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中国绘画源流(序)

作者:刘治贵 来源:中国美网 ·2020-04-29 13:18:07

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画史著作,无不穷源溯流,探赜钩深,论述绘画之盛衰消长。我国第一部画史著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开篇即是“叙画之源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首句即云:“画之源流,诸书备载。”考诸先秦至汉魏六朝古籍,书画起源之说不少,如《周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孔安国注,河、图系指八卦。《吕氏春秋》云:“史皇作图。”高诱注:

“史皇即苍颉。”刘安《淮南子》云:“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曹植《画赞序》云:“盖画者,鸟书之流也。”王微《叙画》云:“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张彦远采诸书之说,叙画之源流云:“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张彦远所述,由书画同体进而书画同源,即源于“天地圣人之意”。后世论绘画起源者,皆宗其说。此一说法,固非中国绘画起源之正确解释,当可置之不论。

探究中国绘画源流,有多种方法,亦有多种理论。从中国绘画题材之分科入手,是探求中国绘画各科之形成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中国绘画便具有多样的形态,盖基于人们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采用不同的媒介与技术手段而然。早期阶段出现的岩画、地画、漆画、壁画、木板画、帛画、布画、画像石与画像砖,以及后期出现的木刻线画、瓷画、门画,均须纳入中国绘画的范畴。这些不同形态的绘画,有的只存在短暂时期,有的经历代传承保留了下来。探寻中国绘画的源流,这些绘画形态是不可忽略的。

各种绘画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积淀,并随着媒介与技术手段的进步而演变,最终在绢、纸上作画的方式稳定下来之后,形成了以卷轴为主要形态的绘画——古人称之为“丹青”、“水墨”,

 今人统称为“中国画”的绘画。在二千多年的发展史上,“中国画”已成为中国绘画的主体,并形成独具传统的绘画体系。我国历代画史著作,即以卷轴画为叙论对象,并且按照题材的划分,来评述各个时期的画家与作品。

绘画题材的类别划分,即分科,是绘事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绘画的分类,在唐代以前,有以朝代为序的,有按画人品第划分的,都不是按照艺术本体的特征来划分。中国绘画的不同题材,各有不同的功用,不同的技法。“题材”这一概念,非止一般的描绘物象意义,而是包含了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对于绘画者来说,绘画创作是以题材的选择为前提的,必然引向以题材的区分来划分体裁的归属。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云:“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汤垕《画论》云:“古人以画得名者,必有一科是其所长。”对于鉴赏者来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需通过分其门类而第其品格。米芾云:“鉴阅佛像故事图,有以劝戒为上;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于土女翎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分科的意义,对于画学的建设也是不言而喻的。从历代画史著作,以及画论、画评、画法、画录看,无不以朝代沿革为经、以画科区分为纬,构建中国绘画体系的框架。中国绘画的分科,有一个由博到约、由散到聚的发展过程。早往魏普南北朝时期,顾恺之论画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虽不是对绘画分科的直接表述,但已包含了对绘画题材划分的思想。据顾氏所言,可知当时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畜兽等;另据他书所载,尚有蝉雀。以今日之分科来看,人物、山水、花鸟俱备。特别要强调的是,此期绘画已有题材之细分,并出现了专门画家。

我国传统绘画的各个支科,有不少可从此一时期找到源头。

唐代绘画繁荣,题材的划分亦趋明确。《唐朝名画录》云:“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

此为对画家品第之说,已涉绘画题材分类。又该书目录中,于画家名下分列品目,标明画家专长,然所列品目较为散乱。未予分类归属。(历代名画记》叙古今画家云:“何必六法俱全,但取一技可采。注云:“谓或人物,或屋宇,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有所长。”此为对画家分工之专长而言,然亦可见画科分类状况。今人所谓之三大画科一人物、山水、花鸟,此期已然形成,而屋宇、鞍马、鬼神等支科,尚有待于归并整合。

画史上正式之绘画分科,始见于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中,首次提出“门”的概念,划分绘画为七门:人物门第一,山水门第二,走兽门第三,花竹翎毛门第四,屋木门第五,塑作门第六,雕木门第七。塑作、雕木不是绘画,与书名“名画”显然不合。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仍以“门”为目,分画为六门:人物门第一,山水林木门第二,畜兽门第三,花木翎毛门第四,鬼神门第五,屋木门第六。门的概念,是明确的分科概念。刘道醇在二书中,按门分类叙论画家,开后世画史分科叙事之先河,是我国画学的一大进步。然所分门类尚散,亦有待于整合。在其后的《图画见闻志》中,并存三种叙述方式,殊不合理。然在两卷“纪艺”中,沿用门的概念,分绘画为人物(附传写)、山水、花鸟、杂画四门。较之前人的分科,概括性更强,为后世中国绘画的分科奠定了基础。邓椿《画继》,亦以多种方式叙史,在述画中以事类列名,分为八类,曰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名目繁多,反映了当时绘画题材的多样,然以分科而言,足称杂乱。至《宣和画谱》,将绘画题材“析为十门”: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从分类体系看,亦显散乱,不逮前人之划分。此外,其他史料亦有涉及绘画分科者,如《宋史·选举志》云:“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

宋代以还,画史著作中的分科之论,大都沿袭宋人之说。在叙事方式上,多以朝代、画人为序,鲜有依画科分类叙事者。

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按朝代叙论画家,且多拾掇前人之言,无可称道。值得一谈的是所谓画有十三科,汤垕《画论》成就极为精大。”潘氏之论,盖为中国绘画分科的总结。

中国绘画的分科,对研究中国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董逌《广川画跋》云:“顾恺之论画,以人物为上,次山,次水,次狗马、台榭,不及禽鸟。”顾氏所言,表明当时花鸟画尚不兴盛,故不述及。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云:“前古之画,多作古贤故实及图像而已,故论画者未尝及山水。”不及山水,亦表明当时山水画不为兴盛。唐宋时代,画史著作详载各科画家与画迹,表明当时绘事繁荣,各种品类皆备。前述诸家分类之说,或以山水为上,或以人物居先,此消彼长,反映了各个时代之审美风尚。

《宣和画谱》论“画谱凡十门”,以道释冠首、蔬果终之之原由,乃取六经之义;《圣朝名画评》序云画分六门,乃为观画之需;《画论》叙论道释为上,其次人物、山水、花草、马及士女、番族,各有原由,乃是收画之法。绘画分科的演进,不仅形成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还由题材的多样性形成了诸多支科。这是中国绘画所独具的一个特点。在中国绘画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兼善各科的画家,还更多地出现了专擅一门的画家。绘画的分科,不单是题材的区分;由于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有着紧密关系,画科的意义更在于是品种、体裁与样式。就此意义而言,研究中国绘画的分科,当是研究中国绘画的一条必由之路。

探寻中国绘画各科的发生与发展,即是探求中国绘画的源与流。一部中国绘画各科的起源与流变的历史,不啻是另一层面与方位上的中国绘画的演进史。在这个层面与方位上,展现出中国绘画“极为精大”的成就。


  中国美网意向所有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集原创文章,文章可是艺术评论,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报道。投稿邮箱:1435484987@qq.com。


        中国美网

        欢迎注册美网会员,新闻资讯自助上传!


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绘画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