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玉最早见于典籍的应是清代,时人把盘玉分为三种,文盘、武盘和意盘。文盘指假以时日慢慢把玩盘摩,于过程中找变化、找趣味;武盘指不间断地摩擦,由此观察古玉的变化;而意盘则有了神秘的成分,说这种盘摩需要加入人的意念,指示局部色泽的变化。不管古人如何论述,盘玉引发古玉变化,当是主要目的。所以现在一些伪造古玩者,制出仿古玉器后,再行盘熟,以掩人耳目。但盘熟一件玉器并非朝夕之事,所以这种方法作伪的玉器还是较少。盘好的玉器会有以下几点变化。
是指在盘摩之后,原来浑浊不清的玉底色上,开始出现清亮的条纹,接着又会出现纵横交错的线条,最后连条成片,变得通体透亮,有如水晶般发亮。对这种盘熟的古玉,一定要有个清楚的概念,不要见面不识宝,失之交臂。
包浆变化
老玉包浆不同于新玉,老玉在开始盘摩时表面将会变得粗涩难看,毫无光泽,但在一段时间后,器表开始出现块点状的玻璃光泽,紧接着,随地色的变化,器表会整体出现一层玻璃光。与老玉不同,新玉是机器打磨出来的,在人工盘摩时,器表会在酸碱作用下略徽发暗,底色不会变,包浆色泽也不会变。这就是古玉的“灵性”,古玉在人体接触后产生的奇妙改变。
沁色变化
由于年深日久,古玉体表会蒙上许多积垢,由于积垢的物质不同,浸浊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颜色也就大异真趣。一般来讲,古玉的沁色会在把摩之下变化,特别是古玉上常出现的白色沁会变成琥色、桃红色、黄红色等偏暖色的沁;而黑沁、绿沁等虽然不会变色,但却会变得鲜艳夺目,更加动人。而假沁、人工沁却会在盘摩时脱落、掉色,变得黯然无光。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