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向洋 | “鉴古开今·笔墨精神”学术邀请展——人物篇

中国美网 ·43569 浏览 ·2020-11-17 09:43:36

 


前  言



身处21世纪的今天,回顾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在中华大地,涌现出了如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等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但同时在学术界、理论界、艺术家群体等等,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论战也从未停歇,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在哪里?是借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继承原有的体系?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也无定论。


当今画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笔墨”是中国画的独有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法则的作品均不为中国画。“笔墨”的法则有助于艺术家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只有借古方可开今,只有继承方能发展,只有把历史作为参照,与历史对话,把前人作为自己挑战和超越的对象,不断的自我演进,方可自开新面而成一家。


中国画是继承和发展?是借鉴还是西化?画家用他们的作品给出了回答。中国美网以《“鉴古开今·笔墨精神”学术邀请展》为名,邀请当代具有艺术造诣的山水国画家参展,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和艺术成就,是为了强调“笔墨”及其法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地位,提倡研究“笔墨”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鲜明笔墨个性佳作的展出,不仅能感受到每一位艺术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思考,也将起到引领、借鉴、启发的作用,必将会促进对“笔墨”的重视和再认识。


本次展览在全国范围内特邀了具有相当艺术造诣和不同风格的人物、花鸟、山水艺术家各20名;展览以线上艺术展为主要呈现方式;展出作品以原创性和学术性为前提,具有较强的笔墨感染力,强调展销结合,为艺术品在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性、传播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做出探索性实践。


 


参展艺术家(人物篇)

(按姓氏排序)


向洋


1974年生于成都。民盟盟员。成都画院专职画家、院长助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会副秘书长、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長,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 ◆ ◆ ◆

从心所欲


——向洋的『绘』与『画』

◆ 文/ ◆孙晓伟


《山那边》



我的乐园

向洋的工作室“藏”在一个小花园的深处,这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是她亲自栽种的。入门处摆满了多肉与花,雨过天晴的时候,阳光会透过藤架把花影映在地上,那些光影的痕迹随时间流淌在院子里。藤架下面有一个小池塘,不大,但层层叠落,精致有趣,向洋说:“除了画画,忙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小花园了。”


聪明、才气,又受到命运的眷顾。使她2006年刚从国家画院结业,就进入了成都画院。那时“风头正劲”,但她并没有沉迷“出名趁早”的热闹,而是专心地画自己的画,一砖一瓦地盖自己的小花园。


不大的工作室里,处处透着精致,靠外侧的一排窗子,正好被半人高的细竹遮挡着,似乎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时间的沙漏在潺潺地溜走,岁月在她的笔下一点一点地描绘。她享受这样的状态,自由而充实。


《戴粉帽子的女孩》



工笔画对她来说是一种表达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行。所以,一笔一毫,她耐心地勾勒着内心的春、夏、秋、冬。正如她的作品“四季”所要表达的一样,向洋说:“四种颜色更像是四季之歌,唱颂的是繁华与落寞。”三毛的诗句《岁月》曾写道:“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所以,由“己”出发的作品“四季”是向洋对生之向往的感受,亦是人文关怀最真切的表露。

这种关怀当然不仅仅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2016年作品《高棉的微笑》,向洋用不同于以往艺术风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高棉王朝的历史尘埃。高棉王朝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经历了一生的血雨腥风之后,皈依大乘佛教,他把他的微笑留在了巴戎寺的佛塔上,一百多面,令人动容的微笑穿过历史的变迁,仍然伫立在巴戎寺的佛塔上,也深深地印在向洋的心中。

向洋说:“透过这些巨大的石雕像,我仿佛看到一张面容上有过的多少种不同表情,哭过、恨过、哀伤过、愤怒过、痛苦过、嫉妒过、报复过、绝望过……当所有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最后,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了爱恨、超越了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高棉的微笑感动着向洋,也触动着站立在画前的所有的人。


《寂静花开》

美的维度


最先让向洋为人所知的,是她在2006年创作的作品《春》。灵感来源于西方油画“三美神”。“三美神”分别代表着光明、欢乐、花卉。向洋利用工笔画的艺术语言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语境将“三美神”转化为具有东方气质的三位少女形象,创造出心目中东方的“三美神”,而从画面上,人物的处理和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上,明显地可以看到西方油画与日本浮世绘对她的影响。这得益于她早期求学时扎实的素描基础以及对西方油画与日本浮世绘的热爱。


区别于传统工笔画,观念的注入是当代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观念包括对传统的重新解读,对图示的探索研究等,对于向洋来说,当代的“新”一定要尊崇于传统的“旧”,二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春》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物的形态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古典圣母画的构图非常接近,题材的来源更是取自于西方神话。在爱、纯洁、美、自由的表达上,向洋巧妙地将两种不同文化通过工笔画的语言来进行转化,在人物的描绘上,较为平面的处理手法则来源于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而代表温柔与美丽的海棠花背景将这种具有西方古典主义意味的画面又巧妙地拉回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里来。所以,这种具有象征主义意味的转化一直是向洋绘画的主题。菲茨杰拉德说:“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向洋所追求的正是幻梦过后的回到最初的纯净、美好。



《微风掠过》


都市里温柔的光


《猫与女孩》系列是向洋绘画转向本体的一种回归,视角由外转内,开始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情感体验。猫、少女、沙发等都市化的符号将物的承载无限放大,折射到画者身上,描绘的是都市人的一种情感状态,但更多的是她内心情绪的宣泄。但这种宣泄又是内敛的、含蓄的,仍然含有温情的。


这一组《猫与女孩》系列可以代表向洋绘画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她那一段时间最真实的状态,透过画面我们看到一种淡然的、落寞的,甜蜜中夹杂着一点点忧伤的情绪。猫、百合等她所喜爱的物,来自她的身边,画面中看似各自独立的元素暗含着某种联系,既是一种依托感、似乎也是一种疏离感。浸润着说不出的滋味,甜而不腻,苦而不涩。向洋说:“在自我的小世界里,孤独、寂寞的情绪正是都市少女的写照,也是我对生活之下的一种思考和感受。”


《微风掠过之二》

心境的蜕变


向洋的作品一直跟“心境”有关,忠于内心的表达非常容易让人看到她的变化,她不擅长于“讲故事”,但从画面上,我们可真切地看到她的成长与蜕变。成长是需要勇气的。


佛语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境随心转》这件作品也正是她心境转变的表达。《境随心转》是她对绘画“由此及彼”的探索,不再拘泥于技法、形式的她,变得更自由了。身穿白纱的少女与仙境般的背景形成一种反差的对比,被“托起”身体略微向上的“她”,没有“束缚”轻盈地“踏”在荷叶上,“跃然”在背景之上,轻松自由。背后的翅膀是希望的曙光吗?困境与不如意似乎都被抛在身后,那双翅膀,带着她飞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生命的体验亦如此,当她冲破层层的束缚,眼前,豁然开朗。所有外在的美只不过是她心境表面的一层纱,透过纱,那个真实的她,才愈加美丽。


《聆听》

时间,爱人

感性的人大多都对时间迷恋,时间在慢慢流逝的同时,也会愈发地坚定某些不能明状的思绪。向洋是一个感性的人,她耐着性子画自己的“生活”。她说:“一个人的画是装不出来的。”她通过画笔找到了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朴实但却有力量。


初识向洋,就被这幅作品《时间都去哪了》所打动。她说:“画了二十年,这是我第一次画父母。”这幅作品画面松动自然,刻画细腻,人物神态拿捏精准,画面上没有过多的修饰,自然的表现恰恰衬托出平凡的伟大。墙上的老照片、桌子上的报纸、水果、药丸、凳子上的毛线、回望的小猫都在传达着两位老人的生活,既平静,又温馨。他们默契地做自己的事情,默契地爱着对方。时光在这一刻,仿佛慢了下来。朴实无华的语言足以打动每一个观者,向洋在向我们喃喃地说着她对父母的爱,也在感慨着时间的流逝。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很渺小,都会随着时间而忽略某些重要的事,但我们的爱未曾改变。木心曾说:“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在这个过分实在的世界里,与转瞬的花火相比,平淡而自由的爱,才更加弥足珍贵。


《四月天》

《浮世》

《夏未央》

《淡蕊知香》



对展览作品如有收藏意愿

 请拨打收藏热线:15908192378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