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6-2018
花城花香——人文生活美学
以“花城”广州为展示主脉络,借助新科技、新形式、新材料,通过艺术与地产、金融、时尚、科技、旅游、品牌的多重跨界,增强互动体验。
在巴塞尔艺术展过去后,广州K11艺术购物中心的开业,让我们又把视线和关注点调回了广州。
近些年,当代艺术似乎成了一线城市重要的竞争指标,深圳也继北京和上海的当代艺术之后,强势追赶,以热闹的现场和强大的资金优势,入列北京、上海之后当代艺术第三城。而广州,被称艺术市场不景气,把原有的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
但事实如此吗?
广州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成一体的艺术生态的地方,无论是艺术家群体所显示出来的工作方法上,还有整体的气质上,都会区别于其他的城市。
广州是未来珠三角大湾区的文化中心。
广东美术馆王绍强说过“未来广州会继续扮演整个华南地区文化中心的角色,这是可以肯定的,从国家战略来说珠三角是一个大湾区,在整个城市群里广州一定有它独特的身份,比如香港肯定是国际的金融中心,深圳可能是国际的创新中心,广州就是这个地方的文化中心。”
广州有50多所高校,有华南地区很重要的艺术学院,包括广美、华师、广大、华工等等,有一个很成熟的教育体系,有大量的艺术从业者,是其它城市难以比拟的。另外,多年积累下来,广州是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收藏家的聚集地,还有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广州是传统的艺术品收藏重地。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曾说过:“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岭南画家的作品受到本地藏家的青睐,体现了本地藏家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和支持,岭南文化艺术品的生产有了市场保障,岭南文化得以传承。另外,广州本地的书画价格在整个中国收藏市场的价位是比较理性的,这样的理性成为了广州市场再出发的起跑点。”
广州有成熟稳定的拍卖市场。
广州的艺术生态中,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一直比一级市场的画廊热闹。作为自古以来的艺术品收藏重镇,广州的艺术品收藏在国内具有着举轻若重的地位。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在城市排名中,2017年中国纯艺术拍卖市场成交总额前10名分别为:北京、香港、上海、广州、杭州、中华台北、南京、济南、天津、厦门。而这些城市的纯艺术市场之所以繁荣,离不开当地整个艺术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都均已建立相对稳定有序的环境,无论学术、拍卖、展览/艺博会、艺术教育等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关注。
广州当代艺术储蓄待发
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广东当代艺术中心、53美术馆、维他命艺术空间、广州画廊等,除了这些机构之外,还有大量的由艺术家自发组织的小型艺术空间,这些已成为广州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托及必然趋势,将还会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整个生态面貌。
当然针对目前的现象,有了这些新现象:
l “广东艺术行”的打造,广深两地艺术力量联动。深圳有市场和藏家,但缺少艺术家,广州有学校和艺术家,但藏家群体有缺失,两地刚好形成互补,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l 2016年,广东时代美术馆、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录像局、黄边站和观察社五家非营利机构抱团组成一个叫做“五行会”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每年举办一次筹款作品义卖,作品通过各成员机构征集而来,以“五行会”名义进行线上和现场义卖。
l 时代美术馆、本来画廊等机构组建培养收藏群体的广州“藏家俱乐部”。
l 广州K11艺术购物中心的开业,这多了一条让普通民众接触、了解当代艺术的途径。
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更适合细水长流。
在当代艺术盛行的今天,或许艺术圈更多谈论的是当代艺术,但这一指标说明不了“广州艺术不景气”。对于广州来说,当代艺术不是广州艺术市场的全部,只是其中一个版块。
广州本土艺术市场经多年的培育与累积,使传统书画市场相对更热闹些,而当代艺术的市场培育还积累不够,仍需要时间去发展。
不能因为其他城市的“风向”而抛弃传统艺术不谈了,只能是当代艺术、传统艺术的多方兼顾,让市场更多元更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广州的艺术市场更适合细水长流。
为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为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广州需要培育当代艺术的市场;
为现下已培育成熟的传统艺术市场,老藏家需求,广州要坚持做好传统文化的延续;
为二级市场拍卖行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广州需要不断地培养新藏家。
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博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第23届春季广州艺博会
1.在当代艺术横行的年代,这里为你打造广州的城市主题馆
【花城花香——人文生活美学】
国际与当代:国际视野、品牌展区、城市印象
2.在当代艺术横行的年代,这里为经典艺术留了一席地——经典馆。
名品画廊区:主题策展、名家名廊
轻松艺术区:潜力新锐、艺术文创、艺术衍生
3.收藏馆
收藏经典区:珠宝馆、陶瓷馆、紫砂馆、工艺美术馆
官方机构、民营机构、艺术商业、艺术博览会等元素都已具备,也都立足各自的定位不断努力,多方互相补充。也许,未来,广州的艺术生态会有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