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文学的日常》:用文学照亮生活

来源:光明网 ·66093 浏览 ·2020-04-22 00:00:00

近日,由优酷视频、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一档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借由影像的方式,打通了与文字媒介的沟壑,以一位朋友拜访知名作家的形式,展现了当代作家精神风貌,加深了观众对文学的认识。

文学的日常

人文纪录片是纪录片类型之一,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类文化。《文学的日常》秉持着人性化的视角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以现实为出发点,聚焦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带领观众走进马原虚实交织的姑娘寨、马家辉所思所念的湾仔、麦家一直想要逃离的故乡富阳等地,探寻作家与作品之间的碰撞与奇妙际遇。而通过作家与朋友对谈、走访、体验、观察的方式,让节目内容更加客观真实,让气氛更为舒缓和放松,作家内心的真情实感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展现的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兼具烟火气和超然物外的真实立体的作家形象。

《文学的日常》:用文学照亮生活

马原和朋友吴啸海前往寻访小说《姑娘寨》原型之地的过程中,让观众看到了诗意地栖居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马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何模仿“神的职业”,用想象力书写普通的事物;“印在书上面的知识和我们每天生活的体验,其实是互相碰撞”,作家马家辉带领好友焦元溥走访香港的几个地点,让人们感受到,马家辉的作品《龙头凤尾》其实是在香港的独特文化和其成长环境的共同浸润下而获得启发的;麦家的故乡,是装着他成长时光的地理空间,《人生海海》的写作,源自麦家的童年记忆……每一部极具个人风格文学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深深烙印在作家身上的文化记忆,以及作家所具备的常人难以企及的思考和洞察力。此外,节目邀请了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作家及其朋友共十位嘉宾,让两岸三地同祖同根同源的文化在文学的交流中互促共进。

《文学的日常》:用文学照亮生活

《文学的日常》还通过作家和朋友的对话,展现作家对时代及生活的认知与解读,包括对生死观、世道人心、故乡、青春叛逆等当下热点话题的看法,体现了纪录片深刻的时代观照,给予了观众更为深层的思考与体悟。“既然得了不治之症,那就不治了,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劫难,但结局得好。”“ 和气的日常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美好。”马原对生命的看法、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下一代价值标尺的担忧,让人印象深刻;马家辉虽然感叹当下价值观在于利益尺度,但也乐观的说,“人一定会碰到烂牌,可是把烂牌打好,把你手上能做的事做到最好,那就是生命里你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引人深思。编剧史航说:“其实一个人写的书,也是他躲藏的地方。”写作和文学之于麦家、阿来,是治愈他们曾经在故乡所受伤痛的良方,与世界、与亲人、与自己和解的协助之物,让人们感受到文学对人们精神的辅助作用。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纷纷留言,“文学就是平淡生活里的光!”“像画一样”“好羡慕这样的生活”,也引发了网友关于“不治之症要不要治”话题的探讨,并点赞优酷不断推出优质的文艺节目,表示“期待更多文学的内容”。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具备很强大众性的通俗文学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不断挤压着严肃文学的生存空间。但是人们精神层面的滋养离不开讲求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的严肃文学。《文学的日常》透过作家和朋友的访谈,透露出作家对人们过度看重文学的娱乐和消遣功能的担忧和对严肃文学的呼唤。正如作家阿来所说,“我们这文化,对市场理解有偏差。人需要娱乐,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就陷到娱乐里头,就不可自拔。有时候你娱乐到一定程度,你也觉得它会有一个巨大的空虚。”如何引导读者平衡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阅读,从文学中获得心灵的荡涤、生命的感悟,让人们逐渐从作家小白所描述的“我们在城市里呆惯了以后,所有的五官都是萎缩的”的现状中得以改变,值得文学市场和文学创作者们深思。

纪录片《文学的日常》通过展现文学名家的日常生活,不仅带领观众走进他们的“理想国”,也透过节目,问诊时代,用文学照亮了生活,让人们的心灵也受到熏陶,反刍生活。同时,也让人们愈发珍视文学的作用和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牛梦笛 通讯员游欢)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文学的日常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