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四川省文联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戏剧篇

来源:现代艺术 ·3 浏览 ·2019-01-03 13:06:06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四川省文联实施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2018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上下皆隆重纪念、庆祝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身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家乡的文艺工作者和组织者,四川省文联积极作为,生动实践。回望40年,四川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胸怀国家与民族,不忘为人民而创作,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蜀中文化每每以创新之举而先声夺人,以敢为人先而彪炳史册,川派艺术常常因匠心独运而声名远播,因守正创新而独领风骚。


 2018年8月8日—10日,在小平同志诞辰之日前夕,由《现代艺术》杂志社策划并承办的“四川文艺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小平故里隆重举行,与会文艺家群情振奋,豪情满怀,讴歌天府之国日转星移沧海桑田40年。由此拉开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16项系列主题活动序幕。11月22日,“恢宏改革画卷  见证巴蜀巨变”文艺特展将四川省文联系列纪念活动推向高潮。600多件作品,囊括摄影、美术、书法等所有文艺门类,整合时间、空间和视听效果,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社会改革变迁、文艺繁荣发展的恢弘画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文艺春风拂面,文艺号角贯耳,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重要文艺精神,在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在四川省文联“六大行动计划”战略中,全省文艺工作者正以昂扬的姿态,奋发的作为,为时代讴歌,为人民抒怀,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现代艺术》作为四川省文联主管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艺月刊,一年一度的“年度百家”推优策划已经连续实施4届。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年度百家“推优工程”现已成为四川省文联的品牌工程,成为四川文艺界的年度盛事,成为全国文艺领域的创新标杆。年度百家“推优工程”系列活动受到文艺界、新闻界、文化战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四川省文联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旨在总结和展示我省文艺界围绕“六大行动计划”所取得的文艺成就,鼓励和扶持出作品、出人才,进而壮大文艺川军队伍和实力,最终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面向在四川工作的所有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得到省级各文艺家协会、市(州)文联、新文艺组织的大力支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省级各文艺家协会、市(州)文联初审,省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复审,省文联主席团终审,省文联网站公示等环节,从226件初审推选作品,到111件复审入围作品,再到98件终审表彰作品。“推优工程”严格按照“推出优秀作品、推出优秀人才”的双推标准,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不厚名家,不薄新人,逐轮、逐一评选而来。 


  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特辑,在内容设计上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推广的形式,在杂志纸本的每一件作品下方链接有该作品的网站动态展示二维码,方便广大读者和作者更为系统生动直观地欣赏每一件获表彰作品,成为永不闭卷的电子杂志。这也是《现代艺术》作为四川省文联文艺宣传舆论主阵地,升级打造全域综合新媒体的成功尝试。需要说明的是,特辑中的艺术门类按照文联工作惯例为序,同一门类艺术家以第一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同时由于特辑容量有限,还有更多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家未能在此呈现,对此深表歉意!《现代艺术》全体杂志人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团结服务文艺百家,宣传推广文艺作品,生动讲述文艺故事,创新传播文艺声音,助力文艺繁荣兴盛。初心不改,春暖花开!


  《现代艺术》杂志社

推优工程,戏剧篇     戏剧篇

推优工程,戏剧篇            敖晓艺

推优工程,戏剧篇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导专业,现任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导演。


   历年来排导省内外、各地市州、各电视台晚会作品若干,并参与各类电视栏目录制、策划,担任嘉宾,评委等。话剧《抓壮丁》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获优秀演出奖;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荣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化导演奖(编导奖);小品《都市青年》获得四川省第十四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优秀导演奖;话剧《寻找菊美多吉》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话剧《雪域忠魂》荣获第三届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导演奖,巴蜀文艺奖;戏剧《铸梦》荣获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话剧《巴交龙布》获得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和导演奖;歌舞剧《大美雅安》获得四川省艺术节四川文华奖剧目类导演奖;音乐剧《麦琪的礼物》获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评委会大奖等。


   推荐理由


   1.2018年7月,导演的大型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首演,该剧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出品。


   2.2018年8月,执导的音乐剧《麦琪的礼物》入选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活动,并获优秀剧目奖。


  创作谈


  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导演)


   关于《大宋御史·赵抃》的一些话

   “世有公像,如月在水;表而出之,后学仰止。”

    ——苏轼《赵清献公像赞》


   在波澜壮阔的大宋史上,有太多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值得我们探索、学习、研究和反思,能做一个有力量,有风骨的历史题材大戏是我的向往,接到《大宋御史·赵抃》这个剧本我是激动的,每一个人物跃然纸上,都很鲜活,似曾相识,仿佛穿越千年就在你的身边,事件也很紧凑,节奏感强,台词凝练有趣有性格,于是我告诉演员们不要去随意改动台词,一定要尊重编剧,并告诫自己,导演的二度创作一定要收敛,不要把这个戏排得太花哨,不取巧,不修饰,打磨好每一个人物,朴朴实实地演,真真诚诚地塑造。因为对宋朝文化的欣赏和喜爱,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乐、服化妆道具,我们都致力于展现宋文化的风采,感谢《清明上河图》给了我们主创团队很多的参考和借鉴。


  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戏,编剧陈丽遥和我都不约而同地想赋予赵抃很多理想主义的色彩,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围绕在他身边的各类角色,比如宋仁宗,比如官场同僚,比如老仆和鹤仙,比如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在排导这个戏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觉得自己是被赋予使命的,不光是我,我们所有的演职人员身上都会背负着一种责任,君子以天下为己任,不媚上,敢于直言,能办实事,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胸怀,这是赵抃给予我们的思考和感悟,这是一种责任,我们有责任去书写他,再现他。


   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戏,在排演过程中我常常战战兢兢,辗转难寐。首演已经结束了,修改复排再演出即将开始,还有许多的不足需要去修订,许多的细节需要雕琢或取舍,想表达的都在戏里,过程是艰辛的,但当演出面对观众时,我们是幸福的。


推优工程,戏剧篇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编剧,创作研究部主任,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先后参与《魂系油气田》《浣花吟》《落梅吟》等剧目的策划和创排工作,创作(合作)新编大型京剧《陈毅回川》《升庵与黄峨》,创作京剧小戏《哨卡之恋》《谣言》等,创作京歌《成都好人》《说唱成都》也经常演出。




    推荐理由


    1.2018年1月,京剧《陈毅回川》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并被国家艺术基金官网多次介绍。


    2.2018年7月,京剧《陈毅回川》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首演,截止2018年10月,已经在彭州、成都、乐至、安岳、德阳、资阳等地巡演13场。




    创作谈




    京剧《陈毅回川》(编剧)


    与时代同步  与人民同心

    ——《陈毅回川》创作谈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艺术家提出要求,“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三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作品的社会功能,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强调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新时代的编剧,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表现时代精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创作《陈毅回川》,把陈老总为人民谋幸福,坚持真理的形象搬上舞台,艺术地表现第一代革命家的赤子之心,就是对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诠释,就像把一面镜子摆在我们的面前,时刻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宗旨与使命。


 新时代的编剧,必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我从小生长在贫穷的四川农村,小时候农村的贫穷景象至今历历在目,生产队长瞒产私分挨批斗都耳闻和目睹过。小时候就被陈老总的《梅岭三章》感动,“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是何等豪迈;当查阅资料得知陈毅元帅1959年冬天曾经回到家乡乐至,特别是读到陈老总回乡所作的《乡情吟》“今日话乡情,情真意更诚。好大喜功事,万代招骂名”时,更被陈老总的人格魅力感染,这就是我最初选题和创作的冲动之源。


  创作现实题材的戏难,创作伟人的现实题材戏更是难上加难。创作中我们采取“大题材小视角,大人物小故事”的方式,紧紧围绕陈老总回乡的两天时间展开,头三场戏都发生在回乡的第一天,上午劳动桥,下午参观高产卫星坡,傍晚拜访奶娘。分别表现了陈老总的人民观、共产党员的原则性和修养、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天设置的是第四、第五场戏,白天陈老总对收集的材料深入分析调研,晚上点看川剧《包公铡侄》借古喻今。最后一场是在成都金牛宾馆,张茜劝夫,表现夫妻柔情和家国情怀。


陈巧茹

推优工程,戏剧篇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荣获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现任成都市川剧院常务副院长,成都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主工花旦、青衣、武旦,代表剧目有《白蛇传》《四川好人》《目连之母》《好女人·坏女人》《欲海狂潮》《红梅记》《打神》《打饼》等。


    推荐理由




    1.2018年4月,川剧《好女人·坏女人》在锦城艺术宫首演。


    2.2018年7月,川剧《红盐》在四川南充市高坪区文化艺术中心首演。


    3.2018年11月,川剧《红盐》入选第四届川剧节优秀新剧目展演。




    作品展示



 

    川剧《红盐》(饰演韩继兰)


推优工程,戏剧篇


   1935年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准备突破嘉陵江(南充境内)向川西北前进,与中央红军会师,在敌人的层层围剿与封锁下,8万多名红军将士面临缺盐危机。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刘玉峰、韩继兰等红军将士与国民党部队、地方恶势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历经艰难终于完成了运盐任务。





杜 林



推优工程,戏剧篇



 国家二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现任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


 曾导演京剧《玉珠串》《老杨这家子》《祝福声声》、话剧《致玛丽的信》、川剧《青年陈毅》,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等大型剧目十余台,多次担任省级重要艺术赛事总导演。创作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小戏曲《破晓红云》、音乐小品《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等小型剧(节)目数十部。曾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入选作品、“四川省戏剧小品剧本比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赛事奖项十余项。

 推荐理由




 1.2017年11月至2018年,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在四川省歌舞剧院剧场首演后,至今已在全省演出48场。


 2.2018年4月,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入选2018年四川省舞台艺术现实题材重点剧目。


 3.2017年7月,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获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剧目立项资助,并于2018年9月结项。





 创作谈




 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导演)


 现实题材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作为一部具有梦幻色彩、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现实意义的原创新剧,经2017年创作和2018年春节后的修改打磨,在国家振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幸福家园的大背景下,是以戏剧艺术的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本剧的主题思想:“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从彝区大山变成海上巨轮的想象、充满魔力的彝语“A-zia-ke(勇气)”、梦幻多彩的“海上动物园”,到最后,热气球托起升华的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诺苏火布的圆梦之旅依托的是成长中必须学习的各种优秀品质,作为一出充满青春正能量的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传递了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等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剧在音乐方面大量使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民歌、器乐等元素,以强烈的民族音乐风格与表现手法,探索彝族音乐与儿童音乐的创新组合,更好的推动民族环境氛围营造、剧情线索发展和角色形象塑造,争取更大范围的让观众接受与喜爱。


 自2017年12月8日试演之后,本剧在省内完成演出共计48场,共计4万多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其中“凉山巡演”历时11天,深入凉山贫困地区,观众总人数达25700多人,单场观看人数最多4200多人。)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雷  云




推优工程,戏剧篇



1994年考入遂宁市川剧团学艺,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


2016年参加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扫松》荣获三等奖;2017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诗酒太白》主演李白;2018年参加第四届川剧节·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马房放奎》荣获一等奖。




推荐理由




1.2018年10月,参加第四届川剧节·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作品展示




川剧《马房放奎》(饰演陈容)


推优工程,戏剧篇


《马房放奎》川剧(皮黄)主体,老生戏《瑞霓罗帐》


川剧传统胡琴折子戏,老生戏,大幕戏《瑞霓罗帐》中一折。儒生奎荣携带宝物“瑞霓罗帐”至陈文古家中避祸,陈欲掠宝帐为己有,将奎荣软禁马房,乘黑夜差老仆陈容将其杀害,企图灭口。陈容行至后花园,路过绣楼,巧遇小姐绯桃盘问,得知详情,遂婉言恳求陈容,不可屈杀好人,并赠银一锭含泪离去。陈容来到马房,见奎荣跪地哀求饶命,想起小姐嘱托之言,难以下手,终于释放奎荣,但又愁家主不容己身,只好拔刀自刎而死。




吴瑜婷




推优工程,戏剧篇




彝族。201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创评室副主任,三级编剧。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获得者,四川省重点关注编剧,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戏剧工作者”称号。


主要作品: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四川省重点关注剧目,四川省2018年现实题材创作重点项目;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儿童歌舞剧《遇见太阳》《成都娃儿成都谣》《成都娃儿成都梦》;大型杂技剧《东方有竹》(合作);电影《云上的夏天》;电视迷你剧《让爱疯狂》;儿童剧《雄鹰少年》;儿童剧《小陶戏》;著作《影视剧作模式与技巧》等。




推荐理由




1.2018年9月,参加由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办的“四川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剧本朗读会暨剧本推介会”。


2.2018年10月,参加第四届川剧节暨四川省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季“戏剧进校园”剧本诵唱会。


3.2017年7月,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于2018年10月结项。 




创作谈


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编剧)


一直以来,在外界的印象之中凉山州是贫穷、落后、蛮荒的代名词,确实也有一部分现实如此。虽然大山中的生活不如城市里那么富裕,却也充满了趣味,甚至这种自然的陪伴,比城市里优越的物质更为宝贵。因为向往,所以孩子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愿意为了自己的梦去奋斗,去追寻;因为缺乏,所以孩子们更为珍惜,更为渴望;因为封闭,孩子们从小都向往着更大更远的世界。


在采风中,最大的体会就是——他们值得更多的爱。这些孩子虽然生活在贫穷之中,但是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乐观和善良,多次让我动容。本剧将视野放在更为特殊的人群——艾滋病儿童。一开始选取这个题材就受到了一些质疑,大家认为似乎这个话题对于孩子来说太沉重了。然而,正是因为这个质疑,更加大了我对这个题材的决心,因为这个质疑本身就是对艾滋病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


如同剧中方月亮说的“是不是我们碰到了一些不好的事,就再也不能做个好人了?”这是孩子常常会思考的一种问题,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不仅会增加艾滋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有着负面的影响,艾滋病在本剧中,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隐喻。不管我们在成长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应该有勇气去面对,不管能否解决,都应该学会和它相处。


在本剧中,孩子自己找到的方向,才是最适合的方向,找到未来脚下的路,找到自信和尊严,找到爱的桥梁,也就能更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这使本剧并不局限于表现艾滋病儿童,而是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虞  佳




推优工程,戏剧篇



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专职演员。主工闺门旦、青衣旦、花旦,唱腔细腻、扮相俊美秀丽。


主要作品:大幕戏《目连之母》《武则天与婉儿》《死水微澜》《传说陈麻婆》《尘埃落定》《白蛇传》《野鹤滩》等,折子戏有《劈棺》《打饼》《坐宫》《武松杀嫂》《访友》《传琴斩考》等。




推荐理由


1.2018年8月,该剧应邀参加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2018吉林传统戏剧节。


2.2018年10月,该剧在第四届川剧节·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作品展示




《目连之母》“寻子”一折 (饰演刘氏四娘)


推优工程,戏剧篇


川剧《目连之母》是新编传统故事,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唱做念打尽有,麻辣酸甜俱全。编剧徐棻以“故事新编”的方式,另写川剧《目连之母》。在子虚乌有的鬼神故事驱壳里,演绎人间的母子亲情与真挚爱情。并以幽默、机趣的细节、语言,展现鲜明的四川文化特色,挖掘出十分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剧中的女主人公刘氏宁可在地狱受罪,也不以丧失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作交换条件而偷生人间。刘氏的酸甜苦辣足以让世人品尝到许多人生况味,也使这出戏具有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人道主义。




张  波




推优工程,戏剧篇



合江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等杂志。2014年被评为泸州市“最美文体广电人”。2016年记“三等功”。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戏剧创作工作者。2017年被评为合江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合江县脱贫摘帽先进个人。撰写小品《扶贫书记》获国家级二等奖。

川剧《乌蒙山脊梁》(编剧)


蔡少波



推优工程,戏剧篇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十佳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主工须生、文武小生,兼丑行,唱腔朴实而韵味别致,表演细腻富有激情,善于塑造不同类型的角色。主演《夕照祁山》《马前泼水》《野鹤滩》《郑德王下江南》及折子戏《曹甫走雪》《醉写沉香》《扫松》《南阳关》《困荥阳》《卖画拍门》《二进宫》《杀狗》等60余出剧目,并在《中国公主杜兰朵》《文成公主》《激流之家》《山杠爷》《红梅记》《尘埃落定》等众多剧目演出中,均有出色表现。导演作品川剧《爱情天梯》《双天官》等,广受好评。

川剧《乌蒙山脊梁》(导演、艺术总监)




推荐理由


1.2018年9月,川剧《乌蒙山脊梁》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


2.2018年10月,川剧《乌蒙山脊梁》在合江县川剧团公开首演。


3.2018年10月,省文化厅在成都举行“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四川展演活动”新闻通气会,同时将《乌蒙山脊梁》当日首演作为展演活动的启动标志。


4.2018年11月,在四川省歌舞剧院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四川展演活动暨四川省第四届川剧节演出。


作品展示

川剧《乌蒙山脊梁》


推优工程,戏剧篇


《乌蒙山脊梁》是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其以“泸州河”川剧为表现形式,通过张东海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歌颂当前脱贫攻坚中基层共产党员心系群众、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弘扬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展现当代农村群众励志自强、脱贫奔康的时代精神,结合合江风俗、民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




甄  进




推优工程,戏剧篇



国家二级导演、编剧。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编剧)获得者,中国话剧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四川省重点关注编剧,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创作室主任。


主要作品有:音乐剧《麦琪的礼物》《我爱你的方式叫离别》《新农梦》;话剧《苍穹之上》《巴交龙布》《登闻鼓》《共和国天空的守卫者》;小品《东方礼赞》《槐花几时开》《我的儿子小宝》等。并著有艺术创作、音乐剧研究,艺术管理等领域学术论文以及剧作、歌词、随笔、诗歌等作品几十余篇,其中获国际、国内作品评奖多项。


推荐理由




1.2018年2月,参加2018年上海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演出活动。


2.2018年8月,参加2018年第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专场演出(展演)活动。


3.2018年8月,音乐剧《麦琪的礼物》入选2018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




创作谈




音乐剧《麦琪的礼物》(编剧)


爱是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音乐剧《麦琪的礼物》创作谈


2001年,正在学习戏剧创作的我观看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音乐剧《未来组合》,那是我第一次在剧场直面音乐剧,演出结束后,我和同学们兴奋地一路跳着、唱着、跑着,从市中心经过两个多小时才走回到郊外的校园,那种心潮澎湃的审美满足让我久久愉悦。就从那时起,我热爱上了音乐剧,并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创作音乐剧。将《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改编成音乐剧搬上舞台就是我对音乐剧深切关注下的一次创作尝试。而选择《麦琪的礼物》作为创作题材,则是希望故事的国际性能够让世界各地的观众理解和欣赏中国的音乐剧作品。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作家欧·亨利一部妇孺皆知的短篇小说,从短短三千多字的小说改编成两个小时的音乐剧,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原小说发生在一百年前的美国,离今天的时代很久了,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得到当下观众的认可?能给予观众什么样的新鲜感?音乐剧《麦琪的礼物》的现代性何在?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剧本创作。


对于欧·亨利既有深刻性,也有局限性的表达,我遵循着其深刻性而突破其局限性,设计了原小说情节和创造了“当代人”形象,从而确定了整个剧本双戏剧线的创作结构。在剧本时代性上强化了“当代人”对欧·亨利作品的评论和对现实的关照描写,揭示出当下青年读者内心的复杂性,和对精彩转折的“欧·亨利式结尾”与人生命运出人意料反转的暗示,从而借此对现实提出深刻思考,表达当下的价值评判。“当代人”形象的创作在剧本中具有双重性,一重是共鸣,一重是思辨。沿着这条有目标,有方向,但又曲折不平的人物行动线,按照矛盾发展的规律,去创作剧情,选择场面,基本保持了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现代性表达。


小说《麦琪的礼物》打开了我阅读西方文学的大门,让我感受到爱是人类最珍贵的礼物。音乐剧《麦琪的礼物》因为有了各国观众的喜爱使我感到剧本创作的真正意义。通过戏剧这一载体我将继续传递人的温暖、情的真切、爱的美好,自觉地做戏剧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我想,创作只需用心一点,“麦琪的礼物”就会出现。


编辑丨王紫煜


中国美网


了解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推优工程,戏剧篇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