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美网推荐】品读国画家周鼎山水画

周鼎 ·13491 浏览 ·2018-01-18 17:52:10

国画家周鼎

画家周鼎


文/杨惠东


我 一向认为,山水画创作中一味的强调地理地貌特征毫无意义。山水画的终极最求,在于澄怀味道,丘壑知识画家借以体察天地自然之道的一个载体,一个符号,其本 身并不重要。所以董其昌说:“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如画。”当然,“李思训写海外山,蕫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 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赵吴兴写霅苕山,黄子久写海虞山。”(董其昌语)绘画风格的形成和画家所生息盘桓于斯的地理环境自然有极大的关联,得江 山之助,历代诸大家也多以特定的某地山水的创作母题形成个人风格并垂范后世。一般而言,北方山水画峰峦峻厚,气势雄伟;南方山水画岚色清润,平淡天真。而 亦有例外,如王维,马远,夏圭等。因而,地理环境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它是催生激活画家灵感敏悟的契机,但作为创作主题的画家,其本人的天性,学养及对山 水画的理解跟为重要。斤斤于地理地貌的如实描绘则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西画的风景写生,无异于舍本逐末,与中国山水画的诣趣已大相径庭了。


画家周鼎作品


从此意义之上,我十分肯定周鼎兄近年来画风的微妙变化。


画家周鼎生于山西,生活于内蒙,是典型的北方汉子,外表沉稳木讷,质朴无华,缺少印象中山西人的精明。画亦如之,他多以塞北山水为创作题材,层峦大壑,笔墨繁 复,内敛,扎实而毫不张扬,也绝不投机取巧,是十分典型的北方山水画。在多年的脚踏实地中逐渐摸索出个性鲜明的图式与语言,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在高 手如林的当今山水画坛脱颖而出。


画家周鼎作品


长期以来,北方的山水画家往往要面对这样一种尴尬:程式化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形成了相当成熟完备的程式化语言,但问题在于, 画史上多数山水画大家皆出自南方,他们所创造的程式语言在变现江南山水的云蒸霞蔚、平峦浅岗、奇峰秀石时自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面对北方的高原大坡时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塞北山水更是从未进入古代大家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新的笔墨语言和新的程式就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上世纪90年 代,山水画坛曾流行过一阵铺天盖地的“点子风”,为表现北方山水的沉雄厚重,塑造视觉上的真实感,画家们往往将几无变化的墨点机械地铺陈于画面,这种方法 刚出现时尚给人一点新鲜感,但群起效仿,则几令人掉头不顾。我们现在的画家大多成长于西方背景下的现代美术体制,很容易不自觉地将西画的写生方法引入山水 画创作,过于追求视觉的真实,视觉的张力,却忽视了笔墨语言的自身魅力,将原本生动鲜活的笔墨语言僵化为刻板的素描关系,因而,在表现植被稀疏,缺乏水源 的北方山水时往往因一味的干枯苍劲而流于枯槁,一味的黑密厚重而流于板滞。


画家周鼎作品



客观的评价,周鼎以前的一些作品也不免此弊,尽管气势雄浑博大,笔墨精谨整饬,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画面沉厚苍茫有余而松活通透不足, 缺乏趣味性,笔墨的表现力受到一定得局限。可喜的是近年新作中透露出较为明显的变化,但造型的严谨、构图的饱满和用笔的沉着仍一如既往。最为显著的变化体 现在用笔上。前人论作词“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宁涩晦昧”,作者亦然,用笔也不可太实,太实则易僵化,易板滞,易流于一览无余而乏其内涵。周鼎的这批新 作,以前稍显紧张僵硬的笔墨趋势于放松,皴法由以前的雨点、刮铁一变而为现在松而毛的披麻。画上的植物也开始茂密起来。多以中锋勾点。沉稳而扎实。与松活 的山石皴擦形成了较为明快的节奏变化。运气的漂浮,溪流的穿插,水口的布置,都大大增强了气息的流动和画面的趣味,不复以往的相对沉闷单调。展读这批作品 时曾戏言周鼎兄的画开始趋于江南灵性一路,趋于清润和意象性,当时他认真地告诉我内蒙某地却有此风光。其实,是否有此景是次要的,绘画终究不同于严格的地 理图,所以王微强调:“披图按牒,效异山海。”山水画者,胸存丘壑,澄怀味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方可得天地之气,传山川之神,岂复斤斤于一石一树之是与 非耶?


画家周鼎作品


薄醉微醺之际的周鼎兄一改平时的不喜言辞之形象,豪爽奔放,妙语如珠,这可能是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吧!我想,如果他的画也能如此,再进一步脱略形迹,多一些 长枪大戟,信笔挥洒,少一些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或许还能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诚然,画是我们的事业,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但也仅仅只是画而已,不必看的过于 沉重,孔夫子所谓“游于艺”,此一“游”字,也正包含了以上的意思,不知周鼎兄以为然否?


点击进入周鼎老师的个人官网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