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古墓藏虎:刘贺时代老虎饰物的文化含义

光明网 ·15566 浏览 ·2018-11-06 11:34:53

作者:王金中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器物中,威风凛凛的老虎是造型最多的动物之一,数量仅次于龙。从形象上看,有雄虎、雌虎、子母虎;从动作上看,有奔虎、卧虎、食兽虎;从材质上看,有玉雕虎、铜铸虎、漆绘虎;从艺术手法上看,有错金虎、浮雕虎、圆雕虎,千姿百态,各式各样。为什么一座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古墓中承载着那么多老虎形象的饰物?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人们深入了解汉代民俗文化的特点,以及海昏侯刘贺父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来自远古的图腾


近期发掘的海昏侯墓园1号墓正北的5号墓,是刘贺之子刘充国的陵寝,棺椁中出土了两件琥珀,造型都是卧虎,属于微雕作品,血色通红,小巧玲珑,一大一小,呆萌可爱(图1)。同样的琥珀微雕在刘贺墓中也有发现,由于实在太小,公开展出时只能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图1


这种精巧的琥珀卧虎,当初是串起来作为贵重的佩饰,经常戴在主人的身上。例如1号墓中发现的琥珀卧虎,就位于刘贺的腰部位置,是与玉质黄钟律管、玉带钩、玉书刀和玉觹(xí,音习)等放在一起的(图2)。估计在下葬的时候它们装在一个囊袋里,紧紧系在刘贺的腰间。而刘充国的那件琥珀卧虎也是在他腰部位置上发现的,只不过是隐藏在一个小小的漆盒内,同小玉尊、小玉钫等一起出土。这就说明刘贺父子俩对老虎的造型是非常喜爱甚至是崇拜的。


图2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虎与龙一样,都是远古时期的原始图腾,是传统的吉祥物。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虎的国家,《山海经》中记述“有虎”、“多虎”的山脉,约有十余座。那个时候,在中华大地上的东北地区有西伯利亚虎;华中、华南地区有中国虎,也称华南虎;西南地区有印支虎和孟加拉虎。直到今天,这几种老虎在中华大地上仍有踪迹,只是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捕杀,现今野外老虎的数量就更少了。古代金文中的“虎”字,至少有26种写法(图3),间接反映了那时老虎分布广泛,种类也比较多。


图3


新石器时代早期,生产力低下,人们敬畏自然的力量,常以一些凶猛动物作为图腾加以崇拜,如虎、龟、熊、鹰等具象动物和龙凤、天禄、麒麟等形象动物。而猛虎是百兽之王,在古代一直都是力量、威猛、霸气的象征,自然成为众多部落选择和依托的精神图腾,并在长期的生活中赋予它以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迄今一些历史悠久的民族如彝族、白族、藏族、羌族、土家族、怒族等,仍然以猛虎为图腾加以崇拜。西北古老的羌族在唐蕃时仍称自己是虎的传人,西南哀牢山原住民现在还供奉着“母虎始祖”像。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各部落形成联盟,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始文化所催生的不同图腾也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比如,辽河流域以龙、鹰为主要图腾,但红山文化中玉虎仍受着某些部落的崇拜;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大眼睛神面纹及兽面纹,就蕴藏着虎图腾的因素;石家河文化的圆雕虎头,已是长江中游虎图腾的代表;凌家滩文化的双虎头玉璜,更是淮河流域虎图腾的难得实证;西南滇文化的虎噬兽玛瑙圆雕,突出了古代动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台湾卑南文化“双人顶虎玉玦”,也明显受内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虎图腾的影响。可以说,来自远古的虎图腾在中华大地上逐渐演变为一种最广泛、最重要的文化渊源。


图腾,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现象,一旦形成,便会以吉祥物的形式世代相传,同时被人赋予更多的灵性。5号墓出土了一件镶嵌着玛瑙、绿松石的青铜带钩,钩背用阴线雕刻着一只完整的猛虎,而钩纽上还刻着另一只威严的虎头,显然,这件虎头带钩是为了给使用它的主人带来平安。1号墓的车马坑中出土了许多车马器,如车辕首、车轭首、车衡首、车轴头等,上面都装饰着活灵活现的虎头(图4),预示着保佑主人出行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二、勇猛顽强的化身


提到猛虎,人们自然会想到许多成语,如虎虎生威、猛虎下山、如虎添翼、虎视眈眈、生龙活虎、虎啸风生、虎背熊腰、虎略龙韬、虎跃龙腾、虎踞龙蟠、卧虎藏龙、虎踞鲸吞等等,都是形容百兽之王——猛虎的八面威风。因此,古代称勇武之臣为“虎臣”;称勇猛之将为“虎将”;称勇士为“虎贲”(bēn,音奔),以其“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就连调兵遣将的兵符上也刻着猛虎,称为“虎符”。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兵器不多,但在一件丹画盾上,用油漆彩绘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匍匐身躯,高昂头颅,怒目圆睁,青面獠牙,威猛异常(图5)。盾牌,属于防御性的武器,其上绘制老虎,显然是为了在抵挡刀、枪、剑、戟的同时,以猛虎增威,达到阻嚇敌人的目的。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玉雕“双虎噬彘”,两只凶猛的老虎死死咬住野猪的头和背,野猪拼命挣扎,但无法摆脱落入虎口必死无疑的命运(图6)。据分析,这件玉雕是玉具剑的剑鞘顶端的剑珌,缺失的一角是佩带玉具剑跪坐时,经常着地磨损而形成的。在进攻性的武器上,出现老虎的形象,代表着搏斗时如同猛虎下山般地勇往直前。



在刘贺生活的西汉时期,人们崇尚老虎的威猛,同样崇尚打虎的英雄。那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李广射虎”的故事。


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百姓。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主动打虎。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状如蹲,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察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卧虎形巨石。仔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惊叹不已。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李广,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后人称李广为抗击匈奴的“飞将军”。


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套四件卧虎形青铜镇,其功能是压住坐席的四个角,保持席面平整。与其他青铜镇相比,这套卧虎镇造型粗犷,结构简单,工艺一般(图7),但为什么会受到刘贺一家的青睐,甚至死后还要带入主人的坟墓中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卧虎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李广射虎”的故事,从而给人带来威严和力量。



图7

其实,与李广敢于打虎一样,刘贺也喜欢通过斗虎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勇猛精神。在他当皇帝被废黜时,大将军霍光给他罗列的一条罪状,就是“驾法驾,皮轩鸾旗,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意思是刘贺坐着带有“皮轩鸾旗”的皇族马车,跑到未央宫外的北宫、桂宫,驱驰游览,“弄彘斗虎”。弄彘,彘是野猪,弄是耍逗,耍逗野猪大概就像如今的斗牛一样;斗虎,指与老虎面对面地相搏斗。据说,在汉代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设有斗兽场,各种野兽被分门别类地设圈饲养,其中就有“虎圈”、“彘圈”等等。兽圈上建有楼阁,以便王公贵族们观赏。《汉书》中记载:“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可见,这是一种对抗性、危险性、剌激性极强的娱乐活动。已经当上皇帝的刘贺以此为乐,说明他一身是胆,鲁莽无畏。当然,古代“弄彘斗虎”并非人与兽单打独斗,而是有猎狗参与,有安全措施。河南南阳一块汉画像石就表现出这种人与虎搏斗的真实场景(图8),画像中一勇士正在徒手与猛虎相搏,虎竖尾咆哮而来,捲起一阵狂风,一头野猪紧随其后,勇士拉开架势,大声怒吼,握拳相向,而他身边的三只猎狗一边狂吠一边冲向老虎和野猪。虎的矫健,人的剽悍,狗的机敏、猪的憨态,刻画得真实有趣,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充满了紧张的战斗气息。


图8


三、标识方位的灵兽


在海昏侯墓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套青铜错金当卢,共有3件。每件当卢的纹饰中,都清晰地描绘着青龙、白虎、朱雀、玄鹤等神兽(图9)。当卢,是挂在马前额上的装饰物,而当卢上的神兽图案,以白虎最为传神,它全身跃起,奋力奔跑,头颅高昂,尾巴如鞭,浑身条纹清晰,肌肉发达(图10)。中国自古就有四灵、或四象、或四神之说,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瑞兽。当然,对于这四灵,也有不同说法,有的把玄武说成玄冥,或玄鹤,或龟蛇。海昏侯墓中温明铜镜背面也绘有四灵,其镜赋中写道:“右白虎兮左苍龙,下有玄鹤上凤凰。”可见,西汉时期玄鹤与玄武一样,存在于四灵之中。


《三辅黄图•汉宫》中说,“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别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相配,也称为“四方之神”。这说明古代的四灵代表着空间方位,即以青龙代表东方,以白虎代表西方,以朱雀代表南方,以玄武代表北方。在汉代宫廷建筑上,不同方向的屋顶瓦当就是用四灵中代表该方向的动物纹样为装饰图案的(图11)。


图11


为什么要以青龙和白虎代表东方和西方,而以朱雀和玄武代表南方和北方呢?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与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各部落的图腾有关。据说,远古的中华儿女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以龙为图腾的部落大体集中在东方,以虎为图腾的部落大体集中在西方,以朱雀即凤凰为图腾的部落大体集中在南方,以玄武即龟与蛇为图腾的部落大体集中的北方。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四灵所代表的方位。


有人论证过,四灵与方位相联系还源于古代天文学。古代先民为了进行农业生产、确定农时而发展出了以“观象授时”为基础的天文学。他们先发现了明亮的恒星,继而将邻近的恒星分组,将其组成的形象分别以相似的动物形象而命名,从而形成了二十八星宿,继而又将周天分成四个区域,以四个方位命名,分别称为东宫、西宫、南宫、北宫,合称四宫,每宫各辖七个星宿。后来又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分别代表四宫,四灵也就发展演变成为“四方之神”。其中,白虎为西宫,包括西方七宿,即奎宿16星、娄宿3星、胃宿3星、昴宿7星、毕宿8星、觜宿3星、参宿10星。前面提到的海昏侯墓出土的带有四神的青铜当卢,原本就是一幅含有四灵二十八宿的中国古代《日月星象图》。(参见光明网发拙文《天象大观:我对海昏侯当卢图案的解读》)


众所周知,古人在观测天象时,特别重视对于北斗七星的系统观测。他们在长期的观测实践中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一年旋转一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的方位,据此,流传的古谚称:“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这样,作为判断方位的四灵又赋予了指示四季的功能,即青龙代表春天,白虎代表秋天,朱雀代表夏天,玄武或玄鹤代表冬天。


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将四灵形象集于一体的器物非常多,如出土于主椁室东室南部的一件韘形玉佩,其边缘的透雕为衔珠龙、回首凤和上山虎,而中间的椭圆形线雕如同龟壳,其上有蛇纹盘绕(图12),这样,就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再如出土于主棺中的一对玉带钩,带钩的头部略低为圆雕虎头,尾部钩起为线雕龙头,中部高浮雕为朱雀,而底部带钩纽雕刻的是龟背(图13)。异常奇妙的构思,把四灵按照“左苍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的方式组合起来。

                                            


 当然,人们还赋予四灵以不同的色彩。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东、西、南、北、中,共有五种颜色相匹配,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种神兽或神灵,即东为青色,也叫苍色,配青龙,也叫苍龙;西为白色,配白虎;南为红色,配朱雀;北为黑色,配玄武;中央为黄色,属于正色,配黄龙,也叫土龙。它们彼此组合搭配,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四、镇邪避灾的神物


古人对猛虎一直存在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认为老虎是食人的猛兽,因而感到恐怖、畏惧;另一方面认为老虎是有灵性的神兽,因而能够镇邪、避灾。古往今来,由于自然界中老虎数量的骤减,猛虎伤人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对于老虎形象感到恐怖、畏惧的心理逐渐减弱,欣赏、喜爱的心理随之增强。千百年来,老虎与牛、羊、狗、猪、鸡等家畜一起,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十二生肖。虎排在第三位,称为寅虎。民间给幼童穿虎头鞋,挂虎头牌、戴虎头帽,睡虎头枕,以镇邪避灾,祈祷吉祥,成为源远流长的一种民俗习惯。


在海昏侯墓园5号墓刘充国的棺椁中,考古人员发掘出一组青铜器物,包括一件青铜虎,只有巴掌大小;一件青铜小猪,活灵活现;两件青铜小羊,一大一小,一卧一立。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虎昂首踱步,神态优雅,造型逼真,特别是双眼镶嵌着玛瑙,似乎放光,炯炯有神。虎颈上装有一环,四足下面带有滚轮,显然,只要装上绳索就可以拉着这只老虎四处奔跑(图14)。原来,这是刘充国在孩提时代喜爱的玩具,死后带入坟墓,说明这只青铜虎不仅伴随着墓主人走过了漫漫人生路,还将伴随着他进入冥间世界。




图14

在古代中国,猛虎既是战神、杀伐之神,又是瑞兽、天之灵兽,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黄易释碑引《两汉博闻》旁注:“取虎形镇邪,以其威风异常也。”东汉《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南阳画像石有“虎吃女魅”图,画中刻一神为方相氏,立姿,前肢张开,一肢指穷奇,一肢指虎,当是背使穷奇与虎共食鬼魅。此虎用前右爪捺住女鬼的右前肢,张口欲吞。

汉代时人们的生死观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信奉人死后灵魂不朽,可以升天变成神仙,在天堂里继续过美好的生活;二是信奉人死后的躯体必须妥善保存,不能被鬼魅吃掉,否则,灵魂就不能升仙了。由此可知,汉代人并不怕死,但是却怕死以后尸体被鬼魅吃掉。由于老虎是神兽,“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因此,在死者下葬时一定要把各种带有老虎的造型的器物放置在墓主人身边,来陪伴、守护着尸体,使鬼魅不能近身。

在海昏侯墓园5号墓中,刘贺之子刘充国的遗体左右两边,各安放着玉剑璏(zhì,音质)和马蹄金,推测下葬时被人放在刘充国的双手中(图15)。玉,代表着“德”,以玉比德;金,代表着“财”,与“才”谐音,这样的搭配寓意为“德才兼备”,祈祷墓主人来世金玉满堂,厚德广才。


图15

值得注意的是,这对玉剑璏是玉握的替代品。古代在死者手中放上的玉器或其他器物,称之为“握”。《释名•释丧制》说:“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因为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从大量汉墓出土的玉握看,其造型主要是玉猪。这说明在农耕社会中人们把玉猪视为财富的代表。而刘充国用一对玉剑璏代替玉猪,作为下葬的玉握,必有更深的含义。

原来,在这对玉剑璏上,有高浮雕的子母虎。其上,活泼的子虎占据着一角,在母虎面前嬉戏玩耍;母虎全身舒展,尾巴高翘,昂头注视着子虎,显示着母子情深。这对虎雕玉剑璏长久地陪护在刘充国身边,使得魍魉(wǎng liǎng)鬼魅永世不得出现在这里。

保护遗体不被鬼魅吃掉,其目的是为了死后升仙,这是汉代人追求的一种梦想。为了达到升仙的目的,汉代人想像出许多升仙的方式,包括乘龙升仙、乘鱼升仙、乘鹿升仙、乘鸟升仙等等,传说中有一种翼虎,不仅具有吃掉鬼魅的本领,还能飞驰上天,于是又有了乘虎升仙的方式。在一件汉画像石上就诠释了乘虎升仙的场景(图16)。画面上部,四只翼虎拉着一辆云车,载着御者和尊者。两羽人分别骑着翼虎和神鹿相随,画面下部是蟾蜍和人身蛇尾的神人。从场景看,这幅画像石表现的是在仙界而非在人间,应该是墓主人的亡魂正在乘着翼虎车升仙。躺在5号墓中的刘充国,双手紧攥雕刻着四只瑞虎的玉剑璏,母虎的背上似乎也长着两翼,是不是代表着他死后将会乘虎升仙呢?

图16

2018年10月24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金文编》、《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中国古代娱乐》、《中国上古纹饰初读》、《中国神话故事》、《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

[责编:宫辞]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