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你知道马头墙的玄机吗

来源:哲匠之家 ·2019-03-15 11:39:24

马头墙

徽派建筑流行于皖南、浙西和江西北部一带,以祠堂、民居、牌坊为主要建筑,徽派建筑的三大显著标志是青瓦、白墙、马头墙。那么马头墙为什么会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呢?

马头墙的历史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防火墙等,指高于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传说马头墙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时期。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损失十分严重。何歆命令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并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有效遏制了火灾。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

马头墙的种类

按“阶层”(阶梯的层数)分,有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等,也可称一叠式、两叠式,以三阶、四阶为常见,多者可达五阶。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以房主的爱好、财富、地位的不同而异。

马头墙


马头墙

(一)

按阶层分,可以将马头墙分为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五阶式,一阶式较少,三四街较多,五阶式俗称“五岳朝天” 。

一阶式


马头墙

二阶式


马头墙

三阶式


马头墙


马头墙


四阶式



马头墙

五阶式

五阶式样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因其房宅有多重进深,故马头墙亦配以多叠,其外形格外凸显其高大雄伟、气宇轩昂,充分显示出房主人高贵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马头墙


马头墙


(二)

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种,视房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异。

鹊尾式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


马头墙



马头墙

印斗式

“印斗式”即由窑烧制带有“田”字、“卍”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做“座头”;


马头墙



马头墙

坐吻式

“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吻兽”系中国古建筑的标志性构件,常见于北方古建筑特别是皇宫、官邸的屋脊之上。


马头墙


马头墙


马头墙的功能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组成部分。虽然人们常说,建筑是空间艺术,但一栋建筑物的存在,首先还是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实用功能。因此,我们在探讨马头墙的功能时,也还是先探讨它的实用功能.


马头墙

防火功能

徽州古时因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因徽州地少人稠,人口密集,所建宅屋大多彼此相连,一家失火往往殃及邻里,损失惨重。采用马头墙的方法,能有效阻隔两幢相连的房屋,防止火势蔓延。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就用竹竿把马头墙上的瓦片推掉,让火势冲上天空。同时由于马头墙内一侧被火烧后会向里倾倒,马头墙内部的沙土和砖块可以起到抑制火势、降低险情的作用。马头墙与马头墙之间的通道又称水道,在火灾发生时可便于运输水源灭火。

马头墙

▲火 巷

防暑功能

除了马头墙以外,徽州民宅的另一大特点是每座宅院内至少有一个天井,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还具有汇集雨水、产生“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效应。而耸立在天井周围的高高的马头墙与其相配,则组成了一个向上的竖直通道。这个竖直通道在酷暑炎夏之际,可产生类似的“风洞效应”,促使冷热空气的对流,从而起到防暑降温之效果。另外,马头墙是空心墙,中间夹有大量沙土,隔温效果比一般实心砖墙要好。


马头墙

防风功能

徽州民宅的马头墙一般可高出屋顶数尺,一方面能有效阻挡冬季寒风直接灌入屋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风防寒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徽派建筑采用的是小青瓦,体积小、重量轻,所以马头墙可以有效挡住大风吹翻屋瓦。

马头墙


马头墙


马头墙


马头墙


马头墙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关注更多艺术品价值


马头墙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