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顾恺之的人物画迹,唐宋人著录甚多。至今流传有绪的,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虽是后人摹本,但亦可见其风貌。顾恺之为一代宗师,世所推重。陆探微、张僧繇即师其法,《历代名画记》云:“陆探微师于顾恺之。”又云:顾画维摩诘像,“陆与张皆效之,终不及矣。”隋唐诸多画家,无不摹写他的画迹,受到他的影响。
南朝四朝,人物画家甚夥,《历代名画记》所载七十余人,大都为人物画家。宋有陆探微、陆绥、顾宝光、袁倩、袁质、吴暕、张则、刘绍祖等人,山水画家宗炳、花鸟画家顾景秀亦擅画人物;南齐有宗测、姚昙度、蘧道愍、僧珍、章继伯、谢赫、沈粲、刘填、毛惠远、毛惠秀等人;梁有萧绎、萧方等、张僧繇、张善果、袁昂、焦宝愿、聂松、解倩、江僧宝等人;陈有顾野王。其成就最著、影响最大者,当推宋之陆探微、梁之张僧繇,二人与顾恺之并称“六朝三杰”。陆探微,《古画品录》云:“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又云:“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历代名画记》云:“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论。”又引张怀瓘云:“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又云:“像人之妙………陆得其骨。”所谓“秀骨清像”,即陆画人物之特点。当时人画道释人物,亦多具此特征。对陆探微的画风,《历代名画记》评云:“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又云:“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陆探微师法顾档之,二人笔法,同属“密体”;但他能以书法入画,变一笔书为一笔画,创造出一种精细劲利的线条,故而画人物“得其骨”。陆探微的人物画迹,《历代名画记》著录有六十余件。宋《宣和画谱》云:“探微平生所画者,多爱图古圣贤像,不为无意。………尝于麻纸画释迦像、为时所珍。”他的一些作品,后世人尝评之,如《姜后免冠图》,宋王至题云:“其法遒劲,敷色清润,人品端庄,神气 超越,六法俱备。”又《文殊降灵图),无汤垕《画鉴》评云:“行笔紧细,无纤毫遗恨,望之神采动人。”当时师陆探微者,据《历代名画记)云:“探微子绥、弘、肃并师于父。顾宝光、袁倩师师于陆。”又云:“江僧宝,谢赫云:斟酌袁、陆,亲渐朱蓝。”
职贡图(局部) 南梁·萧绎
张僧繇,陈姚最《续画品)云:“朝衣野服,今古不失。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妙。”唐李嗣真《画质品》云:“顾、陆人物衣冠,信称绝作,未睹其余。至于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惟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张怀瓘云:“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独立。像人之妙,张得其肉……”这种“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画法,画史上谓为“疏体”。而“得其肉”者,如宋米芾《画史》所云:“张笔天女宫女,面短而艳。”盖为张僧繇人物画的特征。他的笔法,深受书法的影响,《历代名画记》云:“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由于他的画法独特,为后世所楷模,史称“张家样”。张僧繇的画迹,《历代名画记》云:“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武带思之,遣僧繇乘传写貌,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卢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宣和画谱》云:“僧繇画,释氏为多,盖武帝时崇尚释氏,故僧繇之画,往往从一时之好。”二书著录其人物画作品,均十余件,今已无传。当时人师张僧繇者,据《历代名画记》载:“袁昂师于谢、张、郑,张僧繇子善果、儒童并师于父……焦宝愿师于张、谢。”后世师从者尤多,影响也愈大,如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所云:“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南朝人物画家中,尚有数人需特别述及。南齐谢赫,《续画品》云:“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工操笔。点刷精研,意在切似,目想毫发,皆无遗夫。丽服靓妆,随时变改,直眉曲鬓,与世事新。别体细微,多自赫始。”谢赫能以背拟之法画肖像,可见其技艺精熟。他对绘画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其《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之论,干百年来,成为我国绘画品评与创作之重要法则。又梁元帝萧绎,《续画品)云:“王于像人,特尽神妙,心敏手运,不加点治。”《历代名画记》云:“尝画圣僧,武帝亲为赞之。任荆州刺史日,画《蕃客人朝图》,帝极称善。又画《职贡图》并序,善画外国来献之事。”萧氏《职贡图》,有宋人摹本传世。是书又云:“并有题印传于后。”画上题印,为我国绘画特有,后世发展为文人画之“四绝”,萧绎盖创始者。又南齐刘瑱,《古画品录》云:“妇人为最。”沈粲,《续画品》云:“专工绮罗。”“妇人”、“绮罗”即士女画,二人当为最早之士女专门画家。此外,宋之道士陆静修、宋文明等,仿效佛教布教之形式,造道像、画道画,如《老君像)、《真人图》等,乃为道教绘画之始。道画后经发展,渐与佛画并行,画史上遂有道释一科。北朝人物画,亦以道释为主体。由于石窟造像兴盛,绘画位居于次;而从事绘画者,每兼擅雕刻。如北魏蒋少游,《历代名画记》云:“善画人物及雕刻。”其他人物画家,北魏尚有杨乞德、王由;北齐有高孝珩、萧放、杨子华、田僧亮、曹仲达;后周有冯提伽,等等。其代表性画家,为杨子华、曹仲达。杨子华,《历代名画记》云:“阎立本云:自像人已来,曲尽其妙,
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今存《北齐校书图),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尝著录,传为杨子华创稿。唐阎立本或宋人摹绘。曹仲达,《历代名画记》云:“北齐最称工,能画梵像。……僧悰云:曹师于袁,冰寒于水;外国佛像,无竞于时。”《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曹仲达与吴道子并提,云:“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所谓“曹衣”画法,画史上又称“曹家样”。“曹衣”与“吴带”,代表两种不同画风,均对后世人物画影响甚大。是书又云:“雕塑铸像,亦本曹、吴。”可见曹仲达亦擅雕铸人像。此外,田僧亮,《历代名画记》云:“田家一种,古今独绝。”后世所谓田家风俗,当起于此。
隋代国祚短暂,画家多由南北两朝而来。由于大兴寺庙,壁画之风达于极盛,故人物画中,以道释为主。然山水、界画亦兴,又多与人物结合,别创为一新体。著名画家都善画人物,如展子虔、郑法士、董伯仁、阎毗、孙尚子、杨契丹、郑法轮、陈善见、李雅等人。据《历代名画记》载,展、郑、董、杨最有代表性。展子虔,“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物,山川咫尺千里”。又米芾《画史》云:“李公麟家展子虔《朔方行》,小人物甚佳。”汤垕《画鉴》云:“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余尝见故事人物、春山人马等图,又见《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可为唐画之祖。”传世之山水名迹《游春图》中,画有游春者数人,皆用粉点成,加重色于上分衣褶。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评云:“巧以饰拙,工以精致,细以表微,种种渐开后人脚手…而雄浑冲雅之趣自在,故足术也。”此种细密精致的画法,淘开唐代人物画之风气。郑法士,“法士则游宴豪华为胜”。又云:“丽组长缨,得威仪之樽节,柔姿绰态,尽幽闲之雅容。……江左自僧繇以降,郑君是称独步。”又《宣和画谱》云:“尤长于人物,至冠要佩带,无不有法,而仪矩风度,取像其人,虽流水浮云,率无定态,笔端之妙,亦能形容。”董伯仁,“窦蒙云:楼台人物,旷绝今古………李云:董与展皆天生纵任,无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足使先辈名流动容变色。…若较其优劣,则欣戚笑言,皆穷生动之意,驰骋戈猎,各有奔飞之状。”又《宣和画谱》云:“作《道经变相》,尤为世所称赏。”杨契丹,“契丹则朝廷簪组为胜。”又云:“宝刹寺一壁,佛涅槃变维摩等,亦为妙作。”以上诸家画人物,皆刻画生动,达意传情,较之前代人物画,又有所发展。唐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辉煌时代。其时,山水、花鸟、杂画诸门并兴,而人物一门仍获空前发展。人物画中,道释门居主位,故实、肖像、土女、风俗各科,亦为兴盛。画之形制,除壁画外,卷轴、屏幢、幅扇,,幡扇大为风行。专工人物的画家甚夥,艺绝当代,而兼长人物画者,亦造诣不凡。
初唐之人物画,继承六朝遗风,画法以细致润艳为工,题材以道释、故实为盛。代表画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尉迟乙僧、张孝师、靳智翼、范长寿、何长寿、王定、王知慎、王韶应等人,以二阎、尉迟最负盛名。阎立德、阎立本,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云:“阎本师祖张公,可谓青出于蓝矣。至于人物衣冠车马台阁,并得南北之妙。”李嗣真《画后品》云:“博陵、大安,难兄难弟,自江左陆、谢云亡,北朝子华长逝,像人之妙,号为中兴。至若万国来廷,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位
历代帝王图(局部)唐·阎立本
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末,备得人情,二阎同在上品。”阎立德,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云:“阎立德《职贡图》,异方人物诡怪之质,自梁魏以来名手不可过也。”阎立本,《历代名画记》云:“武德九年,命写《秦府十八学士》,褚亮为赞。贞观十七年,又诏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上自为赞。时天下初定,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国画。”《唐朝名画录》云:“尝奉诏写太宗御容……慈恩寺画功德,亲手设色,不见其踪迹。凡画人物冠冕车服,皆神妙也。”《宣和画谱》云:“尝作《醉道图》,或以张僧繇《醉僧图》比。”二阎的人物画迹,唐宋人著录颇多,阎立德的早已失传,阎立本的今存数件,有《历代帝王图》、《职贡图》、《步辇图》、《萧翼赚兰亭图》等,虽是宋人摹本,但亦可见其绘画风貌。《萧翼赚兰亭图》工细臻丽,《画史》评云:“皆着色而细。”《东观余论》评云:“博陵之笔缜细。”正是唐人画风。
今陕西麟游县尚保存传为宋人游师雄摹刻的凌烟阁功臣画像残石,李世民为赞,或本之于阎氏所画。尉迟乙僧,于阗国人,其父尉迟跋质那为隋朝画家,乙僧唐初来华。《历代名画记》云:“画外国及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酒落有气概。僧悰云: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窦云: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陆为友。)”《唐朝名画录》云:“乙僧今兹恩寺塔前功德,又凹凸花面中间干手千眼大悲精妙之状,不可名焉。又光泽寺七宝台后面画降魔像千怪万状,实奇踪也。………前辈云:尉迟僧,阎立本之比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长安光宅寺普贤堂,“今堂中尉迟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匠意极险。又变形三魔女,身若出壁。”《画鉴》云:“作佛像甚佳。用色沉著,堆起绢素,而不隐指。”尉迟乙僧的画法,与中原画法殊异,所谓“不隐指“身若出壁”,即是凹凸效果,乃西域画法之特点。后世面人物之没骨一法,或由乙僧画法面来。传世画迹,仅《天王图》一幅。此外,张孝师,《历代名画记):“尤善画地狱,气候幽默。………吴道玄见其画,因号为地狱变。”靳智翼。《后西录》云:“祖述曹公,,改张琴瑟,变夷为夏,初是斯人。”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