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中国画的写意品格

作者:陈向迅 ·65180 浏览 ·2021-05-19 10:33:52




陈向迅
1956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文/陈向迅

写意品格首先是在精神意义上的一种思考,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庄子·天道》中讲到意与言的关系时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王维《山水论》也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郭熙《林泉高致》中评“四时不同”后指出:“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景象之正”的取得,在于景之正大,象之正气。山水为大物,取其势,取其质,归结于写其意的品格而已。中国画关于“意”的讨论非常丰富而完整。

 朱耷  墨兰图

在绘画的理论层面,写意作为中国画艺术的通观要义,是建立在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之上的品格指向。从创作实践的层面,就中国画发展的现状而论,刷新写意这一品格的实际作用,在于能够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而判断的权威和信心来源于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传承与变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韩愈所推崇的“师其意”。在学术层面,对写意品格的把握和理解,不但要在“意”上致广大,而且应该在“写”上更精微,这样才有品味的厚度和典范的意义。


吴昌硕 四君子轴

写意品格从笔墨的角度来看,历代经典在形式语言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特别是表情达意中的笔墨语言本身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含义。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形式特点,也就是写意中的笔墨表现。而这一表现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对状物写意的品格追求,如内容上偏爱梅、兰、竹、菊的形象定义,如用笔讲究“如锥画沙”、“屋漏痕”、“折叉股”的品质特性。


吴昌硕  泰岱片云

在中国画的品评体系中,笔墨应该具有唯一性,写意与笔墨是不能分离的。写意的形式不但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笔墨语言,而且二者的内涵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当代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写意品格的主张仍然是必须的前提,笔墨的运用仍然是必然的手段。

讲品格重笔墨,是中国画发展中非常值得尊重和敬仰的价值观,廓清了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品格有高下之分,气象有大小之局,情趣有雅俗之别,赏识有深浅之辨。这些理论的关键之处,是从“写形”到“写心”。写意为手段,品格为指向,境界为追求,最终是“心画”的目标。所以,应该重视写意品格的塑造,这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必须看到的关键问题。


李苦禅  双鱼

从形式构成和表现语言方面叙说写意品格中的“写意”二字,可以从“写”和“意”两个层面上来理解:写是一种笔墨中的自娱自乐,是心与手之间的自我检视和反复审读,是“以大观小”的心思内向,也是“远观其势”的心路外延。所以,中国画的“写”是建立在笔墨的基础之上,可以上升为具有独立的审美判断。笔墨本身具有形式和内容上的价值取向,是“内美”的语言构成。唯有如此,中国画强调“写”才具有真正的含义。

齐白石 松  北京画院藏

进而言之,心与迹的相融相会能生“意”。无论是单纯的意味还是丰富的意趣,笔墨意向中的构思,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情境中的心愿,一种“心意”的表达。而这种心意的载体是“形”的完善和修正,形是写与意之间的媒介。只是画中之形象并非自然之貌似,景中之物不等同于画中之象。如欧阳修所言“画意不画形”,写形在于写意,写意在于畅神。畅神其实是需要创造的,这是中国画特别重视的品格意志。而这一诉求特别在乎形与意之间的笔墨传达,无笔也就无所谓意,无形也不在乎笔,写其意是“写形”的主观提炼和笔墨概括。如同形象的处理和变体,是通过自然之形与写意之形的裁剪和取舍。因此,讲究“形”之意象是不言而喻的。

写形的情趣决定了“意”的品格,同样,笔墨的风格也决定了“意”的品格。写形离不开笔墨,笔墨和写形的关系处理是“形神兼备”的自觉意识。当然,能做到写意中的形神兼备是很困难的,因为写形的本身就面临很多问题,若再加上笔墨功力的欠缺,就更难了。 

芋叶 齐白石 101cm×32.5cm 1945年 北京画院藏

写意的表现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努力,这可能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画写意的品格特征。所以,行笔落墨的写意过程是“内省”的需求,形意之间是一种独自的心语历程,是在这一私有空间中的漫步。因此,“意”既可大而论之为“品格”,也可细而品之为“笔墨”。无论是理想中的品格指引,还是现实中的笔墨导读,似乎都是从个体风格的语言经历到集体趋势的语境显现,进而转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关照。所以,“意”的品评是外向的,是彼此间互动交流的,应该是“外秀”的讨论范围。正因如此,“意”在中国画的品评中,既有内容品位的限定又有语言品质的规范。《周易》中的“立象以尽意”,是为大者;庄子“语之所贵者意也”,小中见大者,二者品格中的精神指向都一致是“写”与“意”的相辅相成。由此可见,从“意在笔先”到“画尽意在”,如同杜甫名句“意匠惨淡经营中”,因为“经营”的功力也许更多的是为“品”而准备。写意从认识层面的心智把握上升为品格层次的充分展开,品格的判断和界定就极为重要,最终归结于“境界”。


齐白石  秋水共长天一色

境界,或者说意境。“意”更多在于艺术层面的解释,“境”可能更具有文化层面的含义。写意品格的精神指向应归结于境界的升华,这一品格的塑造在于理想中的境界追求。从“品”到“境”的心路历程,如梁启超《自由书》“惟心”篇中所言:“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这是从品格意向转化为境界夺取的最好注解,物境与心境的不同层面,是艺术造诣高低的价值区别。


潘天寿  蓬勃盎然

从品格升华为境界似乎有一种距离之间的情意朦胧,或者说是一种从意到境的神遇而不可求的心灵等待。在品格的关照中,境界才能给人以崇高的感悟。如同倪云林画中的山水树石,一丝情景中的忧思,化作淡淡的笔墨生气,意象幽远高深而境界冲淡典雅;画中的形和象或是情与景的写意,行笔落墨之间,无不显示出先积精思然后取境的功力和神趣。


潘天寿  雁山观瀑图

写意取境在于心与境的不同品格,宋人方回《桐江集》里有一段议论:“顾我之境与人同,而我之所以为境,则存乎方寸之间,与人有不同焉者耳。”说明境界的差异在于心与境关系中的主观作用。境存乎心,品源于心,这都是自我的意识决定存在的风格。所以方氏又说“心即境也,治其境而不于其心,则迹与人境远,而心未尝不近。治其心而不于其境,则迹与人境近,而心未尝不远。”治其境在于治其心,从主观能动的意识而论,品格指向境界的追求,心意如何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

潘天寿论画时曾讲到:“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隅,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可见境界是穷其一生都很难得到的东西,是写意品格思考中上下求索和磨砺祈盼的愿望。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宋代,美学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