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苴却砚史料汇编】雕琢神工

作者:舒安静 ·26829 浏览 ·2021-09-22 17:16:15

 

 

一方砚品若能给人“脱俗面不造作,天成而台远"的感受,那么,其艺术品味是不言面喻的。观看市苴却砚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罗伟先刻刀下的苴却砚品,就有这种感受。1989年隆冬,当国家领导人及书画界专家方毅、张爱萍、黄胄、启功、郑现中、溥杰等参观了罗伟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苴却砚专展”时,对攀枝花独具风采的砚品倍加赞赏。分别为其写诗题字”砚中珍品”、“文房瑰宝”“兴业掘潜”、“功辉翰墨",中央电视台等首都新闻单位也作了宣传报道。

 

一方砚品,荣享盛誉,这与攀枝花特殊的苴却石资源和罗伟光神工雕琢是分不开的。

 

这位年仅35,靠自学成才面跻身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行列的罗伟先,早年随父学习绘画、雕刻、书法,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他自身的性,为其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2 年,他在市群艺馆举办了个人“石雕”展.深得同行好伴。之后,他又自费走访了名砚厂家和制砚大师采众家之长,融砚技于一身,潜心攀枝花却砚的开发和研制。无论从砚石的打坯、下料、磨现,还是操刀精雕细刻,他都“应石象形,随形而饰,依形施艺”。把诗、书、画、印融干砚刻之中。1991 年,他参与研制创作的苴却砚飞天骑兽》文气雅然,获四川省“优秀产品奖”。

 

随着砚刻事业的发展,他深知,攀枝花的苴却砚要上档次、高品味,须融文化性、艺术性、工艺性、材料特性于一体。否则,砚品难于跻身于国内国际市场。于是他广泛涉猎,自学了《陶瓷艺术》、《艺术概论》、《艺术造型》、《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等书籍。理论水平提高,使他研制却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89年至今,他在《四川文物》、《神州操奇》、《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民生报》、《联合报》、《中华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和作品二十余篇()。尤其是199年他与人共同撰写十余万字的《中国却砚》一书,1991年度攀枝花市学会活动重点项目成果一等奖。在这期间,他雕刻的多方砚品,相继在日本、台湾等地展出,并被定为国家级珍品。

 

目前,苴却砚已成为我市文化性名特产品。他作为省级艺术大师( 1993年被省轻工厅艺协会授予的荣誉称号),又是市苴却砚厂技术厂长,整天忙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流程的技术改造。相信他会有更老的砚品佳作问世,为攀枝花争光。

 

(《攀枝花日报》1993821)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网用户,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的后台上传发布的资料网将根据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