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夏山水画有感
“作为跋涉于山水画之途的朝圣者,孟夏是一位‘质性自然 ’,心性空寂安详,笔墨浑厚沉稳,自然超妙,为山水注入了情感心境之后已获得独特绘画语言符号的画家。”艺术评论家马安信先生读画家孟夏女士的山水画后认为:孟夏的山水画“给人一种由思想转换成视知觉的理性空间的文思境界与一种由视知觉转换成思想的行为空间的笔墨境界。”
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多年来,孟夏蛰居一隅,以浓墨淡彩作心灵低语,诠释自然的状态,透过山水表达对生命、人生、哲学以及美的思考。她笔下的山水以其特有的灵性和超凡的文思境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艺术的山水世界。孟夏善于以一种智慧和情感的“意象 ”去诠释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充满“得意忘形 ”的禅境之美。进而达到一种艺术表现与腾越的至高境界。
孟夏的山水画无限回归自然,其构架或雄浑、苍茫,或绚烂、幽深,超越的画境无不漫溯现实,充盈着眷恋家园的精神情怀。她的山水作品恣意着任运随性的潇洒,野逸放旷之中多有文雅的气息,野而不狂,于飘然豪放之中多显文人的旷达和潇散。
孟夏的创作视野开阔,胸怀旷朗,作品有比较浓重的自然气息和气定神闲的大抒臆,技艺上循传统而动,韵味纯正,在博采众长中体现出独到的创作意蕴和笔墨情趣。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功底的画家,这些年来,孟夏一直在作着深刻的思考与调整,她知道,作为一个把艺术作为终身追求与躬耕的画家来说,这是必需的修炼。在孟夏看来:中国传统艺术从其幼年开始,即非再现性,非表形的,而是在表意和意向性的半抽象状态中表达和寻求心灵的寄托。因而它与西方绘画从文化本质上讲有着深刻的区别。唯其如此,孟夏才不断的缘情悟道,她认为:错觉成了艺术产生的催化剂,而心灵的感悟和精神的涵养,天机的培植,却是各各不同的。所以艺术的魅力不在于你所描摹、再现的自然之物,而在于被你的心灵所涵化了的、再造了的、带有你个人明显审美印记与趣味的物象,而山水、人物、花鸟等都是承载物,我们的情感附载于它们而完成表达。
孟夏山水画最显著的特色是有情势,画面总是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摄人心魄,充盈着“情感 ”的机杼。无论是章法安排、力的导向、开张与收敛的势头,还是形象刻画、笔墨和色彩的铺陈都紧扣情感的节奏,以情为依,并将情感的节奏外化为特定的语言形式,侍之相应的或崇高博大或幽深静穆,或平淡清新的境界表现,给人以不同寻常的心灵感悟。孟夏山水画的另一种特色是“求变 ”。以其形式的外化和方法多变制造画面以外的语言,以情为根,成就天人合一的艺术创造。
当代山水画创作流派纷呈,形式多样,要想画出自己的东西非常难。孟夏的山水画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熟练的写生基础和独到的感情把握,以她自己的崭新视角获得了创作的极大成功。她画山水以笔墨写意,以意写景,以虚见实,把山的空灵、气势及流韵美表现得非常突出。孟夏的山水画是传统山水画基础上自我意境的创造,在笔墨、布局、结构上,多采用较浪漫的方式为基本概念,以多变的手法出奇制胜,在创作中注重艺术的诗意的氛围和境界。多站在文化的高度渲染。每一幅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化不开的浓情。充分展示了画家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情。她的很多作品透过淡彩浓墨,无不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细腻而独特的人文思考,佐以精妙的题款,使作品既有视觉的冲击力,又有和谐的章法美感,体现出卓越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品位,给人一种安静、平和、淡定的艺术享受。
更重要的是,孟夏善于在写生后的创作中,以自己的审美意念从客观对象中提炼和衍化为特定的艺术形象,体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无论是《涧流无尘 》、《观山坐忘图 》、还是《梦里青山不外求 》等作品,都可以浓郁地看到画家的这种功力。
终究,孟夏所拥有的只能是孟夏的。在当今艺术界日渐浮躁的环境中,她没有急功近利,她静下心来,在时间的背后安静如一株菩提,那是她心中的菩提。菩提树下,她静静的阅读,或者是一本经,或者是无字的书,还有她在大自然中独自舞蹈的形状,都可以是琴音、是史哲、是诗词、是歌赋。读她的一组《题画诗选 》和序、跋等文字篇什,其精彩曼妙的语言,创作中不断揣摩后的心得感悟,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从中可以端现作者广博的文化底蕴和多方面的艺术才情。这些画外功夫或许正是孟夏声名益远,大器天成的原因所在。
2010年2月22日
各位艺术家、作家、诗人、艺术爱好者,写作爱好者,中国美网特别开通您们作品的自助上传通道,只要您是中国美网注册用户,您就可以在您的后台上传您想发布的内容,中国美网将根据您上传时选择的栏目将你发布的内容在中国美网发布。你可以发布:原创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圈所发生的最新资讯和新闻等;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我们给你上传发布。