人。最直接的表现,小人是最见不得别人好,心怀嫉妒。嫉妒本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和情感之一,一般程度上的嫉妒到不是坏事,反而能够产生比学赶帮超的动力,而小人之心过了一定的界限,嫉妒就成为害人害己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因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到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小人的嫉妒通常在同领域、同情景中产生。三国时期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费尽心思,屡次加害于诸葛亮都不得逞,最后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中死去。
有趣的是,知识分子圈里的小人与非知识分子圈里的小人不一样;官场圈里的小人与非官场圈里的小人不一样。知识分子圈里的小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损人不利己;官场圈里的小人一个共同的特点:无利不起早。
官场里的小人总是能够厚起脸皮往权力上面贴,极尽谄媚之能事。他们表面上是绞尽脑汁为当权者着想,实际上只想着当权者手上的权力,迷醉权力背后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因此,乍一看他们是在投靠谁、背叛谁、效忠谁、出卖谁,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人的概念,只有实际私利。因此小人都迷醉于公器私用,所以准备随时背信弃义。
如果要为官场里的小人们画些漫画像,要刻画出如下的关键词:心胸狭窄,顺我者昌;拉帮结伙,结党营私;损人整人,陷害忠良;花言巧语,以售其奸。见风使舵,毫无底线;见利忘义,心黑手辣等。
在漫画家的画作里,官场小人其实很无聊、很可悲、很可恶、很可怜的一些人渣形象。
我们细分一下,常见的官场小人大致有几种:第一种是马屁精类“恶奴型小人”。第二种是伪君子类“文痞型小人”。第三种是可怜虫类“乞丐型小人”。在领导面前,他们往往自贬自贱,以博取好感;在领导背后,他们作威作福拉帮结派,这种小人最让人恶心。
当然,官场小人也有常人不具备的超凡脱俗的特长和优点。比如,无中生有的不怕麻烦;坏事做绝的胆大心细;见利忘义时的办事高效等等。他们可以不断制造麻烦,把水搅浑,混水摸鱼;可以琢磨领导意图,只要能满足其私欲,坑蒙拐骗;各种障眼法、阴招损招都敢用。一些官场小人,心里也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害怕被其伤害的人引来同情和报复,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无中生有,倒黑白,用造谣的方式为自己找理由,借助权力来为自己壮胆。有时还要拚凑一些荒唐的理由,以掩饰和隐藏自己的真正丑恶。所以,他们都会变本加厉,不怜悯、不后悔、不害怕,接二连三的用狠招,往往具有狗急跳墙的技术和本领。
古往今来,总是君子难于出头,小人容易得志。历史上,官场出名的小人,还真是很多,如秦桧、赵高、伯嬉、李林甫、贾似道,高俅,和珅等等。
有的市井无赖,摇身一变,成了显贵。小人与坏人基本就是同义语,某种意义上是更坏的坏人。比如,高俅得势害人,罪在赵佶;尽管许多人被逼上梁山,并不都是高俅一人所为,但是除了高俅之外,还有蔡京,还有高俅的弟弟和儿子,还有蔡京的儿子和女婿,组成了一个小人统治集团,危害百姓。归根结底,其罪难道不在赵佶?蔡京号称“状元宰相”,可见才子不等于君子;高俅球艺精湛,如果当个球社教练,也许还能发挥所长,如今让他当“首都城防司令”,不单不称职,还要横生事端,祸害百姓。《水浒传》开篇就从小人得志陷害好人写起,其良苦用心,难道还不明白么?
从古至今,多少君子为小人所害:一者,君子把主要精力用在做事,而小人把主要精力用在钻空子、琢磨人。再者,君子常常在明处,无害人之心;小人往往在暗处,死死盯住他算计的对象。三者,君子在斗争中非常讲规则,而小人则是不择手段,不讲规矩。与小人共事,不仅很艰难,也是一种悲哀,但也是人生中和一种经验和历练。“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在与小人共事时的一个好处就是磨练意志。适度的谦让小人,给小人一点点生存的空间,你就可心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小人如此众多,因此,有人总结出“防小人的套路”,用《菜根谭》的话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有人认为,对付小人的哲学有两个走向:一是“斗”的哲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是“让”的哲学,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不与小人正面发生冲突,并不意味着害怕冲突。“让”小人并不意味着我们“怕”小人,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不要打乱了自己往前走的步伐。小人可能得意一时,但最终难免遭人鄙视和唾弃结局。
君子和小人不过是道德评判的一个常用的相对标准,而现实生活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完美无暇。最终,还是要尽力做好自己,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做人,讲究良心,问心无愧,即使算不上谦谦君子,至少也决不能够做一个让人唾弃的,不讲道德廉耻的自私自利小人。
想起一位学者的观点:生活贫苦的时候讲究吃好喝好,但现在生活好了都提倡减肥,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只有做减法才能显示出其筋骨和力量,做君子不做小人,多要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人。“做君子,不做小人”,这也是中国文化做减法以后的结论。
《雄起艺术十年一枪-彭长征在蓉创作成果回顾》系列报道:回顾文化历程,弘扬雄起精神;交流创作成果,期待再续新篇!(一凡图文编辑)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本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本网用户,你就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在你的后台上传需发布的资料,本网将根据你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