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周围有几位画工笔的青年老师,经常参展且能“获奖”,他们搜集题材基本是用高像素的相机拍摄的“美女帅哥”,用电脑、手机下载或在时尚刊物搜集图片就可以搞创作了,基本不需要风尘仆仆地到生活里实地写生感受,更不用说画速写、默写了。我曾经向其中一个老师请教过工笔画的画法问题,她说她们现在连线都不再勾了……她们通常都有高学历,但并无深厚的书法、诗词修养,对美术史上八大、石涛、黄宾虹、齐白石等写意画家,甚至是于非闇、王叔晖这些前辈工笔画家有隔膜感。她们重渲染、轻书写,重色彩、轻笔墨,重形式、轻内涵,按照一种既定的工序,在画面里寻求一种“梦境”或“幻境”。这些“现代工笔画”具有固定的画面模式,费力超过费神、用手多过用脑,学养和积淀缺少。业界有论者断言这种遍布于大江南北,与当代文化、传统关联不大的“流行歌曲”画风,已沦为“时尚的附庸”。
当然,反对描摹照片,不能反对合理地运用照片,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照片可以让画家更加快捷地认识生活,利用照片的“原料真实”,加工出符合自己艺术追求的“画面真实”。黄宾虹曾说“看照片也是师法造化的一种方法”。我们反对违背美术创造规律的将照片机械地搬到画面上。画者与观者之间是互相“塑造”的,描摹照片产生的时尚画风,与“美盲多于文盲”的审美不足也有关系。各式各样的展览使人应接不暇,如何能少一点精工细抠之下的“肤浅”和“空虚”,要求画家冷静思考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少一些趋时迎合。慎用照片,拒绝描摹,以生活积淀为基础,以写生、默写的方式记录、提炼生活,在精工制作的时风中实现“突围”。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
[声明]本文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